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慈善組織可以公開募捐?個人捐贈如何抵扣稅?市慈善會會長...

2020-12-11 澎湃新聞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慈善人人皆可為、人人皆應為

9月5日

我們迎來「中華慈善日」

在大家踴躍行善獻愛之時

你是否了解

什麼樣的慈善組織

可以開展公開募捐活動?

慈善組織之外能否開展慈善活動?

個人捐贈如何抵扣稅?

企業捐贈如何進行稅前扣除?

針對這些問題

記者採訪了市慈善會會長王麗清

↓↓↓

Q:

什麼樣的慈善組織可以開展公開募捐活動?

A:

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其條件是必須依法登記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要制定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時間、地域、負責人姓名、地點、捐款方式、銀行帳戶等。

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做出決定。慈善組織符合內部治理結構健全、運作規範的條件的,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不符合條件的,不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並書面說明理由。對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自登記之日起可以公開募捐的基金會和社會團體,由民政部門直接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

Q:

公開募捐是在什麼範圍內進行?都有哪些方式?

A:

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只能在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的管轄區域進行。如果確因需要在區域外進行的應報所在地縣以上民政部門備案。但是捐贈人的捐贈不受地域的限制。

公開募捐可以在公共場所設置募捐箱,可舉辦面向社會公眾的義演、義賽、義賣、義展、義拍、慈善晚會等,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媒體發布募捐信息,以及其他公開募捐方式。

Q:

慈善組織需要給捐贈人什麼手續?

A:

《慈善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慈善組織接受捐贈,應當向捐贈人開具由財政部門統一監(印)制的捐贈票據。捐贈票據應當載明捐贈人、捐贈財產的種類及數量、慈善組織名稱和經辦人姓名、票據日期等。捐贈人匿名或者放棄接受捐贈票據的,慈善組織應當做好相關記錄。

Q:

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個人又需要開展慈善活動的怎麼辦?

A:

可以與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並管理募集的款項,用於符合條件的受益對象。

Q:

城鄉社區(村)組織、單位可以在本社區(村)單位內部開展群眾性的互助互濟活動嗎?

A:

《國務院關於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社會各界以各類社會救助對象為重點,廣泛開展扶貧濟困、賑災救孤、扶老助殘、助學助醫等慈善活動。提倡在單位內部、城鄉社區開展群眾性互助互濟活動。

常見的類型有:社區服務站、社區志願者組織、便民服務站,各類興趣團隊、健身團隊、鄰裡互助網絡等。這些城鄉社區組織在社區內部以及單位內部開展互助幫助、互相援助的活動,與《慈善法》提倡、支出和鼓勵助人為樂、團結友愛、無私奉獻的友善精神的宗旨是相符合的。但因這些組織不具備登記條件,未在民政部門登記,不具備法人資格,只能在社區內部開展互助互濟活動。

Q:

捐贈人向慈善組織捐贈的實物、有價證券、股權和智慧財產權有哪些優惠?

A:

《慈善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捐贈人捐贈的上述內容,依法免徵轉讓的相關行政事業性費用。

Q:

什麼樣的捐贈可以稅前列支?

A:

企業或個人向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組織進行捐贈的,即可按規定享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

Q:

個人捐贈如何抵扣稅?

A:

個人將其所得用於捐贈支出,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進行扣除,從而抵免部分稅款。

以居民李紅2019年全年共取得扣繳「三險一金」後的工資薪金收入130000元為例。假定李紅2020年度僅有一項子女教育的專項附加扣除、無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情況一:2019年7月,李紅通過市慈善會公益慈善捐贈15000元。李紅取得綜合所得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30000-60000-12000=58000(元)。

如果李紅沒有捐贈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58000×10%-2520=3280(元)。李紅因為公益慈善捐贈15000元而少交個人所得稅1500元。

情況二:2019年7月,李紅通過市慈善會公益慈善捐贈20000元。李紅取得綜合所得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30000-60000-12000=58000(元)。扣除限額=58000×30%=17400(元),小于于公益慈善捐贈額20000元,故應按17400元扣除。李紅2019年綜合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58000-17400)×10%-2520=1540(元)。

如果李紅沒有捐贈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58000×10%-2520=3280(元)。李紅因為公益慈善捐贈20000元而少交個人所得稅1740元。

Q:

企業公益性捐贈當年如何進行稅前扣除?

A:

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進行符合條件的公益性捐贈能夠享受稅前扣除的優惠待遇。但是,並非是簡單的「捐多少,扣多少」,稅法對於能夠稅前扣除的捐贈支出設置了限額。這一限額與捐贈企業當年的年度利潤總額(即年度會計利潤)直接相關,捐贈扣除限額=年度會計利潤×12%。也就是說,允許企業當年稅前扣除的捐贈額不能超出規定的限額。

比如,某企業2019年度實現利潤100萬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如果不進行捐贈,應納所得稅為25萬元,進行捐贈的扣除比例為12%,如果捐贈12萬元,則12萬元享受稅前扣除,企業應納所得稅為(100-12)×25%=22萬元,比沒有捐贈的情況減免稅3萬元。

Q:

企業捐贈額超出當年扣除限額怎麼辦?

A:

用於慈善活動、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首先,對超出當年扣除限額的部分,在以後三年計算出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限額內進行結轉扣除,而不是簡單地均攤到以後三年進行扣除;其次,在以後連續三個年度內進行結轉扣除,如果三年內還結轉不完的,則剩餘捐贈額不能再稅前扣除。

例如,某企業2019年度實現利潤100萬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進行捐贈的扣除比例為12%,如果捐贈36萬元,則12萬元在本年度享受稅前扣除,剩餘24萬元可分別在下兩個年度享受稅前扣除。

Q:

企業公益性捐贈按照何種順序進行結轉扣除?

A:

先捐先扣,企業在對公益性捐贈支出計算扣除時,應先扣除以前年度結轉的捐贈支出,再扣除當年發生的捐贈支出。

原標題:《什麼樣的慈善組織可以公開募捐?個人捐贈如何抵扣稅?市慈善會會長這樣說》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財富雅談」個人做慈善捐贈 如何抵扣納稅?
    另外,個人或企業向社會慈善組織進行捐贈,可以抵扣納稅,具體如何操作?本期對話嘉賓:北京王府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劉穎、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律師何國科。馮雅:個人如果通過社會團體或者國家機關,向社會公益事業或貧困地區進行捐贈,也是可以免交一部分個稅的。這個裡面有沒有什麼具體的說法?捐贈的人該怎麼去操作?
  • 參與疫情捐贈,企業和個人如何抵扣所得稅?
    個人想參與疫情捐贈,應通過什麼方式,個人是否可以組織公開募捐?2.關於慈善捐贈的稅收是如何規定的,如何抵扣所得稅?疫情下有何新規定?3.新冠肺炎下公益捐贈和抵扣所得稅時應注意些什麼?一、個人想參與疫情捐贈,應通過什麼方式,個人是否可以組織公開募捐?
  • 想要成為「慈善組織」或公開募捐,都需要有「身份證」
    去年12月,省民政廳為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5家慈善組織頒發基金會法人登記證書。據悉,這是慈善法實施以來,浙江省根據《慈善組織認定辦法》認定的首批全省性慈善組織。同時,其中3家基金會獲頒公開募捐資格證書。「慈善組織」和「公開募捐資格」為何需要申請認定?現在的社會組織如果沒有通過民政部門的審批,還能向社會公開募捐嗎?對此,記者請教了專業人士,由他們進行詳細的解讀。
  • 哪些行為屬於做慈善?捐錢必須經過慈善組織嗎?
    一般情況下,大額捐贈要通過慈善組織進行,以便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如果不經由慈善組織進行捐贈,無法享受稅收優惠。小額捐贈如果捐贈人沒有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要求,可以不通過慈善組織,直接向受益人捐贈。【四問】誰可以發起慈善募捐?【法律草案】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組織基於慈善宗旨募集財產的活動。包括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募捐和面向特定對象的定向募捐。
  • 市慈善總會發布慈善募捐倡議書
    壽光市慈善總會關於開展「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慈善募捐的倡議書社會各界:為支持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發揮慈善組織的作用,壽光市慈善總會發出募捐倡議:基於疫情防控需要,建議捐款人通過網上銀行轉帳進行捐贈,不鼓勵捐贈人前往捐贈地址捐款。戶名:壽光市慈善總會,帳號:9070 1070 4784 2050 000436;開戶行:壽光農村商業銀行城區支行。捐贈資金請備註「疫情防控」字樣。二、說明(一)本次募捐活動所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 慈善機構可以拒收和退還捐贈嗎?
    一旦籤訂了捐贈協議或捐贈已經到帳或已被執行,合法退還捐贈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二、什麼樣的捐贈,慈善機構可以拒收?後來該教會主動道歉,並在沒有提前協商的情況下,直接向韓國大邱市的「社會福利共同募捐會」匯款120億韓元。3月6日,受捐機構以「民眾對教會持有負面情緒」為由公開拒絕,並退還全部捐款。目前部分慈善機構會拒絕接受菸草企業的捐贈;一方面是因為菸草產品有害於國民健康,是菸草企業無法擺脫的「原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菸草企業利用捐款進行變相營銷。
  • 民政部: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展公開募捐活動
    對此,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發布提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規定,只有登記或者認定為慈善組織且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才能開展公開募捐活動。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展公開募捐活動。  此外,對於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基於慈善目的,提示表示,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並管理募得款物。
  • 浙江慈善募捐25問,為你答疑解惑
    除慈善組織以外的其他組織和個人均不得開展慈善募捐。開展慈善募捐活動,應當尊重和維護捐贈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捐贈人的知情權,不得通過虛構事實等方式欺騙、誘導捐贈人實施捐贈。 [政策法規依據:《浙江慈善募捐指引》第11、12條] Q8 如何取得公開募捐資格? 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不得開展公開募捐。
  • 廣州發文規範重大節日慈善公開募捐活動
    須由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實施慈善募捐《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法律規定,在公共場所設置募捐箱或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義演、義賽、義賣、義展、義拍、慈善晚會以及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媒體發布募捐信息均屬於慈善公開募捐方式。重大節日期間開展的上述慈善公開募捐活動,必須由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實施。
  • 經濟學家揭秘個人慈善捐贈:理性還是感性?利他還是利己?
    國內企業捐贈比例佔到70%到80%,美國個人及家庭捐贈達到70%到80%,90%以上的美國家庭有常年捐贈的習慣,國內外的慈善捐贈差距主要集中在個人慈善捐贈。我希望通過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對個人慈善捐贈行為和動機的研究,改善慈善募捐機制,激發個人慈善捐贈意願,促進國內慈善事業的發展。
  • 公益捐贈免稅助力企業慈善
    公益界人士則認為,慈善不僅是一種「愛心」,是一種「自律」,更是一種理性選擇。憑一時的熱情和感悟去做善事是不夠的,要對捐贈行為採取某種「激勵」,稅收優惠被作為重要的激勵方式予以設計和實踐,能夠起到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目前,如何讓免稅促使慈善事業遍地開花,成為企業和個人捐錢捐物的一大動力呢?這還需要從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更大限度地創造條件,鼓勵慈善行為。
  • 民政部:慈善組織、紅十字會要公開透明
    新華社發(章斌 攝)民政部今天(21日)要求,各級民政部門要全面履行好指導監督疫情防控慈善捐贈的法定職責,進一步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升慈善活動監管水平,著力抓好已經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落細落地,暢通愛心到達的「最後一公裡」。
  • 我省5個慈善組織捐贈聯繫方式公布
    □本報記者戴曉涵    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1月28日,省民政廳發布了《關於動員慈善和社會工作力量及其他社會組織依法有序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動員社會慈善力量抗擊疫情。
  • 警惕以舊衣物捐贈回收為名的假慈善
    本報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李昌禹)記者19日從民政部獲悉:近期,一些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在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情況下,以公益慈善用途為名在各地開展舊衣物等廢舊物品捐贈回收活動,有的還將公眾捐贈的舊衣物銷售牟利。這種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規定,損害了捐贈人的合法權益,影響了慈善事業的形象。
  • 慈善組織捐款相關的法律問題怎麼說?聽律師解答!
    今天,法報君採訪了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何承宸,對與捐款相關的法律問題,比如慈善機構「管理費」該怎麼收、捐贈為何要通過特定慈善組織、醫療機構在募捐時是否合法、定向捐贈款物如何及時到達受助方、個人能否公開募捐等,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1、慈善組織「管理費」問題近期網上輿論頗有爭議,很多人對於慈善組織從捐款中扣除部分作為管理費用的行為表示不解。
  • 為吳花燕募捐百萬僅支出兩萬 慈善組織個體救助緣何引爭議
    為吳花燕募捐百萬僅支出兩萬慈善組織個體救助緣何引爭議募得100多萬元善款,僅僅撥給受助人兩萬元——貴州「43斤女大學生」吳花燕的病逝連日來引發公眾對慈善組織募捐以及善款使用的質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今天採訪發現,在這起募捐活動中,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兒慈會」)疑似存在未按章程規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動的業務範圍活動、擅自改變募捐款物用途等行為。為吳花燕募捐的「9958救助中心」是兒慈會設立的兒童緊急救助項目。
  • 不敢公開財務信息的慈善組織,不是好募捐者
    文 | 周筱贇近日,民政部公布《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徵求意見稿)》,對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尤其是財務信息公開,作出了具體規定,明確慈善組織未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將被處罰。和公共財政必須公開的法理邏輯一樣,慈善組織的財務公開透明毋庸多言。但是,在2016年3月《慈善法》通過之前,公益組織是否應當公開財務信息,在中國公益圈內,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一些專家認為慈善組織沒有公開義務,理由是財務審計需要成本,公開更需要成本。
  • 個人不能在網絡公開募捐
    那麼個人發起網絡募捐合法嗎?2017年8月1日,民政部正式實施了《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範》《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範》(以下簡稱《基本技術規範》和《基本管理規範》)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其中明確規定了個人不能在網絡上公開募捐。  2016年9月1日,民政部根據法律授權,公開遴選並指定了首批13家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平臺)。
  • 從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事件分析慈善組織需注意的合規運營風險問題
    即只有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基金會才可向不特地對方開展募捐活動,而並非任何基金會都是具備公開募捐資格,根據《慈善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依法登記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即必須是通過民政部審核認定取得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的基金會。
  • 民政部發布指引:疫情期間慈善組織紅十字會不得接收以捐贈人的利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14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亦君)為進一步依法規範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的慈善募捐等活動,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今天發布《慈善組織、紅十字會依法規範開展疫情防控慈善募捐等活動指引》(以下簡稱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