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常見方法的比較
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常見的有三種方法:(1)用量角器量出三個角的度數,然後加起來看是不是180°(簡稱「測量求和法」);(2)將三角形三個角剪下來,再將它們拼在一起看能不能組成平角(簡稱「剪拼法」);(3)將三個角折起來拼在一起,看能不能組成平角(簡稱「折拼法」)。
這三種方法中,「測量求和法」的優點是:接近學生的思維水平,課堂上學生很容易想到,也很容易理解;缺點是:「測量」存在著誤差,因此測得的三個角的度數加起來往往都不是180°。這使得測量結果非但不能驗證結論,相反卻易給人造成「三角形內角和不是180°」的錯誤印象。「剪拼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看起來一目了然;缺點是:破壞了原圖形,不能很好地體現原圖形與撕下來後圖形間的聯繫與變化。「折拼法」有效地避免了量、撕的缺陷,可惜操作起來方法不明──學生並不能十分清楚地掌握折的方法。因此,我們對教材中的「折拼法」方案稍作改進:首先讓學生折「高」找到對應的「垂足」,然後將三角形三個「頂點」分別對準「垂足」進行摺疊就行了(如圖1)。經改進操作起來簡捷多了。
幾種常見方法的導出
其實,對於三角形內角和的三種常見驗證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誤差。用任何一種方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都不足以讓人信服。因此,讓儘量多的驗證方法出現在課堂上,「讓各種方法相互解釋、互相佐證」是上好這節課的關鍵。
然而事實並不隨你我所願。正常情況下,學生上課時只能想到「量」這一種方法,其他方法的出現,充其量僅僅是一兩個「優等生聞道預先」。如何通過教師藝術的啟發,引導出多樣的驗證方法呢?我們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進行了預設:學生猜想「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教師將猜想板書在黑板上追問:三角形內角和真的是180°嗎?說說你的依據。
(1)「測量求和法」的引出:採用「一點突破」,緊扣「內角和」逐步逼近。
先用紅筆圈出課題「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中的「內角和」,(停頓,看看老師的暗示能不能個學生啟發)如果學生還是想不到,接著啟發「課題中「內角和」是什麼意思?」
如果學生還想不到方法,繼續提問:要知道三個內角「度數」的和,要用到什麼工具?怎麼辦?
(2)「剪拼法」的導出:採用「說半句留半句」的策略,將「180°」與「平角」聯繫起來。
先用紅筆圈出「180°」並提問:我們前面學過180°的角又叫做──(緩緩地、比學生慢半拍)平角。
引導:判斷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就可以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等待,學生能說讓學生說,學生不能說教師手勢在前,語言在後)放在一起,看它們能不能拼成(再等待)──平角。
(3)至於「折拼法」,讓學生自學教材,邊看邊操作就行了。
幾種常見方法呈現的「序」
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教師們基本都是從學生較易理解的用量角器量角求和入手,然後再研究撕、折等拼角的方法。對這樣的安排,我認為有些不符合邏輯──因為在交流「量」這種驗證方法時,不管教師怎樣解釋,實際量得的結果總是實實在在地影響著「用拼角的方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可信度──理由很簡單:工具測量有誤差,粗略「拼湊」誤差更大。 「誤差」是一個「剪不斷,理更亂」的話題,教學時我們不妨採用「迴避」的策略:首先,將學生提出的各種驗證方法列舉在黑板上;然後在集中交流時,先討論撕或折的方法,讓學生體驗、確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最後,與學生一起交流用量角器測量驗證的方法並討論:為什麼測量算得的三個角度數加起來不是180°呢?這樣讓學生正向確認,反向解釋,不但避免了誤差幹擾,而且強化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幾種不常見方法的介紹
1.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發現。
如果事先告知學生「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我們可以緊扣180°進行驗證。如果事先沒有告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怎麼會將「三角形內角和」與「180°」聯繫起來呢?
據說,帕斯卡首先是在無意中發現了「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他將矩形沿對角線剪開,發現「任意矩形都能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他想:「如果改變矩形長和寬,不就可以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嗎?」因為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所以矩形的內角和等於360°。又因為「分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正好是矩形內角和的一半」,所以「直角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接著,帕斯卡又發現「任何三角形都可以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這兩個直角三角形去掉兩個直角,剩下的就得到原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
2.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
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常用方法是作一條平行線,利用兩直線平行,內錯角和同位角相等進行證明。(如圖2)
3.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直觀證明。
其實無論是「量」還是「撕」、「折」,都存在著誤差。若能找到一種直觀的、沒有誤差的、學生能理解的方法,對學生口服心服地接收「三角形內角和是180°」至關重要。特向大家推薦將下面這種驗證方法:先將鉛筆筆尖朝右與邊AB邊重合,然後依次按照三角形的三個內角∠A、∠C、∠B的大小旋轉鉛筆,三個角都轉過後,鉛筆筆尖正好調轉了方向,由向右變成向左(如圖3)。
鉛筆一共旋轉了180°,所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海安縣教育局教研室 仲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