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弱則民賤,看看曾經被洋人欺負的中國勞工,有多悲慘

2020-12-20 花園裡的向日葵

華工(華人勞工),一個能讓很多國人回憶起便不禁悲從中來的稱謂。他們是一個時代的苦難者,他們打算通過付出自己的勞力來換取微薄的報酬,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通常他們付出的遠遠不止是勞力,他們付出的很可能是寶貴的生命,而換來卻只有客死異鄉!

華工最早可以追溯至16、17世紀的清朝初期,西方殖民主義者開始了對東南亞地區的大規模侵略和開發,而後隨著東南亞客觀環境的發展需要,佔有地利優勢的中國與南洋地區僅一水相隔,所以便相繼衍生出了部分自願奔赴南洋地區謀生的華人勞工。

隨著清朝進入中期的18世紀,皇權及統治階層昏聵無能,導致國力日漸衰退,其後還爆發了鴉片戰爭,中華大地在清皇權的統治下變得貧病交加。國弱則民賤,社會底層百姓由原來的自願赴洋勞務,轉眼間變成了被殖民主義者以擄掠和販賣的方式強迫赴洋勞務,這樣的轉變讓華工們不但得不到合理報酬,還會變得命如草芥。

而遠赴他鄉的華工們為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曾嘗試過不同形式的抗爭,但大多都只是徒勞,因為在長槍利刃之下,弱小的他們面對無情的屠戮根本無法招架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1740年荷蘭殖民主義者為解決由華人抗爭逐漸組織起來的經濟組織,在巴達維亞就曾屠戮華人達萬餘眾。

1846年起至1875年間,英國殖民主義者因為開發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需要,通過偷搶拐騙的方式將成千上萬的華人,由中國本土船運至目的地。由於途中對待華人勞工的生活環境極其惡劣,途中死亡率經常達四成有餘。很多時候華人勞工為抗爭經常採取鑿穿船底的辦法同歸於盡。

在19世紀美國因為發展,需要大量廉價甚至是免費的勞動力,同樣以拐賣誘騙的方式,將大量的華人勞工運載至美國。華人勞工在美國,大概率都會受到種族主義者的凌虐和各種方式的剝削。值得一提的是,由東至西橫跨美國全境的中央太平洋鐵路,是數以萬計的華工用血和汗築成的。

無數的華工將寶貴的生命,留在了這條被譽為世界七大工業奇蹟之一的鐵路上。而通車之日美國資本家們,竟然無情地將華工們全部解僱,並以身份卑賤等為由,禁止華工參加通車典禮。然而就是他們口中這些所謂卑賤的華工們,為美國的西部開發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條由華工們用血和肉澆築而成的鐵路,成就了現代的美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數十萬華人被沙俄以各種方式誆騙擄掠到戰場,擔任最危險的工作,所以他們不但缺衣少食沒有報酬,還會隨時會面對炮火導致的死亡威脅。據不完全統計,無辜犧牲在前線的華人就達萬餘人。在此期間曾有數百華人勞工嘗試組織抗爭起義,但隨即便被盡數槍殺。如此種種的事例在華工們的悲慘歷史裡,簡直是不勝枚舉。

而清朝的《救時揭要》裡面,就對華工的慘況做了一段相當準確的描述:「被騙出洋而死於難者,以千百計。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經求死者,有焚鑿船隻者。要之,皆同歸於盡。即使到岸,充極其勞苦之工,飲食不足,鞭撻有餘;或被無辜殺戮,無人保護,賤同螻蟻,命若草芥。噫!華民無辜,飄零數萬裡,而受如此之刻酷乎!」

通過以上的種種,我們應該明白,只有自己的國家真正地強大起來,人民才能活得有尊嚴,活得驕傲和自豪。我們一起努力把祖國變得更好吧!

相關焦點

  • 一戰時中國勞工有多慘?3萬多人死在歐洲,倖存者還做了上門女婿
    一戰時中國勞工有多慘?3萬多人死在歐洲,倖存者還做了上門女婿14萬華工遠涉重洋1914年,一戰爆發。同盟國和協約國在歐洲大打出手,第一世界亂成一鍋粥。其實,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也是英法等國為了節約成本,選擇最簡陋最破舊的船作為中國勞工的運輸船。而且,英國方面為了避開加拿大徵收徵稅,還選擇了一條比較遙遠的道路前往歐洲。華工的悲慘命運而這一去,就是半個多月。當中國勞工們遠涉重洋,來到歐洲的時候,卻發現那地方根本沒有他們宣傳的那麼好!
  •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為何不敢瓜分中國?他的話讓洋人不敢囂張
    但是沒有一個國家敢保證自己一直都是強大的,就算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中國也是如此的。清朝末期是我國最不堪回首的一段歷史,那個時期的中國飽受列強的欺負。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為何不敢瓜分中國?他一句話讓洋人不敢囂張。
  • 清末被賣出國的「豬花」比「豬仔」命運更加悲慘,學者都不願細究
    清末被賣出國的「豬花」比「豬仔」命運更加悲慘,學者都不願細究 與"豬仔"(被販賣的男子)一樣,她們都是在清朝末年的奴隸貿易裡的受害者,除了是賣給豬仔為妻外,主要被賣到妓院當妓女,其社會地位低賤、生活狀況悲慘。
  • 16萬「工具人」的悲慘人生,中國勞工在歐洲的非人待遇
    1917年8月12日,在英軍的監管下,中國勞工在裝燕麥袋中國勞工為什麼被運到遙遠的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國加入協約國陣營的時間稍微晚了一些,直到1917年3月才中斷了和德國的外交關係,而且這還是在德國U-65號潛艇擊沉了一艘運輸中國勞工的法國客輪後才發生的。
  • 「景明樓」事件,30多個名媛貴婦遭洋人欺負,罪魁禍首結局怎樣?
    正如當年震驚中外的「景明樓」事件一樣,其中有30多個名媛貴婦遭到了洋人的欺負,而這些罪魁禍首的結局又怎麼樣?  「景明樓」事件,30多個名媛貴婦遭洋人欺負  「景明樓」事件發生於1948年8月的武漢,這件事情讓每一位國人都感到非常的痛心。當時國內有30多名名媛、貴婦,在公共場合參加舞會的時候,遭到了多位外國人的欺負。
  • 十幾萬中國勞工來到此國,當地女子不讓離開,堅持要他們一起生活
    「戰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鬥的本能,但它同時還滿足了人對掠奪,破壞以及殘酷的紀律和專制力的欲望。」 歷史上有過兩次世界大戰,戰後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
  • 小時候看霍元甲、李小龍打洋人都是意淫,明天張偉麗真重拳出擊
    當然,李小龍的電影之所以成為經典,不僅僅是打洋人這個主題,事實上李小龍在電影裡的出手都有一個大背景:就是中國人受欺負,要麼是流落在外的華人受洋人欺負,要麼是民國時期外國人跑到中國欺負我們。在這背後,也是咱們中國落後世界的原因,所以落後就要挨打,但總歸這種被洋人欺負的故事會激發觀眾的憤懣之心,也帶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 日本悼念在相模湖水庫建設中死難的多國勞工
    新華社日本相模原7月29日電(記者郭丹 郭威)日本神奈川縣28日在相模湖交流中心為二戰時期在修建相模湖水庫過程中死難的中國、日本、朝鮮、韓國等國勞工舉行第41次悼念儀式。當日,來自神奈川縣相模湖周邊的民眾、中小學生以及中、日、朝、韓政府或民間代表等200餘人出席儀式,共同悼念包括28名中國勞工在內的死難勞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倪健在儀式上致辭說,日本軍國主義發起的侵略戰爭給中國及亞洲人民帶來巨大傷害。希望大家能本著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精神,汲取歷史教訓,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 比「豬仔」命運更悲慘的「豬花」
    1897年美國上演的戲劇海報,反映了當時華人勞工的生活狀況1614年,明朝勒石禁止新舊洋商收買中國女子,否則治罪。清朝前期也嚴禁洋人販賣子女。但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由於大批「豬仔」被販賣出洋,一些洋人擔心如無「豬花」,「豬仔」貿易也會停止,高額的利潤就無法獲得。為此,他們想盡辦法要使「豬仔」長期束縛在他們的種植園或礦山裡,誘使「豬花」一同出洋。辦法是給「豬仔」提供一筆錢去購買女子,結為夫婦。後來,這一切就變成了擄掠和拐賣。
  • 洋人憑什麼在中國的土地上叫中國人滾出去
    近兩日,一則青島嶗山社區,洋人插隊並叫囂中國人滾出去的事件,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初看這條新聞時,不禁有了兩個問題,究竟是我們的思想還活在一百多年前,還是洋人認為他們還可以像一百年前那樣囂張?道光年間,自鴉片戰爭後,中國一直處於無尊嚴地苟且下偷生,即使如此,民間各地仍然多有令外國列強畏懼的個人,或者團體。身子倒了可以扶持,人心若是倒了,真就無可救藥了。回想少年時,學堂讀魯迅。先生某一刻發問:「為何外國人在街上打中國人,中國人反倒叫好。」
  • 日本悼念相模湖水庫建設中殉難的中日等國勞工
    新華社東京7月31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神奈川縣7月31日在相模湖交流中心舉行追悼會,悼念二戰時期為修建相模湖水庫而殉難的中國、日本等國勞工。當天的追悼會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開始,首先上映了介紹相模湖歷史的影片《湖底的記憶》。3名小學生點燃了象徵中、日、朝(韓)三個民族的蠟燭。
  • 華人勞工:國力不濟,成為卑賤的「豬仔」,拼死也要打個翻身仗
    那些勞工就甘願被賣,不知道組織起來反抗麼?不是不願,而是不能,因為晚清在國內,也基本上找不到求生的希望了,出外謀生,萬一還能謀條生路呢。電影《黃飛鴻》當中就有一段,發現一批木箱當中的中國勞工,他們當中很多人之所以被騙,是因為在當地壓根兒就找不到活路了。
  • 最怕洋人的慈禧為何敢向11國宣戰?原來是被一份假情報嚇破了膽
    當時進入北京城的義和團有十萬人之多。他們把鎮壓的對象,分為「十毛」:老毛子、大毛子是遍體黃毛的洋人,殺無赦;二毛子是教民,允許退教,不退教亦殺無赦;三毛以下則是用洋貨,行洋禮,崇洋,讓洋這類人。義和團要殺掉他們的「一龍二虎」。一龍就是光緒皇帝,二虎就是搞洋務運動的李鴻章、奕劻。
  • 晚清時期最有權勢的洋人是誰?他是怎樣一個人?
    如果要問晚清時期最有權勢的洋人,一定是英國人赫德。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一說赫德的故事。赫德的全名是羅伯特·赫德(Robert Hart)。1835年2月20日,赫德出生於英國北愛爾蘭。1853年,18歲的赫德從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的王后學院畢業。
  • 八國聯軍攻打京城老百姓在幹什麼?專家:興高採烈的幫洋人搬炮彈
    清王朝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中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這個王朝一共持續了276年。在清末時期清,政府因為統治者的自大無能,導致了中國與世界脫軌,國力大幅度下降,西方列強藉此大舉入侵中國。
  • 歐洲最後的蒙古汗國悲慘史
    拔都有一個名叫圖花帖木兒的兄弟,這個人正是克裡米亞地區的最早管理者。1430年,圖花帖木兒的後人哈吉·格來正式建立克裡米亞汗國,首都巴赫切薩拉伊。此後數百年中,分布在歐亞大陸的各個蒙古汗國先後消失,克裡米亞汗國作為最後一個蒙古汗國保持獨立至18世紀末。
  • 十幾萬中國勞工被騙出國挖煤,誰知等待他們的卻是幾十萬法國女郎
    我們村當年就有去法國的,這人姓王,從法國回來之後娶妻生了三個兒子,子孫滿堂!據說在法國的中國勞工,好多婦女都是爭著搶著要,有的是母女,有的是姐妹相爭,有的把他們弄到家裡藏起來給好吃好喝的。通過了解這段歷史,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關係數中法關係最好,法國也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這和十幾萬中國勞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實在一戰時期法國可不弱,雖然一開始有幾場失敗,但是人家真的很給力,凡爾登戰役,足足雙方各消耗了百萬大軍,而且對方德軍可是使用了化學毒氣彈,就這樣法國都能打退德國你們說呢?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國雖疾弱,但護照上的這句話卻霸氣十足
    當影片中的葉門華僑拿出中國護照時,背面那幾行鎏金大字——「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著實令人熱血沸騰,也無不反映了我國國力的強大。 首先我們來看清朝護照誕生的背景,其實,早在17世紀那會,清朝就有了類似於護照的東西,那會的護照是以「信函式集體護照」的形勢發放的。類似於《西遊記》裡唐僧的那種通關文牒,一本護照能管整個團體。畢竟那會國人也鮮有單獨出國的,一般都是清朝派使團出使外國。
  • 破除對洋人的迷信——至關重要
    中國人對洋人歷來有一種非常複雜的情感。來看一下清朝史鑑大體上從近200年來的歷史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我們曾經非常自信,到後來這種自信被洋人用堅船利炮摧毀之後,就到了另一個對面——我們變得很自卑。只有近七十年以來我們的自信心才逐漸建立起來。
  • 一戰中國沒派兵 14萬勞工捲入戰事有血淚
    歷史上,中國雖然宣布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並沒有真正派出軍隊。而真正捲入戰爭的中國人,是以14萬北方農民為主組成的中國勞工,協約國稱為「中國勞工旅」(Chinese Labour Corps),他們為協約國西線戰場提供了重要勞動力,當中數千華工更客死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