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模式另類的叮咚買菜案例分析

2020-12-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越來越多的 O2O 服務走進人們的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這幾個全民剛需的服務也越來越被用戶依賴。移動網際網路下,生鮮蔬果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得到了網際網路行業的重視。為什麼社區生鮮能成為下一個商業風口,它能帶來怎樣的影響?

叮咚買菜於 2017 年 5 月上線,據官方披露數據,叮咚買菜 2019 年全年 GMV 超過 50 億元。截至目前已在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無錫、深圳 6 個城市開設近 550 個前置倉,日均訂單量超過 50 萬單,截至 2019 年 12 月,叮咚買菜單月營收達到 7 億元。就連盒馬鮮生 CEO 侯毅都曾直言,「受到了叮咚買菜的威脅」。

盒馬盤踞魔都根深蒂固,每日優鮮、美團買菜則對上海要地垂涎三尺,每日優鮮 CEO 徐正甚至親自坐鎮,欲追投 10 個億攻下上海灘。這家公司為什麼能在如此嚴峻且競爭壓力下崛起?整個行業的發展現狀又是怎麼樣的?

本文將從如下方面進行分析:

  1. 行業分析
  2. 競品分析
  3. 產業鏈分析
  4. 核心業務分析
  5. 產品迭代分析
  6. 產品結構分析
  7. 運營分析
  8. 總結

一 、行業分析

隨著近期,越來越多的 O2O 服務走進人們的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這幾個全民剛需的服務也越來越被用戶依賴。移動網際網路下,生鮮蔬果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得到了網際網路行業的重視。

為什麼社區生鮮能成為下一個商業風口,它能帶來怎樣的影響?下面將對社區生鮮市場採用 PEST(分析模型)4 個方面展開分析。

1.1 政策(Politics)層面

政策全面助力行業:

政府對生鮮供應鏈變革的積極引導也至關重要。在大眾基礎生鮮消費這個存量市場中,社區生鮮業態一方面通過滿足當下消費升級和便捷性的雙重需求,如同當年「農改超」一般「革了傳統農貿市場的命」; 另一方面,經營優秀的社區生鮮連鎖還能通過有競爭力的價格、更貼近社區的優勢,截流大型商超,搶佔超市的市場份額。

1.2 經濟(Economy)層面

生鮮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零售消費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根據尼爾森消費者趨勢調查研究顯示,中國消費者通過高頻次購買生鮮來保證產品的新鮮度,平均每周購買新鮮食品 3 次,這—數據高於全球平均值 2.5 次。其中,水果和蔬菜的購買頻率最高(每周平均 4.48 次),其次是魚類和海產品(每周平均 2.39 次)。

圖源:易觀

根據易觀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 1.79 萬億,同比增長 6.9%,且自 2013 年以來持續保持 6%以上的增長,預計 2020 年生鮮市場交易規模將繼續增長至 3.91 萬億。

農產品供需形成深度升級發展的機會,帶來了生鮮消費需求。城鎮化居民的人均消費收入逐步增加,同時農產品湧現出一批有機綠色的環保農產品,帶動了市場的新消費升級。

1.3 社會(Society)層面

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逐年增長,活躍用戶數量和行業滲透率也在不斷的提升。用戶分布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展,可見大眾正逐漸認可並接受線上購買生鮮的觀念。隨著生鮮電商模式的成熟,生鮮電商將成為能夠滿足日常高頻剛需的產品。線上購買生鮮也會成為必然的一種趨勢。

1.4 技術(Technology)層面

從技術環境上來看,大數據技術應用協助了生鮮電商企業更好的管理庫存、分析消費者人群的偏好、提升了運營效率。隨著物聯網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生鮮產品的標準化,降低了損耗的同時提高了保鮮,從田間到你的餐桌,物聯網冷鏈物流技術協助了我們搭建溯源體系。

綜上所述,生鮮品類正在發生明顯且漫長的渠道變遷,其走向是農貿市場作為傳統的流通渠道份額進一步下跌,其市場份額被更為高效、先進的現代流通渠道替代,農貿市場的轉型勢在必行。

儘管我國社區生鮮電商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但行業滲透率依然有待提升。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生鮮市場交易額約為 1.91 萬億元,這意味著我國生鮮電商滲透率剛剛達到 10.99%,未來提升空間巨大。

前瞻認為,隨著生鮮電商市場資源進一步整合,行業發展進一步成熟,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額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 49%,電商滲透率將持續提升,預計在 2020 年,滲透率將達到 22%左右。

圖源:前瞻經濟

二 、競品分析

生鮮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過去的這幾年來,生鮮作為商業新風向,早就越演愈烈。從 2018 年開始,圍繞著社區這一場景下的生鮮「大戰」已經悄然打響,包含 叮咚買菜、盒馬生鮮(阿里)、京東到家(京東)、小象生鮮(美團)、蘇寧生鮮(蘇寧)等等在內的多家巨頭參與了激烈的市場競爭。

圖源:艾瑞

下面僅對前三個發展歷程以及業務模式進行分析,了解該行業不同公司之間的差異。

2.1 叮咚買菜

叮咚買菜於 2017 年 5 月起正式上線,平臺秉持「決不把不好的菜賣給用戶」理念,0 起送費 0 配送費,29 分鐘送菜上門。

叮咚買菜分別於 2018 年 5 月、7 月、9 月、10 月以及 12 月完成了 5 輪融資,在此前公布的信息中,其過往資方還包括了高榕資本、達晨創投、紅星美凱龍、Tiger(中國)、紅杉中國、今日資本、華人文化基金以及鷗翎投資。

2019 年 3 月,日單量突破 20 萬單,被上海商務委評為 2018-2019 年度電子商務示範企業。

2019 年全年 GMV 超過 50 億元。截至目前已在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無錫、深圳 6 個城市開設近 550 個前置倉,日均訂單量超過 50 萬單,截至 2019 年 12 月,叮咚買菜單月營收達到 7 億元。

叮咚買菜是「移動端下單——前置倉配貨+即時配送到家」模式,作為生鮮新零售的代表,為用戶提供更為便捷的生鮮到家服務;0元起送,最快29分鐘配送到家,是目前不可多得的可以買到活鮮的生鮮APP。

2.2 盒馬生鮮

盒馬鮮生同樣是 2017 年成立。

2018 年 9 月中旬的數據顯示,運營 1.5 年以上的盒馬生鮮門店,單店坪效超過 5 萬元,單店日均銷售額達 80 萬元,遠遠超過傳統超市,是盒馬超過 60%的線上銷售佔比。截至 2018 年 7 月 31 日,盒馬已在全國擁有 64 家門店,分布在 14 個城市,服務超過 1000 萬消費者。

2019 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榜單第一 。

2019 年 6 月 11 日,盒馬鮮生入選「2019 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

2019 智慧零售潛力 TOP100 排行榜,盒馬鮮生排名第九。

2019 網際網路+社區服務提供商 TOP50,盒馬鮮生排名第 4。

盒馬鮮生憑藉「生鮮食品超市+餐飲+APP 電商+物流」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模式,被稱為「新零售」模式的新風口。

2.3 京東到家

2016 年 4 月 15 日,京東集團宣布,已經就旗下 O2O 子公司「京東到家」與眾包物流平臺「 達達 」合併一事達成最終協議。

2018 年 7 月 17 日,京東到家宣布將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辦公場地批量投入京東到家 Go3.0 智能貨櫃,計劃年底前新增 5000 個點位。

該品牌是一個網上超市,送貨上門,並且真正做到了如同承諾的 2 小時內送達。

京東到家是京東集團基於傳統 B2C 業務模式向更高頻次商品服務領域延伸發展出的全新商業模式,它既基於京東物流體系和物流管理優勢、同時在共享經濟風行的推動下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大力發展「眾包物流「。

總結:由上分析可見,叮咚買菜和盒馬生鮮屬於直接的競爭對手;雖然成立時間相近,但模式卻有不同,叮咚買菜為前置倉模式,憑藉 0 元送菜、免費配送、菜品種類、適當的價格、體貼的服務快速吸引了大量用戶,但目前因前置倉燒錢且很難盈利的環境下,具體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而盒馬生鮮為新零售超市模式,是生鮮電商中的明星品牌,阿里所自帶的光環將其襯託,只要在接下來的時間之中不出現巨大的決策失誤,還是可以走的更遠的。

京東到家相對來說是一家成立時間比較久的平臺,屬於平臺模式;線下超市提供新鮮、豐富的商品種類,線上擁有一流的包裝、配送等物流手段。

ps:不同的電商品牌誰能夠整合好自身的資源,進行高效的差異化競爭,誰才會成為未來的獨角獸,讓我們拭目以待。

三 、產業鏈分析

在社區服務生鮮電商的行業中,普遍的參與方分別是:上遊供貨方、中遊供應商、生鮮商家、物流(配送)、終端消費者。

附圖:

圖源:靈獸傳媒

而叮咚買菜的最大特點是採用城批採購+社區前置倉的模式,自建物流配送。如下:

圖源:億歐

叮咚買菜將大數據技術貫穿於整個產業鏈,通過訂單預測、用戶畫像、智能推薦、智能調度、路徑優化、自助客服等技術,提升用戶體驗。

圖源:靈獸傳媒

上圖是消費者消費時和生鮮購物時選擇平臺所考慮因素的調查;由此可見,保證產品(商品)的質量和食材(食品)的安全為重中之重。而物流配送則是在價格之後的。

由此可見,一個平臺想要快速的實現成長,就必須解決消費者的種種顧慮。

叮咚買菜平臺的參與者:

  1. 上遊供貨方;
  2. 平臺;
  3. 消費者。

3.1 上遊供貨方

(1)傳統採購模式下應對採購風險的手段及特點

傳統採購模式在操作方式和透明度等方面相對落後,其規避採購風險的手段也有自身的特點。

 信息保密工作比較嚴格:

供應商的選擇、價格的確定,多半通過比質、比價、招標、採購和商務談判來完成。因此,需方為了通過供應商的多頭競爭,從中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往往會保留自己的許多信息。同樣,供應商為了在競爭中獲勝,贏得市場份額,也會隱瞞自己的信息。由於供需雙方均不能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很少披露乃至不披露有關信息,所以,採購風險也會相對較小。

注重事後的把關:

在傳統的採購模式下,因為採購一方很難參與供應商的生產組織過程和有關質量控制活動,因而相互工作是不透明的。因此,質量和交貨期的控制一般是通過籤訂合同、按標準條款驗收、催交催運、到貨復檢、事後質量驗證等方法把關,以達到降低採購風險的目的。也就是說,在傳統物資採購模式下,供需雙方基本沒有質量控制方面的合作。

多追求眼前利益:

在傳統採購模式下,供需關係是臨時的或短期合作的關係。採購中,需方更多的時間是消耗在討價還價、解決日常問題的過程中,往往頻繁更換供應商或只考慮當前行情,調整採購計劃和庫存儲備量,供需雙方缺乏需求信息的溝通和長期的合作機制。

(2)供應鏈管理模式下採購管理的特點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現代的、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實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採用系統方法整合供應商、零售商的業務流程,提高成員企業的合作效率,使產品及服務以正確的數量、質量,在正確的時間、地點,以最佳的成本進行生產與銷售。

區別如下:

從庫存採購到訂單採購的轉變:

在傳統的採購模式中,採購的目的就是為了補充庫存,即為庫存而採購,採購過程缺乏主動性,採購計劃較難適應需求的變化。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採購活動緊緊圍繞用戶需求而發出訂單,因而不僅可及時滿足用戶需求,而且可減少採購費用,降低採購成本。

從內部資源管理向外部資源管理轉變:

在傳統的採購模式中,採購管理注重對內部資源的管理,追求採購流程的優化、採購環節的監控和與供應商的談判技巧,缺乏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轉向對外部資源及對供應商和市場的管理,增加了與供應商的信息溝通和市場的分析,加強了與供應商在產品種植、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合作,實現了超前控制,供需雙方合作雙贏的局面。

從一般買賣關係向長期合作夥伴關係甚至到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轉變:

在傳統的採購模式中,與供應商的關係是一般短期買賣關係,採購理念停留在壓榨供應商,頻繁更換供應商上,無法共享各種信息。在供應鏈模式下,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甚至到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共享庫存和需求信息,共同抵禦市場風險,共同研究制定降低成本的策略,把相互合作和雙贏關係提高到全局性、戰略性的高度。

隨著我國耕地規模的不斷加大,經濟快速發展的大潮下,使農業經營單位的蓬勃發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增加,為生鮮電商規模採購提供了基礎。

圖源:艾瑞諮詢

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顯示,2016 年末,全國規模農業經營戶 398 萬戶;農業經營單位 204 萬個,較 2006 年增長了 417.4%。

隨著現代化大型農業企業的崛起,上遊供應商已經有足夠能力提供高品質。其次技術驅動零售端升級,隨著盒馬、叮咚買菜、京東生鮮這一類生鮮零售端規模的擴大,倒逼上遊進步。

3.2 平臺

就目前而言,我國社區生鮮電商模式多樣,大體可分為綜合電商平臺、垂直電商平臺和新零售 O2O 平臺三大種:

  1. 綜合電商代表企業有京東生鮮、天貓生鮮等,流量豐富,具備強大的品牌優勢,但同時商品標準不統一,無法把控平臺上商家銷售的生鮮產品質量;
  2. 垂直電商運營模式是生鮮電商最主要的模式以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為代表,一般從源頭開始介入產業鏈環節,同時具備品類、價格優勢,但後期獲得用戶信賴的成本高,難度大;
  3.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零售 O2O 模式是生鮮電商的未來發展方向,代表企業有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其特點是配送快,用戶體驗豐富,但對供應鏈和物流建設成本要求較高。

以上而言,三種模式互有優劣,目前都在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但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伴隨著資本進入,巨頭布局,背靠「巨無霸」企業的生鮮電商才能佔據更多的市場資源,獲得領先優勢。

圖源:億歐

圖源:億歐

「小而美」領域是叮咚買菜所處垂直領域的要領,主推品類為「家庭吃菜」,從叮咚「買菜」名字可以明顯看出其主攻方向,定位清晰明確。

叮咚買菜提供「線上運營+前置倉配貨+即時配送+消費者」的買菜送到家服務,主打「0 元起送、0 配送費、29 分鐘內到家」。

優良的產品品質是垂直類生鮮 APP 增加用戶黏性的關鍵要素,品質好是其長期的核心競爭力。叮咚買菜在品控方面有 8 大品控流程,覆蓋了從採購到產品送至用戶手中的全過程。

圖源:億歐

品質的保證意味著用戶粘性的增高,回購率較高。據叮咚買菜內部數據統計,其周人均單量超 2.0 次,周復購率超過 52%。

圖源:億歐

在布局網際網路矩陣方面,叮咚買菜同樣選擇了【小程序 + App + 公眾號】的模式,在當下市面上最為常見。需給予關注的是,叮咚買菜選擇了服務號,而非訂閱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打擾消費者的行為。

PS:【服務號:每月只可發送 4 次信息,但直接觸達用戶;訂閱號:無發文數量限制,但會被收進「訂閱號消息」。】

3.3 消費者

「吃飯」自古以來,對於中國人來說算是一件大事。一千多年過去,中國人還是一樣熱衷於吃。但今天,吃飯不再只注重味道,也看重便利和食材的品質。

圖源:億歐

叮咚買菜的產品定位核心在「品質高+快速配送+品類豐富,滿足家庭廚房所需」等方面。

圖源:億歐

消費者擔心的種類是否齊全、配送時間、起送價格、配送門檻以及退換速度, 叮咚買菜基本上都有效的解決了。

圖源:官網

叮咚買菜的目標用戶就是懶人、不方便或者沒時間外出買菜的人、需要在家照看孩子的寶媽還有兩點一線 996 的上班族以及腿腳身體不便的老年人、甚至包括非常時期,出門買菜不方便的來說簡直就是福音。只要在家動動手指,新鮮蔬菜水果就能送貨上門。

叮咚買菜對那些做菜小白,毫無經驗的廚房新手來說也十分友好。不知道怎麼做菜?不知道怎麼挑選食材?這些對於叮咚買菜來說都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所有關於食材的疑問都可以在叮咚買菜上找到解答。

讓消費者不再每個早上奔波去菜市場購置食材、大包小包的提回家,而是在家等待食材送上門。叮咚買菜把前置倉的業態稱為自來水模式。前置倉的特點是活蝦活魚生鮮送上門,且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等待,就像每家每戶的自來水一樣,想要就會有。

叮咚買菜的創始人梁昌霖表示:「買菜是剛需、高頻的事情,我們要解決的事情是就是用戶『買菜難』的問題。小區門口有很多水果店,但菜市場卻非常少,有的小區甚至沒有,用戶下午去也很難買到新鮮的蔬菜,我們做的事情就是用最快的速度給用戶送到家新鮮的蔬菜、水產、肉蛋禽,0 配送費,一根蔥都免費送到家。」

總結:在現階段如此眾多的生鮮電商平臺中,其實可以發現,無論是從叮咚買菜的打法來看,還是從它的理念來看。它堅持做的都是極為簡單的事情。

不玩花招,簡單做事」成了叮咚買菜從眾多生鮮玩家裡突圍的重要因素。

四 、核心業務分析

根據艾瑞數據調研顯示,每周購買 1 次以上的生鮮網購用戶佔比達 63.8%, 其中每周購買 2-3 次的用戶佔比為 28.6%。從消費端的情況可以發現中國生鮮電商用戶網購生鮮的習慣已經養成。

圖源:艾瑞諮詢

所以叮咚買菜主要是提高消費者的復購率,叮咚買菜看重消費者的復購率並不是毫無道理的,消費者在一個平臺消費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三、四次則會成為習慣。

怎麼讓消費者在第一次用叮咚買菜就決定後續的復購呢?

叮咚買菜的邏輯其實是強調三個確定性:品質確定、時間確定、品類確定。作為一個消費者,會在不經意間比較各個生鮮平臺的質量的高低、送達時間的長短,以及生鮮品類的範圍;因此,把握住這三個確定性要素就相當於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

從確定性中讓用戶找到安全感從而產生信賴,有了這些前提才有叮咚買菜最核心的復購率的增加,最終才能利用消費者復購率的增加帶來營收和規模的擴張。判斷一個業務是否能良性發展的重要指標便是營收,將通過AARRR模型來分析叮咚買菜的核心業務。

AARRR 是 Acquisition 獲取、Activation 激活、Retention 留存、Revenue 變現、Refer 推薦 ,這個五個單詞的縮寫,分別對應用戶生命周期中的 5 個重要環節。

4.1 Acquisition

獲取用戶:簡單的說就是拉入新用戶,把平臺推廣出去,進行品牌曝光,提高平臺下載量和註冊量,是所有產品踏出的至關重要的一步。

叮咚買菜在獲取用戶方面,主要有以下兩種模式;

首先,在「丫丫網」、「媽媽幫」 獲取了首批用戶;社區共享模式和本地推廣,再次俘獲了大量用戶,並在社區中快速推廣;

其次,採用新人超大禮包、限時活動、邀請有禮的方式老顧客拉新顧客,很多用戶都是朋友分享紅包過來的,產品品質好受到了大家的認可,效果非常不錯。

4.2 Activation

激活用戶=提高活躍度。電商營銷活動為例,衡量用戶活躍度是以成交商品為準。

策劃活動,促進用戶活躍,作為一個社區電商,如何吸引用戶下單是需要思考的重點。

叮咚買菜有以下幾種方式:

(1)新用戶激活

促銷活動: 新用戶專屬福利,包含「新人優惠券、新人紅包、新人專享價」。

(2)老用戶復購

促銷活動:邀請新人送優惠券、滿減活動、買贈優惠 以及 綠卡專區。

服務優勢:29 分鐘送達、0 起送費、0 配送費。

種類齊全、價格優惠:平臺上有近 700 種品類的產品,價格和超市相差無幾。

可以看到,平臺利用新老用戶愛「佔便宜」的心理和享受按時送到家的舒適服務,刺激著大家的消費欲望。

4.3 Retention

用戶留存率:是所有產品上線後運營的重要性指標,比如日留存、周留存、月留存、甚至是半年留存、年留存。

通常來說,提高留存率的幾種方式:

叮咚買菜的留存方式:

(1)產品層

  • 用戶視覺體驗:據調查,用戶對叮咚買菜產品的內部格局以及顏色搭配評價很高。
  • 用戶體驗收集:通過平臺「我的」頁面, 可以提供用戶填寫反饋信息, 並及時改善。
  • 商品誤差退款: 可以做到讓用戶放心購買,不用擔心與實物不符。
  • 籤到領積分:領取到的積分可以換取一定程度上的買菜金,或者參與抽獎。

(2)服務層

  1. 線下配送服務:專業的配送團隊,利用高效的送貨速度和配送員專業的著裝和話術,獲得大量用戶的一致好評;
  2. 各種運營手段召回用戶:通過發送簡訊、公眾號等等渠道,用有吸引力的優惠活動、推質量高的內容去喚醒部分沉睡了的用戶。

所以說:一個產品小到一個小小的細節, 大到整個運營的模式,都有可能是導致用戶去留的原因。

4.4 Revenue

變現=獲取收入:是一個產品生存下來的最終目的,只有持續的資金流才能讓一個公司更好的活下去發展壯大。

社區電商變現的一些常見方法:

  • To C(customer C 端用戶):促進用戶下單,從訂單中獲取更多收入;讓用戶付費成為會員;提供增值服務例如團體採購、禮品包裝、送貨上門、夜間送貨等。
  • To B(business B 端商家):供應商及廣告商付費投廣告,按 CPC(按點擊量付費)、CPM(每千人成本,即按瀏覽量收入)、商品競價排名等。
  • To D(distributor 經銷商):經銷商加盟費、團長加盟費。

叮咚買菜則採用的方式:

(1)從訂單中獲取收入

優惠券:通過滿減的方式給足用戶一定程度上的優惠,提高訂單數,從而實現收入並提高回購率。

(2)增值服務

綠卡會員:通過產品分類,推薦高質量的產品,不同的產品定位決定著不同的價值和作用。

叮咚買菜 CEO 梁昌霖宣布,截至 2019 年 12 月,叮咚買菜單月營收已達 7 個億,全年 GMV 突破 50 億元。

叮咚買菜大年三十訂單較上月漲超 300%;近期整體訂單約增 80%,客單價增加約 70%;每天新增用戶 4 萬多,其中自然增長佔比逾 70%,約佔整體下單用戶的 10%。官方宣布日均訂單達到 40 萬。

4.5 Refer

推薦(分享)功能:用戶可以向其他用戶宣傳這個產品或品牌,同時用戶點開分享的內容,最好能以最短的步驟完成註冊、下單轉換。

衡量用戶傳播的指標是 K 因子。(K =用戶向他的朋友發出邀請的數量 * 收到邀請的人轉化為新用戶的轉化率。即:若平均每個用戶會向 20 個朋友發出邀請,而平均的轉化率為 10%的話,K =20*10%=2)

叮咚買菜採用的是好友分享和本地社區推廣,因為用戶多是分享在社交媒體,熟人之間的信任會讓活動獲取更多的新用戶,如老帶新、買滿送一等。同時, 也在丫丫網、媽媽幫投放線上廣告。

(1)優勢

採購模式為【城批採購+品牌供應商直供】:品類齊全、質量有保障、運送方便、補貨容易。

配送:叮咚團隊具有多年的到家服務經驗,有自己穩定性較強的配送團隊。其擁有一套自己研發的智能調度和末端配送系統,這為其高效率的配送服務打下了基礎。

通過把控上遊品質,優化中遊服務,保證下遊效率,叮咚買菜利用自身優勢,合理布局產業鏈。其參與上遊的產品採購,把控上遊供應商的產品品質,建立產品分選線;中遊採用大數據分析,儘可能降低其因未及時收貨、商品損腐帶來的逆向物流成本,並且優化服務以提高客戶體驗;下遊自建冷鏈雖然成本較高,但可以保證良好的用戶體驗。

(2)劣勢

叮咚買菜作為剛起步的生鮮 O2O 品牌,面臨著很多機遇,也有很多挑戰。首先,在資金方面,阿里等巨頭紛紛入局,生鮮行業對成本的要求又較高,叮咚買菜無疑會面對資金周轉壓力大的挑戰,並且其在資金和流量方面明顯弱於有巨頭扶持的生鮮垂直電商。

雖說叮咚買菜在進口、有機等高消費產品品類中競爭力較弱。不過,在水產品方面,叮咚卻是有意做了差異化,配送員通過打氧箱配送來保證活魚活蝦送貨上門,這在上海市場目前屬於獨家做法。

其次, 作為垂直類生鮮電商的叮咚買菜模式較重,保證高效配送和加快擴張速度兩者難兼得,這就使其擴張速度有限。目前叮咚買菜只在上海的部分地區設置配送點,截止 2017 年 9 月,共 12 個點。擴張需要新設置前置倉,無論成本還是人力物力都較高,為了保證快速配送優勢,必須是設置前置倉較重的模式。

從目前面的分析來看,目前應該還是燒錢的階段。免配送費、無起送價、自建物流、送券、前置倉建設,每一項都是燒錢的活。從一些公開數據看到,目前日均整體單量 40 萬單,前置倉 345 個,單倉的單量在 1159 單。根據一些公開推算,海通證券發布的叮咚買菜專題報告認為,單倉做到 1250 單,即可突破盈虧平衡,毛利率也可以做到 30%。

五、產品迭代分析

為了深入分析叮咚買菜的版本迭代節奏,探究產品迭代的邏輯, 以下僅對叮咚買菜(前叮咚小區)從 V8.0.0 上線到 V9.7.4 的所有核心版本迭代整理如下:

根據上圖,可以發現,功能迭代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分析:

(1)產品改頭換面,完善基礎功能

從之前的叮咚小區專職跑腿業務到 2017 年 5 月正式轉型為蔬菜配送、生鮮自營的叮咚買菜來說,可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從 2017 年 5 月之前專職跑腿服務,轉換成生鮮全自營可以說給叮咚買菜帶來了新的生機。

2017 年 5 月到 2017 年 8 月的 V8.0.0–V8.4.0 版本,雖然是冷啟動階段,但對於剛轉型的叮咚買菜來說,拉新可謂是重中之重。在這期間,不僅優化已有的基礎功能外,還新增了獨有的菜譜推薦並一鍵加入購物車功能,這讓很多的廚房小白和年輕媽媽用戶不用為不會挑選食材和不會做一頓可口的飯菜而苦惱;成為拉新用戶的亮點。

並開始嘗試增加運營工具的搭建,如:分享紅包活動、邀請有禮、新人福利專區,有利於降低拉新成本。

(2)主動出擊,提高與用戶的互動

通過 2018 年 1 月到 2018 年 8 月,V8.9.0–V8.20.0 的版本,可以看到,新增籤到領積分功能(100 積分抵 1 元現金)來進一步提高用戶的活躍度;並新增再次購買快速幫助用戶,從而提昇平臺的下單量。

同時,平臺開始主動出擊,新增到貨提醒、開搶提醒和優惠券過期標註等提醒功能,不讓用戶錯過收貨時間、限時搶購的優惠和來不及使用的優惠券,引導用戶來提高平臺的回購率。

尤其是綠卡會員的上線更是給用戶帶來了 6 大權益,如:綠卡專享價、免費菜品、優惠券禮包、雙倍積分、免費配送、專線客服的超划算福利。

新增的在線客服功能更是方便了用戶諮詢、售後/退款等一系列的問題,讓用戶更加放心的依賴平臺。

(3)持續優化基礎功能並新增功能,提升用戶的粘性

可以看到,2018 年 10 至今,V8.21.0–V9.0.0 版本以後,平臺基本上都在不斷的優化前期的功能,使產品更加的完善、提升客戶滿意度。

另外,為了讓用戶更加放心商品的來源, 平臺換推出可以查看商品溯源信息的二維碼,讓用戶買的放心、吃的安心;同時,還新增了人性化的默認收貨地址設置和自動切換地址的提示,避免用戶換新地址後配送原地址的尷尬場面。

個人認為,叮咚買菜能在如此嚴峻的社區生鮮平臺中崛起,並不是因為其平臺本身有多麼的出色, 而是它抓住了人們對改善民生供給側的那種需求和迫切。

六、產品結構分析

在迭代分析中我們分析了叮咚買菜的產品功能的迭代步驟,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些功能分別滿足了用戶的什麼需求,以及在整個 app 中是怎麼分布的。

通過產品結構進行分析,下圖為叮咚買菜的產品結構腦圖:

為了便於分析,以下通過對叮咚買菜的產品結構按照場景、需求和功能進行重新梳理會得到下面的表格:

整體分析:

用戶在使用叮咚買菜時,會面臨以下三個場景:

  1. 購買前: 用戶此刻想看什麼、想買什麼以及做什麼飯;
  2. 購買中:菜品的質量、價格優惠、支付方式以及配送時間;
  3. 購買後:訂單取消、商品質量或者分量不足以及開發票。

(1)購買前

如果用戶明確的知道自己想的東西,可直接在首頁「搜索欄」裡搜索; 那麼目的不明確的用戶呢? 比如不知道吃什麼?該怎麼做?

「吃什麼」 模塊的今日菜單展示各式各樣的菜譜給用戶,並列出所需食材(可直接加入購物車)及步驟。完美解決了用戶去第三方平臺尋找菜譜步驟以及食材配料逐一的加入購物車的煩惱。同時對熱愛嘗試新菜品的人群來說省去了很多步驟,簡直就是福利。

(2)購買中用戶,大多會考慮到自身的利益

比如:

  • 蔬菜、生鮮是否新鮮:用戶在選擇商品的時候, 可以參考購買同商品所有的用戶的評價來選擇;
  • 價格上的優惠明細以及配送時間上的選擇,則會在結算頁列出來,讓用戶在支付(多選擇支付方式)時能透明的知道自己買了什麼東西,多少錢以及送達的時間。

想獲得更多優惠券及高人一等的服務?

開通「綠卡會員」享 6 大權益【綠卡專享價(精選種類 800+)、每日免費領菜、優惠券禮包(88 元/月)、免費配送(6 次/月)、雙倍積分(可抵現金)、專屬客服。】一年平均為單個用戶省 800 多買菜錢。

(3)購買後的用戶則擔心的是

訂單是否可以取消? 用戶可以在「待收貨」中查看訂單狀態,狀態為「待分揀」或「分揀中」的狀態, 則可以直接取消訂單; 若狀態為「待配送」或「配送中」,則需要聯繫「在線客服」來取消訂單。

商品質量或者分量不足:

  • 分量不足的情況下, 可直接在「我的」「售後/退款」中申請缺失部分(上傳商品照片)的退款或者「聯繫客服」來解決。
  • 商品質量問題的話,可以申請「售後/退款」或者「聯繫客服」讓送貨員上門取貨重新進行配送,避免了用戶線下消費的退換商品時候的難堪場面。
  • 同時如需已確認收貨的訂單開發票的話, 可直接在「我的訂單」「查看全部訂單」點擊需要開發票的訂單,點擊「補開發票」來完成。如果單筆訂單實付金額超過 9999.99 的話,則需要有聯繫「在線客服」。

剛剛提到的這些功能,都能很方便的找到入口,因為對於一個剛註冊的新用戶來說,所有想了解的內容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的了解到, 從而降低了用戶的疲勞感。

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叮咚買菜的功能設計以及服務用戶的意識都很好的滿足當下用戶的需求。以「品質高+快速配送+品類豐富,滿足家庭廚房所需」為核心,在眾多產品中佔據一席之地,也算是一款設計優秀的產品了。

七、運營路徑分析

所謂「產品負責生孩子,運營負責養孩子」,這句話也從側面反映出產品和運營的緊密關係。

那麼叮咚買菜時如何推廣產品並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起來的呢?

本人對叮咚買菜轉型成立至今,主要的運營活動梳理如下(因為無法獲取到運營活動的詳細數據,沒法進行分析,所以僅簡單羅列,供大家參考):

2017 年 5 月,「叮咚小區」正式更名為「叮咚買菜」,成功轉型在家庭買菜業務上。

2018 年 5 月,獲得高榕資本領投的 pre-A 輪融資。

2018 年 5 月、7 月、9 月、10 月以及 12 月完成 5 輪融資,此前公布的信息中,其過往資方還包括了高榕資本、達晨創投、紅星美凱龍、Tiger(中國)、紅杉中國、今日資本、華人文化基金以及鷗翎投資。

2018 年 10 月,叮咚買菜共 119 個線下服務站,服務上海大部分社區。

2019 年 3 月,日單量突破 20 萬單,被上海商務委評為 2018-2019 年度電子商務示範企業。

2019 年 5 月,叮咚買菜共 345 個線下服務站。

2019 年 7 月 11 日,叮咚買菜籤約松林食品戰略合作。

2019 年 7 月 24 日,36 氪發布消息稱,「叮咚買菜」已經完成了 B4 和 B5 輪融資,星界資本為領投方,跟投方包括了華人文化產業基金、BAI (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啟明創投以及龍湖地產。

2019 年 8 月 30 日,叮咚買菜進駐深圳, 增長率超過 70%。

2019 年 12 月,叮咚買菜單月營收已達 7 個億,全年 GMV 突破 50 億元。

八、總結

通過對社區電商平臺的了解以及叮咚買菜的整體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 目前是我國生鮮電商行業快速的發展階段,未來幾年將繼續在政策、經濟、社會文化、技術等因素的影響下,社區生鮮電商必定還有巨大的伸展空間;
  2. 在目前多種運營模式的社區生鮮電商的市場中:叮咚買菜以」移動端下單——前置倉配貨+即時配送到家」模式,在眾多產品中佔據一席之地;盒馬生鮮以「生鮮食品超市+餐飲+APP電商+物流」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模式,被稱為「新零售」模式的新風口;京東到家則是平臺模式;線下超市提供新鮮、豐富的商品種類,線上擁有一流的包裝、配送等物流手段。
  3. 社區服務生鮮電商的行業中,普遍的參與方分別是:上遊供貨方、中遊供貨商、生鮮商家、終端消費者。但是由於叮咚採用城批採購+社區前置倉模式的不同,參與方僅為:供貨方、平臺、消費者,並自建專業的物流配送團隊。對於每日銷售量大的叮咚買菜來說, 城批採購完美的解決了供貨商的產品滯留和保證了商品新鮮的送到用戶手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4. 叮咚買菜現目前的核心業務是【移動端下單——前置倉配貨+即時配送到家】;想要維持營收的正向增長,首先,需要保證平臺的商品質量,以及配送服務的專業素養;其次,要通過優惠券以及老帶新的口碑等方式降低拉新成本;再完善綠卡會員的增值服務來達到營收。
  5. 從叮咚買菜的版本迭代節奏來看,轉型為生鮮自營依賴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並且成長的很迅速;利用獨有的菜譜推薦功能為亮點,和大幅度的新人福利和邀請有禮的老帶新方式來獲取大量的用戶;再通過籤到領積分和瀏覽商品送積分等方式來提高用戶的活躍度以免用戶流失;在通過各種提醒功能和綠卡會員的 6 大專享權益,來引導用戶,從來提高購買率。
  6. 消費者在使用叮咚買菜時,主要會面臨三個場景:購買前用戶想的是什麼、購買中用戶會遇到什麼樣的顧慮、購買後用戶又會面臨什麼的問題。通過對叮咚買菜的功能梳理,就會發現,用戶的大多數需求,其實都能很好的滿足。

以上,僅是本人以自己對熟悉社區生鮮行業的角度進行分析,並不提出優化與建議。本人分析的肯定有不足的地方,請大佬賜教。

 

本文由 @Mr李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生鮮新零售:叮咚買菜案例分析
    叮咚買菜正式成立於2017年4月,創始人為原丫丫網、媽媽幫、叮咚小區的創始人梁昌霖,總部位於上海,是一款主要解決用戶買菜難和買菜麻煩的生鮮新零售APP,前身為叮咚小區。其平臺上有近700種品類的產品,涉及各種蔬菜、水果、肉蛋禽、鮮活的魚蝦、日配(米麵糧油、調料)等。平臺秉持「決不把不好的菜賣給用戶」理念,0起送費0配送費,29分鐘送菜上門。
  • 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能否破題前置倉模式盈利難題?|新零售核心公司...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作者:劉深新零售意味著什麼?在內需+在線成為重要確定性的當下,一二級市場正在重新審視它的未來和價值。 新零售並不新了,隨著上半場的群雄逐鹿,其格局大體分為阿里+蘇寧、騰訊+京東兩大陣營。
  • 叮咚買菜,被合圍!
    投稿來源:安樹高頻、剛需兩大因素疊加,讓生鮮零售這一市場從不缺戰事。尤其疫情的發生,以及電商流量紅利消弭後巨頭們將視線瞄準同城零售,生鮮這一賽道格局又在醞釀著新一輪的變革,在上一輪角逐勝出的叮咚買菜腳跟尚未站穩,新一輪的挑戰接踵而至。
  • 叮咚買菜榮獲「2019供應商滿意度領先零售商」 新零售持續兩年領跑...
    2019年零供滿意度調查報告」,其中叮咚買菜成為最大黑馬,在滿意度新零售(到家)業態中,叮咚買菜憑藉穩紮穩打的發展模式、強勁的發展勢頭等優勢,深受供應商的廣泛看好,以第二名的高評分獲得「2019年供應商滿意度領先零售商」的榮譽。
  • 叮咚買菜的「自來水模式」有哪些優勢?
    在生鮮電商行業,有很多不同的模式和業態,比如網訂自提、新菜場等等,這總結起來可以說是「挑水模式」,而叮咚買菜則不同,其前置倉業態是「自來水模式」,就好比擰開水龍頭,自來水就到了家。創立於2017年5月的叮咚買菜,3年來已經發展為成長最快、規模領先的生鮮新零售創業公司,日訂單量已經突破70萬,從上海擴展到北京、深圳、杭州、寧波等十多個城市。叮咚買菜解決了生鮮產品物流難、品控難、損耗高等諸多問題,使平臺「離用戶更近、配送更快、品質更好」,而其所踐行的使命是「自來水哲學」,即讓美好的食材像自來水一樣,觸手可得,普惠萬眾。
  • 叮咚買菜產品分析 | 叮咚,你的菜到了
    競品分析生鮮電商這個巨大的風口中湧現了很多的生鮮電商平臺,而前置倉模式大致分為以下三種:純倉儲模式: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店倉一體模式:盒馬鮮生門店+前置倉模式:永輝超市、山姆會員店下面將對叮咚買菜、盒馬鮮生和山姆店進行分析。
  • 叮咚買菜APP產品分析報告:手機一點,送菜到家
    近年來,生鮮電商市場悄悄崛起了起來,各類綜合電商如京東到家、天貓生鮮開設了生鮮頻道,盒馬鮮生推出了「超市+餐飲「的新零售模式。叮咚買菜作為2017年剛起步的生鮮O2O品牌,面臨著很多機遇,也有很多挑戰。本文通過多角度,對叮咚買菜APP進行了全面分析。
  • 叮咚買菜產品分析報告 | 叮咚,你的菜到啦
    本人作為叮咚買菜的用戶之一,將對叮咚買菜進行如下分析:行業分析生鮮電商主流模式分析競品分析用戶價值分析商業價值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運營分析總結一、行業分析二、生鮮電商主流模式分析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早期以地域性垂直類生鮮平臺為主,隨後,生鮮受到資本方的關注,2018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入局,不斷加碼供應鏈及物流投資,帶來了線上線下銷售新模式。自2019年以來,生鮮電商的「新零售」行業貌似回歸平靜,從瘋狂擴張到戰略緊縮的狀態。
  • 叮咚買菜,會曇花一現嗎?-虎嗅網
    根據海通證券的調研報告《社區新零售,叮咚買菜的案例分析》,叮咚買菜APP上,其中蔬菜類約200餘種、豆製品40餘種、水果100餘種、肉禽蛋180~220種、海鮮水產不到100種,其餘均為調味品、零食乾貨、生活用品等非高頻產品。從這個結構可以看出,蔬菜種類是APP上獲取用戶的核心品類,其次是肉禽蛋,這兩者相加基本可以滿足做菜時的葷素搭配,其它品類也全部圍繞廚房做飯場景。
  • MRD:叮咚買菜市場需求文檔
    本文將以叮咚買菜為例,分析其市場需求文檔,希望對你有幫助。1.3 目的本文通過生鮮類市場分析,用戶需求分析,市場競品分析三個維度來探索叮咚買菜未來的發展策略,並鍛鍊筆者的寫作能力。二、市場分析2.1 市場規模
  • 叮咚買菜的進京隱憂
    叮咚買菜直到現在也沒有對外公布首日進京的運營成果,《零售老闆內參》過去一個月多次就叮咚買菜進京一事獲得更多信息的聯繫,也沒有得到任何回復。 這與這家公司當初拓展杭州、深圳等城市的習慣做法,背道而馳。當然,其他任何媒體就叮咚進京的溝通聯繫,自然一樣也沒有任何回復。 突然不和外界溝通的反常還算是叮咚的自由權利,人家就不愛說這事能咋辦?
  • 叮咚買菜創始人:好的商業模式,不是算帳算出來的
    這也意味著,作為前置倉模式的代表,叮咚買菜獲得了新一輪資本加持,叮咚買菜所處的上海市場,生鮮領域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而此前在朋友圈流傳的諸如《前置倉神話破滅》的文章,不妨是看作激烈市場競爭中暗箭齊飛的插曲。
  • 分析丨前置倉終局會怎樣?來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和每日優鮮
    以叮咚買菜為例,從網際網路公開數據來看,叮咚買菜在上海的倉點,每天每個倉庫訂單1000單左右,筆單價50元左右,估計毛利率20%(倉庫端毛利率,不算打包加工)。《老張聊零售》在前文「叮咚買菜模型解析」計算過,叮咚的買菜客單價超過60元,才能盈利,現在叮咚買菜還在投入補貼中。
  • 群雄逐鹿的生鮮電商中,叮咚買菜如何佔領市場?
    提高了上遊生產端的同時,促進了生鮮電商的發展1.2 經濟(Economy)層面生鮮新零售行業持續需求火熱,生鮮行業規模過萬億,市場規模大,資本利好生鮮新零售領域,行業發展長期向好。下遊行業交易規模增長,為聲線新零售行業提供新的發展動力,並且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鮮類產品的需求也變大。
  • APP產品分析報告 | 叮咚買菜,後浪逆襲的背後邏輯
    筆者作為叮咚買菜的日常用戶,藉由分析叮咚買菜的視角,針對這個平臺以及生鮮電商行業的運轉邏輯進行探討。據報導稱,每日優鮮,獲得包括中金資本在內的新一輪融資;叮咚買菜,獲得新一輪3億美元融資,投前估值達到20億美元。2012年至今,生鮮電商為何頻繁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並迎來爆發式的增長?其現階段的發展又具備什麼有利的外部條件呢?筆者將通過PEST模型分析,從宏觀角度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
  • 叮咚買菜前途未卜
    「我沒用過叮咚買菜,常用的就只有美團、餓了麼,因為常用這些點外賣,可以不用下載新的APP,所以更習慣原有的行為模式。」居住在天通苑的阿輝說,「叮咚買菜如果想吸引並留住消費者,他們要做的比美團、餓了麼要多的多,平臺可以躺著獲得客戶,而新興勢力卻需要更多的手段和努力。」疫情期間,生鮮電商再度繁榮。
  • 盒馬鮮生、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們的終局和轉折
    盒馬鮮生、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樸樸超市、美團買菜等都是把生鮮超市商品快速送給消費者,這樣的商業模式,我們叫「超市快送」。超市快送終局會如何,未來是否能成為最主流的購物渠道,什麼模式才是超市快送最優解,哪個玩家能成為超市快送領域霸主,本文預測和分析。
  • 叮咚買菜的使命:讓美好的食材像自來水一樣
    來源:時刻頭條在生鮮電商行業,有很多不同的模式和業態,比如網訂自提、新菜場等等,這總結起來可以說是「挑水模式」,而叮咚買菜則不同,其前置倉業態是「自來水模式」,就好比擰開水龍頭,自來水就到了家。創立於2017年5月的叮咚買菜,3年來已經發展為成長最快、規模領先的生鮮新零售創業公司,日訂單量已經突破70萬,從上海擴展到北京、深圳、杭州、寧波等十多個城市。叮咚買菜解決了生鮮產品物流難、品控難、損耗高等諸多問題,使平臺「離用戶更近、配送更快、品質更好」,而其所踐行的使命是「自來水哲學」,即讓美好的食材像自來水一樣,觸手可得,普惠萬眾。
  • 單月營收翻倍 叮咚買菜逆勢增長的秘密
    但是,沒有網際網路巨頭加持的「叮咚買菜」,不但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了下來,更在疫情期間和後疫情時代,借勢成長為了和阿里的盒馬、騰訊參與合作的每日優鮮並肩的生鮮新零售巨頭。  2020年初的疫情的推波助瀾之下,叮咚買菜的訂單量暴增,上半年每月營收超過了10億,單2月就超過了12億。  如此快速的增長背後是什麼邏輯呢?本文我們一起來拆解這位生鮮賽道的頭部玩家。
  • 前置倉電商模式的叮咚買菜,疫情下怎樣了?
    當前,一方面,早期的易果生鮮、本來生活、天天果園等生鮮電商行業領軍積極嘗試拓展線下,或轉型B2B、供應鏈服務等;另一方面,以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為代表的前置倉生鮮電商,和以誼品生鮮、生鮮傳奇、錢大媽等為代表的社區生鮮店,作為生鮮渠道領域的新勢力,正在快速發展,搶奪萬億級生鮮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