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封在樹紋裡的記憶

2021-02-07 兒童文學

在科學昌明的今天,人們很難理解巫文化背後的積極意義。


事實上巫文化作為一種人類精神文明的早起印記,背後保存了許許多多華夏文明的母題,是人類童年時期集體記憶中最為輝煌燦爛的部分。


「巫」這個字,上古時期便已經有了,在甲骨文、金文中均有此字,它應該是中國先民最早創造的一批文字。




巫文化是上古時期人類在繁衍生息、推進社會發展中,創造的一種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它不僅影響了陰陽說、老莊思想、屈原詩歌,甚至還包含了禪、中醫、宗教,豐富了華夏民族的哲學、科技和藝術,極大推動了華夏民族的成長。



藉由《巫師的傳人》這部書,作者王勇英將我們拉入一個神奇瑰麗的世界,讓我們聽聽,對於這樣一個題材的創作,她有什麼和童萌分享的?




我所居住的地方位於祖國的西南,人們住在雲霧繚繞的高山中,木樓搭在懸崖邊或半山上,穿著花樣的衣裳,唱著山歌,在雲霧中農耕、行走,這些讓我著迷。自然萬物有一種神秘的力量,這種自然神秘感和民間風俗完美相融,尤其是民間巫文化從遠古時代起便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流傳。


這些民間元素有一份天然的特質,在文學中展現出獨特的氣質。在我出生、成長的鄉間,有不少巫師,他們也是普通的農人,耕種勞作,只是過還能做「巫」而已。巫師「做巫」相當於醫生治病,以「巫」的形式為人們除去心裡的不安、恐懼的陰影,以得到安寧與平靜。


多年前我就開始準備,以民間巫師文化為底色寫一本書,當然我不會寫成民間鬼怪路數的文字,而是將巫師的民間文化元素與幻想融合,拓展故事的層面,讓那些沉澱千年的民間傳說再獲鮮活的生命力,同時結合廣西少數民族的村寨服飾文化、美好山水以及巴馬的長壽鄉傳說等等,給讀者們講述一個獨特美好的故事。




因此,王勇英筆下的《巫師的傳人》,既是充滿神奇色彩的幻想小說,又是熱血澎湃的成長小說。都市少年回歸山野,通過成為巫師的傳人所經歷的一次次事件,收穫了勇氣,承擔了責任,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如今,《巫師的傳人》系列迎來了終結篇,讓我們跟隨少年巫師,走進密林深處的戰鳥之國,解開封印在樹紋裡的記憶,揭開第三部《古國羽衣》的神秘面紗——

(點擊封面即可一鍵購買)




解開封在樹紋裡的記憶

王勇英


我喜歡撿拾一些枯敗的樹葉,在陽光映照下看一片樹葉,能看到脈絡如流水般在它的骨架中流動。當葉肉消失後,只留下一具樹葉的骨架,生命的能量死後仍在,還會保持著樹葉鮮活時的姿勢。或許,在葉肉死後,樹葉便死後重生,由骨架生長成樹的樣子。


長成一棵樹的樣子應該是每片樹葉的夢想。

這樣思考過:樹葉的脈絡和樹紋有某種聯繫嗎?一定會有的,我想,樹葉長自樹,葉脈與樹紋應該有著生命的聯繫,樹的生命年輪,一步步走往樹葉,那葉的脈絡骨架就是樹曾經走過的腳印;又或許,樹葉的脈絡骨架,便是樹從自然天際間探索、引通的秘密生命河流,把雨露引入樹心,蓄為能量,形成生命之源,也是每一片樹葉走向樹心的歷程,千萬條路終歸凝聚於樹盤的輪紋。那些枯敗脫落的樹葉,所剩下的脈絡骨架,就是樹在生長的歲月裡留下的一條條古道。


死後成為樹的樣子,一定也是每一片樹葉的最終夢想或生命歸宿。

樹紋,是我沿著樹葉的脈絡尋找而來,驚喜發現的寶藏。


我所遇見的樹盤,用文字描述那些樹紋,都不是一般的美:

有一個樹盤的表面近乎黑色,散開著長著青苔,青苔中不經意地生長起三兩棵草,草枝懶散地開著幾朵花。青苔中甚至還有幾朵微小的蘑菇,只是,青苔等物都只生長在裂縫邊上,從樹心旋著發散出去的一道道裂縫,在青苔的映襯下,倒像是一條條細小的河流,從周邊流朝中心匯聚。這個樹盤因為植物的點綴,變得靈動鮮美。樹紋便在這張黑色的樹盤中,在青苔、花草還有裂縫中流轉著。


還有一個樹盤,深褐色,從細小結實的樹心開始,周邊全是小小的緊密的年輪,從樹心發出風車一樣的裂紋,每一道裂紋的紋條帶著優美的弧度,然而樹盤表面風化嚴重,像村裡頭一些人家用來切草的木墩子,卻又不像那些木墩子那般粗糙,也有點兒像曬乾了的瓜子緊密地排列在一起,極富藝術感。


某一次我在山裡採風,遇到一個樹頭,樹頭的切面平整,應該是用鋸鋸斷的,年長月久,切面已經有了一道長長的裂縫。裂縫原想對半裂開,卻在樹心處有了一個小小的起伏,裂縫的尾處便稍稍擺動了一下,就有了一個這道不對稱的裂縫。從樹心的裂口處以360度發散狀裂開無數長短不一,大小深淺不等的細紋,有三條裂紋略粗一些、深一些,呈現像主裂紋一樣的深黑色。樹輪像水紋一樣一圈圈蕩開,從小到大,色彩也由淺漸深。在樹盤的靠邊處,密織些短短的斷紋,以一種不規則的方式相連著,看上去像古老的民族在某種儀式中的舞蹈。因為雨水與陽光的作用,樹盤表面留有一塊塊黴跡,或濃或淡,樹盤上還有些水汽,潤在其中的印跡和樹紋便有了奇妙的美感,這是一幅由時光歲月繪在樹盤上的水墨畫,還流動著這棵樹的生命過往……


在我看來,樹紋,是有生命力的畫作。那些樹盤,哪怕已經長了青苔或冒出一些細小的野生菌,就算被風化過後,枯朽損傷或經積水侵蝕,腐化嚴重,那樹盤也依然生動,有著特別的魅力。只要樹紋還在,哪怕只有一半或幾條,就依然能感覺到那棵樹的生命力量,從樹紋的流轉中,看到生命力的流動。


樹的紋路是樹的生命紋輪,記錄著樹的生命軌跡,也可以說,是講述一棵樹從種子破芽的那個時刻起,到一生結束的故事,其實,就是一本由樹用自己的秘語所寫下的書。


一棵樹,根向泥土下深深探索,樹葉則向天際無限伸展,立於天地間,把天地相互連接,或許,每一棵樹,甚至微至於每一棵花草,都是天與地的秘道。


這其中會有什麼未解的神秘力量?

靈感把我與樹相連,讀懂樹用秘語書寫起來收藏在樹紋裡的故事,經過想像的幻化,形成了《巫師的傳人》第三部《古國羽衣》的故事胚模,再經過多番醞釀,思考,打磨,成熟,終成故事,寫於紙張,這是一個多麼奇妙而又不可思議的經歷……


我想,紙張是由樹漿做成的,與樹或許也有著某種生命相連的秘道,身為作家的我便是有幸行走在這一條條秘道上的人。


從自然秘境中而來的靈感敲擊著我,在我的腦海中盛開成繁花,在《古國羽衣》中,便借樹葉的脈絡骨架與樹紋的生命足跡來一個嘗試與探索,把蘇蓮娜家族遭受的一個巫咒的秘結安置在樹紋中,把一個關於古國羽衣的傳說封存在樹紋中,由少年巫師鳥麻用他的巫力破除樹紋的咒陣,解開一個個謎……






相關焦點

  • 老家的樹——記憶
    70後的我,也許在農村長大的原因,對老家的樹總有一種眷戀與記憶揮之不去!那或高或低的各種樹木不知多少次出現在夢裡!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知道,老家的房前屋後或者院子裡外一般都會種幾棵樹,這些樹不知種於何時,反正打記事起就已經生長在那裡了。
  • 汴梁人物|開封市女企業家焦曉穎:一堂生動的樹家風教育課
    開封市女企業家焦曉穎:一堂生動的樹家風教育課
  • 讀書隨筆:我記憶中的樹
    樹是我們每個人都熟悉的生命體,它存在於我們熟悉的記憶中。《樹真好》帶我們重溫了記憶中有關大樹的記憶體驗,它的堅韌不拔、美麗生動,都在文中得到了提現。「樹真好,高高的大樹遮住了天空。」「樹長在河邊,樹長在山谷,樹長在高高的山頂上。」「樹讓一切都變得那麼好。」「整個夏天,都可以聽到風吹樹葉,沙沙地響。」
  • 去緊鄰黃河的開封古城,看大相國寺和開封府
    開封鼓樓以往旅遊很少去河南,僅玩過兩處。一處是洛陽,除龍門石窟外,因髒亂差印象欠佳。再一處就是河南北端的雲臺山,風景真的不錯,但沒什麼人文歷史。後來發現,河南最值得去的地方應該是開封,它是北宋都城,東京汴梁,清明上河圖之所在。
  • 一棵樹的記憶
    樹木是有記憶的。它一生的經歷,它的故事都記錄在年輪裡面。年輪是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受季節影響形成的,一年產生一輪。只要數一數樹的年輪,就知道他的年齡有多大。在樹木的年輪上,蘊含著大量的氣候、天文、 醫學和環境等方面的歷史信息。
  • 開封市龍亭區人民法院:融入「一中心四平臺」 多元一體在線解紛
    中國法治河南訊(賀志國 通訊員 高向南)為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融合「一中心四平臺」信息化、智能化的優勢,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9月14日,開封市龍亭區委政法委、區法院等部門召開「網格化多元解紛」聯席會議,部署建立網格化多元解紛工作機制。
  • 饋贈的記憶之樹
    只是,蔣捷的主題是人世的悲歡離合,而法國風景畫大師柯羅描繪的則是對人生的記憶。 柯羅的一生都是在風景中度過,風景表現的核心質素是美。少年時看見的美僅僅是單純的美,所以柯羅畫下《娜妮橋的風景》等單純的風景;壯年看見的美是疊合人生經歷的美,所以柯羅會畫下《小牧羊人》等一些充滿知識性和人生感悟性的風景。到晚年,畫家幾乎就沉浸在個人的回憶當中。
  • 2016考研英語:"搭配記憶"法巧解英譯漢(匯總)
    我們之前說過,複習考研英語要注重真題,在記憶詞彙和練習閱讀理解、翻譯題的時候要結合真題做搭配記憶,並輔以相應的練習,下面我們就以真題為例,從中摘取出容易出現的考點,讓2016考研的考生更深刻地領會"搭配記憶"法。
  • 開封藏在巷子裡的5個美食老店,開啟記憶中的味道,很多人都吃過
    開封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距今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總會有很多美食在這座城市中誕生。但是隨著城市化的加快,開封有很多美食老店關門停業,一些人的城市記憶也隨之消失,很多「小時候的味道」如今再也不存在了。
  • 美食記憶:開封西門的羊雙腸
    每次來到河南開封,總免不了一場大醉。 因此,我常會住在開封西門(大梁門)外的中州賓館,為的是第二天早晨去喝一碗羊雙腸,醒酒提神。 據說,羊雙腸之於開封,如同羊肉泡饃之於西安,刀削麵之於山西,過橋米線之於雲南。
  • 開封年度記憶:2001年,河南大學醫學院、師範學院掛牌
    為了改變河南高等教育落後的面貌,2000年7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精神和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同意河南大學、開封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開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新的河南大學的通知》,河南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合併組建新的鄭州大學和新的河南大學的意見》。
  • 這些年開封錯失的高校
    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曾經的汴京富麗甲天下,尤其是在千年前的北宋,一時風頭無兩,多少文人騷客,風流才子云集於此,這裡是世界的聚焦點!而今的汴京---開封,卻落寞沉寂,尤其是與周圍的鄰居----鄭州、新鄉、洛陽等相比,黯然失色,特別是在高等教育方面,除了一個河南大學拿的出手,其他的就相形見絀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捋一下這些年開封錯過的高校。
  • 「清明中國、文化開封」:2019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即將拉開帷幕
    尹君宣布,由中國文聯、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民協主辦,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明辦、河南省文聯、河南省民協和中共開封市委、開封市人民政府承辦,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攜程集團推廣宣傳的2019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將於4月1日至4月10日在開封舉行。
  • 古都城老街PK:開封VS洛陽
    開封,八朝古都,有2700多年歷史,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十三朝古都,5000多年文明史,也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從歷史和建都史來看,洛陽完勝開封。今天不說歷史,說的是老街。開封雙龍巷VS洛陽五賢街開封雙龍巷,因小巷出了兩個皇帝的出名。
  • 《月之戀人之步步驚心:麗》三寸天堂中,解樹與王昭,若曦與四爺
    如果是若曦,有誰敢在她眼皮底下放毒給太子,從這裡就可以知道解樹和若曦的處事和手腕是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場景,解樹為了求皇帝免吳尚宮一死而在雨中罰跪,也是在這裡造就了解樹日後虛弱的身體和嚴重的風溼症。但她明知道吳尚宮犧牲自己是為了救她,她就算沒有立刻會意,也不用蠢到以為罰跪幾天皇帝就真的會放過吳尚宮吧?
  • 【開封微報】咱「河南班」的同學來了~誇咱開封建設做出了氣勢如虹的大文章
    當日,洛陽市政協考察團一行先後來到開封西湖公園、清明上河動態館、開封市城市數位化管理監督指揮中心、開封文化客廳、開封古城牆等地,在外在古典、內在時尚、宋韻彰顯的「新宋風」城市規劃建設風格中感受古都開封魅力,近距離觸摸古都開封建設與發展的脈搏和律動。
  • 開封百年點心店:四代人默默堅守一份家鄉的甜蜜
    說起最具開封特色的點心,最響亮的答案永遠只會是花生糕。它是古城遊子走遍天下,仍魂牽夢繞的家鄉記憶。這裡有四代人,一百年都在默默堅守這份甜蜜。
  • 《雞犬不寧》:優雅懷舊的汴梁開封
    導演陳大明是土生土長的開封人,所有演員幾乎都是河南籍演員,臺詞是地道的河南方言。電影故事則取材於陳大明在開封戲校學豫劇時,他的三個師兄身上發生的故事。從這部充滿「開封味道」的電影中,我們或許能窺探到開封人在時代浪潮中的無奈、捨棄和堅守。
  • 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無人解,樹轉午陰涼。這首詞蘊含了濃重的民族風味,描寫的是荊楚之地的端午風俗。全詞從「碧艾香蒲」入筆,「處處忙」道出了端午時節的忙碌。兒共女,慶端陽,描摹出一幅合家團圓共度佳節的溫馨,刻畫出了中華民族在節日之中共享天倫的樂趣。
  • 盤點開封的特色美食,獨具特色,看到第一個就愛了!
    導語:盤點開封的特色美食,獨具特色,看到第一個就愛了!在開封,除了傳統豫菜,各類小吃也數不勝數,到開封逛古城,賞景色,嘗特色美食,開封1天最幸福的時光,就是以夜市小吃剛開始的。今日小編就來為大伙兒小結一下子來到開封必吃的美味小吃!陳留豆腐棍因創立於陳留古鎮,故名陳留豆腐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