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寫了篇文章,標題是「這4個釣魚的觀點,早已被證明是誤區,但還是有很多人深信不疑」,裡面有個觀點就是說釣魚露不露鉤尖的問題。路人甲的意思是魚不怕露鉤尖,或者說魚兒根本沒辦法分辨鉤尖,如果魚兒有這麼高的智商,那咱們也別釣魚了,乾脆魚釣人算了。但還是有很多釣友評論說他那裡的魚只要露鉤尖就不吃餌,想了很久,今天咱們就針對這個話題來聊聊,希望能解開一些新手釣友的疑惑。
很多釣友說不能露鉤尖,主要是魚看到鉤尖就不吃了,那麼魚真的可以發現鉤尖嗎?其實大多數淡水魚的視力真不咋地,別看魚兒兩隻眼睛在身體上很明顯,鼻子耳朵啥的很不起眼,但是在尋找食物,躲避危險的時候,眼睛是最不管用的。為啥這麼說,因為它們的眼睛幾乎是個擺設,它們眼睛結構是非常簡單的,連眼瞼都沒有,閉眼都做不到,就更別提眼睛裡其他結構了。實際上很多測試都已經證明了大多數淡水魚都是近視眼,甚至有些魚的眼睛幾乎處於弱視狀態。你讓它們在這種狀態下去分辨鉤尖?這個難度有點高吧。
事實上魚兒發現餌料是靠嗅覺和聽覺
很多老釣友都知道,魚兒的嗅覺是人類的很多倍,對水中的氣味特別敏感,這也是為啥霧化的餌料明顯比不霧化的餌料誘魚更快的原因。相信大家也知道我們在開餌的時候,餌料味型對了魚兒進窩的速度明顯更快,尤其是那些穿透力比較強的腥味,酒味等等。
可能有些釣友會疑惑,還能靠聽發現餌料?不信大家去問問喜歡釣黑坑的釣友,是不是經常模擬拋投餵食來誘魚?其實這是魚兒的一種條件反射。感知聲音的部位就是魚身兩側的側線,震動經過水體的傳播被側線捕捉,然後傳遞到魚的頭腦裡進行處理。用來判斷是否食物,或者是否有危險。
所以問題就很明顯了,魚兒的視力不好,幾乎看不清楚鉤尖,而且鉤尖也不會發出什麼刺鼻的味道引起魚的警惕性,也不會額外造成什麼震動之類的引起魚的注意,所以露不露鉤尖的魚情的影響基本上為零。可能很多釣友不服氣,但是各位不妨想想看,你掛顆粒釣魚的時候是不是露鉤尖的?掛玉米的時候是不是露鉤尖的?甚至路亞釣法,就一塊特片上直接掛個鉤還能釣到大魚呢,這不但是露鉤尖而且是整個鉤都是外露的。
露不露鉤尖其實是個偽命題,有時候我們是必須露鉤尖,比如說我們在掛活餌作釣的時候,鉤尖外露,讓蚯蚓紅蟲的尾巴在水裡蠕動的時候,誘魚的效果明顯會好很多。如果拍死了再掛鈎,然後死等,估計是釣不到幾條魚的。還比如說掛一些比較堅硬的餌料,比如說玉米顆粒之類的,如果不露鉤尖,甚至都沒辦法刺透魚嘴,那不是白忙活了?
最後總結:魚的智商真的沒你想像的那麼高,而且它對危險的判斷只是出於本能的條件反射。而且在水底通常都比較渾濁,一個近視甚至弱視真的很難看清鉤尖,而且前面說了,魚主要靠的是嗅覺和聽力,鉤尖沒有任何理由能夠引起魚兒的警惕性。至於很多釣友說的魚在吃餌是感覺到了鉤尖吐鉤,那只能說明你調漂和抓口的能力有待提高,畢竟魚都把鉤子吞入嘴裡了你卻沒提竿,問題就出在你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