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情商低,孩子的情商真的低嗎?並不一定,因為家長們的判斷方法並不一定對。
就拿前兩天我在小區裡看到的一幕來舉例,一個女孩,今年19歲,剛高考完,在小區樓下和她爸爸吵架了,原因是她爸爸打媽媽,而且她的爸爸還在外面生了個女兒。
原本已經妥協的一家人,因為爸爸把媽媽打了,女兒一氣之下報警了,警察來之後問話,但主要在於協調,沒有把人帶走。
而後孩子的爸爸說女兒「情商實在是太低了,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女兒。」你看,就因為孩子的這種表現認為孩子情商低,殊不知這一切都是他自己錯誤行為的代價,與孩子情商無關。
所以,大多數家長其實都是不知道如何去判斷孩子的情商高低,那到底該怎麼判斷呢?
1、 在孩子面前說「誰說了你」
大多數人都很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是很正常的,而聽到別人評價自己後的第一反應是如何,這也決定了孩子在外的情商表現是怎麼樣的。
寶爸寶媽們可以試著在孩子面前說「你知道嗎,那天我聽到XX說你……」這裡可以指出孩子的缺點,並且是孩子確實存在的缺點。
通過這一種方式可以看看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表現出憤怒、抓狂亦或是其他生氣的表現,那麼說明孩子過於看重他人的評價,而這一部分孩子往往經不起批評。
很顯然,如果孩子將來在與其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他們很有可能表現得暴躁如雷,並且反駁對方的意見,就算在自己真的做錯了,而這樣的人往往情商都比較低。
真正優秀的孩子應該是微笑著接受意見,如果對方評價的沒有錯,可以先解釋自己某方面的原因,並且表示會積極改正,同時也很感謝對方可以提出批評建議,因為這也是為了幫助你成長。
2、 嘗試在孩子面前提出建議
家長們還可以嘗試在孩子面前提出建議,尤其是可以提出一些不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如果孩子在聽到不靠譜的建議以後,表現出十分不屑,或是直接用強硬且令人反感的態度去否認,那麼在人際交往中往往也會遭到厭惡,這樣的性格往往被認為是低情商。
而情商比較高的孩子則是會先表示感謝,而後再告訴對方會考慮他們的建議。當然,大家都知道這些都是客套話,但是卻能讓彼此之間的相處變得舒適、愉快。
3、 嘗試觸碰孩子的「利益」
有人說,當一個人的利益被觸碰時所表現出的反應,才能最真實反應那個人的為人處世,家長們或許也可以嘗試這一種方法。
情商較低的孩子,在家們觸碰他們的利益時,往往會表現出極度不耐煩而且不情願,有時還會因此而與父母作對,向父母發脾氣等,典型的「窩裡橫」類型。
然而,優秀的孩子則是會嘗試著和父母溝通,表示自己的想法,為了他們的利益而爭取,而不是只會通過無能地發脾氣,這樣子反倒沒有效果,而且還會留給對方「易怒」「小氣」等印象。
除此之外,家長們還應該注意孩子有沒有「喜歡揭人短處」的習慣。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那些喜歡在人前揭人短處的人,通常都不會有人願意與其深交,因為與其相處起來,他人會覺得不自在。
優秀的孩子從來就不會拿別人的短處或是缺點開玩笑,因為他們知道那些短處或是缺點對對方來說意味著什麼,他們也會考慮到如果直接當面揭短,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還會惹得別人不痛快。
最後,家長們還需要觀察的是,孩子是否有在背後議論他人的習慣,關於這一點,家長們也要及時勸告孩子。
否則當孩子習慣了之後,日後在與他人的聊天過程中,一旦有人提及某個人,他們便會習慣性議論,留給他人「喜歡說三道四」的印象,在這樣的人也是人際關係中被排斥的對象。
所謂「子不教,父母之過」,孩子情商較低,首先父母應該反思自己身上有沒有上述行為,畢竟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行為發展方向大多都是依靠父母的行為實現。因此,為人父母者,需以身作則,接下來才是考慮如何培養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