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驗證教學

2021-02-18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編輯部


幾種常見方法的比較

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常見的有三種方法:(1)用量角器量出三個角的度數,然後加起來看是不是180°(簡稱「測量求和法」);(2)將三角形三個角剪下來,再將它們拼在一起看能不能組成平角(簡稱「剪拼法」);(3)將三個角折起來拼在一起,看能不能組成平角(簡稱「折拼法」)。

這三種方法中,「測量求和法」的優點是:接近學生的思維水平,課堂上學生很容易想到,也很容易理解;缺點是:「測量」存在著誤差,因此測得的三個角的度數加起來往往都不是180°。這使得測量結果非但不能驗證結論,相反卻易給人造成「三角形內角和不是180°」的錯誤印象。「剪拼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看起來一目了然;缺點是:破壞了原圖形,不能很好地體現原圖形與撕下來後圖形間的聯繫與變化。「折拼法」有效地避免了量、撕的缺陷,可惜操作起來方法不明──學生並不能十分清楚地掌握折的方法。因此,我們對教材中的「折拼法」方案稍作改進:首先讓學生折「高」找到對應的「垂足」,然後將三角形三個「頂點」分別對準「垂足」進行摺疊就行了(如圖1)。經改進操作起來簡捷多了。

幾種常見方法的導出

其實,對於三角形內角和的三種常見驗證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誤差。用任何一種方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都不足以讓人信服。因此,讓儘量多的驗證方法出現在課堂上,「讓各種方法相互解釋、互相佐證」是上好這節課的關鍵。

然而事實並不隨你我所願。正常情況下,學生上課時只能想到「量」這一種方法,其他方法的出現,充其量僅僅是一兩個「優等生聞道預先」。如何通過教師藝術的啟發,引導出多樣的驗證方法呢?我們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進行了預設:學生猜想「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教師將猜想板書在黑板上追問:三角形內角和真的是180°嗎?說說你的依據。

(1)「測量求和法」的引出:採用「一點突破」,緊扣「內角和」逐步逼近。

先用紅筆圈出課題「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中的「內角和」,(停頓,看看老師的暗示能不能個學生啟發)如果學生還是想不到,接著啟發「課題中「內角和」是什麼意思?」

如果學生還想不到方法,繼續提問:要知道三個內角「度數」的和,要用到什麼工具?怎麼辦?

(2)「剪拼法」的導出:採用「說半句留半句」的策略,將「180°」與「平角」聯繫起來。

先用紅筆圈出「180°」並提問:我們前面學過180°的角又叫做──(緩緩地、比學生慢半拍)平角。

引導:判斷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就可以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等待,學生能說讓學生說,學生不能說教師手勢在前,語言在後)放在一起,看它們能不能拼成(再等待)──平角。

(3)至於「折拼法」,讓學生自學教材,邊看邊操作就行了。

幾種常見方法呈現的「序」

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教師們基本都是從學生較易理解的用量角器量角求和入手,然後再研究撕、折等拼角的方法。對這樣的安排,我認為有些不符合邏輯──因為在交流「量」這種驗證方法時,不管教師怎樣解釋,實際量得的結果總是實實在在地影響著「用拼角的方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可信度──理由很簡單:工具測量有誤差,粗略「拼湊」誤差更大。 「誤差」是一個「剪不斷,理更亂」的話題,教學時我們不妨採用「迴避」的策略:首先,將學生提出的各種驗證方法列舉在黑板上;然後在集中交流時,先討論撕或折的方法,讓學生體驗、確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最後,與學生一起交流用量角器測量驗證的方法並討論:為什麼測量算得的三個角度數加起來不是180°呢?這樣讓學生正向確認,反向解釋,不但避免了誤差幹擾,而且強化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幾種不常見方法的介紹

1.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發現。

如果事先告知學生「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我們可以緊扣180°進行驗證。如果事先沒有告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怎麼會將「三角形內角和」與「180°」聯繫起來呢?

據說,帕斯卡首先是在無意中發現了「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他將矩形沿對角線剪開,發現「任意矩形都能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他想:「如果改變矩形長和寬,不就可以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嗎?」因為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所以矩形的內角和等於360°。又因為「分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正好是矩形內角和的一半」,所以「直角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接著,帕斯卡又發現「任何三角形都可以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這兩個直角三角形去掉兩個直角,剩下的就得到原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

2.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

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常用方法是作一條平行線,利用兩直線平行,內錯角和同位角相等進行證明。(如圖2)

3.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直觀證明。

其實無論是「量」還是「撕」、「折」,都存在著誤差。若能找到一種直觀的、沒有誤差的、學生能理解的方法,對學生口服心服地接收「三角形內角和是180°」至關重要。特向大家推薦將下面這種驗證方法:先將鉛筆筆尖朝右與邊AB邊重合,然後依次按照三角形的三個內角∠A、∠C、∠B的大小旋轉鉛筆,三個角都轉過後,鉛筆筆尖正好調轉了方向,由向右變成向左(如圖3)。

鉛筆一共旋轉了180°,所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海安縣教育局教研室 仲海峰)

相關焦點

  •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生自主動手量、拼、剪,發現、推理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並會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2、學生在思考和動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轉化的思想。教學重點: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 《三角形的內角和》
    >(1)通過測量、撕拼、摺疊等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樂趣,通過教學中的活動體會數學的轉化思想。【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 說課-三角形內角和
    第一部分是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第二部分是通過拼角的實驗來探究並歸納三角形內角和的規律,第三部分是運用規律、解決問題。教材這樣編排由發現問題,到驗證問題,再到運用規律,充分體現了知識結構的有序性和強烈的數學建模思想,既符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 發散數學思維——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發散數學思維——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作者:周紅作品編號:040投稿時間:2020.8.2教學內容:小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目標: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拓展性問題。
  • 很多年以前首次獲得市級一等獎的教學設計《三角形內角和》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137~138頁。教學目的:認知目標:是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並能運用它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3.尋找規律, 操做驗證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A.驗證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師指導,分組讓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驗證。例如用量角器測量、剪拼三角形、摺疊三角形。師簡要說明剪拼三角形和摺疊三角形,讓好的學生做示範。
  • 「看,會長大的三角形!」——四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設想
    「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我們見過不少「假探究」——我所說的「假」,主要體現在:1、學生已知結論,並未真心存疑。只是配合老師的問題——「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這還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想,怎麼證明呢?」——而進行的表演式操作。這樣的孩子在測量中得出的三個數,加起來都是180。有可能第三個角壓根就不是量出來的,而是直接用180減另兩個角算出來的。
  • 小學數學之探索和發現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
    1、教學目標:探索和發現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 2、教學重點:探索和發現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3、教學難點:理解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 4、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1、三角形按照角的特點可以分為( )、( )和( )。
  • 一課研究之「三角形的內角和」
    針對學生的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每一個孩子獲得最佳的發展是一切教育教學的起點與核心。  「三角形內角和」是小學數學四年級的學習內容。學習這一內容之前,我們對班中39位學生進行了已有知識基礎的調查,發現有84.6%的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 《三角形的內角和》說課稿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有關的知識,對三角形的內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 「三角形內角和一定是180°嗎?其實答案真的不一定
    也就是說,在歐幾裡得幾何學裡,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 180°,但如果跳出歐幾裡得幾何學的範圍,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不一定等於 180°!舉個慄子,地球的赤道、0 度經線和 90 度經線相交構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應該是 90°,它們的和就是 270°!
  • 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內角和》說課稿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有關的知識,對三角形的內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 我的亮相課——《三角形的內角和》詳案
    2.引導學生用量一量的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師:現在我們標好了三角形的內角,還需要知道什麼就能求三角形的內角和?(每個內角的度數)師:那你怎樣才能知道每個內角的度數呢?(投影儀展示)師:這個小組測量的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師:再看這個小組,三個三角形的內角和也都是180度師:這個小組銳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79度,直角和鈍角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
  • 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這個定理應該這麼用!
    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個多邊形是三角形,那麼它的內角和就為180°。有很多同學對這個定理的應用,很是茫然,不知道如何入手。那麼它有哪些的應用呢?讓我們一起來舉一個例子以說明這個定理是如何在我們題目求解中的得到應用的。
  • 「三角形內角和」不等於180度?解決這個問題後迎來了人類新時代
    小夥伴們上中小學時,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等於「180度」的,這樣的觀念被根深蒂固地刻在大多數人的腦海當中。但是如果某天有一個人來到我們面前說,「三角形的內角和」不等於「180度」,我們一定會認為那個人瘋了。
  • 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居然不是180°!
    所以如果有人說,存在一個三角形,它的內角和不是180°,也不用太過驚訝,淡化固有的認知,才會有新知。幾何一詞來自於希臘語,由「土地」和「測量」兩詞合併而成,也稱「土地測量術」,幾何的出現可追溯到古埃及,有文明出現的地方必然有條母親河,而當雨季來臨,尼羅河水泛濫,就會淹沒了兩岸的耕地,母親河也有發脾氣的時候。當河水褪去,人們需要對衝刷過的土地重新測量,所以就有了最初的幾何。
  •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知識邏輯分析與教學思考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如何從圖形的角度理解180°呢?方法1:平角是180°,其對應的圖形是直線l.這樣就可以將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的問題轉化為三角形與直線l兩個圖形的問題,三角形與直線l的位置關係的研究就成為尋找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的思維路徑.
  • 說三角形 內角和為180度 是不對的
    ■王宇喬(18歲)先前的我以為這就是數學:兒時,能數出糖糖的個數;上學了,會背出小九九;閒暇的時光,以記憶π的小數點後400位在小朋友中稱霸取樂;當我發現了錯綜複雜的電路板,靠的僅僅是0和1這兩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數字和簡單的四則運算時,我試圖伸手去抓住那個叫數學的它,而它就像是眼前閃過的那對蝴蝶的翅膀……我以為,這就是數學的神奇
  •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公式,並能夠運用公式正確的求出多邊形的內角和。【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探究,提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充分領會數學轉化思想。
  • 什麼,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竟然不是180°???
    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是多少?也許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180°。當我們還在捧著這個公理,認為其放之四海甚至是宇宙都可能皆準的時候,那些學術界的大神的研究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存在三個內角和不等於180°,但這些學術大神已經通過研究證明,這種三角形確實存在,而且還是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
  • 一題多解-三角形內角和
    涉及的知識點 一、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二、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推論1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解法一 (利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如圖共有4個三角形,求和的六個角分別是△ABG、△CDH、△EFI的內角,而這三個三角形剩下的三個角與中間△GHI的三個內角互為對頂角,所以這餘下的三個角和為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