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的大城市 我卻被困在這裡

2020-12-25 總是說

不論在哪個城市混的時間久了,都會對這個城市產生一種自己說不清楚的依賴性。例如,當一個人在大城市待的時間久了,再回到家的時候,完全是一種無所事事的感覺,不僅僅是城市的生活方式變化,還有自己的心態變化。

在這個大城市已經七八年之久,自己身邊的外地朋友也是一個接一個的說想要離開這座城市,回到自己的家鄉,驅使他們回去的原因,不外乎是要結婚生子,或者在老家有了一份更穩定的工作。雖然這麼說了,但是真正能下決心回去的卻並沒幾人。留不住的是大城市,回不去的卻是家鄉。

為了機會來到這裡

來到大城市的人,最初只是因為覺得這裡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來這裡,然而只是「覺得」而已,真的當自己真的去奮鬥努力為了自己的夢想拼搏的時候,卻發現故事都是騙人的,自己雖然很努力的去工作,最終升職加薪的卻並不是自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兢兢業業的踏著祖宗定下的工作節奏,早出晚歸,還有那加不完的班和開不完的會,補貼有了,工資漲了,然而漲上去的工資和自己的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看著網上的各種雞湯對自己說,我努力了可能會比別人多賺多少多少,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比別人多賺多少,反而別人比自己多賺了。

放眼看過去,成功之人寥寥無幾,其他人則是加班聲,離職聲和對目前工作不滿的謾罵聲成片,哀嚎遍野,感嘆資本家對自己無限度的榨取,之後,依然早出晚歸,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而繼續加班。

扎不下去的根

坊間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小明月薪兩萬,省吃儉用,終於在一年之後用老爹給的五百萬買了套房子的故事。在大城市,房子永遠是來這裡拼搏的小夥伴們心中的一根刺,想要在這裡紮根,房子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想要在這裡紮根,擁有自己的房子才是根本。沒有房子沒有安全感,如今的現狀就是如此,到了五十歲還在大城市租房的人雖然也有,但是如今這代人,五十歲可能連工作都找不到了,更何談租房子呢。

在大城市奮鬥的人,大部分人一個月的工資可能連半平米的房子都買不到,一年下來不吃不喝也不過五六平米,這還是咬著後槽牙說的,更別說要吃喝玩樂租房子了,到手的工資看一眼也就所剩無幾了,更別說攢錢買房子了,當然家裡如果真的能像段子裡給予支持,另當別論,或者自己能有非常人的天賦和能力。當然這樣的人少之又少,至於那些平常人,九成都是陪標的吧。

比不了的朋友圈

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話既然是祖宗傳下來的,必然是有他的道理的。每每看到身邊的朋友在朋友圈裡曬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時候,是不是更覺得自己生無可戀,同樣的基礎,一樣的工作,為什麼別人就能幸福生活,而自己卻是水深火熱,當時就受了刺激了,天道不公啊。

然而那些看似「幸福」的人背後卻不一定是幸福,而自己的水深火熱,卻並不見得比那些人真正上差了多少,這個時候,玩的就是心態,比的還是心態。當朋友生活苦的時候,自己可能悲傷,當發現朋友那些苦全是假象的時候,自己應該更是悲傷了。

如今生活不好的人,天天曬自己有多幸福,而那些真正生活好的人,卻天天跟自己哭窮,讓自己完全懷疑人生,難道自己真的生活不好麼?

習慣性的生活

人活著最怕就是習慣了什麼,一個從大城市回到老家的人,即使在路上開車,都會覺得別人開的磨唧,只因為大城市的生活節奏太快,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自然也會把這份節奏節隨身攜帶,拋是拋不掉了,帶著也挺好,很少人剛來大城市就計劃著回老家,因為大部分人是帶著夢想和未來的憧憬而來的。

《蝸居》裡當海藻說想回家的時候,海萍問海藻,回家有什麼好,你家有大型博物館嗎?你家有大型音樂會嗎?你家有世紀明珠塔嗎?既然什麼都沒有,那有什麼好想的。簡單的幾句對話,除了對大城市的眷戀,方便全面的生活配套設施更成為離不開的理由,雖然沒去過幾次博物館音樂會和明珠塔,但是想去的時候就可以去的。老家嘛,不存在的。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大城市就是這樣,當你習慣了這裡的生活配套的時候,你還願意回到那個除了「家」的概念,而其他看似一無所有的地方嗎?

收入的落差

回不去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在於大小城市之間的工資落差,由來已久的城市發展差距和貧富差距,造成了不同城市的工資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當在大城市月薪過萬甚至更多的時候,誰也不願意回到自己那個開車一個鐘頭能轉好幾圈的小城市賺那個只有兩三千甚至更少的工資,這個心理落差是巨大的。自然接受起來,也是很難的,大城市攢不下來錢,小城市生活不好,然後把所有的問題歸結於,小城市沒有那麼多的消費點,工資少自然也能一樣活著,只有心理明白,這真不一樣。

當然還有各種留下來的原因,回頭幡然醒悟,自己已經被牢牢的困在這裡了,想回去,就要接受現實的落差,還有內心的挫敗感。這種心態必然和衣錦還鄉是不同的,所以更多人堅持不回去,繼續在這裡拼搏,奮鬥,雖然他們已經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

最後依然能支持自己的,或許只是那一份心中念念不忘,卻距離自己很遠,曾經被自己稱之為「理想」的東西吧。

相關焦點

  • 大城市養不住肉體,小地方留不住靈魂
    我在山東的某一座城市,而我的家在某個小地方,去年我面臨一個選擇:留在家鄉還是去城市看看。後來我選擇了後者,第一次去的時候,只覺得城市空蕩蕩的,雖然人多但是陌生又冷漠,最忘不掉的是為了一份工作我從一個區跑到另一個區,最後還是無果。那一刻,我就決定留下來了。我一向這樣:你對我狠我對你更狠。
  • 高昂的房價,年輕人小城市留不住靈魂,大城市安不下肉身
    想當年,任志強一句「年輕人就該買不起房」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句話刺痛了想在大城市紮根的人,罵聲繞梁三日而不絕。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不得不承認任志強說的很對。經過一輪一輪的調整和上漲後,買不起房已經成為了大多數普通人「不可承受之痛」。
  • 在大城市月薪幾千的我,卻拒絕回老家工作
    我拿出了一個自己都覺得站不住腳的理由來搪塞。「你現在的工資是幾千塊,在家裡也是這麼多,上下班還離得近。「對於爸爸的話,我無力辯駁。那晚回去後,躺在床上,想了好久,家鄉裡的那些同學,畢業之後紛紛在當地不是老師,就是公務員,端著鐵飯碗,過著到比我輕鬆多了。我雖說在大城市,但其實過著是苦哈哈的日子,過得一點也不比他們幸福。
  • 鄉村教師有專門的補貼,比大城市容易,為什麼留不住人呢?
    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國家對鄉村的投入越來越多,對教師教師有補貼,有政策扶持,有職稱傾斜,總之給了很多優惠政策,可還是留不住年輕教師,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一、鄉村教師有專門補貼,在當地來講雖然不算少,但與大城市比還是有差距。
  • 水泥森林留不住鄉愁,農村老家要有一座房子
    我很是奇怪,疑惑地問:「你不是在鄭州買了房子了嗎?為啥還在老家蓋房子?」同學:「你在村裡和縣城都有房子,所以你不懂!」我沉默一會,突然明白了什麼,「我知道了,為啥縣城的房子最近漲價厲害,每平米都5000多了,還買不到房子。就是你們這些人,在大城市拿高工資,然後在縣城買房子,把房子買貴了」同學沒有立即回答我,而是點起一根煙,抽了幾口,用手指輕輕地彈了彈菸灰。
  • 表達心碎想哭的傷感句子:我留不住指間沙,也留不住你!
    表達心碎想哭的傷感句子:我留不住指間沙,也留不住你!一、世間有三樣東西總是留不住:指間沙,水中月和你。二、鍵盤上第二排字母意思是:愛上對方過後就哭了三、成年人最體面的告別方式:我的最後一條信息你沒有回覆,我也默契的沒有再發,然後從此,江湖不再見。四、我愛你,愛的那麼徹底。你傷我,傷的那麼乾脆。
  • 疫情過後,一定要把青春留在大城市
    自習室落地窗外,繁華的陸家嘴27歲的蔡承龍出生於徐州的一個縣城,初高中才摸到電腦,他明顯感覺到自己在視野、談吐這些軟實力上和來自大城市的同事有差距:「我感覺不是因為我多麼想上進,是因為他們影響了我,不然的話就落後了。」
  • 感謝疫情讓我明白:留在大城市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在這個舉目無親的大城市裡摸爬滾打,每月靠著信用卡和花唄輪流供養,住著十幾平米的合租房,每天下班就是抱著二手市場淘來的筆記本,聞著隔夜方便麵的異味,為了屏幕裡的故事歡喜憂愁,但是我還是覺得能在這裡生活是明智的選擇,也許這不能稱作是生活,應該是活著。
  •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留在大城市?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留在大城市?(《智慧財產權簡史》特別篇)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科技、智慧財產權。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留在大城市?這是很有意思的話題,這是我寫《智慧財產權簡史》特別篇的最後一篇,參考書籍《城市的勝利》《規模》《大學之路》。有研究表明,2030年前後中國的城市化率將接近70%,城市化將勢不可擋。格萊澤教授認為,住在城市的摩天大樓裡才是最環保的生活方式,停止對田園牧歌的浪漫幻想。
  • 把我困在這裡的不止這場雨,還有記憶,以及對你想念
    把我困在這裡的不止這場雨,還有記憶,以及對你想念這幾天一直連續幾天了,天天下雨不清楚下到什麼時候才會停下來,這幾天由於一直下雨的原因天氣一直涼涼的,再加上已經立冬了,天氣也不好就讓人心裡更添加了一份涼意,這個時候多想在家裡睡一覺多好呀
  • 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月薪五六千,每月沒剩多少,也要留在大城市?
    有網友提問——「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月薪五六千,每月沒剩多少,也要留在大城市?」一、 大城市的機會更多很多人來大城市看中的是之後的發展前景,北上廣深幾乎每天都有著新的人來,也有著人離開,也許當下的薪資並不高,但是這些城市幾乎是涵蓋了中國絕大部分的資源脈絡,因此這裡的機遇更多,能夠接觸到的東西也更多,因此個人的眼界以及思維想法會提升,上升空間更大。
  • 王漫妮後悔從上海回小家鄉:畢業能留在大城市就不屈就小家鄉
    所以,就掀起了關於畢業後留在大城市發展,還是聽爸媽話回家鄉的話題。01一個學妹發來私信問我:「畢業後是留在大城市繼續奮鬥,還是聽爸媽話回老家隨便找個工作安穩下來?」這樣的舉棋不定想必很多人都有吧。留在大城市吧,害怕自己不能夠獨當一面,最難過的還是怕面對父母期盼的眼神。
  • 「你是不是被困在中國了?」「這裡就是我的家」
    我剛剛走出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的演播室就感受到了空氣中緊張的氣氛。在地鐵裡,我是唯一沒有戴口罩的人,我注意到周圍有幾個乘客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甚至一位警察也很熱心地問我是否需要幫助。我意識到,形勢已經十分嚴峻了。我來自巴基斯坦,已經在這座城市生活了5年,我甚至覺得這裡已經是自己的家,而且從未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 女人說「我困了」,是在暗示什麼?聰明的男人這樣回!
    一位粉絲給小編留言,每天晚上和女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對我說困了,我回復晚安後,就沒消息了,她不開心了嗎?她是你的女朋友,你一定要了解他,要知道她的心裡在想什麼,這樣才知道怎麼和她聊天,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樣的,男人有話直接說,女人不會說的,會暗示。
  • 「留不住」、「我要走」、「要退休」,農村「教師荒」何解?
    年輕的老師「留不住」,骨幹教師「我要走」,年老的老師要退休,農村「教師荒」何解?新老師「留不住」農村學校留不住新入職的年輕老師,已經是很多年無法破解的難題。以前主要是偏遠農村地方留不住新老師,現在即便是交通便利,離市區不太遠的鄉鎮學校也留不住年輕老師了。究其根源並非僅僅是待遇問題,而是農村老師晉升空間太狹窄,無論是培訓還是參加各種活動,城裡老師的機會都比農村老師多的多,哪怕農村老師多了一塊鄉村教師補貼也吸引不了年輕人安心在農村學校紮根。
  • 留不住教師,也留不住學生。
    近幾年,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城鎮化建設,很多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家長們想方設法的把學生留在城裡上學。農村學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我認為:首先,農村大量務工人員進城務工,掙了錢,錢包鼓起來了。在城裡工作,接觸高素質人的機會也變多了,眼界得到了開闊,思想也變得豐富,對於子女教育問題,也更加重視起來。有了錢,在城裡買了房,孩子就順利成章的去了城裡學校。沒買房的,也去了民辦寄宿學校。
  • 年輕的「留不住」,骨幹的,「我要走」,「教師荒」怎麼解決?
    年輕的「留不住」,骨幹的,「我要走」,「教師荒」為什麼愈來愈烈?謝謝邀請,每一個問題都會在探討中越來越清晰,剛才看了幾組討論,也轉發幾個朋友的言論符在後面交流。我是江西一個村級學校的校長,鄉村小學真可謂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僅我在這所學校負責的這幾年,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不斷有新的老師分配下來,不斷有老師離開,要麼調走,要麼辭職,要麼請假……除了我以外,沒有一個老師在這裡堅持兩年以上。
  • 畢業後,你想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家鄉找工作?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家鄉工作,我家住在廣東的第二行城市,經濟發達,發展機遇多,我離家很近。我的大學學生已經走上了離開家鄉的道路,畢業後,他們在廣州、深圳等地工作,沒有回老家的打算。畢業一年後,我的大學同學們聚在一起,我問他們是否習慣離家出走?
  • 抖音既然我的感情留不住你的溫柔是什麼歌 完整歌詞歌名介紹
    抖音既然我的感情留不住你的溫柔是什麼歌,歌名是《留不住你的溫柔》,歌手李澤堅演唱。  如今誰能代替我保留  對你裝作瀟灑的揮手  為了不讓你看見我傷口  既然我的感情留不住你的溫柔  留不住你的溫柔  別再反反覆覆刺痛我的傷口  刺痛我的傷口  既然山盟海誓留不住你的溫柔  留不住你的溫柔  就把點點滴滴的回憶都帶走  也就別在刺痛我的傷口
  • 畢業兩年,家裡人讓我考公務員,是留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小縣城。
    是繼續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家考公員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小城市容不下靈魂,大城市容不下身體。在大城市打拼,昂貴的房租,擁擠的地鐵,永遠不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是大城市的機會多,有更好的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不管是留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小縣城,這都是個人的選擇。如果是你的話你該怎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