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臺海》)
編者按:早在2010年的全球「十大素食者天堂」排行榜中,臺灣就位居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和泰國。而2012年,擁有深厚素食文化底蘊的臺灣素食更是愈加繁榮,長期深受全球素食者的嚮往;無數遊客與美食家紛至沓來,嘗遍素食美味的同時更是對東方素食文化的意蘊與美麗大加讚賞,而作為一個以吃聞名的地區,臺灣素食文化的發揚與繁榮同樣是臺灣飲食經濟甚至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鳳凰網華人佛教·素食)
素食文化深厚市場商機無限
早期的臺灣經濟,以傳統農業為主導,再加上佛道教的興盛,讓臺灣出現了眾多的茹素者,也就是所謂的吃宗教素。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臺灣的素食文化已逐漸跳離出宗教色彩,成為新時代講求自然、健康、養生及環保的飲食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這種飲食文化的健康性,新一代臺灣人改吃素食的人數大為增加,一股新素食主義風潮開始熾熱發展開來,素食成為民眾珍愛生命的一種新選擇。
據2010年的臺灣食品消費調查顯示,臺灣常年吃素的人口數約佔臺灣人口總數的10%。在臺灣19歲至44歲的人群中,每10人裡就有1人長年吃素。而在臺灣,現約有4000多家的素食餐館,素食產業的整體規模接近500億新臺幣,還有很多非專業素食餐廳也相繼推出專門的素食產品,可以說臺灣素食業已經佔據臺灣飲食行業的重要部分。
但在臺灣的一些飲食業專業人士看來,臺灣的素食產業還跟不上臺灣素食人口的發展速度。臺灣素食推廣協會理事長巫順興認為,臺灣230多萬的茹素者,只是狹義上的統計數字,事實上真正吃素的人遠不止這些。如果要從廣義上去算的話,臺灣的素食者已經達到了500萬,且每年還在不斷增加。「臺灣的吃素人口已經與美國等歐美國家相近,但素食產業的規模卻低於這些國家。這也正說明臺灣的整個素食食品市場仍存有無限商機。」巫順興說。
而在臺灣三大素食品牌之一臺灣松珍公司總經理邱秋月看來,臺灣素食行業之所以具有龐大的潛力,不僅是由於吃素的民眾多,更重要的是島內各處都瀰漫著深厚的素食文化底蘊。「如果要說素食產業的商機,就不能單指那些長期茹素的人,因為在臺灣,一般民眾的日常飲食也多以素食為主。」邱秋月告訴記者,因為臺灣人著重均衡飲食,餐飲上蔬菜佔很大比重,所以不管是吃家常還是請客,臺灣人都喜歡以素為主。
除了民間習慣,臺灣當局也在大力推行素食文化。從2009年臺灣當局「衛生署」向社會提倡「天天五蔬果」後,臺灣當局就開始將「素食日」的確立推上「立法」軌道。2010年1月,臺灣當局「立法院」正式通過了「每周選一天為無肉日」的提案,推行居民一周素食一日。各縣市政府及學校也開始響應素食行動,不少企業自發加入每月兩素餐行列,連臺灣鐵路也開始在各級列車上,供應素食便當。「按照慣例來說,由當局牽頭的活動,往往能帶動臺灣民眾積極性,讓他們行動起來。因此素食在臺灣,並不是一個短期的消費熱潮,而是一個長期的飲食習慣。那麼,臺灣素食市場的潛力也就可以想像了。」邱秋月總結說。
素食產品無處不在素食餐館遍布全島
臺灣素食文化的興盛,也使得素食產品的身影無處不在。「在臺灣,幾乎每個區域都有幾家有機素食用品專營店,上至食品、保健品、下到家居用品都一應俱全,規模之大就猶如進入了大觀園,能讓原本吃葷的客人也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信心。」巫順興告訴記者,在臺灣「吃素」真得很容易,隨便走進一家大賣場,就可以發現不計其數的素食產品,一整列貨架上的五穀雜糧甚至可多達上百種。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