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露鉤尖魚就不吃餌?這個問題是時候解釋清楚了,和你想的不一樣

2020-12-23 釣魚路人甲

前段時間寫了篇文章,標題是「這4個釣魚的觀點,早已被證明是誤區,但還是有很多人深信不疑」,裡面有個觀點就是說釣魚露不露鉤尖的問題。路人甲的意思是魚不怕露鉤尖,或者說魚兒根本沒辦法分辨鉤尖,如果魚兒有這麼高的智商,那咱們也別釣魚了,乾脆魚釣人算了。但還是有很多釣友評論說他那裡的魚只要露鉤尖就不吃餌,想了很久,今天咱們就針對這個話題來聊聊,希望能解開一些新手釣友的疑惑。

很多釣友說不能露鉤尖,主要是魚看到鉤尖就不吃了,那麼魚真的可以發現鉤尖嗎?其實大多數淡水魚的視力真不咋地,別看魚兒兩隻眼睛在身體上很明顯,鼻子耳朵啥的很不起眼,但是在尋找食物,躲避危險的時候,眼睛是最不管用的。為啥這麼說,因為它們的眼睛幾乎是個擺設,它們眼睛結構是非常簡單的,連眼瞼都沒有,閉眼都做不到,就更別提眼睛裡其他結構了。實際上很多測試都已經證明了大多數淡水魚都是近視眼,甚至有些魚的眼睛幾乎處於弱視狀態。你讓它們在這種狀態下去分辨鉤尖?這個難度有點高吧。

事實上魚兒發現餌料是靠嗅覺和聽覺

很多老釣友都知道,魚兒的嗅覺是人類的很多倍,對水中的氣味特別敏感,這也是為啥霧化的餌料明顯比不霧化的餌料誘魚更快的原因。相信大家也知道我們在開餌的時候,餌料味型對了魚兒進窩的速度明顯更快,尤其是那些穿透力比較強的腥味,酒味等等。

可能有些釣友會疑惑,還能靠聽發現餌料?不信大家去問問喜歡釣黑坑的釣友,是不是經常模擬拋投餵食來誘魚?其實這是魚兒的一種條件反射。感知聲音的部位就是魚身兩側的側線,震動經過水體的傳播被側線捕捉,然後傳遞到魚的頭腦裡進行處理。用來判斷是否食物,或者是否有危險。

所以問題就很明顯了,魚兒的視力不好,幾乎看不清楚鉤尖,而且鉤尖也不會發出什麼刺鼻的味道引起魚的警惕性,也不會額外造成什麼震動之類的引起魚的注意,所以露不露鉤尖的魚情的影響基本上為零。可能很多釣友不服氣,但是各位不妨想想看,你掛顆粒釣魚的時候是不是露鉤尖的?掛玉米的時候是不是露鉤尖的?甚至路亞釣法,就一塊特片上直接掛個鉤還能釣到大魚呢,這不但是露鉤尖而且是整個鉤都是外露的。

露不露鉤尖其實是個偽命題,有時候我們是必須露鉤尖,比如說我們在掛活餌作釣的時候,鉤尖外露,讓蚯蚓紅蟲的尾巴在水裡蠕動的時候,誘魚的效果明顯會好很多。如果拍死了再掛鈎,然後死等,估計是釣不到幾條魚的。還比如說掛一些比較堅硬的餌料,比如說玉米顆粒之類的,如果不露鉤尖,甚至都沒辦法刺透魚嘴,那不是白忙活了?

最後總結:魚的智商真的沒你想像的那麼高,而且它對危險的判斷只是出於本能的條件反射。而且在水底通常都比較渾濁,一個近視甚至弱視真的很難看清鉤尖,而且前面說了,魚主要靠的是嗅覺和聽力,鉤尖沒有任何理由能夠引起魚兒的警惕性。至於很多釣友說的魚在吃餌是感覺到了鉤尖吐鉤,那只能說明你調漂和抓口的能力有待提高,畢竟魚都把鉤子吞入嘴裡了你卻沒提竿,問題就出在你身上了。

相關焦點

  • 魚為什麼不吃你的魚餌?魚兒不咬鉤的真實原因在這裡
    很多釣友出釣後沒有獲得好的漁獲,經常會感嘆,現在魚越來越聰明了,這麼香的餌釣友都想吃一口,魚兒居然不吃。其實魚並不聰明,只是謹慎而已,魚如果不謹慎老早被釣光了。所以魚兒不咬鉤的真實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數都是由於我們沒有做好對魚情變化的應對。
  • 翹嘴追餌不吃餌?竅門貴在手法
    路亞餌大都是模仿受傷小魚,進而引起大魚攻擊,在垂釣中常遇到翹嘴追餌不吃餌、翹嘴追餌吃口少、咬餌不追餌,又該如何應變呢?今天小編就給釣友們分享幾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常見翹嘴跟餌卻不吃餌,或在收線時感覺線緊了一下,揚竿卻沒魚,這是為什麼呢?
  • 釣翹嘴用餌得靈活,教教你魚兒不咬鉤時的應對策略~
    這樣的問題要一下子說清楚還真是不太容易,因為影響用餌的情況當中包含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不過,我通過幾年來的路翹經歷,在這裡可以粗淺地談一談路翹用餌的一些體會和想法。一、認識各類擬餌對於翹嘴而言,可以選用的擬餌有很多,常用的有米諾、波趴、VIB、鉛筆、小胖、亮片、軟蟲釣組等等。
  • 淺談野釣中,窩裡有魚星卻不吃鉤
    最近發現好多釣友都在問窩裡有魚星卻不吃鉤這一現象,窩裡一直冒著魚星,魚漂卻一動不動,好像定海神針一樣。這一現象令很多釣友苦惱,換了幾種餌料都無法有效的解決問題。那麼,窩裡有魚星卻不吃鉤,怎麼有效的去解決這一現象呢,有什麼妙招可以把窩裡的魚兒釣上來呢?
  • 野釣用餌:蚯蚓和商品餌哪個效果更好
    本來釣魚就是休閒娛樂活動,想用什麼餌、怎麼釣,看自己心情就好。顯然也不是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僅談談個人的感受,在實際野釣中蚯蚓和商品餌究竟哪個好,換句話說就是什麼時候用蚯蚓什麼時候用商品餌十分喜愛釣魚這項運動的新手應該先學會用餌料這個問題在前幾天和一個釣友聊起過,他的觀點是餌料的配比、開制、使用比較難,老手都不一定能熟練掌握
  • 魚不吃鉤的原因?除了關注魚餌,還應該注意這些因素
    可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窩子打下去魚星很多,我用單鉤掛蚯蚓可就是不吃鉤,一上午就釣了幾條小鯽魚真是活見了鬼了,請教各位高手,請問有什麼好的方法?魚兒不吃鉤,想必是釣友們遇到最多也是最頭痛的事,很多釣友特別是初學者往往把原因全部歸結到餌身上,見到自己窩邊魚星四起,就是不咬鉤,干著急。於是找配方,尋秘籍,探藥酒,就認為是自己的餌不對路。其實不然,很可能是別的因素。
  • 恕我直言,有魚不吃餌那是你的不對,新釣手:你在教我做事?
    想必80%的釣友都知道,有魚不吃餌,其實就是一種魚情的體現,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恕我直言,那真的是釣友的不對,當然有些好強的新老釣手會質疑:你這是在教我做事嗎?其實還真不是,看完以下內容,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有魚而不吃餌了。
  • 別看它個頭小,咬鉤卻很兇猛,淺談太陽魚的釣法及用餌
    但需要注意的是「可存活」不代表「會進食」,像鯉魚草魚這類魚種適應水溫能力也挺強,一二度一樣死不了,但水溫低它活性就差了,活性差就不會進食。太陽魚也是這個道理,一般是天氣熱會比較好釣,氣溫高、水溫高覓食的積極性就越強。2、太陽魚是中上層魚類,食性較雜主要以浮遊生物以及水生昆蟲為食,也會吃小魚小蝦和一些軟體動物。
  • 往魚鉤上掛餌料,鉤尖露出來的到底影不影響中魚?看高手怎麼說!
    在釣魚的時候,魚鉤的鉤尖到底應不應該露出來?這是一個困擾過很多釣魚人的問題,許多人剛開始釣魚的時候經常聽到一些老釣魚人的教誨,一定不要讓魚鉤的鉤尖露出來,那樣的話魚就不會吃餌了,不管是掛蚯蚓還是搓餌、拉餌,都一定注意魚鉤的鉤尖應該藏在餌料裡面。
  • 窩裡有魚但不咬鉤,只要在這幾處做調整,一根魚竿馬上忙不過來!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遇到這種窩裡有魚但是不咬鉤的情況時,該如何一步步的去嘗試和改變呢?2、調整餌料適口性當餌料的味型沒有太大的問題是,餌料的適口性就要調整了,看一下餌料是不是水比不合適,太硬了,導致魚類會牴觸。比重太大的餌料適合釣大魚,但是並不是適合釣小魚,尤其是我們釣鯽魚的時候,適口性會更加重要,這是因為魚口較輕,根本就吸不動你的餌料。
  • 魚吸餌吞鉤與浮標的信息傳導,這個看漂技巧教給你!
    由於混合面餌是易於溶化的,在同一釣點、同一窩子裡,通過雙鉤雙餌,連連打下數十粒至數百粒餌團,經過雙鉤的上下提拉,經過魚的吸食及鰭的擺動,再經過上鉤魚的掙扎、掃蕩,這些溶化後的粉狀餌屑,早已在窩中飛揚擴散成直徑i米左右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大霧區,而且這種霧區是愈來愈濃,色香味的擴散也越大,故對魚的引誘力亦是愈加強烈
  • 釣點有魚,無論如何都不咬鉤?二十年老釣手道破原因,漲見識了
    作為釣魚人,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有些時候打窩後,釣點有魚星卻怎麼也沒吃口,遇到這種情況,可能不少釣友會認為這是沼澤氣體,並非魚星!但除了這些自然因素,難道在點法上就沒問題了嗎?儘管本人算不上是老釣手,但以二十年的野釣經驗,覺得最有可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就以下幾個。
  • 在不找底的情況下,調平水釣兩目使用紅蟲之類的活餌,可行嗎?
    在不找底的情況下,調平水釣兩目使用紅蟲之類的活餌,可行嗎?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認為是可行的,但不找底卻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實際上,這個問題就是一個調漂找底的問題。正如標題描述所講一樣,雖然沒有找過底,但是調平水釣二目,使用紅蟲之類的活餌作釣確實是可以的。
  • 冬季釣魚用餌有什麼要求?需要注意什麼?你想知道的這裡統統有
    雖然魚情是這樣,但也不代表釣不到魚,只要從魚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改善現狀是比較容易!那麼應該從什麼方面入手呢?自然是魚吃的餌料了!只要魚感興趣了,不愁釣不到魚的!但冬季釣魚使用餌料和其它季節不一樣,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多,所以需要釣友上點心!那麼冬季釣魚用餌需要注意什麼呢?釣友關心的這個問題,今天我一一為你道來!
  • 垂釣大師親授新手必學垂釣基礎:幹散餌、溼散餌和軟粘餌開餌方法
    最近的比較多的釣友在私信裡留言說這個幹散餌、溼散餌和軟黏餌,不知道怎麼開?趁今天周末休息時間,在自家陽臺碼字給大家簡單說下。幹散餌的餌水比例一般是1:0.3,一般一份餌料我們加這個30%的水。捏魚餌的時候你可以多捏一點,只要能拋拋出去鉤就可以了,因為在釣魚的初期起到這個誘魚的作用嗎。
  • 夏季魚進窩卻不開口怎麼辦?3招必殺技,讓魚進窩乖乖咬鉤!
    最近收到很多釣友的私信,說自己興高採烈的出去作釣,可是當窩子剛打到水裡的時候,一開始還會有一些魚星冒出,可魚就是不咬鉤,好像就和自己做對一樣,更有的時候一下勾連魚星也看不見了,真是讓人著急又無可奈何。在這個時候就算你用上了神仙餌料,窩裡的鯉魚也找不到鉤在哪了。這個時候,我建議大家可以改變釣法,比如底浮釣法。具體做法就是適當減輕墜子的重量,讓餌鉤儘量懸起,離底大概差不多5-10cm的樣子,儘量在窩子的前面或者是旁邊都可以,但切記在窩子的後面。因為稍微偏離一點的位置,能夠躲避混沌的地方。
  • 野釣時,你還不知如何用餌?弄懂這3個原則,不怕大魚不咬鉤
    因此野釣時餌料對魚口很重要,但很多釣友似乎還不知野釣時究竟該如何用餌,不用擔心,我們只需弄懂以下這3個用餌原則,無論在任何水域野釣,都不用擔心大魚不咬鉤了。1、因魚制宜所謂「因魚制宜」,是指釣不同種類的魚,它們的食性都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垂釣時使用的餌料也應根據目標魚決定。
  • 釣點魚星不斷魚不咬鉤,不妨試試這三招,讓魚輕鬆開口
    野釣的時候為了多釣魚,釣友都有打窩聚魚的習慣,這點毋庸置疑非常的正確,把水中分散的魚聚集到一起,然後在垂釣這樣就大大提升了中魚率。話是這樣說可如果釣點的魚星不斷,可魚就是不吃鉤就讓人犯了難,最近我們鄰居張二狗剛開始學釣魚,就讓他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 教你如何根據魚的吃鉤方式掌握提竿時機
    因為通過調釣可以實現我們的作釣方式;通過調釣也能掌控我們鉤餌在水底的狀態;通過調釣掌控靈鈍,也就決定了我們魚兒在吃口時,反饋到我們浮漂的信號的強弱,進而會出現不同的漂相;而且同樣的一支浮漂,同樣的餌料和調釣,但是不同的魚兒吃口,反饋到浮漂上的信號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調漂是一方面,抓口同樣很關鍵,光會調漂,不會抓口一樣沒用。
  • 春釣鯽魚時這個釣法與眾不同,誘釣結合不停咬鉤,根本停不下來!
    在春季釣魚的時候,因為水溫相對較低,魚的開口活性還沒有達到最佳,我們如果按其他季節那樣直接開餌作釣,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如果餌團太小,那麼在水裡的霧化誘魚效果不佳,或者因為餌團較大,就可能適口性比較差,對魚獲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