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達人SUE
素食更加美味健康
素食 一件很酷的事?
文/羊城晚報記者 曾敏妍 圖/受訪者提供
10年前,我們身邊的素食館主要是中式餐館,多開在寺廟附近,現在高檔的素食館,不是開在寫字樓密集的商務區,就是開在環境幽雅的公園邊。素食不再是佛教徒的專利,而是白領們青睞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在素食達人的世界裡,素食不等於「齋」,即便不上館子,在家也可以把素食變著花樣吃,對素食食材的考究也將更加深入,直到讓它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素食須由心
每個素食者,都會有一個讓自己堅持的理由。為了健康,為了保護動物,為了環保,會是新素食主義者的眾多理由的最為常見的三個。
時尚潮人Waiting素食好幾年。她覺得素食和時尚一樣「潮」——要知道,從麥當娜到大S,都是素食者!素食+運動,讓她身材越來越苗條,身體越來越健康,穿起她最愛的黑色系衣服,顯得更加酷。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Sue的動機更為單純,因為愛動物和環境,毅然成為一個純素者。
作為肉食者,很難想像突然沒有了肉的一日三餐,而新素食者們有一個共識,不要勉強,包括自己和他人,素食以後,完全不妨礙跟葷食的朋友們一起吃飯。素食好幾年的白領曉羽說:「素食後最大的變化就是,以前我喜歡主導點菜,現在都讓朋友們來點。」
素食生活不「素」
對於一個肉食者來說,素食的世界有點難以想像:每頓飯滿桌子綠色食品,再好看也有審美疲勞的時候吧?別以為素菜就沒有選擇,只要花點心思,一樣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素菜食材,做出各國的美食。
Sue本來就是個特別能倒騰美食的人,素食以後,到處挖掘素食食材與食譜成為她最大的樂趣之一。在美國,作為一個全素食者並不困難,大部分餐館和航空公司都會有素食菜單,但Sue一家熱衷甜食,她既要努力滿足家人的需求,又得確保食物的安全和品質。在過去五年裡,她樂此不疲製作純素美食,純素的義大利菜、越南菜、日本菜都難不倒她。Sue說:「我想向大家展現,即使沒有添加任何動物產品的全素食品,也能夠美味可口。」這個周末,她還在廣州維生素餐廳裡開小講座,現場教大家做素壽司。
曉羽覺得自己素食以後,餐桌一樣很繽紛,她會更加注重從營養學的角度去買菜,紫色的茄子、紅色的番茄、黃色的椰菜花、綠色的各種蔬菜搭配著烹煮,水果的色彩更加繽紛。市面上可以買到的仿製肉類的豆製品也非常豐富,既有營養,又可以跟普通蔬果搭配著烹飪。
嘉賓對話
SUE(純素達人,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任職於AIG、DALE CARNEGIE等美國500強公司,後回國創立手工純素食品品牌PURE)
羊城晚報:在國內如何挖掘有趣的素食食材?
SUE:相對於國外,好的食材確實難找一點,買菜會麻煩一些,需要去一些有機蔬果農場或者上網訂購,一些常吃的水果,例如蛇果和加州橙還會比國外貴。但國內蔬菜品類豐富,很多是國外沒有的,例如辣椒葉、枸杞葉、紫色番薯等。
羊城晚報:可以跟我們分享你的得意之作嗎?
SUE:家裡西式飲食為主,漢堡包是最常做的一道早點。本來「肉」的部分,可以買外面仿肉的豆製品,更多是自己製作,用豆腐打碎,加入蔥、菠菜等切碎的蔬菜,再和上杏仁粉,用胡椒粉等味料調味,最後煎香,口感跟肉餅一樣。
名字解釋
素食
傳統的素食,指的是禁用動物性原料及禁用「五辛」和「五葷」的寺院菜、道觀菜。現代的素食,是指凡是從土地中和水中生長出來的植物,可供人們直接使用或加工使用的食品,我們都可以統稱為素食,比如說蔬菜,果品,豆製品和麵筋等材料製作的素菜等食物。
素食者中也有不同的分類。
純素食或嚴守素食,英文叫Veganism,俗稱「吃全素」,他們會避免食用所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例如蛋、奶類、乾酪和蜂蜜。部分純素者也不使用動物製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蔗糖(因為用骨碳過濾過)和含動物性成分或者用動物測試的化妝品。
有的素食者除了不吃肉類,要求相對寬鬆。例如,「乳蛋素」是指會食用部分動物製成的食品來取得身體所需之蛋白質,像是蛋和奶;「奶素」是不吃蛋及蛋製品,但會食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像是奶酪、奶油或酸奶;「蛋素」不吃奶及奶製品,可食用蛋類和其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