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講困難淘寶上搞募捐 這種慈善方式規範嗎

2020-12-25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這種慈善方式規範嗎(民生調查)

  圖為「楊飛生命樹」的網絡銷售頁面截圖,目前該「寶貝」已經下架。

  【核心閱讀】

  微博上講述困難,淘寶網上進行「生命樹」認購,身患重病的西安大學生楊飛通過網絡渠道,籌得了看病錢。這種新方式有利於凝聚更多的社會資源,但是,如何防範「講假故事真騙錢」,問題也隨之而來。楊飛募捐選擇了委託公益組織發起的方式,確保了規範性。網絡募捐要起到良好效果,還需要在公信力和專業性上繼續下功夫。

  幾個月前被確診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的西安科技大學大三學生楊飛,近日剛剛在天津血液病醫院做完檢查,正靜靜等待骨髓配型成功後開展手術。因為不用再為醫療費用發愁,楊飛可以安心一些。目前找到的移植骨髓還不夠完美,存在一定風險。下一步他準備做個全面檢查,再進一步決定是否完成移植。

  楊飛的這份踏實受惠於西北政法大學新農村研究中心老師馬永紅的援助。他通過「淘寶+微博」的網絡慈善方式為楊飛籌集醫療費用的過程,也受到人們的關注。

  捐贈範圍廣

  簡單又便捷

  高額的醫療費用曾經讓楊飛陷入困境。雖然近幾年西安各高校學生統一併入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然而骨髓移植等手術費用昂貴,報銷之後還缺50多萬元的醫療費。

  就在楊飛一籌莫展之時,因支教與他結緣的西北政法大學新農村研究中心老師馬永紅伸出了援助之手,發起建立「楊飛關注小組」,在社會範圍內為其募捐。

  然而,從2013年9月18日起,馬永紅為楊飛組織了銀行匯款、現場募捐等方式,但效果都不理想。有的人沒有開通網上銀行,想捐款需要到櫃檯或者ATM機上操作,耗時又麻煩,並且跨行轉帳還要收手續費;而現場募捐範圍很小,所以捐贈的善款並不夠用。「有的人的捐贈意願其實是一瞬間,如果捐贈方式太麻煩,他就不願意捐了」。馬永紅說。

  如何尋找便捷的捐贈方式?馬永紅也想在淘寶上募捐,可是申請時才知道,提供材料以及審批就需要兩周。「而且個人公開募集資金可能也有些法律上的問題。」基於種種考慮,馬永紅決定尋找第三方公益機構的支持。

  馬永紅找到了陝西省西部發展基金會。該基金會開淘寶店進行義賣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了,主要出售愛心人士和企業捐贈的綠色出行卡、明信片、手繪地圖等。據悉,義賣獲得的錢主要用於環保項目、幫助有智力殘疾的人群等。

  基金會秘書長黃榕在了解了楊飛的情況後,與馬永紅籤訂了「網絡募捐合作協議」。協議籤訂後,馬永紅和楊飛的同學負責設計生命樹,之後確定好價格、簡介,將這些信息放在淘寶頁面上接受捐贈。

  網友登錄淘寶網搜索「楊飛生命樹」可以看到,虛擬的生命樹每棵3元。網友可以在淘寶時,順便淘3元愛心捐給楊飛。「我在淘衣服、零食的時候,順便買些生命樹,然後一起付款了。」一位捐款的網友說。不僅如此,他還將淘寶連結發在了自己的微博上和QQ群裡,以便更多的人去認購生命樹。

  防範虛假信息

  透明使用善款

  從2013年10月18日到2014年1月21日,基金會淘寶店售出16645棵「楊飛生命樹」,獲得善款49935元。同時通過號召捐款、新浪微公益等其他方式,共獲得捐款54萬多元。

  然而通過淘寶捐贈,很容易出現有人冒用資料發起募捐的情況。給楊飛捐款的愛心人士在淘寶網上搜索,曾發現竟然有兩家淘寶店在賣「楊飛生命樹」,經投訴後才被關閉。

  如何防範淘寶捐贈中的虛假信息?「個人自己設立淘寶帳號進行捐贈,容易產生虛假信息,可信度肯定不會高。」馬永紅說。建議發布求助信息的人還是掛靠第三方機構,如團省委、基金會等,他們會進行審核,而且公信力也高。

  陝西明樂律師事務所律師齊精智說,捐贈者可以通過兩個方式確認捐贈的合法性:首先要看受捐贈的單位是不是經過民政部門依法登記過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慈善基金會。自然人或者其他單位組織所舉辦的慈善活動在法律上沒有依據;其次要確認舉辦者是否從慈善公益活動中謀取或分享利潤。慈善公益活動具有非營利性,投入成本後要謀取利潤的不是慈善活動。

  網絡捐贈時,捐贈者常常不會索要捐款憑證,善款使用如何能做到透明?

  據黃榕介紹,按照協議規定,楊飛所花費的每一筆錢都會公布在名為「救助楊飛—讓夢飛揚」的新浪博客裡。基金會對善款的用途有嚴格的監督,涉及到財務,會逐級審批。此外,基金會每年都要接受省民間組織管理局的審計。

  馬永紅介紹,現在生命樹的錢都存放在西部發展基金會的帳戶裡。等楊飛開始手術時,該筆捐款會在設定的時間段內,分期送到楊飛家中或轉至楊飛個人帳戶。募捐結束後,款項會全額送至楊飛手中。西部發展基金會不會在捐款中支取任何活動成本。

  一旦楊飛籌集到了所需的醫療費用,基金會將在淘寶上把「楊飛生命樹」下架。以後即使其他地方還存在這個網址,但是產品已經撤銷,點開也無法購買,也就不會再出現捐款的情況。

  缺少專業推廣

  影響捐助效果

  募捐在幾個月後結束。黃榕來到楊飛的住所,將銷售生命樹得到的善款,交到了他手中。「楊飛生命樹」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西部基金會淘寶商品的頁面。

  「『楊飛生命樹』不需要郵費,是純粹的捐獻,成本低,推廣的人多,獲得了不少善款。」黃榕說,「但並非『楊飛生命樹』上線後就能立刻獲得理想數額的捐款,這還需要推廣。目前一些產品負責推廣的人不多,交易量也就不是很活躍。」

  這也正是網絡慈善面臨的最大困難和瓶頸。「缺少專門推廣的人和平臺,如果知道的人少,買的人肯定就少了。」黃榕說。

  黃榕表示,通過淘寶進行捐贈,還需要有人熟悉網絡,積極和基金會聯繫,還要與媒體及網絡名人聯繫轉發,處理捐贈等各種繁雜事情。「被救者本身要有好故事,或者有特殊性,才能夠打動別人,取得理想的捐助效果。現在遇到大病需要救助的人很多,而能獲得媒體和名人關注的人還比較少。」黃榕說,「如果沒有團隊一起工作,個人很難完成一次向網絡發起的較大數額的募捐。」

  楊飛無疑是幸運的,被網絡慈善關注,得到了及時救助。在自己的博客中楊飛寫道:我是幸運的,只是想想其他患病者,他們怎麼辦?有多少人等著看病?又有多少人會得到救助?希望更多的重病患者能夠像我一樣得到救助,希望愛心公益組織越來越多、越辦越好……

相關焦點

  • 浙江省民政廳出臺指引規範慈善募捐事業
    為更好地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推進慈善事業專業化、規範化發展,省民政廳日前印發《浙江省慈善募捐管理指引(試行)》(下稱《指引》),引導慈善組織規範有序開展募捐活動。「在慈善法貫徹落實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公眾對慈善公開募捐的法定條件、程序和要求不是很熟悉,導致違規公開募捐現象時有發生。一些慈善組織對開展公開募捐備案、信息公開等程序不了解,因此存在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完整、有紕漏等問題。」
  • 廣州發文規範重大節日慈善公開募捐活動
    央廣網廣州12月30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 廖培金 李國全)日前,廣州市民政局向全市有關政府機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及各區民政局印發《廣州市民政局關於規範重大節日期間慈善公開募捐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有關單位進一步加強慈善公開募捐活動的監管,嚴格按照《慈善法》及其配套文件的各項規定
  • 海南日報數字報-狗咬女子劇情反轉 個人募捐亟待規範
    虛構「見義勇為」而接受社會捐款,這種行為從法律上講涉嫌詐騙。今年8月,一名網友謊稱父親在天津爆炸事故中死亡,因此騙得3700多人「打賞」9萬多元,警方查明真相後,以涉嫌詐騙對該網友予以刑事拘留。這種騙捐行為不僅戲弄了人們的愛心,損傷了社會信義,更會給慈善事業造成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新聞中就有一位每月只有70元政府救濟金收入的老人,為李娟捐款50元。面對如此愛心,李娟良心何安?
  • 滄州市區僅一家舊衣回收符合慈善募捐規定,規範舊衣回收任重道遠
    「快入冬了,收拾了些不穿的衣服,希望困難群眾用得著。」一位前來捐衣服的居民說著,將兩大包衣服投入其中一個回收箱。記者注意到,這個回收箱是灰色的,箱體上印有「善行河北,愛心燕趙」「一件衣物也是對貧困兒童困難群眾的幫助」等字樣,回收種類有衣服、床上用品、書包、鞋子等,下面是服務電話,箱體側面印有舊衣物收集處理流程。
  • 「吳花燕事件」百萬捐款未撥付引質疑,網絡募捐該如何規範?
    那麼,在法律和制度層面該如何規範網絡募捐行為?吳花燕是貴州盛華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此前因家境困難,她患病住院的遭遇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愛心人士廣泛關注,紛紛對其捐助。2020年1月13日,吳花燕因病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經搶救無效去世,時年24歲。
  • 微公益:誰有資格發起募捐
    近期,微博打拐一事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焦點,或贊或反。其實,類似的公益行動並不少見。而這種由草根發起的公益行為,被大家稱為「微公益」。「微計劃原來的定位是依託網絡平臺開展偏遠山區小學助學項目,實際操作上遇到很多困難,如募捐資質、項目執行等。後來轉型為專注提升各種NGO組織的新媒體公益傳播能力,包括網絡公益項目設計、創意、平臺和執行。我們的意圖是,通過幫助NGO成長實現共同價值。」梁樹新說。微計劃團隊有兩個宗旨:一是始終倡導微公益,二是幫助助學類NGO提高新媒體傳播能力,提高公益成果轉化率。
  • 張掖市助力脫貧攻堅慈善募捐倡議書
    傾心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各級慈善組織的社會責任和時代擔當。決戰脫貧攻堅,愛心點燃希望。雖然張掖市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是持續鞏固提高脫貧攻堅成果的使命任務還很艱巨,同時,也還有一些困難殘疾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及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等社會弱勢群體,急需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持續幫扶。
  • 個人不能在網絡公開募捐
    那麼個人發起網絡募捐合法嗎?2017年8月1日,民政部正式實施了《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範》《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範》(以下簡稱《基本技術規範》和《基本管理規範》)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其中明確規定了個人不能在網絡上公開募捐。  2016年9月1日,民政部根據法律授權,公開遴選並指定了首批13家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平臺)。
  • 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被舉報,調查結果來了!基金會發微博這麼回應
    2月20日晚間,北京市民政局在官方微博@北京社會建設和民政通報了對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韓紅基金會)調查結果。此前,微博帳戶@司馬3忌聲稱舉報了韓紅基金會。北京市民政局表示,經調查,韓紅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總體上運作比較規範,特別是在抗擊疫情中做了大量工作,應予以支持和肯定。但也發現部分投資事項公開不及時,在未取得公開募捐資格前有公開募捐行為。北京市民政局已要求韓紅基金會限期改正,依法規範運作。
  • 什麼樣的慈善組織可以公開募捐?個人捐贈如何抵扣稅?市慈善會會長...
    A: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其條件是必須依法登記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要制定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時間、地域、負責人姓名、地點、捐款方式、銀行帳戶等。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做出決定。
  • 儀隴縣二道中學舉辦慈善募捐活動
    為了廣泛傳播慈善文化,推進新時代慈善事業的發展,培養學生樂善好施的奉獻精神,增強廣大學生互助友愛的社會責任感,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根據相關文件精神,9月18日上午,二道中學全體學生齊聚操場舉辦了慈善募捐活動。活動由政教辦主任何軍文主持。
  • 為吳花燕募捐百萬僅支出兩萬 慈善組織個體救助緣何引爭議
    針對網友普遍關注的「募捐超百萬、撥付兩萬元」問題,兒慈會1月14日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9958救助中心」在微公益平臺與水滴公益平臺共計為吳花燕籌款1004977.28元。在款項的使用上,2019年11月4日,「9958救助中心」轉款兩萬元(微公益平臺1萬元,水滴公益平臺1萬元)至醫院,用於吳花燕的治療。
  • 韓紅慈善基金會調查結果出爐:總體運作規範,部分問題限期整改
    2月20日,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被舉報後,調查結果出爐。經北京市民政局調查,韓紅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總體上運作比較規範,特別是在抗擊疫情中做了大量工作,應予以支持和肯定。但也發現部分投資事項公開不及時,在未取得公開募捐資格前有公開募捐行為。已要求韓紅基金會限期改正,依法規範運作。
  • 長江日報 - 個人有特殊困難需要可向慈善組織求助
    長江日報訊(記者宋磊 通訊員王丹)11月24日,長江日報記者從當日召開的湖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獲悉,為推進我省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我省擬就相關領域立法,當日,《湖北省慈善條例(草案)》提交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
  • 浙江慈善募捐25問,為你答疑解惑
    除慈善組織以外的其他組織和個人均不得開展慈善募捐。開展慈善募捐活動,應當尊重和維護捐贈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捐贈人的知情權,不得通過虛構事實等方式欺騙、誘導捐贈人實施捐贈。 2、慈善組織確需變更捐贈協議約定的捐贈財產用途的,應當事先徵得捐贈人的同意;確實無法聯繫到捐贈人的,應當將確需改變捐贈財產用途等信息在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上予以公告,公告時間不得少於六十日,公告期限屆滿仍無法聯繫到的,視為捐贈人同意。
  • 想要成為「慈善組織」或公開募捐,都需要有「身份證」
    去年12月,省民政廳為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5家慈善組織頒發基金會法人登記證書。據悉,這是慈善法實施以來,浙江省根據《慈善組織認定辦法》認定的首批全省性慈善組織。同時,其中3家基金會獲頒公開募捐資格證書。「慈善組織」和「公開募捐資格」為何需要申請認定?現在的社會組織如果沒有通過民政部門的審批,還能向社會公開募捐嗎?對此,記者請教了專業人士,由他們進行詳細的解讀。
  • 廣州再辦推介會促慈善募捐 目標對接金額3.5億
    政府搭臺、社會組織唱戲,在沒有重大災害拉動的情況下,這3.5億元的捐款能募集到嗎?靠什麼募集?  打破局限、回應期待  近年來,廣州市在促進慈善募捐方面連出新舉,2012年5月實施《廣州市募捐條例》,在全國率先放開民間組織公募權,2013年首次舉辦「慈善項目推介會」,政府搭建平臺幫助458個慈善項目向社會公眾募得近3.35億元,比3億元的目標超額完成了一成多,顯示出「以項目找資金」的募款思路得到了捐款人認可。
  • 部分募捐平臺透明度不足 網絡慈善灰色地帶不容忽視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國內新聞】;如何解除網絡慈善「成長的煩惱」 募捐平臺信息公開與透明度不足法律關係不明監管缺乏有效協同 ● 在網絡慈善高速發展的背後,慈善組織與募捐信息平臺、捐贈人、受益人之間法律關係不清晰,部分網絡慈善募捐平臺信息公開與透明度不足等問題隨之而來
  • 西祠版主線上募捐遭舉報 民政部門:沒有資質
    一條河豚魚"稱,當時刮大颱風,半夜裡颱風把她堂哥家背後的大榆樹給颳倒了,大樹將房子壓塌,睡在床上的孟凡俊夫妻兩個給埋住了,妻子斷了幾根肋骨,孟凡俊則住進了重症監護室。孟凡俊夫妻二人的治療先後花去了20萬元,在徵求了網友意見後,版主"一條河豚魚"在西祠上發了求助帖,僅9月2號當天就籌到了七十幾筆捐款,合計23969元。"一條河豚魚"稱,他隨即將這筆善款轉給了受助人。
  • 舊衣物募捐箱亂象幾何?
    該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副主席、大二學生馮琪琪表示,五四青年節之前,她們反覆討論要搞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琪琪的大連同學介紹過大連高校的舊衣物捐贈活動非常規範正規,所以她們發動同學捐贈舊衣物,並決定把這些舊衣物捐給大連市慈善總會,想把丹東大學生的愛心通過大連市慈善總會傳遞下去。 那麼,同學們捐的舊衣物能夠穿到需要救助的人身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