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至今已經一周多了,兒子說很喜歡小學生活:操場大、課程豐富,又可以跟很多小朋友玩耍。我一直擔心他適應不了小學的快節奏,目前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然而,閨蜜今天卻跟我訴苦,說自己以為家中的女漢子上幼兒園是絕對沒問題,現在卻讓她愁死了。
閨蜜的女兒九月份也正式上幼兒園了,她說自己的女兒不會有問題的,所以我一直稱她為淡定姐。這幾天忙著兒子的事情也就沒問她,誰知晚上她打來電話吐苦水,說自己沒想到孩子去上個幼兒園居然這麼難,每天送到幼兒園門口就嚎啕大哭,弄得自己像個後媽。
這種情況大部分父母都經歷過,最近一周各個幼兒園上演著每年一度的哭慘大戲,不比誰哭得最深情,只比誰哭得更大聲,幼師們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各種阻攔隨時準備「逃跑」的孩子。
而送孩子上學的父母心情也好不到哪去,看到孩子哭,自己也放不下,所以很多家長都躲在學校外面偷偷地看孩子:爬牆的、爬樹的等,這時候爬得多高、擠得多狠,也就能看得出來對孩子的愛有多深了吧。
1、有些家長明白當孩子知道自己要離開時,一定會大哭不放手,所以一開始假裝陪孩子玩,然後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就悄悄溜走,或者以自己去上廁所為由偷偷走掉,以為孩子找不到自己也就沒辦法了。
其實這個方法非常不可取,當孩子發現父母不見,而周圍剩下的全是陌生的人和陌生的地方,這會讓他極度沒有安全感,所以下一次再來幼兒園時就會提高警惕,死死盯住媽媽,就怕媽媽會不見,這反而會導致入園更加困難了。
2、有些家長喜歡對孩子進行威逼利誘。比如: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去幼兒園,我就給你買你喜歡的玩具。
而這種方法可能會讓孩子妥協,但只能是暫時性的,也解決不了孩子對幼兒的牴觸心理,只是妥協而已。威逼孩子,長久下來會導致孩子膽小懦弱、沒主見;利誘孩子,會讓孩子養成自己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有報酬才行,而忘記了學習本身就是他自己的事情。
3、有些家長會屈服在孩子的撒嬌和眼淚之下。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難免會有排斥心理,送到幼兒園基本都有很大的反應,死死抱著或抓住家裡人的手,有些家長會捨不得孩子哭,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捨不得離開孩子,自己也就一直抱著不肯放手。
孩子上適應一個陌生的環境需要一段過程,而在這種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幫助他渡過困難期,而不是捨不得放手,該堅決的時候還是要堅決,你的猶豫不決只會助長孩子依賴你的氣勢,這反而會使彼此分離越來越焦慮。
林珍的女兒也是今年剛上幼兒園,一開始林珍擔心死了,就怕孩子不肯,到時自己捨不得,那今年去工作的計劃可能又要泡湯了。可是意外的是,第一天送女兒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壓根沒哭,反而是林珍自己難過了大半天。
雖然大多數孩子剛去幼兒園都會哭天喊地,看著也特別可憐,但也有小部分的孩子第一天去上幼兒園就不會哭,而這些孩子身上基本有三種明顯的特質。
第一種:對父母有著很強烈的信任感
就像林珍雖然擔心孩子不適應上幼兒園,但她依然早早跟孩子打好了招呼,告訴她去幼兒園裡了,媽媽會離開,她要跟老師和小朋友玩,但是下課的時候媽媽會很早就過來接她。
孩子很信任林珍,不是因為她直接告訴孩子真話,而平日裡林珍從來都不會對孩子撒謊,更不會偷偷溜走,這讓孩子堅信媽媽只是暫時離開,會回來接她,所以她就會很放心地自己待在幼兒園裡玩。
第二種:懂得「分離」的意思
孩子出生以來一直跟著媽媽,如果媽媽在平日裡在自己出去買點東西、出去辦點事情的時候跟孩子灌輸「分離」的概念,孩子就會明白暫時的分離,並不是真的跟媽媽分開。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上幼兒園前時不時跟孩子灌輸分離的意思,這樣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會覺得媽媽會拋棄他、離開他,懂得了分離的意思,孩子也就自然會安心地呆在幼兒園裡了。
第三種:成長在友愛的家庭裡
被父母的愛滋養長大的孩子,安全感滿滿,無論走在哪裡、處於什麼樣的環境裡都信心滿滿,因為他知道他並不孤獨,無論什麼時候都有愛他的人在等他。
相反的,如果父母離異,或者遠離他鄉、又或者對孩子不聞不問的,會讓孩子有很嚴重的缺失感,就會用拒絕上學來引起家長的注意,想要得到家長的關愛。
所以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通向社會的第一扇門,家庭的友愛、懂得「分離」、對父母滿滿的信任感,都是助力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關鍵。
親愛的家長們,你的孩子在剛入幼兒園時,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