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時隔11年再度出現負增長:哪些原因導致數據變化?未來物價走勢...

2020-12-11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10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國家統計局12月9日公布,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5%,據測算,這是有CPI數據以來,同比漲幅第四次進入負增長區間。前三次分別是1998年4月、2001年11月和2009年2月。哪些原因帶來CPI的負增長?經濟增長是否面臨通縮風險?

和去年同期相比,CPI下降0.5%,這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2.2%轉為下降2.0%,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原因。食品中,豬肉價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擴大9.7個百分點。環比來看,CPI下降0.6%。其中,食品價格下降2.4%。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食品中,隨著生豬生產不斷恢復,豬肉價格繼續下降6.5%,降幅收窄0.5個百分點;鮮菜和雞蛋供應充足,價格分別下降5.7%和1.6%。非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0.1%轉為下降0.1%。非食品中,旅遊淡季出行減少,飛機票、旅遊和賓館住宿價格分別下降15.6%、4.4%和3.4%;冬裝新品上市,服裝價格上漲0.4%。」

在11月CPI同比0.5%的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新漲價影響約為-0.5個百分點,這是CPI時隔11年再現「負增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分析,CPI的回落主要還是穩定物價,保障基本民生各項舉措共同發揮作用的重要成果。

姚景源說:「原來上漲的比較多的,比如豬肉、蔬菜、雞蛋、禽類價格都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回落,近一兩年價格上漲主要是這類價格的上漲,我們加大了供給,現在物價之所以回落,主要是肉價回落,菜價回落,雞蛋回落、禽類回落。」

雖然CPI增長出現負值,但從長期物價增長來看,並不意味著出現通縮風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郭麗巖分析,1—11月,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7%,累計數據仍然是正值,另一方面,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5%,這些充分說明11月CPI的回落只是一種結構性回落,整體而言,物價仍在健康增長的通道中。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今年CPI漲幅要控制在3.5%左右,從目前數據推算,今年全年CPI完成預期目標已無懸念。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判斷,短期內,CPI還將繼續下行,但隨著基數因素褪去,供求關係基本平衡後,CPI將逐步轉正,明年會呈現先低後高的狀態。

連平表示:「隨著豬肉的供給能力越來越強,供求關係越來越平衡,豬肉價格還會進一步的回落,拉動CPI繼續趨向於回落,但是在供求關係達到基本平衡之後,到了明年,一季度有可能會出現CPI慢慢持穩並回升的一個態勢。」

11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環比上漲0.5%,1―11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0%。PPI繼續回落,又釋放出哪些經濟增長的信號?貨幣政策未來又將如何變化?

和去年同期相比,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從環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5%。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11月份,工業生產穩定恢復,市場需求持續回暖,工業品價格繼續回升。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有24個,上漲面達六成。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郭麗巖認為,11月PPI數據結合工業部門的開工率和逐步改善的企業盈利狀況指標,綜合來看,產業鏈上下遊的這種供需循環、產銷循環在逐步改善。

郭麗巖說:「未來,受上遊經濟的一些經濟效益指標繼續改善,還有原材料價格穩步回調回升的這樣一個影響,預計可能PPI降幅會進一步的收窄。」

正是由於CPI、PPI數據基本符合預期,經濟處於良性增長的狀態,因此,專家普遍判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目前已經基本處於相對穩健的狀況。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說:「財政政策今年的整體目標已經達成,赤字的規模不會像原來預期這麼大,可能會超過3%。因此,財政政策可能會保持一個比較常態、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態勢,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就是穩健的基調,適度做一些靈活調整,可能性比較大。」

相關焦點

  • 時隔11年CPI再現負增長,意味著什麼?
    國家統計局12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這是時隔11年後,CPI再現負增長。導致負增長主要因素是什麼?負增長在未來會成為一個趨勢嗎?《新聞1+1》連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共同關注:11月CPI,為何創了11年來的新低?
  • 11月CPI創11年新低,2021年還需要擔心物價上漲嗎?
    CPI負增長,你感受到了嗎?其實,CPI時隔9年再度出現負增長已被很多經濟學家所預料到。10月,CPI同比漲幅回落1.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在連續上漲19個月後首次轉降,因此當時專家們預計11月這一因素仍將持續。
  • 時隔11年再現負增長!11月CPI同比下降0.5%,通貨緊縮會來嗎?
    在時隔11年之後,我國的CPI終於在今年的11月出現了負增長。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數據顯示,11月CPI同比下降0.5%。這是2009年10月以來該數據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據分析人士稱,當前的物價回落主要是受豬肉價格下降因素的影響。
  • 時隔11年,CPI再度落入負值空間,通貨緊縮要來了嗎?
    就在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CPI同比增長-0.5%,這是CPI自2009年以來再度落入負值空間。環比增長-0.6%,僅次於今年年初疫情較為嚴重的3月和4月。分析人士稱,CPI增長為負數主要是受食品價格持續走弱的影響,尤其是豬肉的價格。
  • 時隔11年,再度走成負值的CPI,為什麼會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
    2020年12月初,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個月度經濟運行的相關數據,其中CPI數字的異常變化,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包括「新聞1+1」也邀請了行業專家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因為這個數字是時隔11年後再次出現的負增長,作為一個普通作者,從一個普通人生活的角度也試著來解釋下CPI為負,究竟是怎樣形成的?什麼是CPI?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CPI?它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英文簡稱,用來綜合反映居民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 31省份11月CPI出爐:22地物價降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2日電(董湘依)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31省份2020年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22個省份11月CPI同比錄得負增長,而海南為跌幅最大的省份,降幅達1.9%。僅8省份CPI同比上漲,西藏漲0.9%領漲全國。  降降降!
  • CPI是什麼指數?CPI上漲說明什麼?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政府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一個數據,是一個反映城鄉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對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調整和節奏把握上具有重要的指標作用。
  • -0.5%:時隔11年CPI再現負增長
    來源: 證券時報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CPI同比負增長並不常見,上一次是在2009年10月。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這是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其中,食品價格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原因。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機構人士對此基本認可。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表示,CPI同比負增長與基數效應有關。
  • CPI再現負增長 主要因素是什麼?
    國家統計局12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這是時隔11年後,CPI再現負增長。導致負增長主要因素是什麼?負增長在未來會成為一個趨勢嗎?《新聞1+1》連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共同關注:11月CPI,為何創了11年來的新低?
  • 中國CPI首次出現負增長 PPI連續三個月告負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CPI和PPI進入負增長區間,與市場的預期是一致的。去年2月份我國CPI漲幅達到峰值,基數較高,再加上居民需求產品供應充分,導致今年2月份價格下降。     而PPI已經是連續第3個月出現負增長。在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我國PPI分別出現1.1%和3.3%的負增長。
  • ...CPI、PPI再現雙負增長,物價下行周期能持續多長?專家這樣說……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為2009年11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可考數據以來,上一次CPI、PPI同時出現負增長還是在2009年10月。
  • CPI再現負增長 是否會持續下行?
    CPI再現負增長 是否會持續下行? 2020-12-10 09:11:3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11月CPI,為何創了11年來的新低?
  • CPI時隔11年首現負值
    本報綜合消息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時隔11年再次出現負值,與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罕見地同步進入負增長區間。「二師兄」拉低CPI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6%。而上一次CPI出現同比下降還是在2009年10月。
  • 豬肉暴跌,竟然讓中國物價出現11年來首次負增長
    老範活了這麼多年,基本只聽說過物價上漲的,很少聽說個物價下跌的。(PS:我說的是總體物價水平,不是個別商品的價格下跌)結果老範一查,原來這是自2009年10月以來,中國CPI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也即是說,這是10年難得一見的場景。
  • CPI負增長,下一步還要做什麼
    馮海寧 國家統計局12月9日公布數據,今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6%。據測算,在11月份0.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新漲價影響約為-0.5個百分點。這是有數據以來,CPI同比漲幅第四次進入負增長區間。
  • 11年來CPI首次轉負!機構表示整體數據指示意義不大 未來3-4個月或...
    整體來看,11月CPI同比下降0.5%,較10月份大幅回落了1個百分點,且是2009年10月份以來CPI首次轉負。為何CPI大幅轉負?東吳證券採用兩分法拆分後發現,豬價帶動的食品價格轉負是主要拖累,但非食品項亦出現轉負。
  • 國內CPI指數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肉價,也就是主要原因
    而此時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數據,我們了解到在湖南、河北、山東等22個省中, CPI指數也出現了同比負增長。糧食價格上漲和 CPI指數由漲轉跌官方公布的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讓我們了解到11月份的居民消費水平(CPI)指數較以前下降了0.5%,這是自2009年以來 CPI首次出現負增長,而為什麼會出現負增長,主要是由於食品價格的上漲和下跌,這也是 CPI指數從高到低的主要原因。
  • 中銀宏觀點評11月通脹:未來3-4個月CPI或維持負增長
    11月非食品價格同比增長-0.1%,其中服務價格表現相對較好,11月同比增長0.3%,較10月持平。從歷史經驗看,12月、1月和2月服務業價格環比上升趨勢比較明顯,預計非食品價格整體有望基本持平。未來3-4個月CPI或維持負增長。
  • 11月CPI同比降0.5% 明年料呈U型走勢
    11月CPI同比降0.5% 明年料呈U型走勢2020/12/10 15:34: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國家統計局12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
  • 豬肉下降至CPI轉,11月CPI同比下降0.5%
    自2009年2月以來,11月CPI同比再度跌入負區間。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6%。1—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