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吐槽的高考,是這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

2020-08-27 城市人文歷史

引言

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高考比往年推遲了整整一個月,相應地,高考熱也推遲了。但,進入六月下旬,就像這炎熱的天氣一樣,一年一度的高考話題又火起來了,尤其是山東高考冒名頂替事件送了一個完美的助攻。

2020年高考加油

本文先從一段演講詞開始,蹭一下高考的熱度。

全世界再也找不著這麼公平的制度,全世界再也找不到這樣給底層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我是大學老師,我的孩子來自五湖四海,我的孩子來自很窮很窮的山村、很好很好的城市,他們住在一起,他們坐在一起,他們共同進步,他們甚至將來在同一個單位工作,成為同事。

你會時時刻刻地發現,階層是在流動的,這一點是大多數國家不存在的。在美國要上好的大學,如果你成績真的不是特別優秀的話,你得要參議員的推薦信,參議員的推薦信是人人都能拿到的嗎?

而在中國,分數才是硬道理。很多人老講這有問題,這有很多很多的問題,但你知不知道這裡面有多大的公平。

你今天在高考裡,找任何一個關係說,我有個孩子能不能幫幫忙,沒有一個錄取老師敢跟你講這事好操作。所有老師會告訴你,過不了線,我們見不著人,我們幫不了你。

高考這項制度,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遠遠不能跟我們相比。

這是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殷儲2019年6月參加一檔演講類電視節目時作的演講《中國為什麼有前途》中的一段話,專門講中國的高考及高考的公平問題。節目視頻一出,當時火遍整個網際網路,媒體在轉引時加了一個標題叫《有人吐槽的高考,卻讓全世界都羨慕不已!》。

本文仍然繼續討論高考的公平問題,著重強調的是:中國的高考,是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制度,沒有之一。

一、規模最大

教育部《2019年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普通高校歷年在校生規模

這點最好理解,應該沒有人會有異議。本不需要浪費筆墨或口水。但為了把文章拉長一點,長到像古代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還是列一些數據和事實。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相比去年多了40萬人!全國報名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全世界有200個左右的國家和地區,總人口能超過1071萬的國家和地區不到90個。也就是說,中國一年參加高考的人數能超過世界上55%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中國人口總數已超過14億,中國大學毛入學率已超過50%。從人口基數上看,世界上只有印度可以在理論上和中國比一比。印度總人口與中國差不多,未來幾年內將超過中國。但印度的大學入學率只有中國的一半,中國每年是7、800萬人上大學,印度每年是2、300萬人上大學。從總人口世界第三的美國開始就不用再看了,人口基數差距太大,無法比較。

考場外給舞弊考生傳遞小紙條的印度家長

最重要的一點,沒有哪一個國家有中國這樣全國統一的高考,西方很多國家都是學校自主招生,參考中學時期的學業水平之類的考試成績。

二、最公平

正像殷儲教授演講內容說的那樣,「全世界再也找不著這麼公平的制度,全世界再也找不到這樣給底層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

高考標語

中國的高考,只認高考成績,無論你家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父母是省、部級高官,還是底層老百姓,誰能考到680或690分以上(非北京考生),誰就有資格上中國最好的大學--清華和北大,否則,想進,門都沒有。在美國不是這樣的,他們沒有全國統一的考試,以自主招生為主,有人推薦很重要。它會找特別優秀的人,但如果你家有錢,還可以通過向校方捐款而為子女拿到入學資格,它還會優先考慮校友的子女。比如某地產商2014年向美國哈佛大學捐贈1500萬美元,2019年他兒子被錄取為哈佛新生。在中國,這樣做,想都別想。就算是北大、清華所在地北京市,被全國人民詬病上北大、清華太容易,北京人上北大、清華也是很難很難的,它只是相對於非北京考生容易。這涉及的是地域招生名額分配的問題,還有就是地域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一、二線城市因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各項資源高度集中,天然有優勢,非高考制度本身的問題。

中國的高考為底層青年改變自己的命運提供了其它國家都無法企及的方便。中國沒有種姓制度,沒有等級歧視,也沒種族差別,就算你父母是一個真正的乞丐,中國的義務教育也能保證你能讀完小學、初中,也可以在讀完高中,只要你能堅持。如果你能有足夠的高考分數,沒有哪所大學會拒絕錄取你。入學後,作為一個群體(不是個體,可能是存在某些素質較低或受教育不好的個體),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不可能會因為貧窮而歧視你,給你種種不便。畢業後,也沒哪一個單位或企業會因為你貧窮而拒絕招聘你,也不會在工作中瞧不起你。若有,也應該是因工作偷懶、上進心不強、能力不夠等原因。

高考標語

在中國,隨便一個一、二線城市,在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讓他往上數三代,三代以內都是本地人的概率極低,很難找到。他們基本都來自中、小城市,更多的是來自農村。中國恢復高考已過了43個年頭。高考對底層老百姓最大的影響就是階層的變化。目前的中國階層變動之容易、變化之快,世界上鮮有能比得過的國家。你父母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你也完全有可能成為省、部級高官或廳、局級幹部,或者是受人尊敬的大學教授,或者是各種財富排行榜上的富豪。再不濟,成為一個中產階段也是很容易的。這些改變都可以通過高考來實現,前提是你得努力,在高考中勝出,並在以後的社會競爭中勝出。

中國高考的公平,還體現在讀大學費用上,中國的大學以公辦為主,民辦為補充,不管是公辦大學,還是民辦大學都是非盈利性質。能做到這一點的國家,不算太多。

三、最公正

中國恢復高考已走過了43個年頭,在摸索中前行,在教訓中完善。隨著技術的進步,制度的完善,相比於國外,我們完全有理由說,中國的高考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制度,沒有之一。

我們也不否認,已走過43個年頭的高考,出過很多問題,最公平、公正、公開不代表就沒有任何問題,是一個完美的制度。我們可以羅列出它曾經出過的問題:

高考漫畫

1、保送生制度很早就有,後來發展為一些人以錢、以權來謀「省、市三好學生」、「省、市優秀學生幹部」,達到加分或不當取得保送好學校的資格,一度很猖獗。現在的保送生制度還存在,但保送範圍大大收緊,保送力度大大減小。現在除了國內16所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學校可以大量輸送小語種保送生外,其它想要取得保送生資格,差不多就得拿到各種奧賽的國家一、二等獎了。小語種的保送生及各種奧賽獲獎,現在應該是沒有人會去吐槽了。

2、以前老、少、邊、窮及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學生有加分政策(現在還有,這是國家層面的考慮,我們應該充分理解並支持),而且高考難度存在地區差異,存在明顯的高考移民現象,現在也基本上杜絕了。

3、以前存在槍手代考的現象,且局部地區還很嚴重,不少知名高校在校學生會重回高考考場代人考試,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管控的加強,也差不多杜絕了。

4、以前手工錄取的年代,上了重點線或本科線,但沒上學校最低投檔線,是存在人工拿走檔案的現象。但進入機錄的時代,這種現象已完全杜絕。因為電腦不出檔,誰也見不到。這就是前面國際關係學院殷儲教授說的,「所有老師會告訴你,過不了線,我們見不著人,我們幫不了你。」

高考漫畫

5、自主招生出來其實沒幾年,本意是好的,優先照顧偏科的特殊人才,但後來發展為花錢買論文,花錢買科技發明和專利等現象,甚至社會上還存在專門操作此類事情的公司。2018年,河南省高考四考生答題卡事件,鬧騰了整個暑假,隨著事情的不斷發展,一位蘇姓考生最後硬是把自己操作成了一個反面典型例子,把自主招生的黑暗全給抖了出來。2020年,教育部取消了自主招生,改推強基計劃。

6、進入6月份,最受全國人民關注的和高考有關的事情是山東省頂替上大學事件,官方已公開的數據是240多人,官方已公開細節的有山東省聊城市冠縣高三學生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王麗麗被冒名頂替上中專,還有一個叫苟晶的也迫切需要公開。

高考漫畫

我在這裡再重複提陳春秀、王麗麗和苟晶,不是要來質疑高考的公平、公正和公開。相反,這些頂替案相繼被暴露出來,正是我們吐槽的高考繼續發展,制度繼續完善的結果。仔細梳理這些頂替事件很容易發現,上述冒名頂替問題發生於1999年至2006年之間,主要有被冒名頂替者完全不知情被冒名頂替、被冒名頂替者主動放棄入學資格被冒名頂替、被冒名頂替者知情並與頂替者之間存在交易行為等情形。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計算機、網絡迅速發展,很快進入日常生活和辦公領域。技術的進步,使得更種原始資料更容易保存和查詢,所以才能發現這麼多頂替事件。很顯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肯定也有類似的情況,只是時間久遠,已再難確認了。而進入21世紀以後,尤其是網際網路高度發展以後,這種頂替事件肯定是更難發生了。各種證書都是可以網上查閱的。高考成績、錄取信息都可以及時查閱,基本沒有了冒名頂替可操作的空間。

而各種各樣的冒名頂替事件反映的都是以前的流程存在各種漏洞,因為無法及時公開,公平、公正被踐踏。

四、最公開

以權、錢獲得各種證書以便獲得保送進入更好的大學便利;高考移民;槍手代考;人工拿走檔案;自主招生時初審材料做假;冒名頂替上大學等等現象,以前都存在,原因在於以前技術條件不夠發達、客觀現狀等存在漏洞,也沒做到及時公開,或無法做到及時公開。這些問題現在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從根源上基本杜絕。這是技術的進步帶來的結果,也是高考制度逐步完善的結果。那些一、二十年前的冒名頂替者現在能查出來,系統和制度的完善,技術的進步功不可沒。

正在進入考場的考生

現在,中國的高考是世界上最完善的考試制度,從考前各種材料的公示到高考分數公布,再到錄取信息發布等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對社會和考生公開。

五、仍有不完美的地方

1、地區差異仍然存在

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考生進入名校更容易一些,一些人口大省,經濟發展欠發達的地區考生進入名校更難一些,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有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的差異,還有地區保護等原因。

高考考場外的家長

2、一考定終身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

雖然,高考並非中國公民獲得文憑學歷的唯一途徑,還有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電大和遠程學歷教育等途徑,所取得學歷都是國家認可的學歷。現在的大學毛入學率超過了50%,普通高考升學率有70-80%,部分地區普通高考升學率於還高於80%,但是,一本難考,尤其是985、雙一流的名校更難考,仍然讓很多老百姓耿耿以懷。

3、唯學歷現象嚴重

於個人來說,希望考個一本,甚至是985或雙一流高校,無可厚非,渴望自己子女成為頂尖人才是每一個中國父母的願望。但於國家來講,人才是分層次的,我們需要頂尖的科學家、學者 、專家,同樣需要技術熟練的一線工人,懂科學、會種田的農民。人才需求呈金字塔結構,更多的是需要底層基礎人才。但我們現在的人才培養、和人才招聘出現了一個怪現象,為了留在一、二線城市、博士、碩士會進幼兒園,不管能不能用的上,學歷越高越好。這完全是人才的浪費,人才培養的南轅北轍。

國家層面是完全清楚這一點的,也一直鼓勵和扶持職業教育的發展。然後,社會卻出了問題,唯學歷現象嚴重。

4、應試教育仍很明顯

從一些地方仍然火爆的高考超級中學可以看的出來,從各大名牌中學仍然分重點班亦可以看的出來,儘管我們的素質教育喊了不知道多少年,高考指揮棒下,仍是應試教育,以高考為目的明顯。這一問題還很難解決,因為我們的高考只看分數。

結論

複習迎考中的學子

走過了43個年頭的高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事物,摸索著前進,教訓中完善,這世界上也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事物。它不是一個完美的制度,它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世界上也從來沒有什麼完美的制度。但它是目前中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一個考試制度,是規模最大,最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沒有之一。

我們現在特別強調製度自信,但強調製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應該認識不足,克服它的弊端,便更多人的從它那裡受益。

現在的中國人也特別自信,特別愛國。2019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雖然把中國打的很疼,但並沒把中國打倒。相反,讓所有中國人更加認清了自己的國家,更加更加認清了中美實力對比。2020年的新冠疫情,也讓所有中國人更加認識到自己國家選擇的社會制度的優越性,更加認清楚自己國家所走道路的正確性。中國人越來越自信的背後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日益強大的國家。而中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我們吐槽的高考居功至偉。它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強大的人才保障。而因高考帶來的人才的充分流動也讓我們的國家充滿了活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恢復高考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樣,是改革開放初期最偉大的兩項改革。

&34;萬人送考現場

初稿,都不知道寫了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先發出來再說,有時間補充更多例子、證據。

聲明: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高考,絕對公平,卻未必公正
    高考,已然拉開序幕。但總一個問題,擲地有聲:憑藉一場考試的分數,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公平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公平」。什麼是「公平」公平,就是用「同一把」尺子丈量萬物。簡而言之,一視同仁,就是公平。
  • 「陽光招生」,意在公開公平公正
    北京市招生考試委員會日前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工作的通知(摘要)》,其中明確:烈士子女以及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這兩類考生,在文化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一年一度的高校錄取,莫說10分、20分,很多時候僅1分之差就可能改變考生命運。
  • 俞敏洪:高考國際移民,影響高考的公正公平,事關每個家庭
    我們不能說這1.5萬名小留學生都是準備回來參加高考的,但是裡面有多少是準備回來參加高考的人,我們不得而知。其實,在古代也有高考移民的現象,並且,當時的政府也是嚴厲打擊高考移民的。這是國家正義,但對考生個人未必公平。比如身為江西人的歐陽修就觀察到:南方人科舉考試的命中率是&34;,而西北地區命中率則是&34;。這種&34;,就引發了高考移民。像江浙一帶文風鼎盛地區的士子到西北邊遠省份&34;應考,顯然要比在本省把握大得多。而首都所在地區由於錄取名額多,也是士子們喜歡&34;的地方。
  • 高考是最後最根本的公正!
    高考是保障社會最基本的公平公正的根本,古往今來每個人都會有一次機會,即通過一場考試,來獲取進入主流社會的門票。無論怎麼攻擊高分低能、考試機器,但一個人能夠寒窗苦讀十年書,最終獲得一個好的成績進入理想的大學,這本身就是一種奮鬥精神的體現。今後不管做什麼事,這段經曆始終會伴隨與鼓勵,做出更出色的努力,獲取更多的社會認可。一旦這個最基礎的根本被侵蝕,後果不堪設想。
  • 因材施教|從公平、公正、公開分班開始
    成都天立始終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並切實地落實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以身作則影響、滋養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無愧於每一位家長的理解與信任。為了保證分班的公平、公正、公開,成都天立各校區、各學段打破傳統學校依考試成績、依分數分重點班、快慢班的教育常態,採取了雙向抽籤確定分班的形式。
  • 選舉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楊光表示,此次行政長官選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法律的規定進行,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賀一誠先生符合中央政府關於行政長官必須愛國愛澳、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及澳人擁護的標準,其高票當選充分表明澳門社會各界對他的廣泛認同。
  • 公平的高考環境,是我們千萬考生及家長,最樸實的要求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曝光以後,引起了外界的熱烈討論,無論是知名作家還是在校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隨後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通報,對「滿分作文」一事公開回應,對當事人進行了處罰,停止陳建新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原因是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那麼閱卷工作的細節如果公正透明,何怕洩露,還是說,閱卷過程需要保密呢?
  • 這些神仙院校公平公正公開!
    20考研中雖然有些學校有一些行為不那麼公開透明。但是還有一部分學校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切實保護大家的權益! 1.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是保護一志願考生的,不會為了要好學校調劑考生而放棄一志願。
  • 堅決維護考試公平公正 河南查處高考違規考生55人
    在2020年高考中,河南省參加全國統考的考生85.7萬人,為了確保考試安全公平,全部實行指紋驗證、人臉識別比對、「無聲入場」,每個考場配備3名監考員,每4個考場配備1名視頻監考員,省市縣三級網上視頻巡考,通過現場監考、視頻監考、網上巡考等措施,共發現違規考生34人,佔考生總人數的十萬分之四。另外,參加省級統考的對口招生違規5人、專升本違規16人。
  •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證明了高考的公平
    最近曝光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起了網民的熱議,一致對冒名頂替者進行譴責,要求嚴懲,這是完全正確的。對冒名頂替這一現象進行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正面的東西,那就是高考制度是公平公正的。   首先,高考考試過程無法作假。冒名頂替沒有發生在高考的考試環節,說明高考對是否本人參加考試,檢查是非常嚴格的,用他人冒名頂替本人參加考試幾乎是不可能的。
  • 成都天立因材施教:從公平、公正、公開分班開始
    公平公正 抽籤分班成都天立始終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並切實地落實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以身作則影響、滋養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無愧於每一位家長的理解與信任。、公正、公開,成都天立各校區、各學段打破傳統學校依考試成績、依分數分重點班、快慢班的教育常態,採取了雙向抽籤確定分班的形式。
  • 成都天立因材施教:從公平、公正、公開分班開始
    公平公正 抽籤分班成都天立始終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並切實地落實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以身作則影響、滋養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無愧於每一位家長的理解與信任。學生抽籤箱為了保證分班的公平、公正、公開,成都天立各校區、各學段打破傳統學校依考試成績、依分數分重點班、快慢班的教育常態,採取了雙向抽籤確定分班的形式。
  • 高考首日,無線電監測車啟動!確保考試公平公正
    這兩天對於高考的考生來說是決勝的關鍵時刻。十年寒窗苦讀還看今朝,為了保障廣大考生有一個公平公正的考試環境,我省無線電管理部門,聯合多個職能部門,堅決打擊利用無線電設備考試作弊行為,在考場門外就有他們堅守的身影。哈爾濱市虹橋中學是哈爾濱高考的考點之一,昨天是高考的第一天,考生們迎來了高考,黑龍江省無線電管理機構也迎來了他們的「大考」。
  • 民主的選舉,公平,公正,公開
    在這一點上,沒有明確的事實,也沒有太多的猜測和斷言。弗雷德裡克·哈裡森先生(他與實證主義的聯繫幾乎沒有改變他那極度不科學的氣質)發表了一些關於婦女運動的文章,其中他挑出了人類共同的一些醜惡的特徵,並將其歸因於女性。他公開表示對女性的尊敬,對她們的道德、精神甚至是智力方面的欽佩,以至於他認為有必要對她們進行如此嚴厲的批評。
  • 教育部公布2020年高考舉報電話:堅決維護高考公平公正
    教育部公布2020年高考舉報電話:堅決維護高考公平公正 教育部網站7月3日消息,近日,教育部統一公布了教育部以及全國31個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2020年的高考舉報電話,歡迎廣大考生
  • 規範化的考試為每位考生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的機會
    全國高考在即,考生都在為高考作最後衝刺。可最近一段時間,山東爆出多起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引起了網友對高考公平公正的討論。應該說這幾起事件都是在十幾年前的事,如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被人在16年前頂替,山東濟寧市苟晶爆料分別於1997年和1998年被人頂替,最終被在未填報志願下被錄取到湖北黃岡一所院校。回顧以前的高考考試,考場沒有現在的全程監控,錄音。兩位監考老師一前一後監考,外面有流動巡視員。
  • 2020事業單位考試面試熱點:維護高考公平必須零容忍
    在高考即將到來的時候,有關方面能兩次回應輿論關切,對此事做出表態,並且果斷處理相關責任人,不僅給了苟晶和公眾一個交代,更是凸顯了一查到底的決心。【示範題目】近期發生「苟晶事件」、「242起高考冒名頂替」、仝卓往屆生變應屆生等等事件持續發酵,觸動了大家最敏感的神經,引發了眾怒。對此,你怎麼看?
  • 王鋒:保證換屆選舉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作者:李多進稿源:每日甘肅網-嘉峪關日報  2013-11-11 09:04   王鋒在村「兩委」換屆工作領導小組會上要求  保證換屆選舉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全市村「兩委」換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鋒出席會議並要求,保證換屆選舉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 願賭服輸的前提是公開公平公正-也評美國大選結果
    最近微信改版打亂發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請將「一起遊美國」設為星標 保持聯繫,一起前行 關注本號的讀者都知道,本號一直對美國大選不是特別關注,對所謂的美國大選「結果」一直保持沉默,因為這是美國的
  • 密切聯繫群眾要把握「公開公平公信公正」原則
    9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提出,要採取配套措施,加強相關制度和平臺建設,使政府經濟社會政策透明、權力運行透明,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信得過、能監督。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