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孩子的飲食問題上,很多家長都是比較看重的,看到孩子吃得少或者挑食,有些家長甚至會強制性讓孩子去吃飯,要知道「強扭的瓜不甜」這個終極道理,只有找對方法,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挑食的問題。
前段時間,朋友為了讓自己五歲的兒子好好待在家裡,就在超市採購各種各樣的零食囤積在家裡,孩子每次想出去玩了,他就用零食來誘惑孩子,可是時間沒多久她就發現,以前吃飯的時候,孩子吃肉比較多,但偶爾也會夾幾筷子青菜吃。
現在孩子的筷子基本上就不動青菜,給孩子硬塞,前幾次還往嘴裡吃,最後直接就給剩在碗裡了。這段時間孩子動不動就上火,雖然北方的空氣都比較乾燥,但是五月份的天氣又不是酷暑,家裡也沒有開暖氣,哪裡來的火氣,最終諮詢了一個兒科醫生才明白,原來是孩子挑食不愛吃菜和過度食用零食有關。
孩子挑食嚴重,會給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在孩子的身體正是需要各種營養元素的時候,不過面對孩子有挑食的習慣,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挑食,才能對症下藥。
一、孩子有挑食的習慣,背後真相是什麼
1、吃太多零食
孩子都很喜歡吃零食,但是家長一定不能讓孩子過度食用零食,如果零食食用過於頻繁,從而會影響到孩子正常吃飯,尤其是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一天容易餓,因此,習慣在飯前讓孩子吃一些零食墊一點。事實上,孩子只要吃過零食之後,正常的飲食一定是會被打亂的。
2、身體原因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挑食,總是找表面原因,但是有時候我們還需要多去關注孩子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孩子的腸胃可能比較虛弱,身體中的微量元素失衡,這些病症都是可能導致孩子挑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孩子的腸胃虛弱,身體缺鋅,都有可能讓孩子出現挑食、厭食的狀況。
3、活動量過小
孩子餓了自然也就想吃飯了,有些時候孩子不吃飯很有可能就是孩子現在還不餓,畢竟我們現在的城市生活不像過去,活動範圍很廣。孩子活動量一大,自然就感到飢餓想吃飯了,想讓孩子多吃飯,就要擴大孩子的活動量,經常帶孩子去進行戶外運動,身體中的能量一經消耗,身體自然會感到飢餓。
找到孩子挑食的原因,很多家長面對挑食的孩子,都會用強迫的方式,去讓孩子吃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原因就是孩子不喜歡吃的都是對孩子身體有益的,但是家長們不要忘記即使是成人,被強迫吃下自己討厭的食物,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對孩子來講更是如此。
二、面對挑食的孩子,家長強迫孩子吃飯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
1、孩子變得抗拒吃飯
之前認識一個朋友,身材非常的纖瘦,很多朋友都向她討要瘦身秘籍,直到有一次和她一起吃飯,才發現不管多麼餓,她吃東西就是一小碗。周圍很多朋友都問,難得放鬆還對自己那麼苛刻。朋友對我們說到自己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小時候自己挑食,媽媽強迫自己吃飯,才導致自己對吃飯這件事情,產生了深深的抗拒。
2、造成孩子身體肥胖
在我們的認知中,浪費糧食是可恥的行為,因此,從小家長就給我們灌輸了飯一定要吃光,食物不要浪費的習慣,事實上,根據研究證明,從小強迫孩子進行「光碟行動」,就會使得孩子的胃漸漸地被撐大,造成孩子身體肥胖。
3、養成孩子拖延的壞習慣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家長強行要求孩子吃飯,孩子不得不屈服於家長的威嚴下,但是孩子真的吃不進去的時候,也就學會了在飯桌上玩耍,「你讓我吃,那我就在飯桌上玩」。這樣下去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會養成孩子拖延的壞習慣。
如果孩子吃飯過量,很有可能就會加重孩子的神經負擔,相對孩子的記憶力、語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有可能受到影響,針對這些情況,只有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那麼,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孩子才能自覺地吃飯?
三、家長如何做,才能讓孩子乖乖吃飯
1、控制正餐以外的零食
相信每個孩子都無法抵擋來自零食的誘惑,但是孩子食用過多的零食,不僅會影響孩子正常的食慾,同時零食中的添加劑也讓家長們無比擔心,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垃圾食品,什麼是健康食品。
2、固定的開飯時間
正常情況下,孩子如果能有一個合理的飲食習慣,孩子的身體將會發育得更加健康,精神狀態也會更好,想讓孩子乖乖吃飯的主要途徑就是,調整孩子的吃飯時間,讓孩子習慣固定的開飯時間。孩子只要養成習慣之後,在空閒時,孩子也都不會想吃零食,而且各種食物都能夠欣然接受,從來不挑食。
3、變換做法
強迫讓孩子吃健康的食物,是最錯誤的方式,家長要注意,有益健康的食物,首先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們可以給孩子去變換做法,比如孩子喜歡的動物造型,顏色鮮豔的搭配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李玫瑾說過:「飢餓,是我們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飲食規律,有時會讓孩子受到一點飢餓的懲罰,讓孩子餓一餓,其實是對孩子有很大好處的,不要總是使用以前的老舊觀念,來餵養孩子。家長們也應該轉化一下思維,孩子餓一頓身體也不會受到多麼大的傷害,引導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規律才是關鍵。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挑食嗎?針對孩子挑食,你都是怎麼做的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