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在一場定製版沉浸式「音樂廳奇妙夜」中,發布了2018新樂季。
安娜·卡特琳娜·安東娜琪
新樂季將延續「古典·變奏」的主題,一方面堅守古典音樂原汁原味,引進古典大師名團、精品室內樂,另一方面,繼續探索古典音樂的多樣可能性,參與本土藝術家的音樂創新,感受「變奏」之美。
據了解,新樂季共分五大版塊:開閉幕系列、獨奏家系列、室內樂系列、流行/跨界系列和古樂系列,共計320場音樂會。古典音樂的千姿百態,都在這個新樂季裡。
樂無窮水腔
開閉幕
和往年一樣,音樂廳設計了4場開閉幕系列音樂會。
明年1月,首場開幕音樂會將迎來當今樂壇「卡門第一人」——義大利歌劇女神安娜·卡特琳娜·安冬娜琪,這也是她首次到訪上海演出。
為紀念德彪西逝世100周年,上半場,安冬娜琪將獻演德彪西等作曲家結合詩歌、繪畫而作的藝術歌曲,下半場,安冬娜琪將把鮮有機會登臺的普朗克女性獨白獨幕歌劇《人聲》帶上臺。
馬其頓鋼琴家西蒙·狄裡柏斯基將在明年2月接棒開幕音樂會。2002年,馬其頓發行首張專輯,便斬獲兩項留聲機獎,其為EMI錄製的唱片也廣受好評。
與開幕系列音樂會主打獨唱、獨奏不同,閉幕系列音樂會將迎來兩支重量級團體。
維也納柏林愛樂音樂家合奏團
明年12月,挪威室內樂團將攜挪威爵士鋼琴家——布格·維塞爾託夫特,跨界碰撞羅丹的雕塑。音樂會上,每位樂手將選兩三個羅丹雕塑,用肢體進行模仿和展示,觀眾在參觀「雕塑」的同時,欣賞爵士與古典「混合版」《哥德堡變奏曲》、勳伯格《升華之夜》等作品。
同樣是明年12月,曾在音樂廳2017 「mini音樂節」大放異彩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將應樂迷呼聲再度返場上海,一展室內樂的魅力。
史溫格歌手合唱團
獨奏家
小提琴家約夏·貝爾、維多利亞·穆洛娃、詹姆斯·海涅斯,中提琴家今井信子,大提琴家阿爾班·葛哈德,鋼琴家貝佐德·阿布杜瑞莫夫……翻開新樂季手冊,眾多獨奏家裡的星光將閃耀音樂廳。
美國小提琴家約夏·貝爾集奧斯卡、格萊美、費雪獎於一身,作為聖馬丁室內樂團的藝術總監,明年5月,他將以小提琴家、指揮家的雙重身份,攜團登臺,獻演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俄羅斯小提琴家維多利亞·穆洛娃曾位居「20世紀十大女性小提琴家」。明年10月,這位「冷美人」將用羊腸弦小提琴獻演《巴赫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這也是穆洛娃首次在中國演奏這套曲目。
無獨有偶,明年12月,德國大提琴家阿爾班·葛哈德也將以《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展開獨奏音樂會。每到一處巡演,葛哈德都會將大提琴放在城市街頭取景拍照,再貼於Facebook、Twitter,在網絡世界享有超高人氣。
不管是大提琴還是小提琴,巴赫這兩套組曲都是弦樂史上的裡程碑,是考驗演奏家演奏技巧和音樂修養的「試金石」。
艾默森弦樂四重奏
室內樂
如果持續關註上海音樂廳,你會發現室內樂、古樂是音樂廳近兩年的重頭戲。新樂季,音樂廳將集中優勢,繼續推出包括室內樂、古樂在內的多個系列音樂會。
弦樂四重奏被德國文豪歌德比作「智者之間的談話」,向來是室內樂藝術的制高點。明年5月,坐擁九項格萊美大獎、三項留聲機大獎的艾默森弦樂四重奏,將再度登陸上海,帶來莫扎特、巴伯、勃拉姆斯弦樂四重奏裡的代表作。
誕生於莫扎特故鄉的薩爾茨堡室內樂團,是古典樂派最具代表性的詮釋者。明年10月,這個以演奏莫扎特作品出名的樂團,將攜法國小提琴家雷諾·卡普松演繹多首莫扎特名作。
此外,明年4月,DG公司唯一籤約手風琴演奏家希多洛娃,將攜戈爾德蒙德四重奏,展演手風琴的魅力;10月,巴黎管弦樂團希爾巴八重奏將攜法國三棲女歌手伊莎貝爾·喬治,帶來《從猶太小鎮到紐約》,講述東歐人離開故土到美國尋夢的故事;12月,荷蘭歷史最悠久的荷蘭管樂團也將訪滬,如同搭乘音樂快車,帶領樂迷完成一次環球旅行。
約夏·貝爾與聖馬丁室內樂團
深受樂迷歡迎的「大師公益」系列音樂會,同樣將視角聚焦室內樂,全場票價80元。
曾與克萊默、麥斯基、阿格裡奇等大師多次合作的日本中提琴女皇今井信子,將攜三位同行組成中提琴四重奏,演繹巴赫、舒曼、皮亞佐拉的妙律佳音。
德國鋼琴庫普菲爾納格、華人女鋼琴家韓卉菁,將以莫扎特為主題,在176個黑白鍵上聯手,展現雙鋼琴音樂的流光溢彩。
紮根拉美民間音樂土壤,融合爵士與古典音樂精華,由班多紐手風琴大師保羅·豪雷納領銜,鋼琴家豪爾赫·馬丁、薩克斯演奏家毛羅·西瓦蒂尼組成的MJC三重奏,將帶來一場阿根廷風味的探戈音樂會。
維多利亞·穆洛娃
古樂
每年,音樂廳都會引入數支頂尖古樂團,還原本真「巴洛克音樂」,多年累積的口碑已在上海培養出一批「巴洛克粉絲」,「聽古樂,到上海音樂廳」也成了樂迷之間的共識。
明年5月,音樂廳已經連續舉辦5屆的品牌——mini音樂節,將以「古樂」為主題,邀請三支樂團展演巴洛克古樂。
漢堡議會音樂家古樂團的曲目涵蓋了18世紀小型合奏樂的精華;紳士合奏團以「鳥」為主題,用古樂器模擬各種鳥的聲音,將展演17-18世紀與鳥有關的音樂精品;嘉蘭古樂團的「維瓦爾第專場」,則將重現巴洛克弦樂大師維爾瓦底的音樂魅力。
此外,明年10月,指揮沃特維奧·丹託納將攜義大利拜佔庭學院古樂團來滬,演繹全場海頓交響曲;11月,古樂巨匠特雷沃·平諾克將以羽管鍵琴獨奏家的身份,與三位演奏家聯手,重新詮釋弗洛貝爾格、布克斯特胡德、巴赫、亨德爾的傑作,梳理巴洛克器樂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
今井信子中提琴四重奏
跨界
引進傳統古典音樂會的同時,音樂廳也將目光聚焦在流行、跨界板塊,為觀眾帶來多樣化的音樂體驗。
每年3月,音樂廳都會舉行「樂∞(樂無窮)」系列音樂會,鼓勵創新,鼓勵跨界。明年的「樂∞」系列音樂會,嗩吶演奏家胡晨韻將策劃一臺與電聲跨界的「絲路狂飆」音樂會;音樂舞蹈劇場《水腔》將在湘西苗族歌調「水腔」裡,融入舞者的肢體語言;中國青年鋼琴家賈然將聯手俄羅斯青年小提琴家謝爾蓋·多加金、亞美尼亞青年薩克斯演奏家海瑞佩德·阿拉卡揚,改編中、俄、亞三國作品;法國電子管風琴大師蒂埃裡·艾斯卡希,則將用管風琴為中國默片《神女》即興配樂。
值得一提的還有維也納柏林愛樂音樂家合奏團。樂團樂手均來自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志在打破古典音樂的沉重,將古典樂、爵士樂、流行樂融於一體,營造輕鬆、愉悅的音樂氛圍。明年4月,合奏團將以「純粹的樂趣」為基準,為觀眾帶來從未體驗過的古典音樂會。
挪威室內樂團與布格·維塞爾託夫特音樂與羅丹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