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犬不寧》由華誼兄弟在2006年投資拍攝。導演陳大明是土生土長的開封人,所有演員幾乎都是河南籍演員,臺詞是地道的河南方言。
電影故事則取材於陳大明在開封戲校學豫劇時,他的三個師兄身上發生的故事。從這部充滿「開封味道」的電影中,我們或許能窺探到開封人在時代浪潮中的無奈、捨棄和堅守。
1
電影背景是豫劇衰落,馬三、劉兵、四海三個師兄弟所在的豫劇團演出逐漸減少,難以維持生計,劇團只能暫時解散。面臨著人生的重大困境和挑戰,電影中每個人物的命運走向各有不同。
大師兄劉兵(姚櫓飾)沾了賣燒雞的嶽丈的光,沒了劇團的飯碗,還有本錢開一家照相館,並認識了來拍照的做著明星夢的年輕女孩菊花。劉兵妻子賢惠,女兒乖巧,他卻為了菊花的演藝事業操碎了心。老婆家的的燒雞吃膩了,總想換換口味。
二師兄四海(金宏飾)是劇團的武生主演,英俊魁梧,是個出門都要灑香水的精緻中年男人。劇團解散後,他在狗市擺起了攤位。他會把普通品種的狗改裝成沙皮狗來賣,給小白狗用顏料染成斑點狗來忽悠客人。風度翩翩的四海,用自甘墮落,來嘲笑命運的玩笑,掩藏自己的鬱郁不得志。
素梅(徐帆飾)是劇團的花旦主演,和丈夫四海一直存在感情隔閡。劇團解散後她隻身到深圳謀求新出路,但面對外面無奈的世界,最終又隻身回到開封,不得不放下身段在鼓樓書店街的戲曲茶樓演唱。「把我的名字寫在前面」,是她作為花旦堅守的自尊。
師弟馬三(李易祥飾)是個導演著墨頗多的人物。
為人仗義,堅守原則,是個熱心腸;
愛好鬥雞,家裡有一隻鬥雞是爺爺輩留下來的種,視若珍寶;
愛吹牛,給兒子講起開封「城摞城」的輝煌過去,倍兒自豪;
還有點小聰明,把普通品種的狗吹噓成「宮廷螞蚱狗」,為四海化解了一場狗市糾紛。
生活窘迫、無業游民、還備受男性疾病困擾,但馬三無疑是三兄弟中活得最快樂的樂天派。
小香玉飾演的馬三的妻子大紅,本來在劇團管理服裝,卻一心想要出國淘金。聽說法國人愛吃中餐,她便決定到法國尋找機會。為了拿到法國籤證,文化水平不高的她,在劇團解散後,每天兼職兩份工作後,還要努力學習法語。
2
和朋友提起開封,我常詫異於,他們對開封的第一印象不是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而是鐵面無私的包拯,是包拯辦公的開封府。而這些印象,多是來自《包青天》等影視劇。
我不得不感慨,那個有著輝煌過去、八朝古都盛名的開封,已經繁華盛景不在,和《清明上河圖》上描繪了那個經濟繁榮的大都市千差萬別了。
多少文人雅士忠臣將相的故事,被黃河洪水一次次衝刷,永久埋葬於地下;那繁華程度堪比今日之紐約的北宋都城,也已經成為「城摞城」神話中的一層,僅供後人吹噓緬懷。
當1954年開封的省會地位西遷至它的老鄰居鄭州後,這個城市便失去了它最後的堡壘,經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衰落。
可這些並沒有奪去開封人作為「皇家貴族」的驕傲,相反,也許正是這種衰落,讓開封緩慢了都市化的進程,從而保護了它的傳統氣息。
一個不起眼的路邊清潔女工,唱出了讓人駐足驚嘆的歌聲;
一個穿著樸素的阿姨,隨手掏出了毛筆在地上寫出遒勁的書法;
一個個手藝人隱藏在熱鬧的街市;
一家家美食傳承著祖輩的心血;
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築有著匠心的考究;
景區裡的演員,都有著令人嘆服的演技和絕活;
……
仿佛這個城市的每個人,都曾經是江湖上身手不凡的高手,他們不約而同聚集於此,藏起鋒芒,過著柴米油鹽的平淡人生。
所以有了馬三這樣一個生活窘迫的樂天派,讓略顯沉重的電影故事多了許多歡笑;而導演帶有黑色幽默的拍攝風格,也讓《雞犬不寧》成了有點傷感的喜劇電影。
喜劇和傷感本來矛盾,但當兩種元素在電影中碰撞出的戲劇張力,是高明的編劇和導演善於運用的技巧,觀眾也最容易在這種衝突中共情。所謂笑著流淚,哭著發笑,就是這樣吧!
3
在故事的結尾,導演給了電影主人公們這樣的結局:
為劇團演出奔波的團長不幸出車禍離世,劇團自此解散;
劉兵重回家庭,取得了妻子的原諒;
馬三在下一屆的鬥雞大賽上拿了冠軍,揚眉吐氣,但獎金被搶,鬥雞場也被封掉;
大紅的法國籤證沒有辦下來,意識到「法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決心留在開封;
四海和素梅重歸於好,但劇團解散,兩人前途未交待;
想把名字改為菊子的女孩菊花,落寞地坐在大街上,那個騙她做明星的人,被警車帶走。
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只有師傅和小白鞋從相親時的不順眼到喜結連理,兩個老人的黃昏愛情給電影畫上了大團圓的句號。
而這個大團圓的句號,因為劇團的解散,像是對觀眾的補償和安慰。所有人面臨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甚至用團長的死毀滅了希望。
師傅師娘要度蜜月,決定坐飛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臨上飛機前,師傅猶豫了,「我一輩子沒離開過這個地方,我恐怕我一離開,我再也回不來了。」最終飛機還是起飛了,那天的天氣灰濛濛的。
導演讓年輕人沒了方向,讓中年人留在了家鄉,讓老人飛去了外面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刻意為之,但這對於現在傳統閉鎖的開封來說,怕就是現狀。
對於留下來的人,除了感情更加親密以外,他們的生活該走向何方,導演沒有答案。
不過在電影最後,在師傅的戲班裡,十幾歲的孩子們在練功。一個孩子在練功場上不斷的翻跳,仿佛鏡頭不停,他就可以一直跳下去,門外的陽光照進屋裡,這大概就是導演看到的開封的明天和希望。
題外話:
《雞犬不寧》明明是一部還挺輕鬆幽默的喜劇電影,很多喜劇橋段都很有笑點,我看得也很歡樂。可沒想到,這篇影評,卻越寫越沉重,越寫越悲觀,直到最後就精分了。
我真的很喜歡開封的古典和傳統,但對於導演給出的結局,我又有點失落,開封是不是可以有更與時俱進的未來呢?
我沒有答案。
看《雞犬不寧》的一次神奇觀影體驗:
最後介紹一下這部電影中一個非常重量級的人物,就是那個冒充導演騙菊花錢、搶馬三鬥雞獎金、害得團長出車禍去世的流氓大壞蛋F4,演員的名字叫王宏偉。
他是誰?起初我也以為他是個沒什麼名氣的小演員。
直到電影中有一個F4在大紅的煙攤偷煙的鏡頭,當他熟練地把一盒煙順到褲兜裡時,我的記憶猛然被喚醒了,他怕不就是賈樟柯《小武》裡的小偷小武吧?查了一下,果真是他。
《小武》這部電影我大概是十年前看的,從此再也沒看過第二遍,對這個演員也再沒過多了解。然而當他再次賊眉鼠眼地在《雞犬不寧》偷東西時,我竟然能被喚醒記憶,我真的覺得見鬼了——不,是他的小偷演得太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