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失控時,如何把溝通拉回正軌?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韓焱精選 湛廬文化

寫在前面:

如果你了解怎麼區分「固定性思維」和「成長性思維」,可以說,你已經稱得上是合格的父母了。如果你知道具體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成長性思維」,那才稱得上是優秀的父母。《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這本書,就能幫助你實現這個進化。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

作者:[美]丹尼爾·西格爾 蒂娜·布賴森

譯者:黃珏蘋

作者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要想建立「成長性思維」,就要培養孩子的「開放式大腦」,幫助他們獲得4種重要的特質,分別是:平衡力、復原力、洞察力和共情力。這樣做,還能幫助孩子更進一步,做到克服「防禦式思維」,擁有寶貴的「開放式思維」。

可以說,「開放式思維」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能陪伴他們一生的內心指南針;同時也是父母送給自己的最好禮物,是成人後最重要的個人突破。

我會用4期音頻來為你分享這本書,每一期音頻,我都會介紹「開放式大腦」的一種特質。

這期音頻,我就來說說,開放式大腦必備的第一種特質「平衡力「。

01.

狹窄的綠色區導致孩子脾氣暴躁

「平衡力」指的是管理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它也是其他3個特質的基礎。孩子缺少平衡力,就容易出現情緒失控,做出衝動的行為,像是大吵大鬧、扔東西等等。

作者認為,導致孩子缺乏平衡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睡眠不足、身體不舒服等等,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的情緒三色區裡的「綠色區」太窄了。情緒三色區代表的是,人會經歷的三種情緒狀態。你可以在閱讀資料中看到這個模型,最上面是紅色,中間是綠色,下面是藍色。

三色區模式

如果某件事情超出了孩子承受的極限,有的孩子會進入情緒爆發的紅色區,比如發火、大叫、打人等等。而有的孩子會進入情緒壓抑的藍色區,比如生悶氣、不說話、憂鬱等等。這兩種狀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非常有害,只有孩子處於情緒平穩的綠色區的時候,才能控制好情緒和行為,想辦法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

02.

如何讓孩子停留在情緒綠色區?

作者提供了兩種辦法,幫助孩子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處於情緒綠色區。

第一種是聯結引導法。也就是說,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先和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聯結,再想辦法引導孩子改善行為。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負責情緒管理的右腦佔據了主導地位,如果父母堅持給他講道理,用自己的左腦直接去碰撞孩子的右腦,不僅沒效果,反而還會讓孩子情緒惡化。這時候,父母應該也調動自己的右腦,先呼應孩子的情感需求。等孩子情緒平緩了,再引導他啟動自己的左腦,這樣才能幫助他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孩子最喜歡的恐龍玩具的尾巴斷了,哭著來找你,很多父母的解決辦法就是馬上動手,幫孩子把尾巴裝好,這樣孩子就不哭鬧、不煩人了。可是,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認為,有情緒是不好的、不正常的,也會認為鬧脾氣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所以,更好的做法是,你應該先和孩子建立情感聯結,讓他正確理解現在的情緒。

你可以對孩子說:「小恐龍的尾巴斷了,你很難過吧?媽媽也很難過,我也很喜歡這個恐龍玩具。」

接下來,你要想辦法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一旦他開始說話,語言系統就被激活了,這時候大腦的控制權就從右腦轉移到了左腦。

然後,你就可以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說:「你覺得我們要怎麼搶救小恐龍呢?」這時候,孩子就會開動腦筋,給出各種奇思妙想了。

通過這種聯結引導的方法,父母不僅給孩子展示了成熟的處理情緒的方式,也幫助他學會了怎麼更好地溝通。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幫助孩子提高平衡力的第二個方法,是要建立「健康心智餐盤」。

就像孩子需要有健康的飲食結構一樣,孩子的生活裡也應該包含7種日常活動,分別是專注、玩耍、聯結、運動、內省、放鬆、睡眠,這些日常活動就組成了「健康心智餐盤」。

很多家長只顧著督促孩子學習,很少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放鬆、玩耍。但事實上,當孩子無所事事的時候,大腦才會進入了默認模式,變得更活躍,快速地處理一天裡攝入的所有信息,促進孩子高級腦的發育。

歡迎保存金句卡轉發朋友圈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察·費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4歲開始,他的父母就經常讓他一個人待在後院玩耍。因為沒事可做,小費曼就開始擺弄那些廢棄的機器和馬達,後來竟然還自己學會了修理鐘錶。正是因為有充足的時間可以自己支配,才能讓他盡情探索,增長智慧,成長為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

父母要注意審視一下,孩子的日程安排裡是不是包含了「健康心智餐盤」裡的7種活動,而且要做出適當的調整。

比如,孩子在學校裡已經有了足夠的專注時間、運動時間和聯結時間,但是沒有放鬆時間,那回到家裡,你就要多安排一些能幫助他放鬆的活動,像是看電影,或者全家人一起出遊等等。再比如,你的孩子很內向,總是一個人安靜地待著,那你就需要幫他增加運動時間和聯結時間,像是打羽毛球、參加好朋友的生日聚會等等。

總之,除了睡眠,其他6項活動都可多可少,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做出安排。只要做到有意識地讓孩子的日程安排裡包含這7種活動,就能很好地幫助孩子培養平衡力。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這本書的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是國際知名的全腦教育專家,在幫助父母教養孩子這個領域,貢獻了很多具有開創性的作品,比如《全腦教養法》《由內而外的教養》《第七感》等等,都是廣受父母好評的作品,我建議你親自讀一讀。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

作者:[美]丹尼爾·西格爾 蒂娜·布賴森

譯者:黃珏蘋

好,以上就是我為你精選的內容,我在閱讀資料裡為你準備了本期音頻的金句卡片,歡迎你收聽《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的全本有聲書,也歡迎你閱讀完整版的電子書,在湛廬閱讀App上都可以找到。當然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觀點。更希望你能把咱們的專欄轉發給自己的朋友。

韓焱精選,明天見!

End

新媒體編輯/Eurus

//湛廬文化//

掃碼即可關注湛廬文化,

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

原標題:《韓焱精選 | 孩子情緒失控時,如何把溝通拉回正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試一試這6種溝通方式
    在學校被同學搶了玩具,會抓狂甚至打人發脾氣;……當孩子情緒失控時,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6個溝通案例養成孩子高情商在孩子鬧脾氣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很關鍵。下面的不同的溝通、處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思考,一起來看看吧。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6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失控,是在向我們釋放一個信號,我們需要讀懂孩子情緒背後的潛在表達。解決孩子情緒失控的方法很多,除了要在3歲前建立孩子良好的依戀關係外,生活中的溝通方式也很重要。下面通過幾個案例介紹,怎樣跟孩子溝通更加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 當自閉症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在自閉症兒童成長的過程中,讓家長感到頭疼的,除了孩子的語言問題之外,就是他們的情緒問題了。當孩子突然情緒失控,出現大哭或大笑的情況時,你會怎麼做呢?今天星空半步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幹預!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9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遇到困難,就直接把零件摔地上在學校被同學搶了玩具;會抓狂甚至打人;……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難道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如果我們能比壞脾氣早一步,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溫度,在達到爆發區之前就積極介入,那麼,很多時候,也許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緒,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02父母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發脾氣?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9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你家娃有沒有這些情緒失控的時候:看中某個玩具沒給買,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抱著ipad看動畫片,說Ta幾句就鬧情緒搭積木時;>遇到困難,就直接把零件摔地上在學校被同學搶了玩具;會抓狂甚至打人;……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難道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 育兒|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9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遇到困難,就直接把零件摔地上在學校被同學搶了玩具;會抓狂甚至打人;……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難道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孩子為什麼會情緒失控?情緒的英文是Emotion,有種解釋是Emotion= Energy in Motion,即情緒是流動的能量。管理情緒,並非壓制它,而是需要給予出口,讓它流動起來。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怎麼辦?
    ,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時候;當孩子抱著ipad長時間看動畫片,家長說了幾句就鬧情緒;當孩子玩積木,遇到困難,氣得直接把積全都甩在地上;當孩子的玩具被同同伴搶走,不懂分享,抓狂甚至會打人發脾氣;……孩子情緒失控,我們大人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 【心理健康】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9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孩子發脾氣,控制不好情緒,大多是父母不懂得引導。俗話說,「堵」不如「疏」,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正確地引導孩子情緒的釋放,才是緩和他們情緒的不二法門。會抓狂甚至打人;……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孩子為什麼會情緒失控?
  • 世紀金榜教育丨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9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孩子發脾氣,控制不好情緒,大多是父母不懂得引導。俗話說,「堵」不如「疏」,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正確地引導孩子情緒的釋放,才是緩和他們情緒的不二法門。你家娃有沒有這些情緒失控的時候: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難道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01孩子為什麼會情緒失控?
  • 白領爾家庭教育教家長在孩子情緒失控時如何教育
    孩子可能從出生起就有他自己的性格,我們說要給孩子做胎教。其實就是我們在寶寶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的良好性格了。所以會有一些寶寶很乖,另外一些寶寶會比較不那麼乖。什麼樣的是不乖的寶寶呢?.頭疼的就是愛吵鬧,情緒容易失控的寶寶了。性格和情緒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
  • 如何搞定情緒失控的孩子?不用無措,建立好「情感連接」是關鍵
    相信很多父母也會遇到孩子大吵大鬧情緒失控的情況,那是不是每次孩子任性的要求父母都要答應呢?那麼又該如何應對孩子情緒失控的現象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可以嘗試著與孩子建立起"情感連接"。為什麼孩子會經常出現情緒失控?
  •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和孩子玩「情緒紅綠燈」,終止孩子壞情緒
    現如今,很多綜藝上面都會有關於孩子如何控制情緒方面的,比如我們的熱門綜藝《變形計》,裡面講的都是一些關於脾氣不好的孩子來到農村裡面如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改變性格的現實例子。 但是家長們知道嗎?孩子的情緒管理出現問題,往往都是父母的原因。在一個家庭裡面,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 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怎麼辦?
    小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是因為大腦的發展尚未完全、不夠成熟,所以容易哭鬧。而情緒反應能力控制於大腦的前額葉,約從三歲開始發展至二十歲,是最晚成熟的部分,而常談到大腦中關於杏仁核的區域,也會對情緒反應強對度有所差異,一個好的情緒控管,需要大腦的前額葉與杏仁核區域相互調節。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每個孩子的問題都差不多,都是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孩子哭鬧其實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哭鬧過度就會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這就變成了情緒失控。那難道孩子的情緒失控就沒有辦法了嗎?要想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要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加法思維是人們形成正向思維的有力引導,推動人們積極樂觀的思考問題,培養孩子用"加法思維"看待問題,處理事情時用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即使遇到的是不好的事,也可以用"加法思維"來處理,自然情緒崩潰的次數也會減少。
  • 當星孩在公共場合情緒失控時,請牢記這五步驟
    之前我們推送了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失控的時候,旁人可以做什麼比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與他的父母的文章(點擊閱讀:當星孩在公共場合情緒失控時,請別這樣做...)當孩子在公共場合情緒失控時,許多父母常常會馬上板起臉,非常嚴厲的指責孩子,有時,父母還可能因為旁人的眼光,不知不覺中放大了自己的音量,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嚴厲指責時,情緒不但沒有被安撫下來,反之越來越失控。
  • 孩子經常情緒失控,動不動就打罵媽媽,家長如何應對?先反省自己
    一直哭鬧不停哭鬧是孩子情緒失控時最常見的一種表現,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當有負面情緒時,都會哭泣,而孩子對情緒的表達還有一定的障礙,因此哭鬧是他們的第一選擇。無論孩子為什麼會有負面情緒,這種毆打他人的行為都是不對的,更何況是毆打家人,所以各位家長不要溺愛孩子,孩子動手打人,就必須要教育改正。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要從根本上找到原因,為什麼孩子會情緒失控?這樣找到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讓問題透明化。
  • 孩子情緒失控時,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與幫助
    因為我們並不是時刻陪在孩子身邊,所以我們並不能理解孩子突然間情緒失控的原因。但是每當他們情緒失控時,都意味著他們需要大人的關注和幫助。有很多家長們第一反應就是煩躁,怎麼又哭了,就不能消停點;有一些家長會嘗試簡單的安慰『』好了,別哭了『』,如果孩子沒停止的跡象時,要麼就懶得理了,要麼就開始吼叫,粗暴的想讓孩子屈服在自己更猛烈的脾氣下;結果可能是孩子更猛烈的哭聲;更大一點的孩子,會停下來,把正在通過哭鬧發洩的情緒憋回去,然後不斷累積後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 自閉症孩子情緒失控,該怎麼辦?
    自閉症兒童因為在思維、交流溝通、人際關係上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所以當他的要求無法被滿足的時候,就容易導致情緒失控,出現哭鬧、蹦跳甚至攻擊他人和自我傷害的行為。
  • 父母情緒失控VS孩子情緒失控,輸贏一目了然,哪些方法適合自己
    孩子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作為父母,我們每天遇到的最多的是哪個方面呢?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說,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是父母也不好控制。什麼是溝通呢?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情感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得思想達成一致和情感的通暢。
  • 孩子情緒失控只能幹著急?「全腦養育」4招,秒變快樂「乖寶寶」
    所以,當孩子情緒失控、大哭大鬧時,只要不是孩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摔東西、打滾的」要挾式哭鬧「,我們都需要及時幫助孩子排解心中的」壞情緒「,讓孩子保持身心愉悅的健康狀態。02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容易情緒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