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評價報告綜述(文字部分)
一、項目基本概況
項目的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國家「網際網路+」發展戰略,依據《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55號)、《「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國辦函〔2016〕108號),以及《湖南省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湘政發〔2017〕19號)的文件要求,項目建設對高效、快捷地落實電子信息惠民工程,提升我市形象和政務服務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按照省裡的統一部署,我省「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採取「統一與分建」相結合的模式實施,由省、市兩級建設完成。
項目的建設目標是建成全市統一入口、部門協同、數據互通、一網辦理、高效便捷的市級「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電子證照庫、政務服務管理平臺、業務辦理系統等,支撐實體政務大廳、網上辦事大廳、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相統一的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本市網際網路和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政務服務事項從受理、審批到出件全流程網上辦結率,構建跨區域、跨層級、一體化的政務服務體系,大幅提升各級政府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
二、項目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
本項目總投資為898.7萬元,已支付793.765萬元,未支付134.935萬元。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項目實施方案組織施工建設,足額配套落實資金。資金撥付均通過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支出合理、合法、合規,無違規使用現象。
三、項目組織實施情況
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從2017年11月開始,我中心組建協調小組和成立工作班子,並對系統建設方式和建設目標進行了明確。建設方式為軟硬體統一同步進行。按照「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協同聯動、高效便捷」的總體要求,在認真研究借鑑先進地區一體化服務管理平臺功能,以及深入調研對接業務需求的基礎上,完成了項目技術方案編制、造價測算、方案評審、預算評審等工作,並整體向市政府進行了報告,獲得了相關建設資金的安排。
項目的政府採購工作。項目整體採購確定為公開招標的採購方式,並於2018年1月22日將項目在政府採購網上進行了採購公示,2月12日,項目完成了政府採購工作,中標單位為湖南科創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標價格為898.7萬元,其中軟體開發為人民幣605萬元,硬體採購為人民幣293萬元。較預算1040萬元投資節省了近140多萬元。
項目的建設工作。項目於2018年3月16日正式動工建設,科創公司於去年8月30日全面完成項目所有軟硬體的供貨和集成部署等工作。並於去年9月開始進行項目的試運行,有效的保障了的項目的建設目標,承建項目的科創公司與項目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通力配合,克服了諸多困難,全面的完成了項目建設。
四、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項目建設對照投標合同,已達到原來的建設目標。對照評價為優。
五、項目主要績效情況分析
(1)市政府門戶網站升級改造,實施「一市一平臺」的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完成市直部門單位、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網站向市政府門戶網站的集約;並按照全省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的要求對市本級政府門戶網站進行升級改造;依託省級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門戶,在市政府門戶網站部署全市統一的網上政務服務入口,實現「單點登錄、全網通辦」。(2)政務服務多渠道建設,建設網際網路+政務服務APP和微信平臺,並將APP和微信與市政府門戶網站相融合,實現數據同源、互通和共享。(3)省業務辦理系統的本地化實施,將全省通用的業務辦理系統和並聯審批系統在本地進行部署和實施,並對部分市級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進行個性化改造,實現部門內部辦理和部門之間的並聯審批,支持部門自定義審批流程。(4)建設電子監督和評價考核系統,通過數據交換共享平臺採集業務辦理系統、統一受理系統、政務服務門戶運行過程中的數據,依據電子監察指標庫的指標體系,通過運行規則引擎,實現對政務服務業務運行全過程的監督和績效評估。(5)建設全市統一的電子證照庫和管理系統,電子證照服務匯集各市直部門、各區縣部門的實體電子證照及虛擬電子證照服務的服務接入,並為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門戶,統一受理系統、業務辦理系統等提供證照服務的支撐;同時將全市電子證照目錄匯聚到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平臺,為跨區域的證照查詢、互認、共享服務提供支撐。(6)建設大數據分析系統,結合本市自身服務內容,對申請人的服務需求、服務辦理過程提供個性化精準服務,同時為管理機構提供大數據分析。(7)建設共享基礎資料庫,包括電子證照庫、辦件過程信息庫、電子監察庫等與「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密切相關的基礎資料庫。(8)建設應用支撐平臺,提供工作流組件、表單組件、報表組件、規則引擎、統一通訊、內容管理、系統管理、平臺管理組件、門戶組件等功能,為業務系統提供底層的應用支撐服務。(9)歷史數據遷移,將原湖南省網上政務服務和電子監察系統中嶽陽市相關的所有辦件、用戶等數據遷移至嶽陽市本地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中,實現數據查詢和統計的無縫切換。(10)建設大廳管理系統,集成大廳視頻監控系統、大屏信息顯示系統等輔助業務辦理及管理,並進行人員管理、大廳智能終端設備管理、部門進駐管理等,升級改造大廳LED顯示屏、窗口條屏和視頻監控系統,對辦件情況、入駐情況、服務情況等信息進行統計和查詢。(11)政務服務中心大廳改造,結合單位內實際情況及需求,對嶽陽市政務中心大廳窗口、視頻監控、會議室等地方進行弱電改造,包括視頻監控工程、大廳LED電子顯示屏、窗口條屏、聯合審批室多媒體工程、績效講評室多媒體工程等。
六、主要經驗及做法、存在問題和建議
問題:信息化技術人才,特別是掌握電子政務技能的人才一直非常缺乏;群眾對「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知曉度低。
建議:加大對人員的網絡技術培訓和能力培養,提升網絡服務水平意識。不僅要安排專人負責線上平臺的內容建設和運維工作,不斷優化程序、減少環節、提高效率,提升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系統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並且要加強工作指導和業務培訓,通過輪訓班、現場教學等各種形式的培訓,穩步提升廣大工作人員「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能力,尤其是加快提升一線工作人員的業務操作能力;加大對線上服務平臺的宣傳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大眾傳媒、政府門戶網站等多種傳播渠道,宣傳、解釋政府的「網際網路+」政策與優化服務舉措,宣傳「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意義、規定、業務流程,普及線上服務平臺使用方法,使群眾和市場主體切實了解「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便捷化、高效化,自覺選擇線上服務平臺來滿足服務需求。要通過宣傳,營造有利於線上服務平臺的輿論氛圍,提高社會對線上服務平臺的認知度、認可度、普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