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 示 與 善 事
一一關於釋經的研究性與啟示性
經文:「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或譯:凡 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摩太後書 3:16-17 )」。 感謝神的恩典!從打算寫《釋經靈修應用講義》到現在已經四年多了,當初只想的是簡單寫個一二十篇,以完成一個教學講議而已,說明一下關於釋經思維的訓練就可以了。寫著寫著,雖然難度越來越大,但又感到難以停下筆來,到目前為止,已寫了100多篇了,先完成了52篇後,我又有了再爭取「每周有一篇」的想法,不管質量如何,但速度已經超過了我的所求所想,同時亦是在有相當重的壓力下寫出來的,人都有天生的惰性,靈性的追求也是如此,我每每能寫點東西都是「壓」出來的結果,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壓力信者自然要想到尋求神的幫助,換句話說有壓力我們才會更加親近神,這是我再次學到的寶貴功課。對有些經文的理解,我過後在回頭看時,連我自己都感到吃驚,自己當時怎麼會有如此「火花」,有些過後可能再也想不到了,我只能說這是神的恩典,也再次印證了《聖經》本是一本啟示的書和神話語本身的啟示性。所以我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我要告訴基督徒朋友們: 關於釋經,我們一定要避免一種偏見和兩個極端。所謂一種偏見是指: 很多基督徒甚至傳道人認為,既然聖經是一本啟示的書,只要多禱告多讀經,自然啟示給我們的「亮光」就出來了,有的人講道,講每句話都在(可)引用聖經,可是他一句經文也沒有講清楚,因為他自己首先都沒有弄清楚,就奢望他能講清楚了(這裡的弄清楚不僅指字面的意思,更是指經文背後的意思)。理解聖經故然多禱告多讀很重要,但輕視對釋經的學習(包括研究性與啟示性),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果效,嚴重者會不著邊際甚至產生偏差。改變這種不好的思維和習慣特別對於那些自以為是的老信徒和已經講道多年的傳道人就更難了,所以我覺得,沒有經過釋經學學習的傳道人,他的講道難免多半有「不規矩」之嫌,這當然不是指神學上的問題,而是不會釋經(對於所選要講的經文,要麼泛泛而談,要麼避而不談,要麼無啥可談),這豈不遺憾嗎?而所謂兩個極端: 一是指釋經就是對聖經的研究性,研究的範圍是很廣的,釋經絕不僅僅是指經文的字詞句的意思簡單解釋一下就了事了,當然就是要了解字、詞的原意也不是那麼簡單,因為聖經的原文是希伯來文和希臘文,除了對字、詞的原文有所了解外,要對經文的理解,還包括字法、詞法,和語境的了解,而語境包括當時的社會、歷史、宗教、甚至地理、人文,聖經的整體性、救恩的一慣性,上下文等諸多的因素,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所以輕視對釋經的研究性,說嚴重點就是輕視聖經的神聖性,難免妄解或曲解聖經。這的確需要的是很多的知識,不過在今天已經可以查閱很多的參考書了。這樣說來,不說對平信徒而言,即使對傳道人來說豈不是要求過高了,是不是每一個讀經的和講道的人都要先是一個研經家以後才可以讀,才可以講呢?那又未必,我們這僅是針對那些輕視對釋經的研究性者而言。而大多數人讀經,我們是讀出它的啟示性來,姑且我們叫它屬靈的教訓。什麼是聖經的啟示性,那就是經文(神的話)背後的意思,也就是說神究競要讀經的人明白什麼?而這種思維遠遠不是純知識性的東西,要說是知識,那只能說是屬靈知識,那是一種屬靈的感悟,所以說是一種思維,這種思維人人都有,通過訓練(而不是學習)就能更加強化這種思維,激發出更大的潛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得到的亮光。只要人以祈禱、謙卑和尋求的心去讀經的確會得著亮光的,只不過通過訓練以後,這種亮光就會多而又多,當然這個啟示的東西又絕不是異想天開,是要有規範的,如上文所說的即要注重「聖經的整體性、救恩的一慣性,上下文等諸多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任何一個推導出來的教訓(所啟示的)必須要有聖經經文的支撐(即找到經文的佐證),絕不可隨意而出,否則就會錯解或謬解聖經。即使如此,我們依然不可輕視更不能否認釋經的研究性。相反研究性更有助於啟示性,研究性並不等於啟示性,雖然是兩個不同領域,但是可以相得益彰,能豐富我們對聖經正確和全面的領悟。但研究性不可取代啟示性,同樣只重研究性而否認啟示性,不僅可惜,更是違背「聖經是神啟示祂自己」的原則。所以要避免走向兩個極端,而是要求得二者的相輔相成,這才是對聖經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由於本人有在四川神學院及綿陽市基督教培訓中心15年教授《釋經學》的經歷,所以多半寫的是釋經類的講章,我希望讀者特別是我的學生和各教會接受培訓的學員們重視釋經思維的訓練和掌握,至少能夠給予一些啟發,這樣讀《聖經》才更有味道,讀出經文背後的意思來。篇篇文(講)章在朋友圈發出後,得到了很多同工同道的回應和鼓勵,通過朋友們的回應和分享我也學習到了很多,還有的指出了文中語句的差池和一些錯別字,在此表示真誠的謝意!還是那句話:以後如何?全賴主恩和你的代禱,爭取間斷隨心地再寫一些吧! 總之,巜聖經》是一本啟示的書,那麼怎樣讀出它的啟示來?能深入準確地明白神的話,這就是釋經的問題,所以既要重視啟示性,也不忘研究性,方能讀出它的味道來!今天的經文留給我們共勉,就不由我過多解釋了。願主使用此文,使讀者受益,讓我們彼此長進。阿們!感謝關注梓潼縣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微信公眾號,後續有精彩內容會第一時間發送給你
訂閱方式:
請詳見推文頂部
投稿郵箱:
33831588@qq.com
梓潼縣基督教聚會地址:
文昌鎮青嶺村二社124號
長按下面二維碼3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