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文化:素食是一件很酷的事?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素食達人SUE

素食更加美味健康

素食 一件很酷的事?

文/羊城晚報記者 曾敏妍 圖/受訪者提供

10年前,我們身邊的素食館主要是中式餐館,多開在寺廟附近,現在高檔的素食館,不是開在寫字樓密集的商務區,就是開在環境幽雅的公園邊。素食不再是佛教徒的專利,而是白領們青睞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在素食達人的世界裡,素食不等於「齋」,即便不上館子,在家也可以把素食變著花樣吃,對素食食材的考究也將更加深入,直到讓它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素食須由心

每個素食者,都會有一個讓自己堅持的理由。為了健康,為了保護動物,為了環保,會是新素食主義者的眾多理由的最為常見的三個。

時尚潮人Waiting素食好幾年。她覺得素食和時尚一樣「潮」——要知道,從麥當娜到大S,都是素食者!素食+運動,讓她身材越來越苗條,身體越來越健康,穿起她最愛的黑色系衣服,顯得更加酷。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Sue的動機更為單純,因為愛動物和環境,毅然成為一個純素者。

作為肉食者,很難想像突然沒有了肉的一日三餐,而新素食者們有一個共識,不要勉強,包括自己和他人,素食以後,完全不妨礙跟葷食的朋友們一起吃飯。素食好幾年的白領曉羽說:「素食後最大的變化就是,以前我喜歡主導點菜,現在都讓朋友們來點。」

素食生活不「素」

對於一個肉食者來說,素食的世界有點難以想像:每頓飯滿桌子綠色食品,再好看也有審美疲勞的時候吧?別以為素菜就沒有選擇,只要花點心思,一樣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素菜食材,做出各國的美食。

Sue本來就是個特別能倒騰美食的人,素食以後,到處挖掘素食食材與食譜成為她最大的樂趣之一。在美國,作為一個全素食者並不困難,大部分餐館和航空公司都會有素食菜單,但Sue一家熱衷甜食,她既要努力滿足家人的需求,又得確保食物的安全和品質。在過去五年裡,她樂此不疲製作純素美食,純素的義大利菜、越南菜、日本菜都難不倒她。Sue說:「我想向大家展現,即使沒有添加任何動物產品的全素食品,也能夠美味可口。」這個周末,她還在廣州維生素餐廳裡開小講座,現場教大家做素壽司。

曉羽覺得自己素食以後,餐桌一樣很繽紛,她會更加注重從營養學的角度去買菜,紫色的茄子、紅色的番茄、黃色的椰菜花、綠色的各種蔬菜搭配著烹煮,水果的色彩更加繽紛。市面上可以買到的仿製肉類的豆製品也非常豐富,既有營養,又可以跟普通蔬果搭配著烹飪。

嘉賓對話

SUE(純素達人,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任職於AIG、DALE CARNEGIE等美國500強公司,後回國創立手工純素食品品牌PURE)

羊城晚報:在國內如何挖掘有趣的素食食材?

SUE:相對於國外,好的食材確實難找一點,買菜會麻煩一些,需要去一些有機蔬果農場或者上網訂購,一些常吃的水果,例如蛇果和加州橙還會比國外貴。但國內蔬菜品類豐富,很多是國外沒有的,例如辣椒葉、枸杞葉、紫色番薯等。

羊城晚報:可以跟我們分享你的得意之作嗎?

SUE:家裡西式飲食為主,漢堡包是最常做的一道早點。本來「肉」的部分,可以買外面仿肉的豆製品,更多是自己製作,用豆腐打碎,加入蔥、菠菜等切碎的蔬菜,再和上杏仁粉,用胡椒粉等味料調味,最後煎香,口感跟肉餅一樣。

名字解釋

素食

傳統的素食,指的是禁用動物性原料及禁用「五辛」和「五葷」的寺院菜、道觀菜。現代的素食,是指凡是從土地中和水中生長出來的植物,可供人們直接使用或加工使用的食品,我們都可以統稱為素食,比如說蔬菜,果品,豆製品和麵筋等材料製作的素菜等食物。

素食者中也有不同的分類。

純素食或嚴守素食,英文叫Veganism,俗稱「吃全素」,他們會避免食用所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例如蛋、奶類、乾酪和蜂蜜。部分純素者也不使用動物製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蔗糖(因為用骨碳過濾過)和含動物性成分或者用動物測試的化妝品。

有的素食者除了不吃肉類,要求相對寬鬆。例如,「乳蛋素」是指會食用部分動物製成的食品來取得身體所需之蛋白質,像是蛋和奶;「奶素」是不吃蛋及蛋製品,但會食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像是奶酪、奶油或酸奶;「蛋素」不吃奶及奶製品,可食用蛋類和其相關產品。

相關焦點

  • 素食文化:舌尖上的臺灣 素食者的天堂
    而2012年,擁有深厚素食文化底蘊的臺灣素食更是愈加繁榮,長期深受全球素食者的嚮往;無數遊客與美食家紛至沓來,嘗遍素食美味的同時更是對東方素食文化的意蘊與美麗大加讚賞,而作為一個以吃聞名的地區,臺灣素食文化的發揚與繁榮同樣是臺灣飲食經濟甚至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 素食文化:論壇臺北閉幕 展現臺灣素食文化_佛教_鳳凰網
    為了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主辦方在飲食方面研究出一套具臺灣特色的菜譜,藉此展現臺灣素食文化「軟實力」。佛教論壇閉幕期間,兩場媲美「國宴」的歡迎與歡送晚宴是展現臺灣飲食文化的一個舞臺,主辦單位之一的國際佛光會22日與兩家臺灣素食餐廳討論「菜譜」,廚師長將最具臺灣特色的食材做成「國宴」,同時兼顧貴賓的口味以及飲食習慣,細心為大陸客人準備「辣椒」、為日本客人準備「哇沙米」,餐桌上還備有玄米茶等具臺灣特色的飲品
  • 在一座城,和一群人,做一件事——且看杭州素食文化節九大亮點!
    要完成這麼多事,這在時間上明顯是倉促的,但通過一群人的努力,卻也成功造就了這一場的素食文化、素食產業盛會。一座城市,能不能把素食文化弘揚好,首先要尋根,如果歷史上本身素食文化豐富,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那弘揚素食文化就是一種對優良傳統的繼承,這是順理成章的。而杭州,恰恰如此。
  • 素食文化:12年素食心路歷程 慶幸 感恩 建議
    (圖片來源:nipic)   是的,我是一個素食者。但是在人群中,我和你沒什麼不同。如果我不告訴你,你不會知道我是一個素食者。12年前,偶然的一個機會,我看了一篇「為什麼素食」的文章就再也不想吃魚、肉、蛋和奶了。為什麼?因為合乎邏輯。比如,人的生理構造適合素食,吃動物不安全(譬如前不久席捲全球的「狂牛症」和「非典」);比如素食可以解決全球饑荒問題,可以保護生態環境(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的今天,每天卻有十六萬四千人餓死。真是糧食不夠嗎?
  • 素食文化八字真言
    說起弘揚素食文化的由來,很多人會不大相信,尤其認識我稍微熟悉我的人,那些從小一起的玩伴、同學、同事。在他們眼中和認知中,我就是一個來自西北的山娃子。有點另類,不吃肉,就吃素。從小到大沒出過遠門,閉塞不用說了,見識更談不上。
  • 素食文化:英國彈性素食者越來越多 素食餐廳火爆
    什麼叫「彈性素食」說起素食,人們經常會有「乏味和單調」的印象。「彈性素食(flexitarian)」指的是一種新的素食方式。這個英文單詞也是新創的詞語,由flexible(靈活的)和vegetarian(素食者)拼合而成。
  • 素食文化:無盡悲心永恆大愛 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觀
    (圖片來源:中國素食文化傳播網)   俗諺雲∶「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向來最講究吃的藝術,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美食佳餚,身體卻依然是百病叢生;有人雖是粗茶淡飯,反而身體健康長壽,因此本文將從佛教的觀點,對素食做一番探討。就佛門而言,尊重生命是素食的一個重要觀念。
  • 素食餐飲展具大發展潛力,熙陽小鎮竭力打造素食文化名片
    基於此,素食的概念常被提及且逐漸演化為餐飲界的一種潮流趨勢。今年,面對全球性防控危機的影響,人們更是逐漸意識到改變餐飲結構的重要性,對素食的需求量有所提高,素食主義者也越來越多,由此我國的素食文化正悄然傳播開來。可以預見,未來,素食主義的浪潮必定席捲全國。
  • 印度是全世界的「素食天堂」!豐富的素食文化再加上繁多美食!
    印度是全世界的「素食天堂」!豐富的素食文化再加上繁多美食!相信大傢伙在平時都是肉類為主吧,現在許多人都自稱是肉食星人。小妖覺得肉類固然美味,可在平時要懂得飲食方面的均衡搭配才可以,肉類一定得吃但同時也得多吃點蔬菜還有水果才可以。
  • 深圳的素食餐飲是一種什麼狀況?老牌素食館的隱退與素食的新興
    原標題:深圳素食 生態調查一面是年輕人把素食當時尚,一面是老牌素食館遭遇困境,深圳的素食餐飲是一種什麼狀況?幾年前,江映儀從湛江老家來到深圳後不久,就在朋友的介紹下第一次走進新梅園,體驗了一番素食餐飲的滋味。出於對素食的關注,在深圳這些年,江映儀也曾發現過不少像新梅園這樣,因經營困難而停止營業的素食餐廳。「想要價格實惠又要保證菜品質量,這是很難平衡的一件事。」對於素食餐廳的倒閉,江映儀坦言並不意外。
  • 比爾蓋茨、馬雲、李嘉誠一致看好素食,素食是人類和地球生生不息的...
    點擊誠敬儒文化關注我喲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信息,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內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臺!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 學佛必須素食嗎,古今僧人的素食有何區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僧人必須素食的話題開始在坊間流傳。對於素食與學佛的關係,你肯定也有很多疑問,這篇文章就來談談「吃素」這個話題。學佛必須吃素嗎?儘管素食文化由來已久,但直到清朝末年,才出現了一本系統記載素食食譜,兼具論述素食觀念的書籍。此書是由宣統時期的翰林院侍讀薛寶辰所撰寫,書名《素食說略》。
  • 素食文化:素食太空餐 太空船和地球採用素食非常重要
    所以,適應以素食為主的飲食,對長途太空旅行是必要的。數年前,美國太空總署資助紐約康乃爾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為航天員設計了200個食譜,主要是由小麥、大米、黃豆和蔬菜等素食材料調配而成,而且這些主要材料都能在人工光線和控溫的太空溫室裡種植,只有大約百分之十的食物熱量來自地球的加工食品,包括油脂、濃縮調味料,以及主要作為佐料之用的各種非素食和乳製品,此外還有一些像巧克力之類的奢侈品。
  • 素食文化:流行音樂與素食主義
    保羅·麥卡特尼長期以來一直是直言不諱的素食主義者(他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如果屠宰場有玻璃牆,每個人都將是素食主義者」),但不太為人所知的或許是,其他三位「拖把頭」也都完全或幾乎素食。馬上就73歲的林戈·斯塔爾吃素近40年,甚至看起來比他的前樂隊夥伴保羅更年輕。在1995年的一次採訪中,麥卡特尼說,「我們最後都成了素食者。林戈像一包種子那樣走來走去,非常健康。」
  • 素食文化:學習佛法是否一定要吃素呢?
    (圖片來源:東林祖庭)聖嚴法師曾講過,素食是佛教鼓勵的事,但並不要求所有學佛的人一定要吃素。因為學佛的人吃素是出於慈悲,而慈悲又以五戒中的第一條戒「不殺生」為根本。所以學佛的人如能吃素,那是最好的事,但是,如果因為家庭的原因,或工作上的困難,不吃素也不要緊,但是不要再去殺生,也不可指揮或請他人殺生。在家中,先生或太太一方學佛要吃素,而另一方不吃素,或者是子女學佛要吃素,而父母不同意,這就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從而導致家庭不和。這時初學佛的人就可以從吃三淨肉開始做起,同時,與另一方,先生或太太或者父母從科學的角度多講素食的現世利益,如素食有利於健康等。
  • 【素食者】英文怎麼說?
    素食者 vegetarian1.She's been
  • 《王蒙自傳》今天登陸北京、北大素食周免費吃素食
    《王蒙自傳》今天登陸北京  信報訊 (記者趙明宇)記者昨天從北京多家書店了解到,今天《王蒙自傳》第一部《半生多事》將正式與北京讀者見面。  據承銷《王蒙自傳》的北京共和聯動圖書有限公司相關人員介紹,徵訂單發出去不久,各地方經銷商就開始不斷打電話垂詢,紛紛定下大額訂單,第一輪徵訂冊數已超過20萬冊。
  • 又有素食餐廳關門!素食真有未來嗎?
    他們知道每個願意去素食餐廳或者素食公司工作的人,都是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做素食推廣素食是一件好事,所以在生活上也應該是好的!但是星球還想說對員工好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利潤和成本,還有一句話叫:慈不帶兵。
  • CBR特稿|那些素食的年輕人
    素食是一種飲食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稱為素食主義者。「成為一個素食者,一年能拯救365隻動物的生命、1000公頃的森林,減少3320kg的碳排放、節約6607kg的糧食」、「如果按現在的氣候變化速度下去,2040年北極就沒有冰了」……很多素食者習慣將 「素食」和「環保主義」加入個人標籤,並認可自己正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 素食文化:肉食者與素食者巔峰對決:吃什麼才對
    僅僅是素食更健康嗎?為什麼肉食者覺得吃肉會更酷,站在火雞面前一邊吃著美味的素食一邊欣賞生命的靈動,與把火雞送進口中哪個更好呢?這些精彩的辯論相信也會引發每一位讀者深深地思考。(鳳凰網華人佛教·素食)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大廚TimLove走訪了CNN的5對5熱坐,並且解釋了為何吃肉為「酷」,而吃素不「酷」。    這次走訪辯論,在網上引發了1,500個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