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由於「四清」運動的開展,以及階級鬥爭擴大化,老知青們對於「上山下鄉」早已經心生不滿,因此當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到來的時候,他們可謂是歡欣鼓舞,以為離開農村的機會終於要到來了。只是隨著這場運動愈演愈烈,他們的好夢很快就被打碎了。
鳳凰衛視8月28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知青與公社對立升級 派代表暗赴京反映情況
陳曉楠:由於「四清」運動的開展,以及階級鬥爭擴大化,老知青們對於「上山下鄉」早已經心生不滿,因此當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到來的時候,他們可謂是歡欣鼓舞,以為離開農村的機會終於要到來了。只是隨著這場運動愈演愈烈,他們的好夢很快就被打碎了。
解說:廬曉蓉的「文革」從這一天開始。
廬曉蓉(1964年重慶大巴山知青):1966年的6月8號,我永遠都記得這個日子。那就是草壩區就召開一次三秋生產動員大會,全區的,就通知各個社辦場,全部知青都參加。區委書記做報告,然後就說到,就說我們主要在生產一線,主要是抓生產,對於那些搞運動啊那些事情呢,我們是不提倡參加的。就不點名的提到了我們星火茶場,就是好像在開始有那種,有那種躁動。回那個農場的路上大家就議論紛紛了,就議論紛紛了,就覺得好像在壓制我們,壓制我們這種革命的熱情。好,就有人提出來我們去貼那書記的大字報。
解說:知青們把大字報貼到了區政府,誰知,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倒遭到了批評。區裡派領導下到茶場,提醒知青們要注意,這一舉動,讓知青和公社之間的對立情緒,逐步升級。
廬曉蓉:在場裡面就,也有七個知青,聯名呢就寫了一封信,我們要求撤場插隊,真正到貧下中農當中去,因為搞這個農場,搞了半天,又挨批,又說我們做得不對,那我們乾脆直接到,當時我就寫了封信,申請直接下農,到農村去。這封信呢又被批評,又被區社領導批評。後來知青們就想不通了,想不通了那就說推選兩個代表到北京,到中央安置辦去反映情況,反應我們受壓的情況。
解說:廬曉蓉和另一位女知青被推舉為代表,揣著父母給的車票錢,一路偷跑去了北京。
廬曉蓉:當時去還是偷偷的跑的,而且我們都走小路,穿那些樹林啊什麼的不敢走大路的。步行一百裡,就是我們要進城要回家都是要步行一百裡,到有客車的地方,坐上客車。
解說:在火車上,她們第一次見到了北京來的紅衛兵,也第一次感受到了革命的氣氛。
廬曉蓉:所謂的革命的氣氛了,就已經有北京來的紅衛兵了,穿著綠軍裝,戴著紅袖章,北京來的標準的一口京腔。在火車上呢就開始揪鬥,揪鬥所謂那出身不好的人,我親眼見到的呢,就是鬥一個他們認為是地主出身的,一個大概四五十歲的一個女的,長的還白白淨淨,但是老是低著頭。因為他們把她的頭剃了個陰陽頭,剃了一個陰陽頭然後把她帶的一個手提箱吧,把它翻的亂七八糟,然後掛在她的胸前,然後就挨著車廂,一個車廂一個車廂的就鬥她。一邊鬥一邊高喊口號,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一路這麼叫一路叫。
解說:一路蔓延的革命情緒,讓出身不好的廬曉蓉膽戰心驚。
廬曉蓉:然後呢快到鄭州的時候,鄭州之前,到鄭州火車站之前,廣播裡面就喊,就出身不好的鄭州站早點滾下車,不準到北京,首都是不歡迎狗崽子的。在那種情況下,我就跟那個女知青兩個商量,我們怎麼辦。我們不都是出身不好的狗崽子嘛,那麼就應該在鄭州下車,如果不下車到了北京車查出來,那就不得了了,那就跟那個人的下場一樣啊。但是呢又覺得我們沒有完成任務就這麼中途回去也不對,就僥倖的想最好車上沒有人能夠認出我們來,那就沒關係,反正他沒有證件可查的嘛,後來就這樣到了北京。
解說:廬曉蓉在北京時,正趕上毛澤東第三次接見紅衛兵,她和同伴一起早早的就趕到了天安門廣場,渴望一睹領袖的風採。
廬曉蓉:反正上午十點鐘了還是怎麼樣,還覺得很激動,跟到一起喊口號,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而且我當時的印象是覺得毛的那個身形啊很突出,跟他周圍的人啊好像他有個光環似的,跟周圍的人突出,他不管走到哪裡,一下子就,一眼就看得出來,激動得不得了啊。
解說:此時,北京聚集了大量和廬曉蓉一樣到北京反映問題的老知青。他們赴京的第一站就是中央安置辦。廬曉蓉揣著一大堆資料,滿懷希望地找到那裡,卻發現安置辦早已被各地赴京的老知青們擠得近乎癱瘓,根本沒人把她們當回事。
廬曉蓉:還有覺得如果這樣亂成一團的話,這國家怎麼辦啊,就這種感覺。還有,我們的問題怎麼能解決呢,亂成這個樣,我們這點問題算什麼呢,解決不了問題了嘛。就看到一些大字報,大字報我就覺得很無聊,大字報都是張三罵李四,李四罵王五,你罵來我罵去,而且都是捕風捉影的很多事情。所以我心裡邊這種氛圍我已經不大,不大感興趣了,就經過這一次旅行呢,我就很淡漠了,對這個運動很淡漠了。
《鳳凰大視野》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陳曉楠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時間:周二至周六09:0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