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改革後,我家小孩是第一屆,選考科目填的是物生地,據說不好,大家有何高見?高見談不上,憑藉筆者20多年高中一線教育教學經驗來看,這個選科組合,作為偏理科的學生是很佔便宜的,應該說非常好才對,哪裡來的「不好」之說?筆者之所以這麼講,我的理由具體有三:
第一、江蘇高考「1」選擇物理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偏理科強的學生。要知道,這個「1」的高考成績,可是要以卷面成績被直接計入高考總分數的,滿分100分,對高考錄取的意義僅次於語文、數學、和英語「3」的統考成績,可以說特別重要!敢於把「1」選擇物理的考生,不僅要對物理感興趣,而且物理科學起來應該沒有太大難度,平時考試成績應該也不差,並且對於自己將來能夠學好物理科比較有信心,這同時也意味著,孩子理科性知識學起來,相比較壓力較小;說白了吧,就是孩子在高一上學期學習過程中,對於偏理科性的學科,既有興趣,又有信心,並且考試成績還相對不錯,這是孩子確定選擇「1」為物理的最主要原因所在。而生物是理科中的偏文類學科,地理是文科中的偏理類學科,兩者都具有偏理科屬性,相對於偏理科學習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取得高分,拿到好成績的!
第二、江蘇高考「2」科目組合,屬於賦分制高考的範疇,這對於江蘇考生和家長來說並不覺得新鮮和驚奇。江蘇高考近些年來實行的「3+2」高考模式,與2021年即將實施的「3+1+2」新高考模式比較類似,許多高中教師和學生家長都已經習以為常了!等級賦分制簡單來說,就是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後依據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間,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例如,學生A生物80分,全省排名屬於1%以內,最後等級賦分變為了100分;學生B地理80分,在全省排名37%—43%以內,最後等級賦分變為了76分。等級賦分是不論分數而論檔位的,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才是決定選考最終成績的因素。偏愛理科學習的學生,「2」選擇生物與地理這兩門比較中性的學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讓自己的等級賦分提升到較高檔位的,在高考錄取過程中佔有一定的優勢!
第三、江蘇高考「3」統考科目,才是決定高考成績的重中之重,沒有「3」的出色發揮,其他都沒有多大意義。高考統考科目已經肯定要用全國卷,江蘇不再單獨出題,這對以高考試題難度達到「地獄」級別的江蘇學子來說,確實是一件難得的大好事!高考統考科目「3」的難度降下來了,也就意味著學生要更加注重「雙基」的學習和掌握,比拼的就是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更紮實與更穩妥;要求學生必須十分注重平時學習的積累和靈活地學以致用,不要再去刷那些「偏、難、怪」題了,把夯實「雙基」作為語文、數學、和英語等統考學科學習的重點。江蘇新高考模式「3+1+2」已經啟動,其中的「3」是基礎和前提,佔據高考成績總分750的450分,比重為60%,理所當然是最該引起學生重視的;其中的「1」和「2」是確定個人的興趣特長與未來的專業方向,當然也不容忽視,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3」才是基石和主體骨架,沒有基石和主體骨架的穩妥做保障,其他選擇都是「鏡中花和水中月」,中看不中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江蘇高考改革後,我家小孩是第一屆,選考科目填的是物生地,據說不好」,這個說法缺乏科學性和現實依據。無論選考科目填報的是什麼,高考有利原則是第一位的,個人興趣特長是必須慎重考量的,只要統考科目「3」成績突出,「1+2」選擇物生地就沒有什麼不好的,無論是考大學、選專業,還是將來大學畢業就業,都佔據一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