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文化:12年素食心路歷程 慶幸 感恩 建議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nipic)  

是的,我是一個素食者。但是在人群中,我和你沒什麼不同。如果我不告訴你,你不會知道我是一個素食者。在學校,我是稱職的老師;在家,我是愛家的人;在朋友中,我是可信賴的人。。。像我這樣的人現在越來越多,他們就在你的身邊,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但不外乎:宗教信仰、健康、環保、動物保護、時尚。。。

12年前,偶然的一個機會,我看了一篇「為什麼素食」的文章就再也不想吃魚、肉、蛋和奶了。為什麼?因為合乎邏輯。比如,人的生理構造適合素食,吃動物不安全(譬如前不久席捲全球的「狂牛症」和「非典」);比如素食可以解決全球饑荒問題,可以保護生態環境(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的今天,每天卻有十六萬四千人餓死。真是糧食不夠嗎?每年飼養動物所耗費的一億二千四百萬噸的穀類及大豆,若供給世界上每個人每天一杯糧食,時間可達一年);從慈悲的角度,其實沒有人喜歡殺生,可是因為你吃肉,所以必須有人為你去殺動物。。。

(圖片來源:nipic)

10年間,人們對「素食主義」從聞所未聞,到如今各主流媒體紛紛介紹素食文化,這主要歸功於佛教界、綠色環保組織和人士以及那些為推動素食做出實實在在工作的先行者和促進者,例如「北京大學素食文化研究會」的成立,還有像「齊善」這樣的生產「仿葷食品」的生產商,網上的「中國素食者之家」等,客觀上使素食作為一種健康的、「綠色」的生活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圖片來源:nipic)

選擇素食的生活方式是我一生中最明智的決定。經過12年的實踐,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素菜看著賞心悅目,吃得放心,吃過之後身體沒有負擔。我的體形10多年來沒什麼改變。我身邊素食多年的朋友,在單位每年的例行體檢中,都是唯一一個沒有問題的人。而且長期素食者最直接的好處之一是:比實際年齡至少年輕4-5歲。我並不是在此鼓吹什麼,只是實話實說。一定不要強迫自己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但如果你覺得素食是合乎邏輯的,而且好處多於「壞處」(例如目前素食館不太多,交友應酬可能不太方便,家人可能反對等等),那麼至少可以嘗試一下。

(圖片來源:nipic)

剛開始嘗試素食的人遇到的問題是「吃什麼」?其實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只要搭配得當,素食提供的營養足夠一個人每日所需。素菜不是青菜加豆腐。實際上素菜包括了蔬菜、菇類、麵筋類和豆製品類、澱粉類(如土豆、芋頭,粉絲等)、乳製品類、堅果類等。

因為我不是每天上班,所以我的每日菜單不具備普遍性。但我的一些朋友他們是上班族。他們的經驗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早餐應喝粥或豆漿,在加上麵包或饅頭等自己喜歡的面點。

中午一般在單位吃。如果有條件的,可以早上把中午的菜準備好,到時候加熱一下就行了。如果嫌麻煩,可以到單位食堂選擇素菜。也有人寧願中午吃泡麵、乾糧或巧克力的。但建議飯前吃一個蘋果等水果,增加維生素。

晚餐一般在家吃,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吃頓美滋滋的正餐。以穀物主食為主。也可以適當吃點甜點。

祝大家健康快樂。

(圖片來源:nipic)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素食文化八字真言
    想都不敢想,這些年自己所經歷的悲歡苦樂,只有自己知道,恐怕這就是走出來要承受的代價吧。然而這一切艱辛、痛苦、不如意,在一個信念面前,都化作了一縷煙雲。開始我還未意識到,這個信念將會給我今後的人生帶來怎樣的變化。相反卻給我帶來諸多的煩惱和不便。吃素讓我與眾不同,成為人群中的另類。我能感受到人們驚異的目光,也能察覺他們背後的竊竊私語。
  • 素食文化:舌尖上的臺灣 素食者的天堂
    而2012年,擁有深厚素食文化底蘊的臺灣素食更是愈加繁榮,長期深受全球素食者的嚮往;無數遊客與美食家紛至沓來,嘗遍素食美味的同時更是對東方素食文化的意蘊與美麗大加讚賞,而作為一個以吃聞名的地區,臺灣素食文化的發揚與繁榮同樣是臺灣飲食經濟甚至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 素食文化:英國彈性素食者越來越多 素食餐廳火爆
    圖片來源:資料圖據英國《獨立報》12日報導,香腸、培根等肉製品歷來是英國人餐桌上的常見之物,但是隨著「彈性素食者」的增多,英國人餐桌不再是唯「肉」獨尊了,且素食需求量越來越大。因為有市場,英國一大堆新的素食餐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相應的,英國素食材料銷售量也大大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購買肉類替代品。英國「明特爾」市場諮詢公司的一份報告指出,2008年英國超級市場的素食材料的銷售值達7390萬英鎊(1英鎊約等於11.2元人民幣),比過去5年的總和還多出25%。報告說,可預見的,還會以相同的速度增長下去,至少到2013年。
  • 素食文化:論壇臺北閉幕 展現臺灣素食文化_佛教_鳳凰網
    為了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主辦方在飲食方面研究出一套具臺灣特色的菜譜,藉此展現臺灣素食文化「軟實力」。佛教論壇閉幕期間,兩場媲美「國宴」的歡迎與歡送晚宴是展現臺灣飲食文化的一個舞臺,主辦單位之一的國際佛光會22日與兩家臺灣素食餐廳討論「菜譜」,廚師長將最具臺灣特色的食材做成「國宴」,同時兼顧貴賓的口味以及飲食習慣,細心為大陸客人準備「辣椒」、為日本客人準備「哇沙米」,餐桌上還備有玄米茶等具臺灣特色的飲品
  • 北上廣素食大Party:素食文化節將於18日在清華大學開幕
    第三屆學生素食文化節在北京、上海、廣州聯合上演 5月18日—24日以「維生素」為主題的第三屆學生素食文化節將於2015年5月18 日在清華大學盛大開幕。屆時清華師生將和眾多素友一起回顧素食文化在高校中的發展歷程,發表素食宣言並觀看相關影片,並由此拉開第三屆北上廣高校素食文化節的序幕。19日 籤名19日中午,清華大學學生素食文化協會將在校內發起為倡導素食食堂的籤名活動,動員大家向學校提議建立素食食堂。
  • 素食 原北大校長——蔡元培,與素食結緣二十年,掀起了北大素食熱潮
    素食作為一種文化觀念,歷史悠久,許多中外名人都是素食主義者,如達·文西、莎士比亞、牛頓、愛因斯坦、老子、王維、孫中山和蔡元培等。今天講講蔡校長的素食觀。」李君,指的是李石曾,他於1902年赴法國留學,1907年成立「遠東生物化學學會」,首次用化學方法分析出大豆的營養成分與牛奶相仿,在法國成立第一家「豆腐公司」,開辦「中華飯店」,被稱為「豆腐博士」。
  • 素食文化:素食是一件很酷的事?
    文/羊城晚報記者 曾敏妍 圖/受訪者提供10年前,我們身邊的素食館主要是中式餐館,多開在寺廟附近,現在高檔的素食館,不是開在寫字樓密集的商務區,就是開在環境幽雅的公園邊。素食不再是佛教徒的專利,而是白領們青睞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在素食達人的世界裡,素食不等於「齋」,即便不上館子,在家也可以把素食變著花樣吃,對素食食材的考究也將更加深入,直到讓它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 六和敬健康美食坊 倡導素食養生文化
    【菜品】保持素食的原汁原味據老闆介紹,素食餐廳對菜餚出品的要求非常嚴格。首先是原材料必須新鮮。素食餐廳每天都要耗費大量的時令蔬菜和乾鮮果品。其次菜品有特色,素材的選料比較便宜,但菜色有特點所以能夠吸引顧客來消費。
  • 高校素盟應邀出席臺北國際素食論壇,籤署全球首個素食合作協定
    本次論壇諸多嘉賓帶來了精彩的分享,大會取得了豐碩成果:臺北國際素食合作協定正式籤署,臺北市素食職業工會成立,世界素食「廚神」授證典禮舉辦,臺灣大學純素綠活社正式成立,其代表人亦正式加入高校素盟。國際素食聯盟、亞洲太平洋素食聯盟等組織及相關企業代表參加論壇,高校素盟主任、清華大學學生素食文化協會會長柳濟琛應邀出席並作主題發言。
  • 政協委員建議公務接待吃素食,有利健康節約成本,素食有啥好處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副校長徐景坤說將在2020全國兩會上建議在公務接待中提倡全面素食。他認為這樣既有利於健康,又可節約成本,還有利於保護野生動物。政協委員建議公務接待吃素食,那麼吃素食有什麼好處?
  • 杭州靈隱寺舉辦「中西方素食文化分享品鑑」呼籲推進公眾健康
    佛教在線杭州訊 2019年8月11日,中西方素食文化分享品鑑活動在杭州靈隱寺舉行。中西方素食文化推廣專家、學者和素食菜餚製作大廚匯聚一堂,就飲食健康、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進行座談、交流。特別是現在,地處都市的寺院,素食文化已經成為接引信眾的方便。
  • 對話素食:素食與分子料理的新世界
    智素在線:分子料理準確地講是物理與化學等基礎原理在食材處理中的應用,顛覆傳統廚藝與食物外貌的烹調方式,因此所加工對象非葷即素,相信純植物性食材通過烹飪也會呈現出與眾不同視覺美感和味蕾享受,就如何才能打造一款受消費者歡迎的創意出品適合素食經營者推廣做些建議和指導!
  • 臺北國際素食論壇召開 臺灣素食人口佔12%
    2016年臺北國際素食論壇日前在臺安醫院舉行。現場貴賓雲集,包括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國際素食聯盟主席曾舜祥博士等出席論壇,他們圍繞素食健康與癌症防治、素食與氣候變遷等議題展開探討。  亞太素食聯盟秘書長朱建華博士在論壇上指出,如今食安風暴頻傳,我們更應該多用自然的食材,讓身心回歸自然。
  • 素食文化航母啟程: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1月20日,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戰略合作籤字儀式在北京舉行。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都是各自領域的領航者,在佛教傳媒及素食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對素食文化的普及與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 素食文化:素食主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由之路
    素食主義是人類未來的出路(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1999年12月31日晚上11時59分59秒,當全世界步入千禧年的剎那,世界上各個角落的數千萬名素食者,拯救動物者,環保份子同時發出了一個宣告此前,國際素食者聯盟(InternationalVegetarianUnion)各成員國代表,於1999年1月4日在泰國清邁舉行的世界素食者大會上聯名發出呼籲。他們宣稱在未來的太平盛世,素食主義(Vegetarianis)將為全球生態問題,饑荒、汙染等,提供出路。
  • 稻禾香的「素食病房」:百次公益送餐詮釋素食的力量
    益工在醫院奉送愛心素餐 「感恩吃素,祝您早日康復!」每一次雙手遞送、身體微躬,都是紅馬甲們對公益素食的詮釋。6月3日,湖南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病房外人頭攢動,這是一群來自長沙市稻禾香公益文化促進中心的益工,第100次為該醫院心血管內科「素食病房」奉送愛心素餐。
  • 印度是全世界的「素食天堂」!豐富的素食文化再加上繁多美食!
    印度是全世界的「素食天堂」!豐富的素食文化再加上繁多美食!相信大傢伙在平時都是肉類為主吧,現在許多人都自稱是肉食星人。小妖覺得肉類固然美味,可在平時要懂得飲食方面的均衡搭配才可以,肉類一定得吃但同時也得多吃點蔬菜還有水果才可以。
  • 探訪鎮江免費素食館——雨花齋
    常言道,「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條原來大家都認同的真理現在卻受到了衝擊,因為鎮江大西路上的「雨花齋」素食餐廳不但向各階層人士提供免費午餐,還管飽,不收一分錢。    今天(8月5日),筆者來到大西路上的這家免費素食餐館時是10點30分,離開飯規定時間11:00-12:00還有半小時。筆者便用這有限的半小時緊張地採訪起來。    雨花齋素食餐廳,位於大西路福音堂大門斜對面,樓上五六十個座位。屋內窗明几淨,古色古香的桌凳……每張桌上都有二張感恩詞。裡面所有工作人員都是義工,不論老少不拿一分錢。
  • 郭金平:讓京兆尹中華素食文化 成為全球行業的模範標杆
    郭金平表示:「京兆尹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智慧融入素食之中,志在向全球傳遞大愛文化,讓愛遍灑人間。獲得米其林三星,再加上綠星獎,被認定為全球先進的推廣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模範餐廳,對我們來講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意義非凡,同時也更促使我們不忘肩上的使命與擔當。
  • 這家公益素食館每天為近300人提供午餐--山西青年報2019年12月10日...
    12月8日上午,坐落在晉城市區書院東街的寶珍公益素食館門前,已經有百餘位老人排成長隊,等待一場免費的午餐。   自1月11日寶珍公益素食館開張那天起,眼前的一幕天天重複。截至12月8日,寶珍公益素食館開張進入第338天。   「每頓有近300人就餐,需要100斤蔬菜、120斤大米或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