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 副教授 博士 副高 職稱 講師 畢業生 評聘 降格-東方...

2020-12-16 東方網

      清華大學決定,從2012年全面取消博導評聘制度,全體副高職稱以上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均具有博士生指導資格。屆時博士生導師數量將增加一倍。此前,北京大學把博導門檻降得更低,部分院系講師已獲準獨立指導博士生。(2月26日《新京報》)

      降格擴博導,博士生笑了。清華大學目前每年招收博士生1400人左右,此前博導主要由正教授擔綱,另有100多名副教授也被授予招博資格。取消博導評聘制度後,清華2500名正、副教都有資格招收博士生,博導數量會比博士生多一倍多。屆時「生少師多」,兩個博導一個生,將會出現博導搶奪博士生的局面。

      降低職稱為博導隊伍擴容,並非一概不可,其前提應是非常優秀,完全可以勝任。若只依據職稱,凡有副高職稱以上的教師都可當博導,甚至講師也可以獨立指導博士生,這顯然違背教育規律,對博士人才的成長會極為不利。

      知識和經驗都有個積累過程,真正屬於自己的觀點和學術思想不是一蹴而就,超越階段拔苗助長使用,很難見到好的效果。這就如同不能讓一名小學教師立馬去當初中教師,一名初中教師不能立馬去當高中教師,若讓一個講師或副教授立馬去當博導,儘管有人可以勝任,但多數會不能勝任。博導降格了誤人子弟,水貨博士畢業生多了,這只會成為教育的悲哀。

      博士生招生過濫,博士畢業生質量下降,早已引起社會非議。據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的「2005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開幕式上透露,博士教育起步很遲的我國,目前,在校博士生人數已達12萬多人,僅次於美國和德國。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共授予博士學位7.8萬人,已居於世界前列。現在對於博士人才的培養,缺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如果降低職稱為博導隊伍擴容,博士培養出現大躍進,博士畢業生質量將會更進一步下滑。

      博導隊伍水平直接影響博士生教育質量,博導還是要讓教授擔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國博導制度形成之時,博士招生數量相對較少,只有少數優秀教授才可擔任博導,並且以國務院名義任命,給予一定數量的補貼。如今博士生數量瘋漲,教授的數量也在瘋漲,不少教授並不教書。若讓所有的教授都真正教書,部分優秀副教授當好幫手,博導就並非不夠用。反之,不挖教授的潛力,改打副教授主意,不僅博士畢業生的質量難以保障,而且只會刺激博士畢業生培養膨脹。在教育風氣堪憂的背景下,若數量多於博士生的副教授紛紛爭搶博士生,博士生不愁不得畢業,博士畢業生數量越多豈不越糟?

相關焦點

  • 大學老師要成為副教授需要多久時間?建議博士生看完
    能否評上副教授完全要看個人的實力 一個大學老師多久能評上副教授完全要看個人的實力,以我所在學校為例,應屆博士畢業生來校後,最快當年就可以評副教授。
  • 30名講師受聘當碩導
    本報訊(記者朱建華 通訊員陳博)是否具有副教授職稱,是很多高校教師能否指導研究生的「硬槓槓」。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昨日統計,在該校今年新增的78名碩士生導師中,有30人職稱是講師。據統計,2001年至2010年10年間,我國在學研究生人數增加了114.51萬人。有學者稱,「師資跟不上」成為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招碩博生 | 年薪:教授25~100萬,副教授15~50萬,講師11~20萬,碩士年薪10~18萬 | 坐標廣東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佔48.2%;博士學歷佔比15%。學校設有英語語言文化學院、東方語言文化學院、西方語言文化學院、國際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旅遊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育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10個學院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大學英語教學部、體育部等3個教學部。現有本科專業41個,分屬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教育學等5個學科門類。
  • 30名副教授爭1個教授名額 北京高校"職稱擁堵"
    30名副教授爭1個教授名額 北京高校"職稱擁堵"2015-04-29 08:19:28 來源:  新華網    (中國網事·銳話題)「職稱擁堵」晉升難 考核不合理盼調整    ——北京高校青年教師心態錄
  • 大學老師從副高到正高職稱有多難?
    1、為什麼要晉升職稱?職稱越高、工資越高、資源越多大學教師的工資就是和職稱掛鈎的,正高職稱比副高要高出1000多元。在申請科研項目上也有優勢,同一個項目,教授肯定會比副教授的優勢更大。正因為有這麼多的好處,所以,每年的職稱晉升才會擠破頭,競爭也越來越大。
  • 僧多粥少~高校青年講師職稱晉升之痛
    記者在全國多所大學採訪發現,隨著近年來高校大擴招,加快引進年輕師資,在嚴控職稱比例的背景下,副教授職稱是僧多粥少,講師晉升成為了校園裡一場「慘烈」的爭奪戰。不斷長高的「職稱牆」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周光禮教授的調研中有這樣一個案例:華中地區一所著名高校的外國語學院,大約有講師100多人,每年獲得學校副教授的指標始終保持在兩三個,院長無奈戲謔,要把現有老師副高職稱解決,「看來只有評到本世紀中葉了。」
  • ★僧多粥少~高校青年講師職稱晉升之痛
    記者在全國多所大學採訪發現,隨著近年來高校大擴招,加快引進年輕師資,在嚴控職稱比例的背景下,副教授職稱是僧多粥少,講師晉升成為了校園裡一場「慘烈」的爭奪戰。不斷長高的「職稱牆」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周光禮教授的調研中有這樣一個案例:華中地區一所著名高校的外國語學院,大約有講師100多人,每年獲得學校副教授的指標始終保持在兩三個,院長無奈戲謔,要把現有老師副高職稱解決,「看來只有評到本世紀中葉了。」
  • 德州學院兩名講師直聘教授 職稱評聘不看資歷看貢獻
    兩名講師直聘教授!前不久結束的德州學院教職工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受到師生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直聘教授的兩名講師分別是來自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宋峰和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的許士才,兩人均為2014年德州學院引進的優秀博士,今年分別為33歲、34歲。  如果按照傳統的職稱評聘辦法,從講師到教授,快的也要10年。
  • 職稱級別正高與副高的區別有哪些?
    職稱正高與副高的區別:正高和副高指職稱的級別,各級別又有不同的種類,如高校教師系列正高是教授,副高是副教授,工程系列正高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或成績優異高級工程師,副高就是高級工程師了。"副高」職稱主要包括:高級工程師、高級政工師、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高級統計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副審編、高級講師、高級農藝師、副研究館員、主任記者、二級律師及公證員等。"正高」職稱主要包括:教授級高工、研究員、主任醫師、教授、研究館員、編審、高級記者、高級編輯、一級律師及公證員等。
  • 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這三者都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知道!
    網友二:要講清這三者的區別應該弄清學銜、學位、職稱這幾個詞語的區別,學銜是針對科研機構設置的一種學術職稱,比如社科院裡的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等;學位是針對高等院校在校畢業大學生設置的一種學歷資質包括學士、碩士、博士等;而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則是高等院校教師的一種職稱。它們的區別這就是級別的差異,教授級別最高,副教授和講師基本應該是一個級別。
  • 中小學老師評副高職稱真的很難嗎?
    中小學老師評聘副高職稱,確實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副高指標有限副高指標是按照單位教師總數以及現有副高職稱人數分配而確定的。所以具體到每一個單位,都存在僧多粥少問題。所以在基層中小學,有許多老師評副高職稱條件達到了,但苦於指標少而評不上的人大有人在。
  • 一些大學老師,為什麼年紀挺大了卻還只是個講師?原因有三個
    我們知道,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包括初級教師(二、三級教師)、中級教師(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副高、正高級教師)這三種款式,而大學教師的職稱同樣也有不同的類別:大學教師中「含金量」最低的是助教,比助教逼格高一點點的就是講師,而講師往上一步爬就成了副教授(上海財大騷擾女生的錢某好像就是副教授),而大學教師職稱中最高的當然是教授這個級別。
  • 中南大職稱評審制度改革 試水博士直聘副教授
    博士畢業到高校擔任教職,通常要先當幾年講師,再競聘副教授。但2014年7月前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下簡稱「中南大」)報到的胡東海博士等6人,經過幾道嚴格程序,近日入選該校2014年度「試聘副教授崗位」名單,成為中南大實施「博士試聘副教授」政策以來的首批受益者。
  • 26歲女博士「破格」獲聘副教授,要經得起網友的「挑剔」
    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年輕且沒有海外經歷,26歲便被聘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網絡熱議。201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碩博連讀;2020年6月畢業,被華中科技大學授予工學博士學位;7月,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聘為副教授——這就是李晟曼的簡歷。論出身,李晟曼的確算是「師出名門」。
  • 26歲女博士「破格」獲聘副教授要經得起輿論「挑剔」
    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年輕且沒有海外經歷,26歲便被聘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網絡熱議。201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碩博連讀;2020年6月畢業,被華中科技大學授予工學博士學位;7月,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聘為副教授——這就是李晟曼的簡歷。
  • 30名副教授爭一個教授名額 「職稱擁堵」嚴峻—新聞—科學網
    30名副教授爭一個教授名額 「職稱擁堵」嚴峻 從過去的「博士畢業留校任教即是副教授」到如今的「講師晉升副高都十分困難」,高校青年教師人才梯隊建設正面臨嚴峻的「職稱擁堵」問題。 清華大學某院系副教授王老師今年39歲,2010年評上副教授。他說,現在系裡一年只有一個評上教授的名額。
  • 26歲女博士「破格」獲聘副教授要經得起網友的「挑剔」
    【網言】作者:黃齊超據媒體報導,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年輕且沒有海外經歷,26歲便被聘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網絡熱議。201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碩博連讀;2020年6月畢業,被華中科技大學授予工學博士學位;7月,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聘為副教授——這就是李晟曼的簡歷。論出身,李晟曼的確算是「師出名門」。從披露的信息看,李晟曼在科研方面也有不少成績。
  • 高校職稱擁堵晉升難 30名副教授爭1個教授名額
    30名副教授爭一個教授名額 「職稱擁堵」嚴峻  從過去的「博士畢業留校任教即是副教授」到如今的「講師晉升副高都十分困難」,高校青年教師人才梯隊建設正面臨嚴峻的「職稱擁堵」問題。  清華大學某院系副教授王老師今年39歲,2010年評上副教授。他說,現在系裡一年只有一個評上教授的名額。
  • 26歲女博士「破格」獲聘副教授,要經得起網友的「挑剔」|新京報快評
    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年輕且沒有海外經歷,26歲便被聘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網絡熱議。201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碩博連讀;2020年6月畢業,被華中科技大學授予工學博士學位;7月,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聘為副教授——這就是李晟曼的簡歷。
  • 26歲女博士「破格」獲聘副教授,才華出眾也須經得起網友的「挑剔」
    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年輕且沒有海外經歷,26歲便被聘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網絡熱議。201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碩博連讀;2020年6月畢業,被華中科技大學授予工學博士學位;7月,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聘為副教授——這就是李晟曼的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