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年齡階段孩子對安全感的需求都不一樣,你做對了嗎?

2020-12-24 陪寶寶寫日記

不知你的孩子是否曾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比如有的孩子情緒很不穩定,稍不如意就會發脾氣。

還有的孩子,總是看起來沉默不語,很少跟他人交流,明明感到很害怕或者焦慮等,卻不願表現出來。

又比如有些孩子沉迷於追星、穿衣打扮等某些興趣愛好中,或者迷戀網路遊戲等,成績下滑很厲害,但父母怎麼相勸都不聽。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

世界權威的兒童情緒發展專家格林絲潘博士在在《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一書中指出:安全感指的是一種狀態和感受,它不僅反映在孩子內心,也顯現在孩子同母親,父親以及兄弟姐妹或者更多家人之間的關係上。

假如,孩子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或者父母很少關心和陪伴孩子,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缺乏安全感,而出現一些行為偏差的問題。

在書中,格林絲潘博士還指出安全感就好比是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能夠帶領著孩子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即便是面對逆境,也能不屈不撓,迅速調整自己,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安全感與我們平日裡所說的「韌性」非常相似,它從本質上而言,是我們自身所具備的一種能力,能夠讓我們變得自信,樂觀,積極向上,擁有很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獲得更幸福的生活和事業。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

從孩子生長發育的角度來說,安全感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形成,在學齡期和青春期得到不斷的發展和鞏固。因此,對孩子而言,每個階段安全感的建立都尤為重要。我們將分三個時期來重點闡述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一、嬰幼兒時期該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缺乏獨立性,需要父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一個擁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夠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考能力。那麼出現什麼樣的徵兆預示著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呢?

比如容易跟他人產生衝突。有的孩子本身性情就比較衝動,行事魯莽,但很多時候,他們這種行為的產生是因為壓力所致。他們有可能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內心的負面情緒無法釋放,從而通過身體衝突這樣的途徑來緩解內心的壓抑。

又比如焦慮,害怕,或者不願表達。有的孩子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性格又比較內向,他們無法獲得情感上的理解和關愛,因此孩子們很有可能默默承受著一切,從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種情況呢?

有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是利用空餘時間與孩子相處,從而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法。這種方法也可以稱之為「地板時間」。

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畫畫或者堆積木的遊戲。但是,在遊戲中,孩子處於主導地位,家長只需在一旁觀看即可。在遊戲中,你可以多觀察孩子,他對什麼樣的活動更感興趣?他為什麼不喜歡這個積木?為什麼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通過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然後積極引導,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情感,尤其是負面的情緒,一個能合理表達並掌控自我情緒的孩子更容易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並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挑戰。

二、學齡期的孩子該如何建立安全感呢?

這個時期的孩子能力開始提升,他們開始使用多角度的觀點看待周圍人的關係。比如孩子做錯事,母親打了他,他感覺自己受了委屈,他就會去告訴父親,從而企圖尋求幫助和保護。

另外,孩子們到了七八歲以後,會尤其關注自己在群體中的表現。比如誰更好相處,更受歡迎?誰數學最好,擅長演講等。他們會衡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分量和地位,並且在他們的世界中已不再僅僅是父母,還有朋友,老師等。因此,幫助他們培養處理問題,以及人際關係的能力會加強孩子們的安全感。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還是可以巧妙利用「地板時間」。這個年齡的孩子,相對嬰幼兒來說,不再那麼黏人和需要陪伴,因此我們在一天中只需留出一定的時間,跟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即可。

比如,吃過晚飯以後,大家圍坐在一起看看書,談談心。然後啟發孩子聊一聊他感興趣的問題。比方說喜歡看的書籍,為什麼喜歡,哪個人物讓你感觸最深?也可以聊一聊學校中發生的事情。哪個同學讓你感覺最討厭,你最喜歡哪個老師的課,你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等等。

一方面,通過這樣的互動溝通的方式,我們能夠加強與孩子的親密度,了解他的情感和需求。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發現他身上存在的問題。比如,孩子可能因為跟同學吵架了而很不開心,我們可以嘗試詢問他們,為什麼跟同學吵架呀?那麼你認為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呢?你覺得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改善你們之間的關係呢?這種啟發性的問問題,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發散思維,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能適應社會和人際關係交往。

三、青春期的孩子該如何培養他們的安全感?

青春期的孩子相較而言,具備了更強的自我認知和判斷力。在他們的心中會形成兩個世界,一個是內心的世界,另一個是外在環境的世界。

他們既渴望想要急切地融入這個世界,又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懷與照顧。因此他們的內心矛盾又激進。正如心理學家彼得·布洛斯所說,青少年要想證明自己堅強和獨立,他們必須得認真面對所有嚮往的東西。所以說,如果他們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教育,就很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比如有些孩子因為自制力較差,以及內心的煩惱無法排解,會染上一些不良的習性,比方說抽菸、喝酒,甚至吸食毒品。這些行為需要家長們引起高度的重視,並及時制止。

那麼我們平時可以怎麼做,來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從而幫助孩子更健康成長呢?

第一、學會表達對孩子的愛和尊重。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很渴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鼓勵和認可。比如孩子要不要參加輔導班,選擇什麼的專業等等,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再合理規劃,讓孩子學會為自己做主,自己為自己負責。

第二、教孩子認識自己的局限性,並學會反省。

即便他們即將成人,但也免不了犯錯。當然了,犯錯是一個很好的成長機會。幫助孩子分析現狀,以及為何失敗的原因,有助於他們更清楚的認知自我,從而避免再次陷入困境中。

第三、鼓勵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然而現實生活的學習和工作卻往往限制著我們的行動,我們沒有辦法帶孩子行萬裡路,卻可以帶孩子讀萬卷書。讓孩子從書中開闊眼界,增加人生閱歷,從而擁有更遠大的抱負和志向。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以身作則,循循誘導,給予孩子愛和溫暖,教會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遵守社會的各項規章制度。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在失敗中進步,不畏挫折,不怕困難,擁有更自信和更美好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建立寶寶安全感,你做對了嗎?
    中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社會資源都嚴重匱乏,而且分布極不均衡,小到過馬路,大到學區房,凡事都得搶,因為不搶可能就過不去,不搶可能就沒有了。中國的食品不安全,一不小心就不知道吃了什麼加料菜。中國的水不安全,空氣不安全,土地不安全。如果這樣你都覺得很安全,我給你點讚!這說明你有一顆安全的心,作為一屆屁民,外部環境我們無力改變。但我們可以儘量讓我們的心安定下來。
  • 孩子每個時期的需求不一樣,你知道怎麼給孩子挑選玩具嗎?
    市面上的玩具五花八門,有很多家長不知道應該幫孩子選擇什麼樣的玩具。其實孩子每個階段的發育特點不一樣,有針對性地幫孩子挑選玩具,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0-2歲之前。寶寶正是感官和精細動作的發育階段,家長可以幫他們挑選一些,帶有聲響的,顏色比較鮮豔,並且方便抓握好操作的玩具,有利於他們對顏色的認知促進寶寶大腦以及各種感官的發育。
  • 別弄錯了,這才是最佳入學年齡,你對了嗎
    別弄錯了,這才是最佳入學年齡,你對了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娃3歲就必須上幼兒園?別弄錯了,這才是最佳入學年齡,你對了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問題出於安全感的需求,但你越是追求安全感,就越感到不安全
    安全感的需求是所有心理問題的驅動力,人都是在尋找安全感,人都是希望自己是安全的狀態。但是有時候我們明明是安全的,頭腦卻不斷的製造不安全的蜃景讓自己處在不安全的假象當中。無論是強迫症,焦慮症,還是其他的神經症,他不是你,安全感作為內在的出發點,展開思維邏輯的泛化。
  • 孩子成長的三個階段,父母的養育是關鍵的三個字,看看你做對了嗎
    養育孩子的「三部曲」,看看你做對了嗎?種下什麼因,收穫什麼果。想要什麼果,就種什麼因。在嬰兒到寶寶,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格,還只是「半個人」時,你的伴,就是孩子的依賴。這個階段很短,短到只有3年,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基石。
  • 燕多品 | 不同年齡階段的女人都能吃燕窩,但你吃對了嗎?
    但每個年齡段的需求不同就像女人選眼霜一樣要適應不同年齡段的皮膚狀況但是有一樣美容利器卻是能夠覆蓋全年齡段只要稍稍換換搭配就能適應每個年齡段的需求,讓皮膚不垮掉!而如果不重視的話,則會真正的步入衰老期,再也來不及拯救。
  • 給寶寶建立安全感,你做對了嗎?
    媽媽們都希望養育出有安全感的孩子,但是對於「安全感」的建立很多人是有誤區的:·母乳親餵才可以,奶瓶餵養❌·無時無刻的陪伴寸步不離❌·不能讓孩子哭,一哭就抱才可以❌·忽略個人感受的全部給予❌以上的言論只會給媽媽們製造更多的恐慌與疲憊‼️.
  • 你了解安全感嗎?每個人都會缺乏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每個人的「底層需求」之一,其根源還是來自己對事物的某種恐懼!因為人的一生,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趨利避害!別怕,每個人都會存在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沒有人不存在安全感,只有每個人對安全感的掌控強大還是脆弱!
  • 你知道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任務嗎?快來一起看看吧
    這估計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不管你做的多麼好總是感覺孩子就是催不動,有時你自己感覺很無力有無奈,自己累的要死結果孩子一點長進都沒有。你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感覺無從下手,為什麼說什麼孩子都不聽?其實是成長階段中的一些成長任務沒有完成,所以尤其是上了小學階段許多的問題便開始顯現出來。0-1歲是建立安全感的時期,這個時候孩子需要得到無條件的關愛和有規律的哺育,比如後期有許多人變得特別喜歡吃,或者特別沒有安全感就是這個階段沒有建立好。
  •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導讀: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成長4個階段不同心理需求
    我們將孩子的心理年齡需求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0-3歲此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於:(1)夫妻關係的和諧穩定。上一階段說到,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要,這一階段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可或缺。中國的爸爸不善於和孩子溝通,但是爸爸的行為和引導,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父子關係差,會導致孩子的自我感不強,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於父親。
  • 我們做的很多「好」事情可能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媽媽們都問過不少這樣的問題: 孩子一哭我沒抱,會不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睡眠調整會不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特別黏我,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大部分地方在談安全感時都非常學術,讓人聽了也搞不懂該怎麼做,反而會增加人的焦慮感。
  • 家庭教育教什麼:父母在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教育任務(建議收藏)
    社會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每個人成長的過程都普遍經歷著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會事件的發展順序,按一定的成熟度分階段地向前發展。根據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生理、心理和社會經歷的不同情況,大致可以分為7個階段:嬰幼兒階段(0—3歲)、學齡前階段(3—6歲)、學齡階段(6—12歲)青少年階段(12—18歲)、青年階段(18—35歲)以及中年階段和老年階段。
  • 你有安全感嗎?何為安全感?給女人安全感的三個階段!
    女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兒。那麼安全感究竟是什麼呢?由剛剛開始認識,再去到中期發展再去到後期關係。無論是哪一個階段,安全感始終都是女人重視的元素之一。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帶給她安全的感覺。這個時候有的人可能會這樣想:我長得又不像壞人,也沒有對她做過一些過分的事情。
  • 你敢保證,培養孩子情商,你真的做對了嗎?
    對不起,情商,原來我一直都不認識你!疫情當前,小神獸24小時元氣滿滿,共處一屋無處可逃。。。這讓父母充滿了挑戰。今天的主題就是一場及時雨!文章就關注兩個身份:父母和孩子。父母既是情商培養的教練,也是情商實踐的主力隊員。一方面,通過梳理兒童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為父母做好情緒引導提供理論基礎;另一方面,用許多案例提供實操方案,讓父母得以按圖索驥,隨取隨用。
  • 【育兒】孩子上幼兒園的最佳年齡 --- 你把握對了嗎?
    2、自身能力方面:這個時候寶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養,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能力,寶寶的智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3、自身探索方面:同時三歲的寶寶,主動探索的需求非常大,幼兒園提供的家庭之外的探索環境,正好可以滿足寶寶的探索心。
  • 對手機痴迷的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需求,陪伴不夠非主要原因
    ,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孩子被慣壞了,也是家長的陪伴不夠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實際上對手機痴迷的孩子也是每個年齡段的不同需求,比如年齡小的孩子對剛剛接觸的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在自控能力較差的情況下很容易進入痴迷階段,而年齡較大些的孩子需要通訊作為聯絡,在日常所需的必要下手機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 如何分齡補足孩子的安全感?
    這需要我們深入到問題的根源——孩子安全感的匱乏,這個點上來做工作。安全感看不見摸不著,似乎很抽象。它到底是什麼,是如何產生的?安全感,指的是一個人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它最初來源於孩子與養育者之間的依戀關係。安全型的依戀關係能帶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作為父母,我們怎樣在日常養育的細節中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呢?
  •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刷牙,每個階段刷牙的方式都不同,你做對了嗎
    想要讓寶寶擁有一口好牙齒要從小就開始對牙齒的護理,不同階段的孩子也有不一樣的刷牙方式,一起來看一下每個階段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吧。6個月之前:很多家長覺得寶寶剛出生沒有必要刷牙,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剛長出乳牙的時候還不可以用牙刷刷,市面上有指套牙刷,粗糙的一面可以幫助清潔牙齒和口腔。3歲之後:當寶寶已經習慣刷牙,這時候就要教寶寶學習如何刷牙了。如果寶寶不愛刷牙,父母可以一個控制寶寶,一個幫寶寶刷牙,但在寶寶7歲之前,就要真正獨立刷牙了哦。
  • 秩序感這麼重要,你做對了嗎?
    當這種秩序一旦被破壞,就會引起他們情緒上的不安和焦慮,成為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兩大屏障。 02影響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處於秩序感期的孩子,當看到事物不符合他們內心秩序時,就會積極、主動去整理。 如果這個階段我們尊重孩子的秩序,沒有幹涉,而是鼓勵他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