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孩子的平庸,都是因為父母: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幫助到孩子

2020-08-28 興智家庭教育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韓愈


伯樂之所以為人讚嘆,就是因為他們那雙善於發現在普通馬中,一眼辨出千裡馬的眼睛。


放到俗語中的意思就是「發現人才的眼光」



有接觸過家庭教育相關知識的讀者對這句話一定不會陌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但除此之外,其實「父母」這個角色在孩子的生命中還擔任了許多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中一個角色就是做孩子的「伯樂」


01

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說:「人人都是天才。」


或許你覺得這句話從一個天才科學家裡說出來很可笑,但是在他的天賦還沒被發現之前,他又何曾不是一個好動、喜歡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呢?


愛因斯坦在兩歲之前,甚至還因為不能正常的講話而被父母送去看醫生。


即使上學後,愛因斯坦表現得還是很平庸,就連老師都斷言他會一事無成



那個時候愛因斯坦也非常灰心喪氣,不願去學校,害怕見到老師和同學。


但是他的父母卻鼓勵他:


「你並不笨,別人會做的,你雖然做得一般,但並不比他們差多少,而你會做的事情,他們卻一點都不會做。你表現得沒他們好,是因為你的思維和他們不一樣,我相信你一定會在某一方向比任何人都做得好。」


後來愛因斯坦對世界的貢獻我們都有目共睹。


結合他的個人經歷,我們再回想他的那句「人人都是天才」,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人人都是天才,但如果天才缺乏了發現它的「慧眼」和「伯樂」,那這些天才們就變得與尋常人們無異了。


那麼父母應怎樣發現並放大孩子的閃光點呢?


02

1、不要老盯著孩子的缺點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話具有很大的權威。


所以,父母不要整天把孩子的毛病缺點掛在嘴上,不停地數落,更不要對孩子說結論性的話,比如「笨蛋」、「你真沒救了」等。


千百年來,我們的教育觀念,就是先找孩子的缺點,然後不斷地提醒、警告,讓他改掉缺點。



總認為改正了缺點,孩子就進步了,就提高了,沒缺點了就完美了,完美了就傑出了。


這個理論是不對的、不可取的。


2、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要把孩子看「死」了。


只要細心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孩子有進步的地方


可能是對問題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

可能是某方面科學文化知識增加;

可能是一次作業進步或者一次考試進步;

可能是在勞動或公益活動方面表現較好;

可能文藝體育取得好成績;

可能有什麼小發明、小製作,等等。


關鍵的是要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跟別的孩子比,哪怕發現一點微小的進步,也應及時肯定


不應總是橫著比或高標準要求,而覺得看著不起眼認為不值得一提,就把點滴進步漠視,忽略過去。


而應該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優點也是可以從細微處一步步發展的。


3、適當誇大孩子的進步


孩子即使沒有進步,父母也應該尋找機會進行鼓勵。


如果孩子確實有了進步,父母就應該及時誇獎他們「進步挺大」


這樣一般都可以調動孩子心中的積極因素,促使孩子期望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就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家庭生活中,雖然我們常常遇到的是細微小事,但是,當我們鍛鍊出那雙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的眼睛,將會是我們走近孩子並與之溝通的「制勝法寶」,而這也是我們教育孩子走上成功之路的法寶。

相關焦點

  • 要父母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有多難?
    大多數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大多數父母自己笨鳥、聰明鳥都沒飛遠,就想下個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讓他們繼續替自己飛。大多數父母在一開始都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孩子,未來一定會比自己優秀,他們會獲得更好的生存,取得更高成就,得到自己奮鬥終生也得不到的東西。假如,父母們付出了所有,孩子自己也盡了最大努力,可還是平庸,他們能接受嗎?
  •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映射,那什麼樣的父母,才能造就優秀的孩子
    當然,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有一些愛他是偏執的,方式是錯誤的,這樣的結果註定是要傷害到孩子。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剛出生的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父母就像是用這張紙的作家。紙上呈現出什麼樣的內容,就看父母怎麼去譜寫。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必須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 "相信孩子平庸有多難?"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
    導語中國父母的最大通病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多數中國父母都認為的孩子長大以後一定會成龍成鳳,一定會大有作為。菁菁和丈夫無法相信自己的兒子會變得這麼平庸,菁菁痛心地對兒子說:"我和你爸都這麼優秀,為什麼你就沒有遺傳到我們的優點?"02、"相信孩子平庸有多難?
  • 孩子很「平庸」父母非常失望,這種迷局怎麼破?
    「平庸」,是因為孩子沒達我們的預期,這是一個結果。而當我作為一個觀察者,只是描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沒有否定孩子,尋找解決這件事情方法,才能真正的幫助到孩子。,通過思維模式,語言,行為幫助孩子去調整,梳理孩子內在的潛意識信息,不要輕易認為孩子是平庸的,對孩子失望。
  •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其實最成功的人生,是用自己的方式過
    很多父母都有對孩子成龍成鳳的高期待,而不願接受孩子將來只是一個「平庸」的人。▲父母自己平庸,無法接受孩子也是平庸的那些不能接受自家孩子平庸的父母,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不能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庸的人。將自己的孩子視為自己的期盼,自己生命的一種延續,期待通過孩子取得成功,來彌補自己的遺憾、圓自己未達成的夢想。
  • 父母自己平庸卻要求孩子成龍?心態失衡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
    但父母為了讓孩子成龍,父親買了個壓力機,終日往孩子身上加壓。母親做了一個重錘,成天敲打。孩子本來對任何事情都有興趣,但在不斷受到壓力機和大錘的重創,把一切的精力都用來抵抗壓力了,最後一事無成。父母為什麼那麼害怕孩子平庸?深受傳統文化影響,孩子的成績是父母面子的印證。因為自己的平庸,才無法接受孩子的平庸。對於平庸與成功,有錯誤的認知。接受孩子的平庸,有時比接受自己的平庸還難上百倍。但每個父母都該捫心自問:我的孩子真的是萬裡挑一的人才嗎?
  • 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好父母?我們聽聽孩子是怎麼說的
    所有的父母都試圖為自己的孩子做到更加完美。有些人和藹,有些人嚴厲,但是所有人都在做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又是什麼呢?下面是教育專家總結,顯示您是一個非常酷父母的關鍵標誌。
  • 劉墉:父母在飯桌上怎麼做,決定了孩子平庸還是優秀
    不久前,著名作家和畫家劉墉在親子教育專欄中提出了一個觀點:父母在餐桌上的表現,決定著孩子是平庸還是優秀的!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家庭每天都在餐桌上罵孩子,結果後來孩子非常膽小,長大後碌碌無為。另一個朋友經常在飯桌上和孩子談論生活原則,經常鼓勵他們,所以孩子越來越優秀。在我們周圍,許多父母不注重在餐桌上的表現。實際上,這些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直接決定他們將來是平庸還是優秀!在餐桌旁教訓孩子會有什麼危害?
  • 孩子長相完美避開父母的優點,專挑缺點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導讀:孩子長相完美避開父母的優點,專挑缺點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長相完美避開父母的優點,專挑缺點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最成功的人生,莫過於用自己的方式過
    想必不少人覺得這樣的場景很熟悉,因為大多數人都經歷過類似的場景。教育理念往往都能代代相傳,也許此刻身為父母的你,也曾被自己的父母如此要求過。父母都對孩子有著極高的期望,他們盼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成就,"廚師"在他們眼裡太過平庸,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父母都要教導給孩子些什麼呢?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在大多數家庭中,孩子都是從出生就開始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這只是一個故事,而故事的結局終歸是美好的,可若到了現實之中,有一些事情一旦做了,可能真的就無法挽回了。不得不說,故事中的孩子是十分聰明懂事的,用自己的機智救下了奶奶,可大多數孩子,並不一定像他一樣懂事,他們往往真的就會和自己的父母學習,從而活成了下一個不孝順的兒子。所以父母確實應該考慮一下自己需要給孩子立下什麼樣的榜樣!
  • 真正優秀的父母,是敢於接受孩子的平庸
    近日,知乎上有個熱度很高的問題: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這位家長覺得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他不喜歡他的爸爸總是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但自己為人父母后,居然也開始對孩子產生急功近利的想法。這個問題在知乎引 8828 人圍觀,瀏覽量高達 300萬 +。
  • 超級育兒師蘭海:大多數孩子不聽話,只因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想法
    01 大多數家長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綜藝《超級育兒師》中,看到了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大多數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父母常常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安到孩子身上,這就造成了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
  • 什麼樣格局的父母,容易養出優秀的孩子
    這作詩的速度比打字的速度都快! 於是網友的質疑聲,頓時將這個16歲的女孩推向了風口浪尖。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這是每一個父母的美好期盼。但是因為過度盼子成才,幫孩子偽造那些漂亮的簡歷,那不是美好的期盼,是虛榮。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有多少父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從這一角度來看,陳同學父母「鋌而走險」的行為可謂「用心良苦」。04作為父母,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相信很多父母衝口而出的答案是「不能」。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子女將來可以出類拔萃,我們都希望子女能超越自己的成就,我們都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怎樣的父母會不容易接受孩子的平庸?成就越高的父母,越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 父母行為與孩子性格對照表: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從出生起,孩子就與父母聯繫最密切,相處時間最長久。一定程度上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孩子內心深刻的記憶,他們長大後的性格特點也會受父母很大的影響。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能從孩子身上找到父母的行為表現。家長在評價孩子性格和行為問題前,請先自省,自己是否有些許問題。
  • 孩子的是非觀出現偏差怎麼辦?父母要給予相信,讓孩子更自信
    長期在這個圈子中,那麼他們就會享受平庸,甘於平庸。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就會開始變得不在自信,變得懼怕失敗,不敢挑戰人生。什麼樣的圈子就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正是因為孩子容易受到圈子的影響,導致自己的是非對錯觀出現偏差
  • 孩子平庸,父母該怎樣教育?龍應臺給出的答案最符合實際
    大家都知道龍應臺是臺灣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學家,她寫的許多教育孩子的書都火爆熱銷,響徹大江南北,得到許多家長的熱烈響應。她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新穎獨特,並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日常都分享給大家,比如《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就是分享她與兒子安德烈的生活。
  •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無條件的愛是多麼的重要,你要讓孩子感覺到,無論發生什麼事,什麼樣的情況下,父母永遠都是愛他的,這個東西對孩子來講非常的重要。它會形成孩子內心的能量,孩子才能在這個社會上走的更遠,創造更多的成功。否則很多內心缺乏能量的孩子,他就只願意做平庸的工作。他覺得我可能就適合這種平庸的工作,只要是這種平庸的工作,我能做就不錯了。因為他從小沒有感覺到被別人關注和愛的那種感受。
  • 每個平庸的孩子背後,都有不成器的父母。
    「控制型父母」: 從孩子出生時,便視為自己的附屬品,對孩子提出很多要求和限制,期望絕對的服從,並且不做解釋; 孩子能做的,就是在父母設計的劇本中愉快地扮演,一旦出格,便要遭到責罵或是懲罰。 控制型父母的一個典型心理特徵是:難以忍受子女離開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內。 孩子似乎永遠都長不大,一舉一動,都需要自己的指點。 這類父母最常用的手法是,用獎勵與懲罰來塑造孩子的成長。 本質上卻是,以愛的名義,控制著孩子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