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進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員工只要不犯大錯,這份工作就可以做到退休,因此事業編制的工作也被稱為"鐵飯碗"。而且在社保待遇方面單位會為員工頂格繳納,這意味著以後能享受到好的養老、醫療等待遇。除此之外,事業單位還有很多隱性福利,像購物卡、節日禮品等。
正是因為事業編制的工作有諸多優點,很多人對此趨之若鶩。每年事業編制的單位發布招聘信息,都會吸引很多人報名,有時候一個崗位甚至有幾十個人來競爭。進入事業單位一般都需要進行考試,由此也帶動了事業單位培訓市場的火爆。
而在今年,事業編制將發生大變革。國家規定,到2020年底,所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進行改制,全部變為企改制。此次改革涉及了32類事業編制,包括賓館、招待所、工程勘察設計、儀器設備供應、影劇院、影視音像製作銷售、演出中介以及圖書、糧食儲備等,這些行業的員工也將全部改為合同工,籤訂正式的勞動協議。
從取消的32種失業編制中可以看出,有些行業其實已經不太常見了。就比如招待所,是為為了方便異地辦公的人員暫時居住的而設立的。而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酒店、民宿等,出差的人可以有更多的居住選擇,招待所已經名存實亡,事業編制的取消也就理所應當了。
實際上,取消事業編制的這項改革,早從去年3月份就開始了,到現在這32種事業單位都已經逐步完成了體制的轉變。取消事業編制,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單位,員工也失去了事業編,工資待遇不再由財政撥款負責,而是按照單位的收支情況進行發放,這樣有利也有弊。
對於員工來說,以前碌碌無為、得過且過即可應付工作,甚至做到退休。而現在採用合同制,如果工作做不出效果,員工可能面臨著失業的風險。而且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單位,可能要自負盈虧,如果單位的效益不好,員工的收入也無法保障。
對於單位來說,轉變為企業單位將不再受到財政部門的支持,比較考驗自身的盈利能力。不過在改制之後,員工不再擁有"鐵飯碗",工作不出色會面臨失業的風險,這樣員工之間的競爭力增強,有利於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
總的來看,事業編制的變革是一件大勢所趨的事情,"鐵飯碗"也會變得不那麼"鐵"。因此無論身在何種崗位,都必須要保持一種危機意識,與時俱進地提高個人的能力,擁有一技之長,這樣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都不會擔心失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