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氏傳人醬酒世家
提起法國的葡萄酒,人們往往不約而同地想到波爾多。而說起中國白酒的主產地,以黔川二省為代表的西南地區無疑扛起了中國白酒產業的半壁江山,遵義、宜賓、瀘州作為中國白酒的金三角、中國白酒產區中的「波爾多」,孕育了茅臺、董酒、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中國名酒品牌。
張煬出身於傳統醬酒世家,爺爺張支雲是中國目前唯一健在的、中國醬酒資歷最深也最具權威的釀酒大師,沒有之一。張支雲的釀酒史比茅臺酒歷史更為久遠,其制曲、製酒、貯存、勾兌等技術已是行業公認的權威,在貴州乃至全國釀酒界早已是聲名顯赫。張支雲8歲起因社會動蕩、家庭貧困而四處流浪、自力更生,13歲時進入茅臺酒廠的前身「成義燒坊」 做學徒,因聰明伶俐、勤學耐勞又有鑽研精神,成為茅臺鎮華氏「成義燒坊」掌酒師傅鄭應才的唯一嫡傳關門弟子,華氏的正統傳人,全面深入的學習醬香酒的釀造工藝。
解放前我國醬香型白酒分為三個典型代表:華茅,王茅,賴茅,被稱為茅臺鎮「一花三枝」。解放後公私合營,張支雲與其他五位酒師進入貴州國營茅臺酒廠,開創了貴州茅臺酒廠的六大酒師時代。七十餘年的釀酒生涯,一生只為釀酒這一件事的匠人精神,使得張支雲成為目前中國醬香型白酒行業中德高望重、技藝卓絕的醬酒大師,也被譽為「中國醬酒之父」、「中國貴州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的活化石」,他也因此為茅臺酒廠、醬香白酒行業培養了包括國家級品酒師、茅臺酒廠副廠長李興發、汪華、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季克良等在內的一大批技術骨幹。
作為一個從小在自家酒廠裡長大的85後,爺爺那些憑藉眼睛看、鼻子聞、嘴巴品以及手腳感覺來把握茅臺酒品質的古老而科學的釀酒工藝被深深的刻畫在張煬的記憶中。然而,每每提到醬香型白酒,仿佛人們熟知的只有那麼幾個大廠牌,缺貨和漲價等現象難免會令人望而卻步。如何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好喝又不貴的醬香型白酒,這個醬酒世家最年輕的嫡傳繼承人為此研精覃思。
隨著酒業的發展,中國白酒需要新的品質表達方式和表達體系。為了傳承爺爺張支雲的釀酒秘籍,更為了能夠做出一款有品、有味、有情、有趣的醬香型白酒,支雲酒業應運而生。
匠心佳釀「封壇」美酒
白酒傳承之道就是堅守工藝,料必精,時必適,工必到,法必精。支雲酒業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堅守醬香白酒的古法精釀為產品立足之本,九蒸八酵七取酒,師道古法,一絲不苟。秉承著獨特的技藝和嚴謹的精神,支雲酒業在2018年春節到來之際,推出第一款面向市場的產品——「支雲·封壇酒」。
在原料層面,精選茅臺鎮本地產的完整的糯高粱,只有如此才經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後就被榨乾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在技術層面,遵循醬香型白酒「三高」的特點,高溫蒸煮、高溫堆積發酵、高溫制曲,既能有效地揮發了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又極大的保留了酒麴中微生物的品種和數量,在反覆發酵的過程中自然生成大量的香味物質與前驅物質,也賦予了醬香白酒獨特的天然香氣。在品質層面,傳承家族勾調秘籍,新酒入壇,盤勾存放,把不同輪次的基酒調在一起,以酒勾酒,在酒與酒之間取長補短,使酒體達到平衡與層次感,也使酒精度一直穩定在52°— 54°之間。
2018年,94歲高齡卻依舊精神矍鑠的張支雲再度出山,全程參與品質管控,親自監督生產環節,每一壇「支雲·封壇酒」都凝聚著張支雲的心血,每一壇以支雲命名的封壇酒都帶著大師釀造的匠心,精益求精的耐心,和用一生釀好酒的初心。支雲酒業希望以一壇「封壇」好酒,封存新年裡每一個美好時刻。
消費升級中國智釀
消費升級助力中國名酒需求增長,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品質和企業競爭力,多元營銷擴大受眾及市場覆蓋。熟稔人情世故的70後、成長為社會中流砥柱的80後、注重社交與娛樂的90後、以及剛剛步入成年的00後,每一代人在白酒的消費習性上既有個性又有共性。支雲酒業的使命,就是要不斷提升釀造工藝和產品品質,通過團隊深厚的娛樂營銷經驗以及新媒體時代下的網際網路運作模式,打造出更能滿足不同消費層級需求的、高性價比的醬香型白酒品牌。
中國白酒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天釀美酒」。智者先行,支雲酒業也將不負「醬香泰鬥」、「華氏傳人」之華寵,用高品質的醬香型白酒,助你銘記生活的臻致時刻。
作者:支雲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