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市評彈團評彈經典書會將在臺北舉行
9月29日,著名評彈演員盛小雲(右)在彩排會上。當日,由臺灣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和蘇州市評彈團共同主辦的「《天籟雲間》評彈經典書會」在臺北彩排,將於9月30日正式公演。據介紹,接連3天共3場的演出以傳統篇目為主,包括以唱曲為主的《蘇州彈詞流派專場》,有說有唱有人物的《評彈經典摺子專場》和《盛小雲專場》。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新華社臺北9月29日電(記者王小鵬 劉剛)由臺灣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和蘇州市評彈團共同主辦的「《天籟雲間》評彈經典書會」,30日將在臺北市政府親子劇場開幕。
-
「女漢子」秒變女神:任平的清音人生
誰曾想,這話竟是出自一位舞臺上溫婉可人的清音表演藝術家之口。這位活潑跳脫的「老」藝術家,便是任平。任平。本人供圖任平是四川清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師承原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清音表演藝術家程永玲老師。2012年9月15日,任平以一首《中華醫藥》一舉將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斬獲。
-
在蘇州:有一家144年的老麵館,可以邊聽評彈邊吃麵
裕面堂在風雨中成長——寫在裕面堂復牌一周年之際裕面堂第四代傳承人:阿傑煙雨潤色春夏月弄桂影秋芳黃銀杏紅楓葉繽紛等候悠長古巷聆聽姑蘇四季淡抹濃妝皆是江南怡人2020年中秋國慶之際裕面堂迎來創牌144周年復牌1周年打撈起老蘇州記憶深處的味道重溫時光醞釀的珍貴會有人銘心體會1937年裕面堂因戰火毀於一旦沉寂了83年從南濠街到南新路不算太遠的距離卻跨越了兩個世紀拂去歲月的塵煙拂去老字號上的嘆息2019
-
從A到Z,26個字母帶你知啟東、遊啟東
這裡是很多人求學所在,這裡是很多人成家所在,這裡是很多人立業所在……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喜歡啟東的理由。2016年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百強排第22位。這裡的一草一木訴說著八仙的傳奇故事,漁家文化源遠流長。
-
評彈藝人的雅號與別稱
1945年嚴雪亭在湖州與當時威望極高彈唱《楊乃武》的前輩李伯康「敵檔」,歷經百餘天,最終李伯康被「漂」出湖州,書場如戰場,從此一舉成名。同年年末,嚴雪亭與「彈詞皇后」範雪君雙檔在蘇州「四海樓」書場義演《楊乃武》後,在評彈界被尊稱為「彈詞皇帝」。
-
傳承500年南昌清音面臨人才斷層
▲南昌清音在韓國演出。本版圖片晨報記者徐柳平 南昌清音是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南昌清音說詞和唱詞用的都是南昌官話上韻、上板,是地地道道的江西「土特產」。清朝是南昌清音最為鼎盛的時期,遇上大紅喜事,可以唱上七天八夜。 然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受多元文化的影響,南昌清音演員後繼乏人,第六代傳人已經70多歲。近年來,為了搶救和挖掘這一民間曲藝表現形式,南昌清音被引入高校、小學,但由於南昌話的制約,南昌清音表演人員數量一直較少。
-
蘇州評彈才400年歷史 祖師爺是3000多年前的泰伯?
原標題:評彈的祖師爺是泰伯?有沒有搞錯昨天上午,位於平江歷史街區的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以下簡稱評博)為其成立十周年舉行了系列紀念活動。作為活動的重頭戲,評博為紀念評彈祖師而專門打造的一尊泰伯塑像正式亮相。
-
啟東鐵路人用青絲換白髮圓了百萬啟東人民的「火車夢」!
寧啟鐵路二期已經於1月5日正式開通,圓了百萬啟東人民的「火車夢」。從寧啟鐵路二期進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正式建成通車,啟東走過了10年曆程。回看10年,寧啟鐵路二期項目每一步進程中,凝聚了多少啟東人的心血和汗水。而奮戰在啟東市鐵路建設服務指揮部的工作人員,是10年裡最辛苦的一群人。
-
巴蜀大地傳出的清音——四川清音
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至今流傳於四川平原上了幾百年,其中歷經調整,最後才定為「四川清音」,不過,這個叫法是從重慶喊出來的,而真正唱響的也是重慶人。「清音」可以稱為上個世紀川渝之地的流行歌曲,每逢盛會,其便是主打曲目。而在其更找的清朝,更有「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樓旅店客盈門」。清代的吳好山曾有詩句言之「名都真箇極繁華,不僅炊煙廿萬家。
-
啟東又一名教師違規補課被查
關於對在職教師張佩佩違規補課問題查處情況的通報近日,市局對在職教師張佩佩違規補課問題進行了查處,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根據群眾舉報,2020年8月10日晚上,市局治理有償(違規)補課督查組在市區某小區查實南苑中學在職教師張佩佩為14名學生進行違規輔導。
-
來聽聽常熟梅李鎮的抗疫評彈
小年夜,龐先生收到通知,由於疫情影響,原定於大年初一到元宵,在鎮上龍園茶館的評彈演出取消了。龐先生所在的梅李鎮坐落在常熟東面,有「東鄉十八鎮,梅李第一鎮」的美譽,龍園茶館來頭不小,有近百年的歷史,評彈界有句話——「不到龍園說書不是好演員,龍園是評彈演員的考場」。
-
姆媽個評彈(上海話朗讀)
有朋友拿我當作歡喜評彈個,問我,儂是哪能會得懂評彈個。我講,第一,是儂勿懂,再覺得我懂,我總歸勒勿懂評彈個人面前裝得懂評彈;第二,裝也是要稍微有眼貨色,再可以裝得出來。朋友追問,儂個貨色是啥地方裝得來個?
-
啟東新湖鬱金香花海又上央視,周末約花去!
3月25日,啟東臺報導的「新湖·海上明珠鬱金香花博會」在央視《朝聞天下》節目中播出。
-
她是非遺傳承人,學唱四川清音六十載,七旬老人見證了清音從「流行...
初見龔素清,是在她生活了近30年的家裡。客廳的電視柜上,已故先生的繪畫下面,立著一張玻璃框裱好的證書,上面清楚的寫著:命名龔素清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四川清音的代表性傳承人。落款時間為2012年,距離龔素清第一次接觸清音正好55年。
-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20世紀30年代在成都、重慶相繼成立清音歌曲演唱會或稱改進會,以後遂以清音命名。 清代中期以後,四川清音賣唱的藝人很多,出現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樓旅店客盈門」的景象。清代吳好山在其《成都竹枝詞》中寫道:「名都真箇極繁華,不僅炊煙廿萬家。四百餘條街整飭,吹彈夜夜亂如麻」。四川清音就是在這樣一種繁盛的境況中,造就出一代代的著名藝人。
-
曲藝演唱和戲劇表演結合 上海評彈團首創評彈劇《醫聖》引熱議
評彈演員換下長衫旗袍,穿上戲服載歌載舞演繹《山歌調》《道情調》《無錫景》等傳統曲牌;舞美背景從一桌兩椅延展至全臺……由上海評彈團首創的評彈劇《醫聖》日前在上海大劇院中劇場首演,創新將名醫張仲景的故事搬上舞臺,引起了不少戲迷的關注。
-
蘇州評彈藝術走進香港高校(圖)
這一團體的多名評彈表演藝術家此前幾天還先後走進香港城市大學和理工大學,以講座加演出的形式,為香港高校學生提供一個了解蘇州評彈基本知識並現場感受這一藝術形式的機會。 當天參與演出的評彈表演藝術家盛小雲說,香港高校的學生對蘇州文化和蘇州評彈可能並不熟悉,「但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同學們秩序特別好,願意坐下來靜心看完整場演出,沒有人中途離場,有的同學還做筆記或拍視頻。我感到他們願意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
-
非洲女生表演蘇州評彈網上走紅 網友直呼真厲害
操著一口相當純正的蘇州話、手法熟練地彈三弦琴,如果閉上眼睛,你可能猜不出這段蘇州評彈曲出自一個來自非洲國家喀麥隆的女生之口。近日,在中國留學的喀麥隆女生諾貝拉首次在上海登臺表演蘇州評彈。她的評彈老師、國家一級演員周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諾貝拉僅僅用了兩個月,就從零開始學會了一段評彈。諾貝拉表示,她的父親聽說女兒學到了中國評彈後,非常開心,「爸爸說我回去要給他當老師教評彈。」
-
評彈唱出《鐵達尼號》,還對味嗎?
第一支曲目,是改編自流行歌曲《小城故事》的吳語版《評彈故事》。曲、詞,一併響了「許久」,舞臺的大幕,這才拉起。一名江南身段的婀娜女子,身著湖藍色旗袍,懷抱琵琶,端坐於用錦緞覆蓋的木凳之上。輕撥琴弦,紅唇微啟,漸如古時美人拉開那青紗帳,將奪魄容顏示於親近之人。 她,便是當天的主角——評彈陸錦花;這一夜,她是巨星。
-
上海評彈團:「90後」「00後」書臺拜師
前不久,上海評彈團為8位青年演員舉辦集體拜師儀式,依傳統禮法鞠躬、遞門生帖、獻花,評彈藝術家邢晏春、邢晏芝和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等演員端坐受禮,寄語後輩,一時傳為梨園新佳話。 參加拜師儀式的青年演員均畢業於蘇州評彈學校,包括7位彈詞演員和1位評話演員,年齡最小的黃濟璠、林昱辰、季毅洋都出生於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