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病癒之後,可以吃高營養的食物嗎?讓寶寶長得結實的3個建議

2020-12-23 紅太陽健康科普

大家好,我們是紅太陽健康科普,今天先從一個關於寶寶營養的觀點跟大家分析,很多媽媽認為,寶寶病癒之後瘦了很多。需要儘快補充營養,多吃些高營養的食物吧,這種做法正確嗎?

解答:在病癒初期,首先應考慮的不是營養補充,而是讓腸道功能儘快恢復,吃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這樣才能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所以,在給病癒之後的寶寶安排飲食時,食物品種要慢慢增加,而不是一下增加很多。

讓寶寶長得結實的3個建議

寶寶餵養狀況與其營養與健康狀況密切相關,適宜餵養方法和不充分比缺乏食品更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餵養不是簡單的給予,而是幫助兒童學會吃飯的技能及培養良好的吃飯目的和行為的過程。保障寶寶的生長發育,家長尤其是母親正確的認知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不斷加強寶寶營養與餵養行為的宣傳力度,根據調查結果,應當重點加強以下3個方面的健康教育宣傳:

1、在宣傳母乳餵養重要性的同時,重點向家長講解如何進行母乳餵養;

調查顯示:寶寶0~6個月母乳餵養率達到96.7%,可見家長已充分認識到母乳餵養的重要性。但如何實施母乳餵養及在母乳餵養遇到困難時該怎麼做等,家長的處理有些不當。

建議在兒童定期體檢過程中,母親同時諮詢醫生母乳餵養應注意的問題,例如:按需哺乳,每次哺乳時間為10~20min,不宜太長或太短,母乳餵養兒在炎熱的氣候也不用添加水分;暫時母乳不足不要急於添加其他奶類,即使要餵哺亦應用小匙或小杯喂,儘量避免用奶瓶餵哺等。

2、在家長添加輔食之前告訴家長添加輔食;

輔食是寶寶食物的重要來源,對寶寶的發育乃至成人後的健康狀況都有很大影響。20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在未來的10年中要兒期營養方面的研究重點將由母乳餵養轉向輔食添加。

如家長未能隨著寶寶月齡增長、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及時、正確添加輔食,改進膳食營養。家長在寶寶進餐前先給予大量喝湯,由於胃容量的限制導致寶寶正餐食量減少,同時大量喝湯稀釋了消化液,減弱了消化液的活力;

家長在寶寶不吃或不願吃時採取發脾氣、催促,責難等對待辦法,更影響到寶寶的進食興趣;家長未注意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食姿態和習慣,讓寶寶進食時看電視和,邊玩邊跑邊餵食,必將影響到寶寶的飲食興趣和消化功能,從而影響到寶寶的營養攝入量不足。

大量的文獻指出,我國兒童6月齡後生長發育逐漸落後於WHO參考值,可能與4~6月齡後輔食添加不合理有關。因此,改善家長的不良餵養態度和行為是改進寶寶營養不良狀況的關鍵。

3、告訴家長正確的育兒觀點

3.1不重視預防接種

部分地區經濟落後,人均生活水平低下,特別是一些邊遠貧困山區,缺醫少藥,兒童預防接種制度不能及時落實。小孩生病,採取拖、挨、等方式,少數人甚至採取迷信做法,認為只要信對了菩薩,不吃藥、不打針,一樣能治好疾病,更不需要打預防針了。結果一是耽誤病情,使治療難度加大;二是執迷不悟,導致寶寶死亡的悲慘發生。

3.2陳舊的育兒觀點

有些家長沿著老輩子的陳舊觀點,認為新生兒剛自娘胎中出世,好比剛出雞蛋殼裡剝出來一樣,所以不論春夏秋冬,寶寶自身發育如何,一律遮蓋得嚴嚴實實還把住房門窗關得密不透風,結果導致寶寶蒙被過暖症候群,上呼吸道感,脫水熱等,出現體溫感覺異常、丘腦損害、合併肺炎、失明、腦癱、腦萎縮、死亡等不良後果。

3.3盲目注射丙種球蛋白

丙種球蛋白認為是補針,當寶寶多汗、納差、易患感冒時,就要求注射丙種球蛋白,以求一勞永逸,卻不知丙球屬被動免疫劑,濫用可出現蕁麻疹等過敏反應,還會出現依賴性的自身免疫力功能下降。

最後跟大家說一下,寶寶餵養雖然要靠經驗積累,更需要家長們不斷學習科學的餵養方式,讓寶寶長得壯長得結實,還可以幫助寶寶從小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和方式,讓他們受益一生。

相關焦點

  • 寶寶病癒之後,可以吃高營養的食物嗎?讓寶寶長得結實的3個建議
    大家好,我們是紅太陽健康科普,今天先從一個關於寶寶營養的觀點跟大家分析,很多媽媽認為,寶寶病癒之後瘦了很多,需要儘快補充營養,多吃些高營養的食物吧,這種做法正確嗎?解答:在病癒初期,首先應考慮的不是營養補充,而是讓腸道功能儘快恢復,吃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這樣才能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所以,在給病癒之後的寶寶安排飲食時,食物品種要慢慢增加,而不是一下增加很多。
  • 寶寶長得瘦小說明營養不良、發育不達標?
    在父母看來,餵出白白胖胖的寶寶才有成就感,並擔憂「瘦瘦小小的寶寶是否營養不良?」很多媽媽都遇到了寶寶不長肉的問題,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們的擔憂:寶寶7個月了,奶量正常,睡眠、精神都不錯,但是體重增長慢,有關係嗎?我家寶兒11個月了,光長個子不長肉,醫生說沒問題,還是好擔心~我家9個月後就基本沒啥長肉了,啥都吃,但就是不長體重,咋回事?
  • 是時候給寶寶貼秋膘了!寶寶長肉怎麼吃?
    ,保證奶量(母乳/配方奶)非常重要,中國營養學會建議,1歲以前寶寶飲食要以喝奶為主,1~3歲寶寶最好保證每天500ml的奶量攝入。因此多吃高營養密度食物(營養豐富、熱量低),且做到各類食物比例均衡,就能提供充足營養,例如紅肉、蛋、奶等。
  • 寶寶長得好不好,用體重來衡量可以嗎?飲食營養常見誤區有哪些?
    寶寶長得好不好,用體重來衡量可以嗎?寶寶長得好不好,要跟自己比較,而不是橫向與其他寶寶比較。因為每個寶寶出生時的體重不一樣,後天的成長環境也不一樣,所以,橫向比較是不科學的。在半歲之前,只要寶寶每個月體重能增長800-1000克,那就說明生長發育良好,半歲後每個月體重增長500-600克也是正常的。
  • 為什麼寶寶長得總比別人慢?是缺營養嗎?這5個建議爸媽要知道
    寶寶長得是快還是慢?每次體檢,醫生也都會依據國際通行的身高體重標準給寶寶打分。媽媽帶寶寶和同齡小朋友玩的時候也難免要就身高體重進行比較,真是胖了重了擔心肥胖症,瘦了矮了又糾結營養不良。其實除了自身生長發育速度快慢的區別外,寶寶的身高體重還受到諸如:遺傳、媽媽的健康、營養、睡眠、運動以及疾病等方面的影響。
  • 寶寶長得好,輔食很重要!4種輔食換著做,不加一粒鹽孩子也光碟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從6個月的時候開始在母乳餵養的基礎上攝入補充食品。給寶寶添加輔食有什麼好處呢?據研究發現,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有以下幾大好處。01.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寶寶處於快速生長期,對營養素的需求很高,到寶寶6個月的時候,奶類所含的蛋白質、熱量及其他營養素特別是鐵已經不能滿足他生長發育的全部營養需求。
  • 家家月嫂,1段奶粉營養好,寶寶可以一直喝嗎?奶粉必須分段嗎?
    從這位家長的反映中,家家月嫂可以看到一些家長的想法,他們認為1段奶粉比其他分段的奶粉有營養,0~6個月的寶寶都能喝,大一點的寶寶喝了肯定更好。今天,家家月嫂就來跟你說一說奶粉分段的那些問題。通常來說,等到寶寶滿1歲之後,如果寶寶的生長發育指標均正常,飲食營養均衡,可以用其它奶類食物,例如牛奶、酸奶、奶酪等,來代替奶粉。奶粉分段的意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寶寶,對於營養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奶粉成分的添加上側重點也就不一樣。
  • 你以為寶寶這麼吃是全面又營養?不,營養可能全部浪費了
    家裡有了個小寶寶之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全都搶著要當寶寶的&34;。今天吃個小米粥,明天燉碗母雞湯,每頓都花盡心思,變著法的讓寶寶吃飽飽,好快點長高高。但是一種食物只會提供限定的某些營養,吃得越多,也只能補充這種食物裡的營養,而且長期偏食只會導致寶寶更加營養不良。在1歲以內的寶寶,首先要優先保證奶量。在滿足口糧的基礎上,最好各種食物都要給寶寶吃點,但不要過度。
  • 6-9個月寶寶輔食:碧綠雞肉生菜泥,助偏瘦寶寶長得白白胖胖!
    堅持做有乾貨的寶寶輔食菜譜,大家好!我是丫丫媽,用自己幾年的育兒心得為各位寶媽分享不同時期寶寶的輔食做法,希望每位媽媽都能為寶寶做出健康又美味的輔食。前幾日有寶媽問我說自家的寶寶長得瘦,吃什麼都沒用,該怎麼補償營養呢?
  • 崔玉濤答疑:想要寶寶長得高、長得好,這種食物不能少!
    可以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來調節飲食結構,保證魚、肉、蛋、奶等動物來源蛋白質以及大豆等動物來源蛋白質的攝入量,這樣既能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蛋白質,還可以獲得食物中其他的營養成分。不僅保證了優質蛋白質的的攝入,還能維持均衡的膳食結構。
  • 崔玉濤答疑:想要寶寶長得高、長得好,這種食物不能少
    可以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來調節飲食結構,保證魚、肉、蛋、奶等動物來源蛋白質以及大豆等動物來源蛋白質的攝入量,這樣既能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蛋白質,還可以獲得食物中其他的營養成分。不僅保證了優質蛋白質的的攝入,還能維持均衡的膳食結構。如沒有特殊需求,不建議普通人通過蛋白粉補充蛋白質,蛋白粉的營養相對單一,不利於營養的均衡吸收,過量補充還會給身體帶來代謝負擔。
  • 寶寶六月之後就開始添加輔食了,但以下食物是不可以給寶寶吃的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剛開始主要是以母乳為主,六個月之後可以慢慢給寶寶添加一些輔食。對於輔食添加很重要,到底要給寶寶添加哪些輔食,這些都需要寶媽來學習,不可以隨便添加。@醬紫媽咪:自從生了孩子以後,我每天都很細心的照顧他,關愛他,這個孩子是婆婆的第一個孫子,所以對待孩子婆婆更加細心。
  • 揭秘懷孕吃什麼寶寶長得高 6種食物吃出高個子寶寶
    很多身材矮小的準媽媽和準爸爸都擔心寶寶將來長不高,的確,人的身高有70%受遺傳影響,另外30%受後天影響。受遺傳影響的那一部分已經是上天註定無法改變,作為父母,唯一能幫孩子改變的就是那30%。想讓寶寶長得高,越早行動越好,最早在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 自製的米粉可以給寶寶吃嗎?如何給6個月的寶寶添加米粉?
    最近有位粉絲問我,寶寶6個月了,家裡自製的米粉可以作為輔食給寶寶食用嗎?我相信很多寶媽都會選擇米粉作為寶寶的第一餐輔食,但是,很多新手寶媽第一次給寶寶添加米粉,也是充滿了疑問,選擇什麼樣的米粉比較好?一天給寶寶吃幾次?每次要餵多少?什麼濃稠度的米粉合適?這些都是問題。
  • 自製的米粉可以給寶寶吃嗎?如何給6個月的寶寶添加米粉?
    最近有位粉絲問我,寶寶6個月了,家裡自製的米粉可以作為輔食給寶寶食用嗎?這裡建議寶媽們首次給寶寶添加的米粉要選擇原味的,慢慢習慣之後再考慮其他的味道。4、不含糖、鈉、過敏等物質有很多添加了白砂糖、鈉、過敏物質的米粉,這些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味覺還容易導致寶寶過敏,所以選擇時一定要注意。
  • 8~9個月的寶寶怎樣餵養好?做好這幾個餵養重點,孩子長得好
    前兩天和一位新媽媽聊天,這位新媽媽說,她家寶寶8個月了,以前他的體重和身高增長速度都很正常的,但是這段時間幾乎就沒怎麼長,鄰居家小女孩比小几天,人家可長得好,不但比他高。還長得結實。這位新媽媽在擔心孩子發育晚了,在質疑自己是不是天天只給寶寶喝奶營養不夠,難道是餵養方式有問題?
  • 寶寶輔食初期需要吃 「營養強化」 的食物嗎
    什麼是營養強化食物 首先營養強化食品裡的營養強化素是指為了增強食品營養成分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添加劑強化素不僅能提高食品的營養,還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質量及改善其保藏性能。食品經強化處理後,食用較少種類和單純的食品即可獲得全面的營養,從而簡化膳食 寶寶需要吃營養強化類食物嗎 輔食初期由於寶寶食量較小,吃的種類單一。孩子的舌頭剛學會上下運動,消化系統也是初次接觸固體食物,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孩子不能吃形狀複雜的食物,更不能一次性攝入過多從沒有接觸過的食物。
  • 6-12個月寶寶添加輔食,這4類食物比米粉更營養,可以經常吃
    輔食是完善營養的食物,對成長的寶寶非常重要。尤其是0-3歲的寶寶,及時滿足他們發育需求的營養,將會為寶寶的一生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說起輔食添加,很多爸爸媽媽都非常頭疼。理論知識都了解的不錯,實際操作卻很困難。
  • 擔心寶寶營養不夠?專家提醒:一日三餐可以這樣吃
    但是買回去後,又擔心自己做的輔食破壞食物的營養,還擔心做的食物寶寶不吃怎麼辦?,如何利用食物搭配,讓寶寶吃得好,長得棒!6月齡內寶寶建議純母乳/配方奶粉餵養,對於6月齡以上的寶寶,仍然以奶類為主,但是單一的奶類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生長所需,必須引入其他營養豐富的食物。
  • 寶寶個子長得高,這4種營養素不可少!10道食譜助力寶寶長高個!
    寶寶每長高一點,父母都會很激動。寶寶能不能長成大高個,遺傳因素當然佔據了主導地位,但後天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要想寶寶個子長得高,就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再加上適量的運動鍛鍊,還需要寶寶攝入充足的營養。當然,營養來自飯菜。為了能夠讓寶寶擁有「大長腿」,媽媽們在飲食上費了不少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