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編織一個好的故事吸引資本的矚目來完成他們短時間內還遙不可及的目標;投資人需要創業者心懷遠大以期望在未來獲得高額的回報。
編輯 | 李鬱然、小LV
公眾號 | AI星球
最近,印度一家初創企業Engineer.ai聲稱已經建立了一個由人工智慧輔助的應用開發平臺,但實際上這個平臺並沒有真正使用人工智慧來開放應用程式。
搞笑的是,這家印度創企還獲得了由軟銀旗下公司領投的3000萬美元融資。與其宣稱的AI輔助相反,這家公司主要依靠人類工程師進行應用開發,同時利用AI的噱頭炒作吸引客戶和投資,這些投資會持續到其自動化平臺正式投入運營。
Engineer.ai聲稱其人工智慧工具是「人工輔助的」,且在去年的一次公開會議上展示了其平臺的一項服務,能夠幫助客戶在大約一個小時內從零開始製作應用程式且最終完成度超過80%。
該公司的創始人是Sachin Dev Duggal,他自稱自己的另一個頭銜是首席魔法師(Chief Wizard)。
然而,據《華爾街日報》報導,Engineer.ai並沒有使用AI來構建代碼,而是使用印度的人類工程師來開發應用程式。
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被自家首席商務官Robert Holdheim起訴。
Holdheim稱,Engineer.ai誇大了自己的人工智慧能力,以獲得實際研發該技術所需的資金。根據Holdheim的說法,Duggal告訴投資者Engineer.ai已經完成了80%的開發工作,而事實上,他甚至都還沒有開始產品開發。
Theranos虛假醫療血液檢測,卻騙得大亨紛紛投資
矽谷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創業公司也是遍地開花。然而在資本持續不斷進行的造夢光鮮傳奇中,各色科技騙局屢見不鮮,創業鬧劇的上演從未停止。
作為前幾年內最熱門的生物醫療創企,Theranos的估值一度高達90億美元。
Theranos的口號是「告別可怕的針頭和採血試管」,宣稱可以提供一種更快、更便宜的無痛驗血,只需幾滴血便可以完成在專業醫療實驗室內進行的多達240項醫療檢查,從膽固醇到癌症幾乎都能檢測。
而且,病人去醫院診所驗血,動輒就要花費數百美元,但Theranos的產品最低只要2.99美元。
可以說,這一發現顛覆的是整個醫療測試產業,在美國年收入可達730億美元的行業中,70%的業務將被Theranos輕鬆取代,並可以推動很多疾病的實驗與治療。
再加上2013年的一系列外部合作,讓Theranos更是如日中天。
當年,Theranos與擁有7000家門店的藥店連鎖銷售機構Walgreen(與屈臣氏類似)達成合作,在旗下的連鎖藥店內向公眾開放檢測。
之後更是說服了亞利桑那州的立法機構出臺法律——允許患者跳過醫生批准,直接選擇Theranos實驗室購買自己所需的任何檢測項目組合,可以說商政之路都打通了。
這套全新的檢測系統獲得了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計劃服務中心 (CMS) 的認證,成為美國公立醫療保險給付項目之一。
其創始人31歲的Elizabeth Holmes憑藉45億美元身家成為全美第一年輕女富翁。
2015年10月15日,《華爾街日報》爆料稱,Theranos涉嫌虛假宣傳。
直到2014年,該公司接受的大量血液檢驗樣品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採用其專利技術和儀器檢驗的,大部分仍然使用傳統機器。一位前資深員工透露:「Therano使用的Edison儀器只能進行15項常規檢測。」
隨後,Theranos在其網站上刪除了「只需幾滴血即可」的宣傳語。此次醜聞公開之後,Holmes和她創立的Theranos從神壇墮入深淵。
3年燒1.2億美元,榨汁機引發的矽谷驚天騙局
Juicero 公司創立于于2013年,他們的產品——是一臺不能榨汁的榨汁機。
榨汁機公司Juicero的創建,源於創始人道格·埃文斯發現注重健康的人們越來越愛喝果汁。許多人買新鮮的水果回家自己做果汁,但這比較麻煩,先要將買回來的果蔬洗淨,切塊,放入榨汁機,喝完果汁後,還得清洗榨汁機上的果蔬殘渣。
Juicero提供的是一鍵做出果汁,免清洗的榨汁機解決方案,它們把果蔬放進袋子裡,再把袋子放進榨汁機,通過榨汁機號稱的「超過4噸的壓力」,擠壓袋包榨出果汁,這樣用戶不用切水果就能喝到果汁了,還不用清洗榨汁機。
2016年3月31日發布了首款產品智能榨汁機,被譽為果汁界的膠囊咖啡機,定價699美元,產品的賣點是終身無需清洗的榨汁機和搭配使用的真空果蔬包。
果蔬包的定價在5到8美元,Juicero要求購買果蔬包的用戶需要花費699美元購買一臺機器,否則用戶無法單獨購買果蔬包。
由於材料包由Juicero 公司提供,各位用戶購買機器之後可以免去各種繁瑣操作,每天早上享受一杯來自大自然的果汁,還是相當愜意的。
問題在於,有閒得發慌的用戶,沒有把包裝裡的蔬果汁放入機器,而是自己用手去擠,於是一用力就擠出來了......
經過彭博社的測試,結果顯示人手和機器擠壓的效果完全一致,而力氣稍大的朋友甚至比機器還要快——也就是說材料包中加入的和已經榨好的蔬菜汁並無區別。
還有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官方回應榨汁機還能讓用戶掃描材料包背後的二維碼,這樣連接在線資料庫就能核實材料包是否過期,但是又啪啪打臉了,因為材料包上明明就印著生產日期與保質期,能用眼睛看的何苦掃二維碼聯網查呢?
實在很難想像,這款產品居然能受到谷歌公司和矽谷人士的青睞,並成功獲得巨額融資。
不過事實證明,正是這些高智商人群才可能成為智能榨汁機的忠實用戶:Juicero 的創始人道格·埃文斯曾經從事罐裝蔬菜汁行業,自己又是有名的素食者,在視減肥為生命的好萊塢明星中小有名氣;而在矽谷生活的人大部分沉迷於追求健康(大部分都在「追求」這個階段),而且他們相信科技可以實現任何東西,而高於常人的智商和收入又讓他們對價格不太敏感。
只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個能融資1.2億美元、售價如此昂貴的智能產品,科技含量居然低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太執念於Fake it,卻忘記了Make it才是創業的本質
在矽谷,很多創業者信奉「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假裝它直到你成功)這條原則——創業者們用一個好故事吸引投資人的注意力,營造出一種樂觀情緒,並為下一輪融資做好準備。
這原本是一種積極心理學的方法:通過模仿自信和樂觀的心態,一個人可以在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實現這些品質,和認知行為治療(CBT)的基本原則可以作為一種手段實現個人行為的變化。
但在商業語境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從心理學的概念被剝離了出來,形成了一套新的邏輯:先吹噓你的想法,再通過吸引資本和人才的方式努力地現實中追趕你的目標,直到你實現了它。
從創業者的角度,Fake it till you make it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創業者描繪的未來是一種以前不存在的新事物,他們必須一遍又一遍地向投資人推銷你的願景,無論知不知道它是否會起作用。
投資人和創業者彼此對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做法心照不宣:創業者編織一個好的故事吸引資本的矚目來完成他們短時間內還遙不可及的目標;投資人需要創業者心懷遠大以期望在未來獲得高額的回報。
無論想法多瘋狂,都有機會在風險投資的助力下締造一個價值百億美金的商業帝國。一旦諾言無法兌現,美好的「故事」就成了貨真價實的「創業騙局」。
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就是「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高手。
但今年3月份,美國價值投資人俱樂部VIC就發表了研究報告,從產品需求減弱、安全性能差、資金缺口巨大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指出自2008年以來,特斯拉78%的運營現金流都來自客戶存款。並稱特斯拉實際上是一個升級版的龐氏騙局。
矽谷也不乏「空手套白狼」的成功案例,比如Facebook就是憑藉一份商業計劃書成為科技巨頭的典型——某種程度上,矽谷對待有夢想的創業者還是非常寬容的。
即便如此,創業者和投資人彼此還是有一條默認的底線:創業者不能欺騙,無論是對投資人、用戶、還是未來的商業夥伴。只有將Fake的未來Make it ,才是恪守創業者的本分。
參考文章:創企造假露餡!僱傭印度碼農冒充AI,曾獲軟銀青睞
《明星創企造假露餡!僱傭印度碼農冒充AI,曾獲軟銀青睞》--獵雲網
《全美最大創業騙局Theranos又拿1億美元融資!》--獵雲網
《榨汁機也能融資過億美元?揭秘矽谷最神秘的家電創企Juicero》--獵雲網
《矽谷的隱秘創業文化:騙子和英雄往往只是一念之差》--騰訊科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