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什麼?

2020-12-18 尚思修善學佛

佛經中佛陀經常用「善男子、善女人」來稱呼學佛修行人。如《金剛經》中佛對須菩提說:「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那麼世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什麼呢?善男子、善女人是指於三寶中,得聞佛法,種諸善根者,稱為善男子、善女人。「善」是指善根而言,男人善表正定心,能成就一切功德,所往無礙,女人善表正慧心生出有為無為功德,如是善男子表定,善女人表慧,定慧具足,即可發菩提心。

善男子善女人定慧具足

定是慧的體,慧是定的用,從體起用是慧,攝用歸體是定,有定無慧,心未清淨,不見佛性;有慧無定,心亦未清淨,亦不見佛性,惟有定慧等持,心清淨,清淨心就是菩提心。聲聞級別的修行人定多慧少,不見佛性,所以不發菩提心,權教菩薩慧多定少,亦不見佛性,所以亦不發菩提心,惟有實教菩薩,定慧等持,見性,發菩提心。一切心之中,以菩提心最妙,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所以無一眾生而不度,無一法而不知,無一淨土而不莊嚴,無一佛而不供養,是故菩提心最上,更無有上。

善根利固的善女人

善男子、善女人是如來對佛弟子的稱呼,因為當了佛弟子必定是要向善的。當佛弟子也是不容易的,也要有因有緣,我們要度父母親人學佛,也是要種種因緣才有可能。此生能成為一家人就有因緣,此外還要我們自己也學佛,父母親人也願意接受;其實這其中是有無量的因緣促成,不是那麼簡單,也不是想像中的容易。經中說,滿足了自成就甚深法智、成就隨順法智和於諸深法不自了知而廣為他人宣說這三個條件的,才是善男子、善女人。

福慧具足的善男子

從字面上看,善男子是指良家的男子,而善女人是指良家的女子。在佛經中,一般是指在家的善男信女。而這個「善」字的含義,則是對信佛、聞法和行持善業者的美稱。在窺基大師的《阿彌陀經通贊》中則說,善男子善女人是梵語優婆塞、優婆夷的語譯,特指首持五戒的男子和女人。而在不同的佛經中,對善男子和善女人也有不同的定義。在《雜阿含經》卷三十七的善男子經中有不善男子、善男子之說,謂殺生者,乃至邪見者,是名不善男子。何為善男子,謂不殺生,乃至正見,是名善男子。

善男子善女人都是給佛有大因緣的

而據《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中說:「有三種善男子、善女人,於甚深義離自毀傷,生大功德入大乘道。何等為三?一者自成就甚深法智,二者成就隨順法智,三者於諸深法不自了知。」另外在淨土宗大德眼中,善男子、善女人又有另外定義。蓮池大師在《阿彌陀經經疏鈔》中說:善男子、善女人的「善」字,有兩種含義,一是宿世所生的善因,二是今生所生善緣。而男、女,則泛指在家出家、根機利頓以及六道的一切有緣眾生。凡是有緣聽聞佛法者,都是具足宿世之善的,所以稱為善男子、善女人。

一切皆為道用

能夠聽聞諸佛名號、生起淨信之心念佛者,也是善人,所以稱之為善男子善女人。在大乘經典中,稱呼大菩薩的時候,一般也稱為善男子,而稱呼比丘眾的時候,一般是直呼其名。一言蔽之,具足宿世善根,今生有緣親近佛法、對佛法生起清淨信心、好樂行持善法的眾生都可以稱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必須發菩提心修行才行。另外菩提心易發,長遠心難持,雖然現在發了菩提心,但是過去無始劫以來的妄想煩惱習氣很多,會令我們退失菩提心。

發起菩提心的善男子

善男子、善女人怎樣修行?發了菩提心以後究竟如何安住呢?就是用來修行的覺知心要安住在什麼境界來修學,才能成就佛道呢?又覺知心妄想顛倒,隨順著煩惱習氣而分別攀緣,乃至造種種惡業,像這樣的覺知心,善男子、善女人要如何降伏呢?定力、定境都是意識覺知心的境界,不能令人解脫,只有智慧才能令人修得解脫,所以眾生需要智慧,安住於智慧之境界。若依於此般若智慧的境界而修習,則在解脫道上能夠獲得解脫果,在佛菩提道上也能夠成佛。所以說善男子、善女人的修行之路是應該住於般若智慧之境界,依般若智慧的境界修習,來降伏覺知心。

相關焦點

  • 佛教:「四大皆空」究竟指的是什麼?
    佛教中經常提到四大皆空,不管我是不是學佛人,也許都聽過四大皆空這四個字。那到底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呢?四大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看一看這裡的空是什麼意思?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空的意思,空在佛教中是指一切變化不實的事物都是無自性的,都是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的,對於那些虛妄不實會生會滅的事物,我們就可以說是空的。但空並不等於沒有,如果空是沒有的,那連因果、善惡豈不都是沒有的了?顯然不能這樣去理解。
  • 佛教中的「六根清淨」是指什麼?
    在佛教中為什麼要強調「六根清淨」呢?而且這「六根」又是指代什麼呢?佛教中把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把色、聲、香、味、觸、法稱為六塵,而且認為六根與六塵是有所相連的,這樣就會產生種種欲望、煩惱乃至罪孽之事。
  • 什麼是善男子善女人
    大家經常看到佛經中出現,善男子,善女人這兩個詞,那麼,佛陀為什麼不說男子或女人,而說善男子,善女人呢?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有標準嗎?有的,而且他們還有三個層次。下品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淮,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 佛經中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是什麼樣的人?如果弄不清談何修行
    所以所有修習佛法的人,都要明辨是非,在選擇名師的基礎上,還要多度佛經原文,這樣才能夠保證修行不會有失偏頗。我們在讀佛經的時候,常常會發現佛經中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樣的字眼。那麼這是什麼樣的人呢?如果弄不清談何修行。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如果你尊敬某位高僧或者佛教在家大德,那麼從你尊敬的這人開始,上到十方一切諸善知識以及諸佛菩薩都可以稱「和上」。由於和上二字含義非常尊崇,所以千萬不能自稱和上,否則就鬧笑話了。總而言之和上是佛教中對精通佛法並持戒精嚴的道德智慧之士表示敬意的崇高尊稱,切不可因當下佛教亂象而對這個稱謂產生誤解以及輕視,甚至拿它取笑造下口業,望諸同參能夠重新定義認知。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法的字義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意思是每一事物必然有它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什麼物質。
  • 什麼是佛教中的「善知識」?值遇善知識是我們的大因緣
    《妙法蓮華經》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王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那麼何為善知識呢?
  • 佛教:什麼是十惡、十善?
    世間的善惡行為很少是絕對的,有時候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善惡夾雜,讓人很難分辨清楚。所以佛在《十善業道經》中,為我們講說了善惡行為的區別標準:「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意思就是說要從結果上來判斷行為的善惡,令人招感善業的就是善,招感惡業的就是惡。
  • 佛教:什麼是開光,佛教開光有什麼意義,善信們不要再愚痴了
    逢年過節或者佛日很多善信經常到寺廟裡燒香許願拜佛,看到師父手串或者佛珠就想求師父贈予並且很搶手。善心們認為師父的東西都是經過長時間的佛光普照,並且開過光,蘊含了無上的法力。能驅邪,避兇。許多善信還沒有真正地理解佛教裡「開光」的意義。
  • 佛教:「天龍八部」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天龍八部是指這八類護法
    善因得善果,惡因受惡報,自作自受,這也是宇宙生命的真相,真正的相信也算是智者了,那麼學佛的基礎首先就是學佛家的根《十善業道經》,我們如果希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福報越來越大就應當從善業這個地方修起,佛菩薩的相好莊嚴都是累劫以來修積善業所得,這一點在《十善業道經》中都為我們一一介紹了,本文就和大家分享佛、菩薩、天龍八部的福德莊嚴。
  • 佛教中講的慧根,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
    《楞嚴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裡的慧,就是指人的大智慧。這裡的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它是一個有序的過程。一個人要想擁有智慧,就要先做到戒。如果戒都做不到,就無法生發出智慧來。很多人以為,佛陀說的戒,指的就是佛教中的戒律。其實不然。真正修行過,讀過佛經的人,知道一個人修行,最主要的是修心。
  • 佛教:什麼是佛教?
    凡學佛的人,首先就要懂得什麼是佛教。什麼是佛教?所謂佛教,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佛陀的教法。佛即佛陀,意譯為「覺者」,即覺悟了世間、人生真理的人;教即教學的方法或教導;所以,佛教指的是佛陀的教法、佛陀的教導,又或者是覺悟者的教導等。
  • 佛教三寶指的是什麼?
    佛教三寶,也就是佛寶、法寶、僧寶,通稱「佛、法、僧」。佛教三寶是佛教教法與證法的核心。佛寶,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要成就圓滿佛道,則必須修成佛身也佛德。佛身有三:法身、報身、應化身。義僧,是指以法相之身居於世間的佛,他們可以隨機緣幻化出不同的外相,而真實之相從來不曾被人所見,他們在暗中護佑芸芸眾生。賢聖僧,是指見道位以上的聖賢,在小乘指證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在大乘指初心以上的菩薩。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僧人,雖未證道果,但也能蔭庇眾生。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真的知道嗎?看佛教是怎樣定義善惡行為的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真的知道嗎?看看佛教是怎樣定義善惡行為的佛教是如何定義善惡行為的呢?首先,在我們日常行事中,善的行為能給自己帶來利益和安樂。比如布施這種善行,既能幫助我們克服自身的貪心和吝嗇,使人格得到淨化,還能招感未來福報。
  • 佛教裡的「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論大家是否信仰佛教,相信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都不會陌生。我們到寺院禮佛的時候會發現到處都寫得有這六個大字,而且許多僧眾的嘴裡也常常念這句話,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大多數信眾並不理解,甚至有許多人讀音都不正確,將「南無」按照習慣性的讀音來讀。
  • 佛教中的咒語有什麼功德利益?
    咒語,聽著看似非常神秘,你可能會有這樣一些疑問:佛教咒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聽不懂?持誦咒語又有什麼利益?佛教最常用的咒語有哪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所以在流傳的過程中,保留其梵文原音,並不做翻譯。雖然我們可能並不明白每一句對應的具體意思,但自有諸佛、天神或鬼神等能夠領會。還有人對「咒」字簡單拆解,兩個「口」一個「幾」,口中多持誦幾遍,自有效力。這種說法倒也符合持誦佛教咒語的原則,持咒貴在持之以恆、念念相續,不忘不失,每一次的持誦,都要真誠地呼喚與祈請。
  • 佛教認為:人性是善,還是惡?
    在佛家看來,尤其是大乘佛教認為,一切人乃至一切眾生,都具有覺悟成佛的真如法性,即所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從這個角度看,似乎可以理解為人性是至善的。不過,從世間的角度來說,佛教一般不說人性本善或本惡,而是認為人性中有能生起善與惡的「種子」(因種),遇緣而產生善與惡的想法和行為。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在佛教寺院裡,這六個字也隨處可見,它們被佛教淨土宗奉為「六字大洪名」,淨土法門主要就是通過稱念佛號往生淨土,因此,在佛教裡,這句「阿彌陀佛」被人稱誦得最為廣泛,幾乎所有的出家修行人都要日日念此佛號,精進道業。許多信佛的善信也喜歡念這句佛號,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句佛號是什麼意思,甚至連讀音都不正確,這樣就容易鬧笑話,也會讓人更加迷惑,於學佛修行是無益的。
  • 佛教出家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能吃肉的?
    卻漸漸遺忘了,濟公想要表達真正意思是:「如果要學佛,出家人就要斷除酒肉,而在家人也要減少食用;學佛人如果口口聲聲說心中有佛,卻依舊知過不改,貪嗔痴盡犯就是在學魔了。」但據我們所知,在原始佛教以及現在的南傳佛教(小乘佛教)中,對是否能食肉並沒有嚴格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