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沒事,ta長大就好了!」——這個謊言你聽到過多少次?
就算家長掌握了做菜的十八般武藝、心中存檔了各種菜譜文件,也頂不住挑食小祖宗抿一口、嘴巴一癟:「噗噗,不好吃!我不要!!」
綠葉菜太難嚼,娃不要吃;
蛋黃太幹了,噎得慌,娃不要吃;
茄子有股怪味,娃不要吃;
番茄太酸了,娃不要吃;
白蘿蔔有股辣味,娃不要吃;
胡蘿蔔……算了,反正都不要吃!
看到這裡,家裡也有挑食小祖宗的你是不是已經開始焦慮了?畢竟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來飲食的營養均衡,小祖宗這也不吃那也不要讓家長頭疼。
孩子挑食到底為什麼?
01.可能從媽媽肚子裡帶來的挑食
老一輩人都愛說:「懷孕的時候媽媽愛吃什麼,生出來的娃也愛吃什麼。」讓人大吃一驚的是,這可能是真的!
據研究表明,媽媽在懷孕期間吃下的食物傳送給羊水的味道、哺乳期食物的味道能通過母乳傳送,這些都會深深地影響寶寶以後對食物的「偏好」。更有其他研究表明,對食物的偏好還可能刻在了基因裡。
02.寶寶嫌某種食物「太苦、太辣、太臭」,這是真的!
科學表明,小朋友的味蕾比成年人更多,所以對味道也更為敏感。作為擁有「天生美食探測器」的小朋友,綠葉菜裡面的一點苦味、番茄裡面的一絲酸味、白蘿蔔裡面的一丁點兒辣味,都是他們拒絕吃的理由。而大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味蕾會退化減少,所以嘗不出這些小朋友嘴裡的怪味,不代表孩子不吃就是在找藉口。
03.寶寶真的不需要超額完成進食任務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一天一天長大,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吃得多。實際上,孩子滿一周歲以後,身體的生長速度是慢慢減緩的,ta所需的能量並沒有家長想的那麼多。並且年齡小的孩子,如果在某一天吃很多蔬菜,那麼接下來幾天ta就不肯再吃而更願意吃水果。所以家長需要做的是孩子每一周的營養均衡,而不是盯著ta今天有沒有挑食、是否完成進食目標(每天規定要吃的各種食物的量)。
04.絕大部分孩子都會在某個階段化身挑食小祖宗
大人可能想不到,怎麼吃東西也成了孩子需要面對的挑戰。當孩子還小時,大人餵什麼ta只能吃什麼(無法反抗);等孩子到了一歲多時,吃什麼那就是ta說了算,不愛吃的東西說不吃就不吃,還往地上扔。
而且據研究表明,大概有25%的孩子在2-5歲時,會抗拒接觸新的東西,食物也是如此。所以這些孩子總是只願意吃ta熟悉的食物,拒絕接受新品種。
除了以上四種普遍性的原因,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也會讓孩子「挑食」:身體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導致挑食,比如缺鋅的孩子吃什麼都沒滋沒味;容易情緒緊張的孩子也會挑食;孩子不愛吃肉,可能是ta缺乏分解消化蛋白質的胃酸。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一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個體,挑食到底是因為什麼?這需要家長仔細觀察判斷,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後面我們將為大家總結解決辦法,別走開,精彩即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