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寶爸寶媽們平時在跟自家小孩交流時,發現小孩喜歡很大聲地說話,甚至是大吼大叫,不僅會吵到周圍的人,還會給人一種不禮貌的感覺。
成年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是20—20000赫茲,其中250—500之間屬於低頻噪音,而嬰兒哭喊時發出的頻率一般在400—500赫茲,在大人聽來就是噪音,這是千百萬年來的自然進化,使嬰兒能夠在飢餓等不舒服的時候,及時引起大人的關注。
但是,如果小孩長大後,還是喜歡大吼大叫,那麼往往不是因為生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是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
當發現小孩總是大吼大叫時,家長要引起重視了,否則,小孩容易養成暴躁的脾氣。
這種情況一般是由家長的兩個極端引起的,一個是極端寵溺,一個是極端冷淡。
01極端寵溺,情緒管理能力差
主要表現是小孩自控力較差,平時家長溺愛比較嚴重,導致小孩一有需求得不到滿足,就通過大吵大鬧來爭取,前一秒還有說有笑,後一秒就天翻地覆,極易情緒失控。
這種情況家長平時要注意不要對小孩的要求百依百順,要給小孩立規矩,讓他明白可以有需求,但不可以有無理的需求。而需求也需要付出一些代價才能得到滿足,需求越大,代價越大,這樣小孩就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並且能夠懂得社會規則——等價交換。
02極端冷淡,不理會小孩情感感受
假如家長平時對小孩的情感不管不顧,也容易讓小孩大吼大叫。小孩希望通過吵鬧,讓家長能夠注意到自己,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這類家長要及時回應小孩,例如當小孩拿著剛畫好的畫遞過來時,這時候千萬不要因為工作忙或者在玩遊戲而無視,而是應該拿過來,問一些畫的細節,並說一句:「畫得真好!」,那麼小孩會十分開心的。這耽誤不了多少時間的,短短一分鐘換取小孩的好性格,是否很划算呢?
育兒小技巧(▼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