超六成網友不玩手機睡不著覺
「關上電腦去睡覺,躺在床上玩手機。」微博上非常流行這句話。記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網友,不玩手機睡不著。
但是,有科學研究表明,睡前玩手機超1小時,睡眠質量會受到影響。心理專家建議,戒掉睡前玩手機的習慣有點像戒菸,關鍵是從心理上戒掉。
故事>>
睡前不玩手機
就像憋了尿一樣難受
小江是典型的手機控,等公交、吃飯前、開會時,都會盯著手機屏幕「劃拉劃拉」,手機快成了她身體的一部分。
特別是睡覺前,她總要花個把小時玩手機。小江說:「如果睡覺前不玩會兒手機,感覺就像憋了尿一樣難受。」
有一次,因為第二天有重要事情要早起,她決定關機睡覺,可是輾轉反側難入眠,無奈只好改玩ipad才算罷休。「如果不能上網,也要玩一會兒『貪吃蛇』。」小江說,有時她會越玩越精神,甚至到深夜才能睡著。
記者近日做了「你睡前玩手機嗎」的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網友表示「不玩手機睡不著覺」。
在「睡覺前,會花多長時間玩手機」的調查中,有16.01%的網友選擇了「超過1個小時」。
在「近期睡覺前,你玩手機的時間是否有變化」的調查中,有13.43%的網友表示「花在玩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長」。四成網友表示,睡前對手機越來越依賴;有兩成網友認識到,睡前玩手機「對眼睛、頸椎、肩膀不好」。
在「有沒有打算改掉睡覺前玩手機的習慣」的調查中,僅有三成網友選擇了「有」。參加本次網絡調查的網友,30歲以下的佔七成。
研究>>
睡前玩手機
超1小時容易失眠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國際照明研究中心(LRC)「光與健康」項目帶頭人馬裡亞納·費格羅教授介紹,研究結果表明,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的手機、平板電腦或者其他會發光的電子產品,會減少人體生成褪黑激素,減少的幅度大概為22%。
而一旦人體的褪黑激素受到了某種程度的抑制,生理周期將受到影響,使睡眠處於淺狀態。
甚至有些人玩手機超1小時後,處於興奮狀態,不得不繼續玩下去,使第二天情緒變差,易焦慮、沮喪。對青少年來說,這種不良影響更大。
研究小組裡的科學家們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認為電子產品是抑制人體生成褪黑激素的罪魁禍首。而褪黑激素恰恰是控制人們生物鐘的關鍵。
科學家建議,夜晚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候,儘量調低亮度,並且控制使用時間,最好別超過45分鐘。
專家>>
戒掉睡前玩手機的習慣
失眠就會不治而愈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身心科副主任醫師馬麗稱,人的生物鐘長期被打亂,往往會影響新陳代謝、情緒、免疫力,導致疾病多發。對年輕的女士來說,會引起生理周期紊亂,更嚴重的是影響生育能力。
她稱,年輕人在睡覺前不玩手機無法入眠,是典型的心理依賴,如抽菸一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釋放內心明顯或者潛在的焦躁情緒。特別是職場中人,已將睡前玩手機作為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
用電子產品打遊戲、看故事,容易導致大腦興奮,引起入睡困難。同時也會危害到眼睛,如果長期用手拿著保持一個姿勢,還會影響頸椎、腰椎。
要想改變晚上睡覺前玩手機的習慣,最好的方法是用看書替代玩手機。
馬麗表示,如果有人每晚都玩手機,說明其已經深陷失眠狀態。她不建議採用藥物治療,而是通過行為認知治療。「對於手機控、平板控而言,只要能戒掉睡前玩會兒的習慣,失眠也會不治而愈。」馬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