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改變了我④|幫「別人家的孩子」走出困境

2020-12-14 看看新聞Knews

每天活著都應該有意義,這個意義能夠支撐你每天快樂的活著,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每個人的童年裡都有一個頂尖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乖巧好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嚴謹完美,做事一絲不苟。李攀就是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海外取得博士後,回到同濟大學任副教授,立志投身科研,在實驗室中打拼自己的未來。殊不知,他人眼中光鮮亮麗的她,一度在工作生活中迷失了自我。

幫助她走出困境的,是猶太作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李攀翻開她的這一本藏書,空白處密密麻麻寫著諸多自己的讀後感。「快樂是一種附加品,如果這種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會受到減損。」一遍、兩遍、三遍……慢慢地,李攀放下了自己身上「別人家孩子」的標籤,不再關注名聲、功利,不再隨波逐流,而是追問內心,活出更大的意義、尋找自身更大的價值。

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李攀開始關注環保領域,主攻微納米氣泡在環境領域的應用。這項技術的研發可以幫助家庭減少洗潔用品的使用,減少對環境的負擔,也能迅速改善河道黑臭現象,幫助恢復水域自淨能力。李攀喜歡把自己也比作這些小氣泡,做好一個小氣泡該做的事,給他人帶來幫助,收穫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

「每天活著都應該有意義,這個意義能夠支撐你每天快樂的活著,是件很美好的事情。」閱讀幫助李攀走出了低谷,讓她找到了內心的指引。對於生命意義的思索,道阻且長,閱讀能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世間萬物,優化思維方式,重新思考自己的追求與未來。

關鍵幀: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活出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弗蘭克爾(看看新聞Knews記者:楊光 文字:李蔚欣 )

相關焦點

  • 離職,焦慮,抑鬱,HEAL療愈法幫你走出困境
    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不儘快調整狀態,很可能會一直這樣頹廢下去,於是拼命讀書,想從書中找到排解的辦法。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裡克·漢森和福利斯特·漢森的《復原力》這本書給了我不小的啟發,原來自己陷入求職難的困境中出不來,並不是個人能力的問題,而是自身逆境恢復力太差,而且沒有很好的辦法幫助自己擺脫困境。
  • 《另一種選擇》深陷困境時,如何增強自己的復原力,走出困境?
    逆境過後,我們又是否能夠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走出悲傷,重獲快樂呢?另一種選擇這本書的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用實際行動給了我們答案。我們如何來幫助他人獲得復原力,走出困境呢?比如當你的朋友失戀分手了,或者是考試失敗了,又或者是努力了很久,但是還是被公司辭退了的時候,你會做些什麼呢?可能你會毫不猶豫的說:「我當然會幫他,讓他快樂起來啊!」
  • 孩子努力學習成績卻不理想,了解「墨菲定律」,幫孩子走出困境
    孩子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出現緊張的狀態並不陌生,想要幫孩子擺脫這種狀況,家長便需要了解墨菲定律的含義了,找出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本,及時幫助孩子消除這些問題。什麼是「墨菲定律」?它的致命魔咒有哪些?墨菲定律是愛德華·墨菲提出的心理學效應。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遊戲力養育的方式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2020年,我遇見了這本書,它是科恩博士的最新作品。它告訴我們:遊戲力養育,不僅僅是一些方法和遊戲,更是一種以親密親子關係為中心,兼顧科學和以人為本理念的養育價值觀,而且是一種真正看見孩子的方式。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遊戲力養育的方式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2020年,我遇見了這本書,它是科恩博士的最新作品。它告訴我們:遊戲力養育,不僅僅是一些方法和遊戲,更是一種以親密親子關係為中心,兼顧科學和以人為本理念的養育價值觀,而且是一種真正看見孩子的方式。
  • 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這4本書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
    這讓我想到《論語》中有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是說: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徹底顛覆了那種靠「低水平重複」的傳統學習認知,引導父母走出固有的學習誤區,助力孩子成為自主學習的「優等生」,最終成長為具有競爭力的未來優質人才。
  • 一個沒有任何社會背景的人在職場如何走出困境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佔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在中華文化史上,他是一位與孔子等諸子先哲齊名的學術大家。他的七十二計策中第45謀策 脫困之法。鬼谷子曰:「中經,謂振窮趨急。」
  • 《孩子:挑戰》:這本書改變傳統思路,引導你成為孩子的合作者
    芬蘭崇尚自由的教育環境,老師和學生把精力放在純粹的熱愛和學習上,重視孩子的熱愛什麼、願意幹什麼,積極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這樣的教育環境真讓人羨慕。羨慕之餘,我在思考國內的教育環境下,怎麼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培養方式呢?最近在讀《孩子:挑戰》中提到了很多育兒理念和思路,幫我打開了育兒的新世界。
  • 四年前大喊:「山,我走出去了。」的男孩畢業了,知識改變命運
    搬磚男孩已成為一名軍官,努力學習就能夠改變命運近些年來,社會上總是充斥著一些「讀書無用論」,認為讀書沒有真正的價值。有的人高中畢業輟學仍能夠年薪百萬,賺的盆滿缽滿;而有的人讀了大學仍舊是囊中羞澀,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出現這樣的結果,那讀書有什麼用呢?其實,這樣的案例只是少數而已。針對大部分人,都是能夠通過學習知識改變命運的。所謂的寒門難出貴子,只是你努力的程度沒有別人多而已。
  • 揭秘:心理諮詢師是如何幫人走出困境的?
    2.心理動力學關注的是:改變和力量。人發出一個心願,這個心願是否會改變目前的生活狀態?它面對什麼樣的壓力,有多大的力量?這個是心理動力學關注的核心。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成為他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過自己想擁有的生活。如果作為心理諮詢師,能激發出這一股力量,我覺得這會是洪荒之力,有希望衝破一切的束縛和阻礙,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媽媽,別人不和我玩」,孩子被孤立,5個步驟,讓他擺脫困境!
    作為家長,當知道孩子被孤立了後,我們要與孩子一起去直面被孤立的困境,分析原因,教孩子應對的方法,才能化解孩子心中的疑慮,帶孩子走出困境。孩子從不或很少和同小區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對自己的某些「特徵」,如長有胎記、戴眼鏡、左撇子等過分在意,並要強行改變。經常有小朋友來告狀,說您的孩子又搶了別人的玩具,又打別人了。
  •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請先讓自己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高情商養育》這本書正是用清晰的結構和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如何通過家庭生活來培養孩子的情緒素養。作為一名「70後」媽媽,她把成長型思維運用到了家庭育兒實踐之中,培養了自己優秀的孩子,同時也幫助了很多家庭走出育兒困境。《高情商養育》一書正是她的育兒理念的提煉,也是她心理諮詢的總結。03 全書精華3.1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我們就是他們情商的底色。
  • 心理學:改變自己是成長,想要改變別人,那是痴心妄想
    每個人都有遇到困境的時候,環境就在那裡,你要做的只能是改變自己,而很多人多數情況下,想改變的是別人,不是自己。就像許多人到了心理諮詢室中,許多來訪者會說:老師,你看怎麼能幫我改變我的孩子?怎麼能幫我改變我那個不爭氣的老公?
  • 當媽媽後心境的改變: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般幫助
    滿滿的同理心我帶著雀躍的心情回家,覺得能幫助學生解決她的問題真的太開心太棒了,重點是我回去的路上其實路人真的不多,加上女孩有勇氣請求幫忙,讓她自己免於淋溼和遲到的困境,當媽之後才能體會到對其他孩子就會有滿滿的同理心。
  • 誇「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受傷的卻是自家的孩子?
    相信現在的家長,小時候也常常聽過「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神跡,或者是「存在」於家長們口中的眾說一辭,「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比你成績好還聽話,再看看你,會啥啊?」、「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比你聰明的多了,也沒見驕傲過,你多個啥啊?」、「別人家的孩子都考上北大清華了,你還是爛泥扶不上牆」… 諸如此類。
  • 關於自我成長很棒的一本書《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你我的一面鏡子,透過別人,我們看到的其實是真實的自己。這本書旨在幫助大家看清錯綜複雜的情感和情緒背後的真相,讓大家跟自己和解、跟關係和解,然後走出心靈的困境,活出生命的美好。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一語中的,好多人都在抱怨遇人不淑,懷才不遇,卻從來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同樣的事情為什麼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這本書不能幫你解決實際問題,但可以為你打開一扇窗,你可以試著從窗外望向那個真實的你。
  • 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走出傳統教育誤區?該讀讀這本書了
    ,這次班上又考了個第一」,或者「你家孩子真優秀,鋼琴比賽都得大獎了。」這多自然。如果說「我家孩子雖然成績不好,但是我覺得他挺有創造力的」,或者「你家孩子這次運動會雖然沒得名次,不過我看她堅持跑完了全程,真不簡單。」雖然別人難免覺得你有點言不由衷,但也還說得通。可如果是「我家孩子雖然成績不好,但跟我是安全依戀,我覺得我這個父母還挺成功的。」或者「你家孩子雖然不太聰明,但是她還是覺得自己有價值、值得愛的啊。這不就夠了嘛。」
  • 鬼谷子:得到者天助,人生低谷之時做好三件事,幫你走出困境
    鬼谷子:得到者天助,人生低谷之時做好三件事,幫你走出困境。我曾聽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兩個遇到火災的人想要逃出著大火的森林,於是他們很努力地向前奔跑,但是在他們覺得自己已經要葬身於火海之中的時候,這時天忽然下起了大雨,澆滅了森林的大火。
  • 胡歌力薦:《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這本書在大眾心目中的名氣可能更多來自它的擁躉:在科學界,教父級的人物史蒂芬.霍金這樣說:因為寫了一部人們把它和《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相比較的書(《時間簡史》)而感到甚受恭維;在科技界,教父級的人物賈伯斯將它列為自己最喜歡看的幾本書之一;甚至在娛樂圈,德藝雙馨的胡歌在節目中讀一段他喜歡的書,就選擇了它。不禁讓人好奇,這本書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
  • 「別人家的父母」教出「別人家的孩子」
    在提到別人家孩子時,不能否認家長的良苦用心,希望通過比較,樹立榜樣的方式激勵孩子的成長與進步。但事實上,對於孩子來說,自我評價還不穩定,家長和老師是權威的象徵,家長的表揚和批評往往是孩子評價自己的標準。父母片面的橫向評價就容易讓孩子形成了「我不夠好、我比不上別人」這樣的自我評價,結果就會不開心、沒有安全感、嫉妒、憤怒,甚至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