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B:3.4 有機默示的教義

2021-03-04 ThecrossofChrist

在我們討論查考《聖經》時關注《聖經》原本含義的神學基礎時,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了作者和原本 受眾的意義。所以到此為止,我們就準備好了來關注《聖經》的文本本身。

文本

很明顯,如果要明白一段《聖經》經文的原本含義,我們就要來看《聖經》經文本身。但是,對我們很多人來講,學習《聖經》很簡單就是閱讀《聖經》的現代譯本。雖然譯本並非完美無誤,它們確實代表了教會最重要的教導事奉之一。只要我們小心不要過於依賴不同譯本中某個特定字詞之間的差異,我們就能從我們使用的譯本中得到極大的益處。但是就我們本課要強調的,我們必須盡一切我們所能把握《聖經》經文的原本含義 ———就是聖靈  上帝和祂默示的人類作者所賦予的含義。為此,當  上帝給我們條件和機會,我們就應該儘可能的熟悉《聖經》原文,舊約《聖經》的希伯來文和亞蘭文,新約《聖經》的希臘文。當然,只有少數人會成為《聖經》原文的專家,然而我們越熟悉它們,我們就越能理解和把握《聖經》的原本含義。

我們查考《聖經》時強調《聖經》文本的神學基礎,主要體現在兩個主要的教義當中:有機默示的教義,以及  上帝遷就的教義。讓我們來看這些教義的每一個都是怎樣指出《聖經》文本的重要性的,我們首先從有機默示的教義開始。

有機默示

有機默示的教義教導說,聖靈默示人類作者去寫《聖經》。但它不是 說從那份文本而來的每一份抄本都是完美的,或從那份文本而來的每一個譯本都是完全的。實際上,在好像耶利米書8章8節的地方,《聖經》本身都說《聖經》文本的抄本會含有錯誤。我們都看到了,《聖經》文本不同的譯本會差異不小。

因為有機默示的教義只適用於《聖經》的原始文本,只有那些文本才具備  上帝他自己完全的權威。這些文本在以世紀計算的時間裡被人抄寫,其中發生的改變並不是由  上帝默示的,這些文本的譯本也不是默示的。所以,為了增強我們的信心,使我們可以確信我們正確理解了《聖經》原本的含義,我們就要盡一切可能去發現和研究  上帝實際默示的作品。

當然我們今天,我們多少都是離開了《聖經》的原始文本,因為它們現在不再存在了。它們沒有保存在某座神聖的神殿,或一座博物館裡。我們只有抄本和譯本。這些抄本和譯本的權威性,總是取決於它們有多麼準確代表《聖經》作者在聖靈默示下寫成的原始文本。

這個事實經常被反對基督教信仰的人提出來,作為完全拒絕《聖經》權威的一個理由。不信  上帝的人論證說,我們並不知道《聖經》的原始文本講了什麼,就更談不上遵守它們的教訓了。穆斯林經常論證說,安拉完全保存了《古蘭經》,所以,他們相信《古蘭經》勝過相信《聖經》。人們如此經常提出這些問題,我們要稍微停下來做一些解釋。

首先,跟從基督的人要記住的其中一樣最重要的事,即便就是在耶穌的那時代,舊約《聖經》原本的文本也不存在。那時候有的,是舊約書卷略有不同的希伯來文版本。當時存在的還有亞蘭文版本,以及七十士譯本的多個版本,七十士譯本是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但耶穌和他的使徒依然相信他們擁有的《聖經》是可信賴的,足以用來帶領  上帝的百姓。與此類似,初期教會使用新約《聖經》原始文本的多份抄本,因為他們也相信可靠的抄本完全足以指引  上帝的百姓。第二,現代基督徒的優勢,就是可以享有幾十年專門研究、對比《聖經》古代抄本的學術研究成果。這些探索一次又一次確認了《聖經》的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文本,遠比我們擁有的大部分其他古代作品來得可靠。  上帝使用他的護理,以特別的方式保存了《聖經》,出於這個原因,我們今天擁有的《聖經》,如果我們加以認真解釋,就仍然足以帶領基督的教會。

古時候書籍的傳送,是靠著文士一字一句抄錄,因此抄寫過程有時會出現不同版本:例如拼錯字,漏抄字,或是更改等情況。《聖經》在歷史時空裡流傳下來,這些情況是難免的。問題在於那些更動重要嗎?影響到經文意思嗎?嚴重到我們必須質問原本經文是否如此嗎?當然為了要知道我們是否有《聖經》的原始字句,我們可以就目前所收集到的抄本,比較它們的內容,就可以看出經過不同年代,到底有多少變更?一個好消息就是,就《聖經》而言,我們擁有許多抄本作比較,我們得以看出隨著年代它們是如何演變,並且探索到底原先的字句為何。我們能夠很有把握的說,今天我們所讀的《聖經》,其中的字句,正是原先的字句。當然,文士有時是會有抄錄疏忽,但卻不會嚴重到我們無法忠實地恢復其原先樣本。——麥可•柯魯格博士

許多個世紀以來,《聖經》一直靠著人的抄寫而流傳下來,直到1454年為止。歷經這麼長時間,《聖經》的字句是否有誤抄之處?簡單而言,是有的;但若是要知道為什麼會有那些誤抄,而且有多少誤抄的地方?那就必須仔細看《聖經》裡的每一卷書。不過讓我們最驚嘆的事情之一,就是即使那些抄寫的版本,在字句上是有些微不同,卻是無損《聖經》的基本教義。對於這難以思議的情況,我們只能說,好像在抄寫過程中,背後有個人極力為我們保留完整的《聖經》內容。再者,也沒有一個被認可的基本學說,認為因著這些字句差異,而使得基督教的核心信仰受到任何影響。——但以理•華萊士博士

即使如此,因為現代譯本仍不完美,我們就應當持開放態度,按照可靠的研究加以改進。而且我們絕不可讓我們對《聖經》的解釋太過取決於一個短語的變化,對一個具體的詞的選擇,或者某些只在少數古代抄本,或《聖經》具體譯本中出現的小問題。我們需要努力工作,用《聖經》很多其他部分的經文來證實我們對特定經文的解釋。

ThecrossofChrist

因  真  理

  自  由

  服  侍

相關焦點

  • 第18集)10講問題解答-1教義的權柄-關鍵的教義-聖經無誤論
    這 500 年基督新教的歷史,忽略教義,多過教義在人身上過分的約束。至少過去兩百年來,問題都出在忽略教義的權柄。所以我看不到太多這類的例子。可能可以看到一些比較極權的、差不多是異端的這種團體。我的意思是說,路德宗、改革宗、衛理公會、聖公會,浸信會這些教會,他們的錯誤大多在忽略教義,多過於以教義來捆綁。不是沒有,一些邊緣的近乎或就是異端的一些旁門派別,是有這個問題的。
  • 良院課程:《基督教教義》第一課
    新約出現5 次,分別譯為「旨意」(路 2:1)、「條規」(徒 16:4)、「命令」(徒 17:7)、「規條」(弗 2:15)、「字據」(西 2:14,「規條」,《新譯本》)。張子華牧師說,神學和教義是一樣的。我們把整部聖經裡面有關連的信仰重點歸類,有組織的、有系統的放在一起,就成為神學。
  • 早期基督教教義史 第一課
    》,《早期基督教教義史》。而我們這次的課程是教義史——教義的歷史,教會信仰的歷史。 所以各位不妨去在網上或在世面上找一些教會歷史的書,比方說: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基督教會史》,作者是Bruce Shelley。《基督教會史》,這本是一位在丹佛市保守浸信會神學院的教會歷史教授寫的,很容易讀的,我想中學程度。
  • 什麼是「教義」?
    如果一個人自稱「只信聖經」,卻又宣稱「拒絕教義」,那麼這不僅說明這個人其實是在撒謊,因為他不是「拒絕教義」,而是擁抱那「拒絕基督教教義」的錯誤教義,而且這也說明這個人其實信的並不是聖經,而是憑其私意和理性構建出的一個假
  • 論民事法律行為的默示形式
    表示人表示他意思,而欲人推測其意思時,為默示之意思表示。客觀說其中有謂依言語或者文字或用當事人間所了解之符號為表示者,為明示,否則為默示。有謂以本來表示一定意思之適當手段為表示者,為明示,否則為默示。以此說為當。然明示默示,不外為表示力強弱之相對的區別,一旦被視為意思表示行為,則其效力除法律特有規定外,無任何差別③。默示的意思表示,其非習用方式,可以是行動,也可以是沉默。
  • 撒母耳初得默示——撒上3章讀經筆記(試播音)
    撒母耳記上3:1-10 撒母耳初得默示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2一日,以利睡臥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3神的燈在神耶和華殿內約櫃那裡,還沒有熄滅,撒母耳已經睡了。 4耶和華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說:「我在這裡!」
  • 不安抗辯權與默示預期違約之比較
    默示預期違約係指於合同履行期屆至前,債權人有明確證據證明債務人於履行期屆至時,將不能履行合同,而債務人就此不願意提供必要擔保以保證其履行。若債務人慾保留該合同關係,債權人則行使違約賠償請求權即可;若債權人不願保留合同關係,則可行使法定解除權,以終止該合同之權利義務關係。默示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具有相同的機能,但也存在相當差異,且各有優勢。
  • 從調解書看默示的民事法律行為及其認定
    一、對我國法律中關於默示民事法律行為規定的分析  甲銀行與丙企業的保證合同有效,對此各方都沒有異議。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免除是合同權利義務關係終止的情形之一。本案中兩種意見的爭議就集中在銀行是否免除了丙企業的擔保責任。而銀行又沒有明確作出免除丙企業保證責任的表示,那麼,銀行在調解書中是否默示地免除了丙企業的保證責任?
  • 鄭百文的「默示」原則給證券市場帶來了什麼?
    在鄭百文重組中,爭議最大的就是所謂的「默示」原則,儘管在《證券法》和《公司法》中都找不到的所謂「默示」原則」,儘管2001年2月初,中國證監會負責人指出,「採用默示的意思表示方式」不僅不符合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有關規定,而且從世界各國的立法和公司治理實踐看,也很難找到這樣規定的先例
  • 謝文鬱 | 教義與神學
    基督徒在自己的教會生活中需要分辨教義與神學的區別。許多教會因為混淆兩者的區別而紛爭不已,在信徒中間造成很多困惑。比如,有人把自己的神學思考上升為教義,強行要求其他信徒像接受教義那樣接受某種自己喜歡並符合自己思維習慣的神學。這種強行做法往往會引起教會內的紛爭。又如,有些教會強調教義,認為神學思考會衝擊教義,從而壓制信徒的獨立神學思考。如此等等。
  • 教義的導師——主教
    (反異說3:3,3) 也就是說,這信仰是由宗徒們所選立的主教及他們的繼承人傳至我們,在全世界昭示出來,並得到保存的。聖依肋內認為主教承繼宗徒之職,乃是基督信仰之傳承的最確切的保證:「我們可以把宗徒們自己所選立的主教,以及綿延至今的聖統所有的主教名字一一陳錄」(反異說3:3,1)按照主耶穌基督的意願,他賦予宗徒們的這些使命,必須由宗徒的繼承人(主教)傳遞下去,直到今世的終結,否則,耶穌賦予宗徒們的使命將無法實現與完成。
  • 法律英語詞彙解析—— implied contract (默示合同)
    參考譯文原告辯解認為,當事人之間已就懷孕和撫養孩子問題形成了一種可強制執行的默示合同關係。參考譯文按照禁止反言理論,儘管不存在正式合同,或者即使連默示合同也沒有,一方仍可以依賴於另一方所作出的承諾。參考譯文一般來說,一方明知對方想要補償而仍然接受其有價物,這就形成了一種事實上的默示合同關係。
  • 默示與善事
    默 示 與 善 事 一一關於釋經的研究性與啟示性經文:「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或譯:凡 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摩太後書
  • 從默示到明示:國際商事仲裁保密性的理念轉型與制度變革
    本文原載於《北京仲裁》2019年第3輯,總第109輯。●摘要基於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本質,保密性始終是國際商事仲裁的重要特徵。傳統觀點認為,由私人化延伸出的保密性理應是國際商事仲裁中的一項默示規定。而以英國為首承認仲裁默示保密規則的國家則認為無論當事人是否表明,仲裁的保密性應作為默示條款存在於當事人的仲裁協議之中,但這種規定的合理性則需要我們從默示條款的概念和種類出發予以探討。由於默示條款未明確寫進仲裁協議卻成了協議的內容並對當事人構成約束,法律對其限定的條件較為嚴格,不同來源的默示條款所經受的「考驗」也不盡相同。
  • 良院課程:《基督教教義》第三課
    他很快地在北京教會中預言,基督即將再臨,時間是「5 年以前,4 年以外」,他又在袁世凱政府的腐敗中找到末日來臨的徵兆,並散發數千小冊子。C. 真耶穌教會的傳播:1. 魏恩波在袁世凱政府的腐敗中找到末日來臨的徵兆,並散發數千小冊子。2. 發行《萬國更正教報》兩期,因此此教也叫〈萬國更正教〉。3.
  • 《聖經教義》的重要性 | 權璽
    3、神是如何將祂的事情顯明在人的心裡呢?也就是說,神是如何將有關他的事情裝在這三個口袋裡的?第20節說,是藉著所造之物,所造之物是什麼呢?3、耶穌基督為什麼要釘十字架呢?祂是為誰定十字架的呢?祂為什麼要為這些人釘十字架呢?這些人怎麼了呢?自己不能為自己釘十字架嗎?為什麼要耶穌來為他們釘十字架呢?要搞清楚這些問題,你就得需要明白《人罪論》。4、耶穌是如何拯救人的?為什麼一定需要釘十字架,別的方法不行嗎?為什麼只有耶穌基督可以,別人不行嗎?他釘十字架能給人帶來哪些改變呢?
  • 教義的權威性可分成五個級別
    若我們要對神的道有平衡的認識,我們必須知道,不同教義可以按其權威性大小分成不同的級別。耶穌說有些教義的內容是「更重要」的:……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太23:23)這就暗示著有些教義的內容是「次重要的」。我們必須認識到各種教義的重要性和權威性有所不同。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不能問神的默示是什麼意思無花果又是什麼意思
    你們各人總是向鄰舍和弟兄互相打探耶和華回答了什麼、有什麼默示,耶和華告訴你們這種話不可再問,因為你們總是把自己的話當成耶和華的默示,你們這是完全歪曲和顛倒了耶和華的話。你們總是問先知,耶和華回答了什麼、有什麼默示,(我老耶很生氣,)我現在派人來告訴你們,不要再提耶和華的默示!
  • 多特信經---017第一項教義 論神聖的揀選和棄絕 第十六條對棄絕教義的回應
    這等人更不該因這棄絕教義而驚恐,因為慈愛的神已經應許,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然而,還有一些人,他們漠視神和救主耶穌基督,完全活在世上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之中。只要他們不誠心歸向神,那麼神棄絕的教義對他們真是可怕的。
  • 聖所教義:復臨教會對基督教的獨特貢獻
    聖所的教義是復臨教會神學和使命的基礎,並構成復臨主義對基督教思想最獨特的貢獻。聖所的信息不僅僅是基督復臨安息日神學中許多教義中的一個。1906,懷愛倫寫到:「正確地理解聖所中的工作是我們信仰的基礎。」 復臨學者們,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展示了聖所是聖經中所有主要教義真理的中心。聖所:一道美麗的信息。 聖所的信息是上帝的美、真理和善的啟示(詩2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