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訊】據新聞晨報,昨天,上海市食藥監局局長閻祖強做客「2015上海民生訪談」時表示,雖然瘦肉精、地溝油、農藥殘留等困擾上海餐飲食品安全的頑症已基本得到解決,但目前部分餐飲企業衛生狀況仍然難以令人滿意,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打全面戰和持久戰。
今年,上海食品安全將再出三大招,「深喉」舉報人保護將有具體規範、實行餐飲企業扣分制、實行三級召回制度等,一手抓整治一手建制度,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蔬菜農藥殘留不到1%
很多市民愛生吃黃瓜,但對黃瓜皮是否殘留農藥卻不放心,所以買回家後先要泡兩三個小時,然後再削皮吃。
對此,閻祖強表示,他吃黃瓜前也會這樣做,但僅僅是出於習慣。「現在蔬菜農藥殘留在上海市幾乎只有1%不到。」據悉,目前上海本地產的黃瓜合格率基本達到100%,因為使用的是綠色農藥、用生物方法滅蟲,近年來連續監測均合格。但上海作為特大型城市,流通環節也會進入異地黃瓜,對此,政府部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市民也要注意自我防範。不過,閻祖強也呼籲,市民對於食品安全要樹立信心,上海食品總體安全、可控。
餐飲監管實施計分制
今年本市餐飲監管將探索實施計分制。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家問題餐飲企業被計分,12家計滿12分,其經理、廚師長和食品質量管理人被限定1個月內參加培訓,合格後方能繼續經營。
餐飲企業反應,相比過去警告、罰款,計分制的威懾力更強。據了解,首次計滿12分的企業相關負責人參與培訓,如果重複計滿12分則可能面臨吊銷餐飲許可證等更為嚴厲的處罰。
匿名舉報也能獲得獎勵
近年來,上海食品安全監管的市民參與度在不斷提高,平均每年投訴舉報量增長兩成,舉報總量的68%被查實。在去年7萬多件舉報中,有500件是企業內部的「深喉」舉報,其中四成最後被查實。
監管部門注意到,有三成投訴舉報人在舉報時不留姓名,兩成不留聯繫方式,超過一成的舉報人提出「希望保密,擔心打擊報復」的要求。因此,上海食品安全舉報在制度設計時就考慮到保護舉報人信息,即使是匿名舉報,也可以通過代號方式聯繫甚至是獲得獎勵。
今年本市還修訂了內部知情人投訴舉報受理工作規範,一是明確了保護內部知情人權益,二是明確了洩密責任追究,三是一旦出現打擊報復行為,將配合公安機關進行嚴厲打擊。
將實行食品「三級召回」
今年9月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食品召回管理辦法》將開始實施,其中最大亮點在於重新定義了食品召回級別,明確了召回責任在於企業,並對召迴響應時限和終結時間作了重新界定。
在「三級召回」中,級別最高的一級召回即食用後已經或者可能導致嚴重健康損害甚至死亡的,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後24小時內啟動,並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僅如此,企業還應將召回的品種、數量、日期等信息向消費者公告,召回計劃要到監管部門進行備案,最後進行結果評估。
據介紹,針對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食品召回管理辦法》,上海的配套措施將在細節執行上更為嚴格。目前監管部門正在討論相關配套措施,屆時將配合《食品召回管理辦法》同步實施。
推廣「笑臉、哭臉」評價
上海獲得食品生產許可的企業連續7年減少,2010年底是2210家,2014年底變成1543家,減少了1/3。但是,儘管企業總量在減少,但大企業在增加,規模以上的企業從原來的371家增加到426家。
去年上海從事食品流通的個體工商戶和零售商戶大幅增長,佔到全部食品流通經營主體總數的72.3%,比前一年增加了7000多家,這就需要對這類企業以更嚴的準入、更嚴的監管、更嚴的執法來進行規範。所以,今年在食品流通領域本市還將推行量化分級的管理辦法,把監管飯店那套「笑臉、哭臉、平臉」用來監管超市、零售批發企業,用標準化的方式來對其進行執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