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2月16日訊(記者 胡杏子 李焱燕 通訊員 劉昆)當傳統少數民族文化邂逅現代化藝術表達,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日,五年一屆的湖南省少數民族文藝調演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啟幕,迎來了第一場展演。苗族歌舞《苗繪錦繡》、維吾爾族歌舞《萬裡共茶香》、土家族曲藝《平安岔西太》等14個精選節目現場展演。與往屆的以原汁原味和原生態為主大不相同,本屆參演作品大多都極具現代意識和舞臺技術表現手法,迎來了少數民族舞臺藝術「2.0版」大升級。
傳統文化邂逅現代編舞「哇威威」
如果你身處侗鄉,「威威」一詞從姑娘們的口中吐出,請不要詫異,那是她們在誇讚美麗與漂亮。而在本次調演現場,懷化市侗族蘆笙蜘蛛舞蹈《哇威威》更是將這樣的誇讚進行了更高層次的藝術表達。
「不怕雨,不怕曬,日曬雨淋錦繡繡。」據編導鄭海燕介紹,蜘蛛是侗族的吉祥物,是侗族文化的獨特符號,它象徵著侗族兒女堅韌不撥、積極向上的精神,在侗族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正如舞蹈中侗語歌詞所說,舞蹈《哇威威》從侗族蜘蛛文化中提煉而成。用蜘蛛勤勞奮進、開心快樂的織網場面,展示和讚美侗族人民聰明伶俐、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
節目由「行哥坐妹」「蘆笙踩堂」「哆耶團團」三部分組成,創新使用「蜘蛛花」「太陽花」「鼓樓網」等形象圖案編舞來展示。「這是這個節目首次登臺演出,為了準備這次調演,我們多次進行採風,研究蜘蛛文化,對傳統的民族文化進行現代化的創作和改編,希望將大到鼓樓小到花帽的絕美蜘蛛圖案具化成意象,更美地傳達給觀眾。」鄭海燕說道。
上臺正式表演前,演員們的在後臺仍在不斷演練,引來了不少目光注視。「昨天15號我們侗族的姑娘們過年,本來可以放假休息一天,但是讓我們更開心的是能來這裡演出,將我們的民族文化創新成果展示給更多的人。」節目領隊對記者說道。
候場休息區,演員們正在進行走臺練習。
「民歌中的絕唱」走進現代生活
「花瑤山寨喲,嗚哇,嗚哇;清清花瑤水哎,映出了花瑤山的美如畫;高高的花瑤山走出了幸福福的花瑤人。」在本次調演現場,邵陽市瑤族聲樂《花瑤嗚哇情》「圈粉」不少。
在湖南花瑤,原始古樸的自然風光給了花瑤人無限的激情和靈感,形成了花瑤獨特的嗚哇山歌。它既有山歌的高亢與豪邁,又兼具小調的甜美與優雅,大瑤山的美和花瑤人的情,都在這聲聲山歌裡。《花瑤嗚哇情》就是以花瑤民族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花瑤嗚哇山歌為基調的原創歌曲。悠長深遠的嗚哇聲輔以花瑤熱情歡快的小調音樂,表現花瑤人民世世代代熱愛生活的態度和淳樸火辣、熱情善良的性格。
「我去過隆回很多次,一直很感興趣,這次能在長沙聽到很滿足。山歌是地方血脈和靈魂的延續,要廣為傳揚成為現代生活家喻戶曉的歌,更需要將其中元素轉化創新,這是一段更遠的路。」觀眾顏先生說道。
服飾、舞美文化融合「一個都不能少」
在永州市瑤族民俗舞蹈《勾藍謠》中,永州江永勾藍瑤寨的村民共同為愛情而歌,為幸福而舞,一展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讓人賞心悅目。同樣,節目精美的民族服飾也讓人眼前一亮。據《勾藍謠》編導何克鋒介紹,節目舞臺服裝設計頗為考究,兩位主演是盛裝,花色圖案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做工考究。而其他演員的服飾則是選擇平地瑤民族服飾元素與漢族文化進行了融合。「這個是漢族服飾的盤口和右衽,但是顏色是瑤族服飾的靛藍,這個花紋也是我們瑤族的花紋。」何克鋒說道。
休息區,演員們正在整理服飾。
同樣,這樣的文化融合還體現在了民族文化與現在科技文化的交融之中。據了解,本次調演是活動舉辦五年來第一次走進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在演出規模、舞臺呈現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升級。24米大型弧形屏、現代燈光特效、臺階式舞臺搭建等一系列現代化元素的加持讓節目呈現更完整、更具視覺衝擊力,生動展示我省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成果。
節目彩排,導演在對燈光、舞臺等進行最後調試。
省民宗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選調的文藝作品都是近5年以來的民族文化創新優秀作品,在展現傳統民族文化元素的同時,有著很多「新時代」的表達。「傳統文化元素和大眾喜聞樂見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是本屆少數民族文藝調演最大的亮點之一。少數民族不僅有山歌、有情歌、有情景化的展現,更有現代化、流行的元素融合其間,給觀眾想像的空間很大。」本次調演總導演周固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