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犬不寧》:優雅懷舊的汴梁開封

2020-12-23 不想一個人而已

《雞犬不寧》由華誼兄弟在2006年投資拍攝。導演陳大明是土生土長的開封人,所有演員幾乎都是河南籍演員,臺詞是地道的河南方言。

電影故事則取材於陳大明在開封戲校學豫劇時,他的三個師兄身上發生的故事。從這部充滿「開封味道」的電影中,我們或許能窺探到開封人在時代浪潮中的無奈、捨棄和堅守。

1

電影背景是豫劇衰落,馬三、劉兵、四海三個師兄弟所在的豫劇團演出逐漸減少,難以維持生計,劇團只能暫時解散。面臨著人生的重大困境和挑戰,電影中每個人物的命運走向各有不同。

大師兄劉兵(姚櫓飾)沾了賣燒雞的嶽丈的光,沒了劇團的飯碗,還有本錢開一家照相館,並認識了來拍照的做著明星夢的年輕女孩菊花。劉兵妻子賢惠,女兒乖巧,他卻為了菊花的演藝事業操碎了心。老婆家的的燒雞吃膩了,總想換換口味。

二師兄四海(金宏飾)是劇團的武生主演,英俊魁梧,是個出門都要灑香水的精緻中年男人。劇團解散後,他在狗市擺起了攤位。他會把普通品種的狗改裝成沙皮狗來賣,給小白狗用顏料染成斑點狗來忽悠客人。風度翩翩的四海,用自甘墮落,來嘲笑命運的玩笑,掩藏自己的鬱郁不得志。

素梅(徐帆飾)是劇團的花旦主演,和丈夫四海一直存在感情隔閡。劇團解散後她隻身到深圳謀求新出路,但面對外面無奈的世界,最終又隻身回到開封,不得不放下身段在鼓樓書店街的戲曲茶樓演唱。「把我的名字寫在前面」,是她作為花旦堅守的自尊。

師弟馬三(李易祥飾)是個導演著墨頗多的人物。

為人仗義,堅守原則,是個熱心腸;

愛好鬥雞,家裡有一隻鬥雞是爺爺輩留下來的種,視若珍寶;

愛吹牛,給兒子講起開封「城摞城」的輝煌過去,倍兒自豪;

還有點小聰明,把普通品種的狗吹噓成「宮廷螞蚱狗」,為四海化解了一場狗市糾紛。

生活窘迫、無業游民、還備受男性疾病困擾,但馬三無疑是三兄弟中活得最快樂的樂天派。

小香玉飾演的馬三的妻子大紅,本來在劇團管理服裝,卻一心想要出國淘金。聽說法國人愛吃中餐,她便決定到法國尋找機會。為了拿到法國籤證,文化水平不高的她,在劇團解散後,每天兼職兩份工作後,還要努力學習法語。

2

和朋友提起開封,我常詫異於,他們對開封的第一印象不是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而是鐵面無私的包拯,是包拯辦公的開封府。而這些印象,多是來自《包青天》等影視劇。

我不得不感慨,那個有著輝煌過去、八朝古都盛名的開封,已經繁華盛景不在,和《清明上河圖》上描繪了那個經濟繁榮的大都市千差萬別了。

多少文人雅士忠臣將相的故事,被黃河洪水一次次衝刷,永久埋葬於地下;那繁華程度堪比今日之紐約的北宋都城,也已經成為「城摞城」神話中的一層,僅供後人吹噓緬懷。

當1954年開封的省會地位西遷至它的老鄰居鄭州後,這個城市便失去了它最後的堡壘,經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衰落。

可這些並沒有奪去開封人作為「皇家貴族」的驕傲,相反,也許正是這種衰落,讓開封緩慢了都市化的進程,從而保護了它的傳統氣息。

一個不起眼的路邊清潔女工,唱出了讓人駐足驚嘆的歌聲;

一個穿著樸素的阿姨,隨手掏出了毛筆在地上寫出遒勁的書法;

一個個手藝人隱藏在熱鬧的街市;

一家家美食傳承著祖輩的心血;

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築有著匠心的考究;

景區裡的演員,都有著令人嘆服的演技和絕活;

……

仿佛這個城市的每個人,都曾經是江湖上身手不凡的高手,他們不約而同聚集於此,藏起鋒芒,過著柴米油鹽的平淡人生。

所以有了馬三這樣一個生活窘迫的樂天派,讓略顯沉重的電影故事多了許多歡笑;而導演帶有黑色幽默的拍攝風格,也讓《雞犬不寧》成了有點傷感的喜劇電影。

喜劇和傷感本來矛盾,但當兩種元素在電影中碰撞出的戲劇張力,是高明的編劇和導演善於運用的技巧,觀眾也最容易在這種衝突中共情。所謂笑著流淚,哭著發笑,就是這樣吧!

3

在故事的結尾,導演給了電影主人公們這樣的結局:

為劇團演出奔波的團長不幸出車禍離世,劇團自此解散;

劉兵重回家庭,取得了妻子的原諒;

馬三在下一屆的鬥雞大賽上拿了冠軍,揚眉吐氣,但獎金被搶,鬥雞場也被封掉;

大紅的法國籤證沒有辦下來,意識到「法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決心留在開封;

四海和素梅重歸於好,但劇團解散,兩人前途未交待;

想把名字改為菊子的女孩菊花,落寞地坐在大街上,那個騙她做明星的人,被警車帶走。

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只有師傅和小白鞋從相親時的不順眼到喜結連理,兩個老人的黃昏愛情給電影畫上了大團圓的句號。

而這個大團圓的句號,因為劇團的解散,像是對觀眾的補償和安慰。所有人面臨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甚至用團長的死毀滅了希望。

師傅師娘要度蜜月,決定坐飛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臨上飛機前,師傅猶豫了,「我一輩子沒離開過這個地方,我恐怕我一離開,我再也回不來了。」最終飛機還是起飛了,那天的天氣灰濛濛的。

導演讓年輕人沒了方向,讓中年人留在了家鄉,讓老人飛去了外面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刻意為之,但這對於現在傳統閉鎖的開封來說,怕就是現狀。

對於留下來的人,除了感情更加親密以外,他們的生活該走向何方,導演沒有答案。

不過在電影最後,在師傅的戲班裡,十幾歲的孩子們在練功。一個孩子在練功場上不斷的翻跳,仿佛鏡頭不停,他就可以一直跳下去,門外的陽光照進屋裡,這大概就是導演看到的開封的明天和希望。

題外話:

《雞犬不寧》明明是一部還挺輕鬆幽默的喜劇電影,很多喜劇橋段都很有笑點,我看得也很歡樂。可沒想到,這篇影評,卻越寫越沉重,越寫越悲觀,直到最後就精分了。

我真的很喜歡開封的古典和傳統,但對於導演給出的結局,我又有點失落,開封是不是可以有更與時俱進的未來呢?

我沒有答案。

看《雞犬不寧》的一次神奇觀影體驗:

最後介紹一下這部電影中一個非常重量級的人物,就是那個冒充導演騙菊花錢、搶馬三鬥雞獎金、害得團長出車禍去世的流氓大壞蛋F4,演員的名字叫王宏偉。

他是誰?起初我也以為他是個沒什麼名氣的小演員。

直到電影中有一個F4在大紅的煙攤偷煙的鏡頭,當他熟練地把一盒煙順到褲兜裡時,我的記憶猛然被喚醒了,他怕不就是賈樟柯《小武》裡的小偷小武吧?查了一下,果真是他。

《小武》這部電影我大概是十年前看的,從此再也沒看過第二遍,對這個演員也再沒過多了解。然而當他再次賊眉鼠眼地在《雞犬不寧》偷東西時,我竟然能被喚醒記憶,我真的覺得見鬼了——不,是他的小偷演得太深入人心了。

相關焦點

  • 作為北宋都城,開封是什麼意思?為何又叫東京、北京和汴梁?
    《淺說水滸》第490期(文/焦目)作為北宋都城,開封在水滸中出現過多次,像林衝、高俅、張教頭、徐寧等就是開封人。在水滸中,開封還可以叫「東京」「汴梁」,這也是符合歷史的。畢竟是當時的大都市,所以開封文化相當豐富,就是紅樓女子,也有李師師這樣的花魁,連宋徽宗都為之痴情。不過,開封為何取名叫開封,代表什麼意思?為何又叫「東京」和「汴梁」呢?今天就來簡單說說這些問題。先說開封眾所周知,河南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 汴梁造句和解釋_汴梁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汴梁(biàn liáng)。河南開封的古稱。開封在戰國時為魏都,稱大梁。隋、唐在此置州,因臨汴水,故名汴州。北宋曾定都於此,稱汴京。元時設汴梁路,為汴梁路治所,遂稱汴梁。明以後改稱開封府。汴梁在教材中的例句:1、他畫了一幅著名的畫——《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
  • 汴梁?開封?北宋的都城到底是在哪裡
    北宋時期設有四座都城,首都是東京開封府。另外的是三座陪都,即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京開封府首都東京城內有四條寬闊筆直的大道,稱作「御路」, 作十字形相交,分別通向外城的南薰等四正門道旁有人行道、水溝及綠化地。
  • 古都漫遊2:宋都汴梁-河南開封,尋覓美食、鼓樓和宋都御街遊玩
    結束了第一站古都鳳陽和蚌埠之行後,帶著小朋友繼續驅車400餘公裡,於晚間抵達了開封。原本準備去驅車去大梁門附近的邢家鍋貼老店的,只可惜抵達的時間已錯過了營業時間。只能先辦理入住之後再出去覓食了。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酒店的位置位於開封鼓樓附近,離開封鼓樓夜市也就走幾步路的距離。到附近的大相國寺、宋都御街都很近,位置極佳。
  • 網友吐槽開封路標英文標識 沒文化「路牌」砸了汴梁城文化「招牌」
    大河網訊(記者董倫峰)近日,一位開封網友向大河網投訴稱,開封市區部分路標指示牌上的英文翻譯錯誤百出,希望能給予關注。12月9日上午,大河網現場採訪後,當地管理部門就立即整改。「一個路牌的英文翻譯竟然三處錯誤。
  • 冬日暖陽天,探秘古都汴梁
    暢遊啟封故園和開封博物館,不亦樂乎。惠民卡預約鼓樓,順道賞景,回探汴梁。前些日地鐵巧遇開封探家歸來的同車人,「去開封很方便,地鐵到體育中心,路邊等車,票價十元。」複製路徑,清晨地鐵秦嶺路站,頭班車6點零5分。
  • 昨天汴梁小宋城五周年慶典隆重舉行 楊鈺瑩到場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汴梁小宋城五周年慶典隆重舉行  映象網開封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張桂榮 祝浩楠)12月24日,走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汴梁小宋城五周年慶典在汴梁小宋城歌劇院隆重舉行。
  • 古時的東京汴梁在今天中國的哪個省,具體在哪個城市?
    古時的東京汴梁是指北宋的都城汴梁城,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汴梁城自內而外由宮城、內城、外城三重城相套。最內的宮城也就是皇城,南北長900米,東西寬720米,周長6裡半。東京汴梁是一個有著發達商品經濟的都市,商業和手工業非常發達,一年的商稅就高達五十多萬貫。城內還有許多商業場所,大相國寺就是一個繁華的市場,「都城相國寺,最據衝會,每月朔望三八日即開。技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異之物,悉萃其間。因號相國寺曰破贓所。」汴梁的酒店也有很多,僅「正店」就有72家,其餘的小店更是數不勝數。
  • 晚清書市探微——《金陵賣書記》《汴梁賣書記》並讀札記
    金陵賣書初戰告捷,開明書店同人便將下一次展銷活動的地點確定在次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四月癸卯科會試的舉辦地開封,「相約作汴梁之遊,藉開風氣」。這一年,為慶祝慈禧太后七十壽辰,清廷決定舉行恩科鄉試,次年舉行恩科會試。
  • 百萬人口的北宋東京汴梁,與千萬規模的北上廣,哪個更擁擠?
    如陳振在《十一世紀前後的開封》中測算為120萬,吳濤在《北宋都城東京》中提到為140萬,日本學者木田知生在《關於宋代城市研究的諸問題——以國都開封為中心》提到為150萬左右。再來看看當前開封老城的人口密度,若按照老城區18平方公裡(比明清時期開封城略大的城區)、22.5萬人口計算,開封老城區人口密度僅為1.25萬人/平方公裡,遠低於北宋東京(汴梁)的人口密度。當然,如果說人口為城內外總人口,那麼相應的東京(汴梁)鼎盛時期人口密度在2.3萬人/平方公裡左右(參見下列算法)。
  • 「老家河南·黃河之禮」之「宋詞中國·世界開封」成果分享會精彩...
    且聽悠揚曲調,宋詞仍蘊汴梁。11月18日晚,由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騰訊音樂、騰訊文旅共同主辦的「老家河南·黃河之禮」之「宋詞中國·世界開封」成果分享會於開封汴梁小宋城精彩呈現。活動序幕由一首精彩的舞蹈《飛花》正式拉開,整臺晚會以弘揚宋文化為主線,以優雅宋詞的現代演繹為主旋律,講述了穿越時空、亙古不變的宋詞之美。
  •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範雨彤汴梁城一遊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範雨彤汴梁城一遊時間:2017-09-15 14:20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範雨彤汴梁城一遊 昨日演員範雨彤微博發出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遊覽開封名勝古蹟,從照片上看範雨彤心情大好,龍亭,清明上河園,天波楊府,翰園碑林統統遊覽一邊。
  • 開封這位年輕人,又搞大動作!
    還記得那部爆款視頻戰「疫」大片《凜冬之戰》吧主創者——開封成龍外語學校教師劉欣又搞個大動作帶領學生向世界講開封故事《劉欣:向世界講好開封故事 熙熙攘攘的市井風情,繁華昌盛的東京汴梁,交織成了人們對於北宋的獨特記憶。一千年前,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盡首都汴梁的盛世輝煌;今天,我們一同重溫歷史,走進真實的中國。
  • 北宋的國都是「汴京」,不是「汴梁」!
    近日小編瀏覽了很多網頁,都在講北宋的國都是汴梁,但是實際上,開封被稱為汴梁是金元時的事。宋代時,開封稱東京,又稱汴京。之所以叫東京,那是因為自古以來,一般都是以洛陽,長安作為首都。而開封在崤關以東,古時候稱這些地方叫關東。所以立在關東的首都,京城,就叫東都,東京。
  • 開封的人文精神和市井情懷,從千年汴京城到如今開封府
    河南的文史年鑑上不得不提就是洛陽和開封這兩座古都。這個五一路過開封,感嘆「汴梁富麗天下無」的同時,也感慨時光裡的那段風華往事,流傳至今只剩下文字裡的描摹和故事中的驚豔。大相國寺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正是描繪了這座「東京夢華」之城。八百年後人憑藉史料和圖影在當年的水土之上,營造了一座宋文化主題公園。
  • 邂逅汴梁 叫我大掌柜古代藝人角色登場
    品味汴梁城的市井生活,感受晴明上河圖中描繪的民生百態,興造店鋪、經營買賣、發展商業布局,結識古代傳奇匠人、藝人,快來一起看看吧! 《叫我大掌柜》官方預約站: http://www.jwdzgol.com/
  • 邂逅汴梁《叫我大掌柜》古代藝人角色登場
    品味汴梁城的市井生活,感受晴明上河圖中描繪的民生百態,興造店鋪、經營買賣、發展商業布局,結識古代傳奇匠人、藝人,快來一起看看吧!紅塵紛擾,為得碎銀幾兩。世事難料,總得幾分煩憂。命運無常,如提線木偶,憑誰擺渡? ——木偶戲人蔡生這汴梁街頭今日著實熱鬧,南來北往的過路行商,文人墨客紛紛湧上街頭,連閣中女子都偷偷跑出來。
  • 古都十二時辰(肆) 開封篇
    肆 開封篇 一入汴梁 探大宋風情 ●最佳遊覽季節
  • 宋代開封人愛吃魚生 釣魚後現殺被稱「臨水斫鱠」
    宋代開封人愛吃魚生 釣魚後現殺被稱「臨水斫鱠」 歐陽修年輕的時候在開封上班,每逢休假的時候,一準上街買幾條鮮魚,拎到梅聖俞家裡,讓梅家的女廚師替他收拾(參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  王安石變法前後,有個大官叫丁謂,也很愛吃魚生。他在東京汴梁的家裡挖了一口池塘,池塘裡養著幾百條魚,平時用木板蓋著,等客人一來,就掀開木板,釣上幾條魚,做成魚生,現釣現做,現做現吃(參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7)。
  • 開封猶太人和猶太會堂(上)
    倖存的猶太人「從散普天下」,他們當中有一部分人逃難來到了中國開封,並帶來猶太教的整套信仰禮儀,每安息日按照猶太教宗教禮拜誦經。明代進士猶太人左唐在重修開封猶太會堂的碑文《尊崇道經寺記》載:「一賜樂業教(Isreald的譯音,即以色列教)~立教者惟阿無羅漢(亞伯拉罕),為之教祖;於是乜攝(摩西)傳教,為之師法」。「再傳而至正教祖師藹子剌(以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