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江蘇銀行正式推出國內首個全線上物聯網動產質押業務,首筆線上化融資成功落地。該業務包括隨借隨還、線上質押、實時解質押、風險預警等領先功能。
江蘇銀行相關人士告訴筆者,以前,動產的抵押依靠的是人為出具的倉單,對倉庫內的動產是「池化」監控,容易給虛假倉單可趁之機;現在,江蘇銀行採用物聯網技術,倉庫的探頭對抵押物的材質、進出等進行每單監控,從「池化」變成「逐單」,抵押物的任何變動都在銀行後臺系統顯現。
企業以往需在倉庫和銀行間返往多次、至少1-3個工作日才能完成貸款手續,而今後,在江蘇銀行物聯網金融的助力下,這些企業可在線上「一站式」完成借款、提款、還款、質押、解押等全部流程,實現7*24小時隨借隨還,全流程最快僅需2分鐘,極大方便了企業融資。
有業內專家表示,隨著網絡互連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下一個階段的發展進化,網絡連接的對象由人擴展到物,一個「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新時代正迎面而來。作為金融科技的重要分支領域,物聯網金融通過對客觀事件的全程感知,有效解決信息的不對稱、不真實,有利於提高獲取大量真實數據的效率,破解中小微融資難、動產融資難等一系列問題,有利於更好地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江蘇銀行緊盯時代發展,將物聯網技術與銀行金融業務實踐相結合,創新物聯網金融新業態,探索搭建「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客觀信用體系,切中實體經濟動產融資費時費力高成本,同時金融業信息不對稱高風險的痛點。銀行可通過物聯網實時獲取企業質押物信息,幫助企業憑藉生產、流通中的動產實物獲取授信資金,提供靈活多樣的貸款方案,企業可以全線上辦理信貸業務,實現隨借隨還,解決生產經營的資金周轉需要,降低融資成本。江蘇銀行藉此撬動了動產金融、供應鏈金融、產業鏈金融的發展,讓缺乏不動產而動產充足的生產型、流通型企業,也能獲取更多的普惠金融服務。
筆者了解到,江蘇銀行致力於「打造具網際網路大數據基因」的銀行,並依託自主建設的大數據平臺,結合稅務、工商、法院、徵信等數據率先在同業中創新開發了以「稅e融」「電e融」為代表的全線上、純信用的「e融」系列產品,著力打造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今年8月,江蘇銀行與感知集團開展物聯網金融創新合作,作為全國首個物聯網金融示範工程項目,將從打造物聯網金融新模式、拓展物聯網應用新領域、探索物聯網研究新理論3個方面實現物聯網金融新突破。剛剛過去的11月,江蘇銀行完成首單票據「區塊鏈」跨行貼現業務交易,標誌著江蘇銀行「區塊鏈」技術由實驗階段轉向商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