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基督教神學正確強調說,上帝的不變性有三個至關重要的方面。第一,上帝的永恆旨意,或為歷史制訂的最終計劃是不變的。
永恆旨意
雖然不同的基督教傳統對上帝永恆的計劃有不同理解,但我們都認同上帝已經做成,正在做,將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個統一計劃的一部分。上帝知道一切,並且他正在使用這種知識,指引歷史朝著他為歷史制訂的目標發展。正如上帝在以賽亞書46章10節所說:
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以賽亞書46章10節)
正如保羅在以弗所書1章4和11節所說:
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我們也在他裡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作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以弗所書1章4,11節)
保羅講得很清楚,上帝有一個旨意或計劃,這計劃涵括萬事。這計劃早在他「揀選」或預定相信的人得救時就已經存在了。當然,不同的傳統對預定這個概念的解釋各有不同。但毫無疑問的是,上帝甚至在創造世界之前就預定。預定只是他「永恆旨意」的一部分。這旨意是不變的,因為上帝讓萬事遵循這計劃。
上帝計劃的不變向我們保證,如果我們觀察得足夠仔細,就會發現上帝古時候的作為是與他今天的作為一致的。在某種程度上,上帝對他古代子民的旨意和他對我們的旨意是類似的,因為它們都融合在他為他的創造界制訂的一個不變旨意中。
第二,上帝的性情也是不變的。他的本質、位格和屬性絕不改變。
性情
肯定的是,上帝在某些時間比其他時候更明顯啟示他性情的不同方面。有時他彰顯他的憐憫,有時則是他的忿怒。有時他啟示他的全知,其他時候則把它隱藏起來。但他全部的屬性他永遠的本質總是保持不變。所以雅各在雅各書1章17節說上帝是:
眾光之父,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章17節)
上帝不變的性情幫助我們看到,《聖經》原本含義和現代應用之間總是存在著重要聯繫。當一處具體的經文講到一種上帝的屬性,《聖經》總是要求原本受眾在上帝其他屬性的這個範圍內理解這種屬性。和這幾乎一樣的是,《聖經》要求現代受眾,絕不能以忽視上帝任何屬性的方式來應用每處經文的重點。出於這個原因,上帝不變的屬性總是帶來一種在原本含義和現代應用之間的相似性。
第三,上帝的聖約應許是不變的。上帝要成就他在聖約中起誓要做的每一件事。
聖約應許
有時候基督徒會犯錯,以為上帝曾經說過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應許。其實,事實上,只有上帝起誓,或立約,或指著一個誓言起誓時,他說的才算是應許。正如我們在民數記23章19節看到的:
上帝非人,必不至說謊;也非人子,必不至後悔。他說話豈不照著行呢?他發言豈不要成就呢?(民數記23章19節)
上帝應許時,他的話語是不變的。否則,他有自由改變他的心意。請看創世記15章,上帝說他要使亞伯拉罕的後裔像星星一樣眾多。亞伯拉罕為這應許感恩,但他仍要求上帝使這祝福確定。所以上帝回應,與他立約。
但在上帝沒有作出應許的情形裡,我們最好還是把他的話語理解為咒詛的警告和祝福的意願。例如,回想約拿書中上帝威脅要摧毀尼尼微城,但是當它的百姓悔改,上帝就改變了主意。毫無疑問,上帝在那時候改變了他要摧毀尼尼微的心意。但是他赦免他們的時候,並沒有違背任何應許。聖約的應許是上帝通過聖約誓言起誓要做的事。
《聖經》中上帝的每一樣啟示,都認定上帝要信守他的約和聖約應許。原本的受眾理當在這光照下理解每一處《聖經》經文,現代的受眾也應如此。我們應該對上帝不變的應許有絕對的信心,並且他的應許和警告應當鼓勵我們去順服。
門徒:主為我牧,導我前行
微信:zx123456878
disciplechina.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