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石心香 · 長發其祥
知先生積平生心血,瓣成《賴非文集》八卷本,正待詢及付梓之日,聞山東省博物館已籌備《金石心香 賴非金石書畫展》,捻心香一柱,與金石相期,且綴數語,不足以言先生千一。 己亥穀雨後一日,原牧之於存三堂。
-
我們拜佛也拜祖先
1 有不少同修家裡供祖先牌位,這是諸佛菩薩所讚嘆的!2 我們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兩旁,我們拜佛也拜祖先,我們敬佛也敬祖先。3 我們拜佛,跟拜祖先的意思完全相同——第一個意思是不忘本、報恩的意思;第二個意思是最重要的,比前面這個還要重要,是「見賢思齊」。
-
漢人祭祀是拜祖先,清皇帝不拜祖先,是拜一根杆子
我們漢人祭祀,會祭拜祖先。但清朝皇帝不拜祖先,而是拜一根杆子,稱為「索倫杆」。這根杆子有什麼好拜的?經過閻崇年先生考察,這跟滿族人的「森林文化」有關。等等,滿族人不是遊牧民族嗎?他們在馬上打的天下呀,怎麼改森林文化了?
-
傳統春節,如何正確拜祖先
傳統的春節即將來臨,按我們世習的風俗,代代所傳下來的,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是拜祖先了,這些天媽媽也都在張羅這些事情。說到拜祖先,少不了燒上一桌子的菜餚,這些代代相傳下來的風俗中,拜祖先多數是用雞、鴨、豬肉、海鮮等等,還有祖先們生前愛吃的一些食物。因為祖先也是有經過世習的風俗,所以他們在生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個念頭,死了要在家裡當祖先,而小時候媽媽告訴我的觀念中,逢年過節就是要多燒好吃的祖先,這樣祖先才會保佑我們。
-
清明節不拜祖先≠不要祖先了!
後來得知,原來是在「祭拜祖先」。於是,美國人率直的問臺灣人:「你的祖先真的會起來吃嗎?」臺灣人不假思索的回答:「你的祖先若會起來聞你的鮮花,我的祖先就會起來吃這些食物。」這看起來像是一則笑話,卻也真有其事,不僅看出中西方在祭祖與信仰的價值觀上非常不同,值得更深省思祭祀、拜拜背後的動機,究竟為了甚麼?
-
許石林:過年,你如何拜祖先?
答某生:過年如何拜祖先 今日有某生(大連人)於微博私信諮詢過年拜祖事,勉為答覆。
-
基督徒可不可以拜祖先呢
基督徒拜祖先,是跟拜上帝是不一樣的對象。神是獨一可敬拜的創造者,而祖先是神籍著他們把我們生下來的人,所以,位分是完全不一樣的。偶像是用木頭做的,是用一張紙做的,代表祖先,那是物質;你向物質敬拜,是向物質背後的代表敬拜,你不是敬拜那張紙,而敬拜物質後邊的人,但你向他拜,他已經不在了,他在神那裡(因為無論信不信上帝,死後都要到上帝面前等候審判)。當你敬拜的時候,在紙後邊的撒旦就會享受這種敬拜,奪取上帝的榮耀。
-
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
問: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
-
戊戌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四海炎黃子孫遙拜祖先
血脈相連 四海炎黃子孫遙拜祖先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地舉行恭拜黃帝活動 三月三,拜軒轅。黃帝故裡拜祖大典今日(18日)在(河南)新鄭隆重舉行,海內外炎黃子孫將以莊嚴神聖之心,禮拜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
中元節,給天堂的親人,點燃一支心香……
今天是中元節,別忘了給天堂的親人點燃一柱心香,願親人一切安好。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習俗要祭祀祖先,向祖先報告秋成;又有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孤魂野鬼到處遊蕩,為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因此每到這一天,人們紛紛舉食祭祀、誦經作法,「普渡」、「施孤」,超度孤魂野鬼,並給逝者上墳添土掃墓,祭拜祖先,訴說對他們的思念之情。因此,中元節是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
茂名鄉村生活習俗,拜神拜祖先
茂名大多數人都是從福建遷移過來的,既受原福建祖先先人的生活影響,又形成了新的客家文化,這種客家文化在閩粵發展過程中,又受到廣府文化的滲透影響,形成了茂名民間民俗文化流派。茂名人的民間節日,這幾個農曆民間節日,鄉村人家都是要隆重拜祭的,就是除夕,春節,正月初一、初二,年例,三月清明,五月端午節,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月重陽節,十一月冬至,這些民間節日都要殺雞買豬肉,燒紙拜神,供奉祭品給祖先,廟裡神仙的。
-
年兜,祭祖先,拜天公.
→點選「設為星標⭐️」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戊戌年的除夕遇上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舊年的結束,新春的開始年的起源本是古人在歲末穀物成熟之際酬謝神明、祖先的儀式逐漸衍化成人神共享的節日慶典
-
中國人為什麼要拜祖先
就這樣,在很早的時候,祖先觀念便與鬼神觀念相結合,發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觀念。 「祖先神」 將祖先作為神明來看待的觀念起源很早。人們對祖先的祭祀,目的是要他蔭庇子孫,使宗族興旺,事業發達。而對「祖先神」的崇拜,除了希望他蔭庇子孫外,更重要的是祈盼他能保境安民、捍患御災。同時,「祖先神」也具有懲罰降禍的能力,但絕不會無緣無故禍害自己的子孫後代,除非子孫對祖先不敬,或者做出違反族規國法的事,才會受到「祖先神」的懲罰。
-
國人為什麼要拜祖先
原始人認為,人死後其靈魂不滅,靈魂具有自然精靈那樣的超自然力量,能夠保護本氏族成員,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就出現了祖先崇拜。直到今天,祖先崇拜仍是重要的民間信仰,每逢歲末、清明、中元,人們都要舉行祠祭、墓祭、家祭來祭祀祖先,以表達對祖先養育之恩的緬懷,同時又祈望祖先能庇佑子孫,福蔭後代。
-
2019回娘家習俗:進門先拜祖先再拜堂,最後1點很尷尬
1、進屋先拜祖先再拜堂說起拜祖先,也許大家並不陌生,無論是喜事也好,還是白事也罷,都把拜祖先放在首要的位置,當然我這裡說的拜祖先,是正月初去丈母娘家拜年的時候,如果到了丈母娘家裡,先不要急著和嶽父嶽母說太多的話,更不要急著去洗臉和吃飯,而是先要一家三口去堂屋裡給祖先祖宗拜年問好,當然還有一些細節的儀式,如放炮上香,擺放茶水糖果之類等等
-
結婚拜堂,為什麼要一拜、二拜、三拜?
拜堂成親那麼結婚的時候,一拜、二拜、三拜到底在拜什麼?為什麼要這麼拜?還是很有講究的。標準的拜堂有四拜,從上天拜到個人。一拜天地第一拜:一拜天地為什麼要拜天拜地?這是在祈求上蒼的護佑,是天地創造了人,沒有天地,就沒有人類,所以有時人們常說的是「天地姻緣」。
-
報父母恩的人、拜祖先的人有大福報
昨天我們在嘉義(臺灣的地名),現在連續六天大懺悔拜《梁皇寶懺》,古代皇帝在懺悔的。所以我們這幾天一直在努力。各位,你現在聽我講,你只要隨喜就好了。隨喜這個功德,用心裡,他們在懺悔,太好了,隨喜讚嘆;明天他們在供僧、超度,太好了,隨喜讚嘆。用心裡隨喜,你就一樣得到這個功德。但是我們得到這個功德要怎麼做?讓現世父母福壽百年,讓七世父母離苦生天,所以這個觀念很重要。
-
清明時節帶娃拜山,緬懷祖先培養感恩心
還沒來得及吃早飯,趕早帶上孩子們去拜山掃墓。村裡學校的後山,是李氏的墳山。我記得小時候,清明節是非常熱鬧的。李氏宗親們輪流祭祖,那時的祭祖儀式非常隆重。敲鑼打鼓,舞龍獅,鞭爆聲聲。小時候的我們,最喜歡追著龍獅跑。如今,宗親的祭祖儀式,已不復當年的隆重。沒了公祭,龍獅也不再存在,鞭炮聲依舊,煙花禮炮此起彼伏。
-
報父母恩的人、拜祖先的人有大福報!
昨天我們在嘉義(臺灣的地名),現在連續六天大懺悔拜《梁皇寶懺》,古代皇帝在懺悔的。所以我們這幾天一直在努力。各位,你現在聽我講,你只要隨喜就好了。隨喜這個功德,用心裡,他們在懺悔,太好了,隨喜讚嘆;明天他們在供僧、超度,太好了,隨喜讚嘆。用心裡隨喜,你就一樣得到這個功德。但是我們得到這個功德要怎麼做?讓現世父母福壽百年,讓七世父母離苦生天,所以這個觀念很重要。
-
放鞭炮、拜祖先、拿紅包,新的一年要紅紅火火旺起來
正值此時,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天,放鞭炮、拜祖先、拿紅包這開門三件事千萬不要忘記。而且你知道嗎,這三件事並不只是單純的春節民俗,更隱含著深厚的道教寓意。 第一件事:燃爆竹 「開門爆竹」一說古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