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晉寶媽寶爸都會有著同樣的疑問,平時脾氣好好的,怎麼一在教育孩子方面自己的嗓門就不受控制了呢?其實,人都是有情緒的,原本工作生活的壓力就把自己壓的透不過氣,家裡再添上一個淘氣包,這脾氣上來控制不住也是值得理解的。
身邊的一位朋友,在有寶寶之前,是再溫婉不過了,但在有了孩子之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她的脾氣也越來越大,到後面甚至成了,教育孩子全靠吼。哪怕是孩子犯了很小很小的錯誤,她也要靠嗓門解決問題。
朋友的理由也很獨特,說自己生的是男孩,到了該淘氣的年紀真是說什麼都聽不進去,後來發現,吼一吼還挺管用的,於是「吼氏教育」就成了習慣。
她也沒想過要改,畢竟現階段還比較管用。其實,這種方式眼看著是有用,殊不知,一次次的吼叫式教育,給孩子造成了多大的負面影響。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次研究,同年齡段的孩子中選取兩個不同教育方式的代表,在家長的吼罵中成長的孩子的智商水平會比同齡孩子低,語言表達能力也更差。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1、自卑、敏感和叛逆
大人都會犯錯,更何況初來世界,對一切事物都好奇的孩子。沒有不犯錯孩子,只有教育方式錯的家長。孩子的成長就是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體現的,這個時候非但不給孩子安慰鼓勵和信心,還要火上澆油數落一頓,放在大人身上,這種滋味也不好受吧?所以與其動用自己的嗓門,不如鼓勵孩子直面問題,知道了問題所在,孩子自然不會再犯。
吼叫式教育不僅沒有效果,甚至還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卑和敏感,知道自己一犯錯就會挨罵,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導致孩子什麼事都不敢做,慢慢的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叛逆期的孩子甚至還會出現嚴重的叛逆行為,有了反抗意識。
2、疏遠父母,並且產生牴觸情緒
試問各位家長,當你們犯了錯誤,別人二話不說上來就開始批評責罵,不容你解釋一句,你會有什麼心理?很簡單的道理,換位思考一下大家就都懂了。
不由分說的批評教育,孩子會覺得,身為父母的你們根本不了解他們,慢慢的就開始封閉自己,產生牴觸心理,長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有了隔閡,等到那個時候再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可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3、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
眾所周知,童年是孩子腦部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對很多事物認知的重要時刻。家庭教育在這方面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要比成年人的承受能力小的多,外界所帶來的壓力和情緒對他們的影響至關重要。
在這個階段,吼叫式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迫感,會限制孩子的腦部發育,甚至導致智力低於平均水平,語言表達能力也低於同年齡段的孩子。
4、不敢於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
如今很多家長都是秉承著「我是為了你好」的觀念,看似不讓孩子以後吃虧,實際上就是一種愛的捆綁,對家長話言聽計從的就是好孩子,反之就是不懂事。
甚至在家長批評式教育時也不容孩子有任何辯解,讓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和語言表達能力,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寡言,甚至拒絕交流溝通,變得內向,與人交流也唯唯諾諾不大方。
5、家長的脾氣影響孩子的成長
這一點相信大家深有體會,家長如果性格暴躁,孩子長時間處於這樣一個低氣壓家庭,自己的脾氣秉性也會變得跟父母越來越像,甚至更加暴躁。
相反,如果家長溫婉和藹,孩子也會同樣如此。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在斥責孩子的同時,家長們一定要先審視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1、離開現場,保持冷靜
當各位家長突然發現局面變得自己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不妨先離開現場,讓雙方保持冷靜,以便之後能夠更好的溝通。如果繼續呆在現場甚至爆發脾氣,不僅不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甚至會讓矛盾更深。
2、冷靜之後溝通
人在發脾氣的時候都是不理智的,甚至會說出傷害人的話和錯誤的決定,這個時候做出的事往往是很傷人的,即便事後發覺,後悔也來不及。
所以怒火中的教育是完全不可取的,各位家長不妨冷靜之後再做教育,孩子經過反思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事半功倍。
3、換位思考
最簡單的道理卻最容易被遺忘。家長很少意識到自己的壞情緒有時不僅僅是孩子犯錯帶來的,它的爆發源自於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瑣碎,導火索是孩子的小錯誤。
這個時候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自己的錯誤並不大,父母對你發了這麼大的火,你會不會委屈?發火的父母在你心中又會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印?這樣一想,是不是也意識到了自己教育方面的問題。
時代在發展,教育理念也要不斷更新。如果你還停留老一輩的傳統觀念裡,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的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融入未來社會。
長期的吼罵式教育看似解了「燃眉之急」,孩子聽話了,但這樣不但不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好處,反而會釀成更大的錯誤。教育來源於愛,千萬別辜負了這份愛。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找到更加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希望每位小天使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