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我們爸媽都頭疼的問題。提起教育,我們沒有家長是不關心的。因為這關係到孩子的未來,遠的先不說,這對孩子當下的發展也是影響最為重大的。教育是具體到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有的時候我們覺得只要孩子學習好,學習棒,那麼孩子的未來應該是很好的。那麼如果孩子的素質教育、心理教育等各方面落後了,這些同樣會牽制孩子的發展。
昨天因為馬上開學了,所以和家人一起聚餐吃火鍋。當時小姨帶著自己7歲的女兒也來了,很是熱鬧。但這頓飯吃得卻令人不太愉快。在大家吃的時候,旁邊已經提醒有公筷了,但大家似乎也沒有用。其實這也沒啥,因為都是家人。但小姨女兒果果卻在吃的時候,喜歡在鍋裡攪來攪去,剛下進去的時候,她就會用筷子在鍋底下攪。大家已經提醒她沒有熟,但她還是這樣。當時小姨說沒事,孩子在家也是這樣,其實大家都是很不滿的。
自己在這兒不是噴果果不懂事,但是就她的這個行為來說真的是不太好的。孩子吃飯這個問題是我們最習以為常的事情,可大可小,但還是值得我們說一說。如果我們的孩子在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我們爸媽應該趕緊糾正,因為這或許就是孩子長大後沒出息的表現。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同樣可以影響到全局,正是這個道理。
一、獨佔一盤菜
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如果孩子喜歡吃什麼,那麼他們就會自己獨佔這一盤菜。其實我們覺得這也沒什麼,孩子喜歡就讓她吃就好了。但實際上不是這樣,這與孩子的分享行為有關。孩子的分享行為在兒童發展心理學上來講是判斷孩子社交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
如果孩子有分享行為,那麼同時說明孩子的移情能力也是比較好的。這些對孩子的社交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說孩子懂得了分享,那麼他們就懂得了社交,不是這樣。這裡是說,孩子具備分享能力,那麼他們是受歡迎的,這將為他們贏取更多的社交機會,而這些機會又會使得孩子在參與社交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社交經驗,如此促進孩子不斷發展。
二、孩子夾菜時亂翻亂夾
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出現像上面果果一樣的行為,那麼這是令人討厭的。首先這是沒有家教的表現。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出現這種行為,不僅僅是給自己丟臉,也是給父母丟臉。因為在飯桌上基本的禮儀還是要遵守的。這說明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到位的。其次孩子有這些行為,說明他們是不尊重別人的,沒有絲毫的體貼別人的心理。那麼孩子不具備這些禮儀和能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
三、孩子吃飯時大喊大叫
我們的老祖宗提倡的是:&34;。&34;高談闊論&34;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孩子不注意這些細節,但恰恰是細節決定成敗。
在孩子的吃飯問題上,我們家長一定要多費時間和心思,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因為我們都是非常喜歡在飯桌上談事情的,如果孩子的吃飯習慣不好,那麼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