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所發現轉錄因子c-Maf調控脊髓背角

2020-12-17 中國科學院

4月18日,《神經科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所神經發育及其調控機理研究組的論文c-Maf is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rsal horn laminae III/IV neurons and mechanoreceptive DRG axon projections

正常的軀體感覺依賴於外周背根神經節(DRG)及其投射區–脊髓背角神經元間建立精確的連接。機械刺激(包括物體質地、形狀、振動及壓力等信息)被外周感覺小體中的DRG機械感覺神經元接收,並向中樞投射至脊髓背角的III/IV層及腦形成觸壓覺。目前已知一些分子在脊髓背角神經元、感知痛覺及本體感覺的DRG神經元的發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關於參與形成觸壓覺的脊髓背角III/IV層神經元及DRG中低閾值的機械感覺神經元(low-threshold mechanoreceptor, LTM)的發育,目前的報導還很少。

利用原位雜交及免疫組化染色等技術,神經所研究人員發現轉錄因子c-Maf特異表達在脊髓背角的III/IV層神經元及背根神經節有髓鞘的中大直徑神經元中。通過分析敲除小鼠的表型,發現c-Maf調控脊髓背角III/IV層神經元的發育。進一步實驗表明,c-Maf基因敲除特異影響表達MafA、Ret及GFRα2的快適應性(rapidly adapting, RA)LTM的發育及其向中樞脊髓背角III/IV層神經元與外周帕西尼氏小體(Pacinian corpuscles)的投射。

該研究結果揭示了轉錄因子c-Maf在脊髓背角III/IV層神經元發育、背根神經節RA LTM的發育及其投射建立中的重要作用。

該項工作是由博士研究生胡佳和黃天文等在程樂平研究員的指導下共同完成的。《神經科學雜誌》同期發表了題為「c-Maf幫助決定RA傳入纖維命運」(c-Maf Helps Specify RA Afferent Fate)的評論,對該項工作進行了介紹。

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及中科院項目的資助。

c-Maf–/–中RA機械感覺神經元向中樞脊髓背角III/IV層神經元的投射異常

相關焦點

  • 神經興奮和轉錄因子REST參與調控壽命
    神經興奮和轉錄因子REST參與調控壽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3:35:11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Bruce A. Yankner研究團隊發現神經興奮和轉錄因子REST參與調控壽命。
  • 轉錄調控:人源轉錄因子特徵 總結 (截至2018)
    其中的BMAL1-Clock是分子生物鐘中的核心轉錄複合物。其他基因,如c-Myc和HIF-1,由於它們對細胞生長和代謝的影響,已經被認為與癌症有關。立體結構特徵:其由兩個α-螺旋連接組合而成。一般來說,包括這個結構的轉錄因子是二聚體,每個轉錄因子都有一個螺旋,螺旋中含有促進DNA結合的鹼性胺基酸殘基。
  • 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Roeder教授首先發現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從而開創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領域。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
  • 轉錄因子調控水稻細胞壁合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轉錄因子是水稻農藝性狀形成的一類重要調控因素,涉及產量、株高、生育期等,但如何影響水稻細胞壁的合成鮮有報導。近期研究團隊從反向遺傳學途徑,利用酵母單雜技術,對調控水稻細胞壁纖維素合成的轉錄因子OsMYB61進行文庫篩選,獲得NAC家族的一個轉錄因子OsSND2,研究表明OsSND2能夠結合OsMYB61的啟動子,調控OsMYB61的功能表達,影響纖維素的合成,從而導致細胞壁的結構變異。
  • 植物所揭示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機制
    植物所揭示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機制 2017-03-15 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這一過程受到內外因素的共同調控,機制非常複雜。對果實成熟調控的有關機制開展研究,對於提高果實品質、優化貯藏保鮮技術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近年來,有關果實成熟的轉錄調控已有較多報導,鑑定到多個重要的轉錄因子,對它們的作用機制也進行了較多研究。然而,人們對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卻知之甚少。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近年研究發現,轉錄因子、轉錄中介體Mediator和RNA聚合酶等轉錄組份通過液-液相分離形成轉錄凝聚體(transcriptional condensates),激活下遊基因轉錄【1-3】。但是當沒有受到轉錄信號刺激時,這些液-液相分離的轉錄因子與其他轉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尚未被闡明。
  • 【醉翁之藝】疼痛和應激狀態下的神經免疫相互作用:一類跨學科研究
    神經免疫交互作用調控傷害性感受通路以及應激相關的行為學改變 疼痛的經歷取決於傷害性信息從周圍傷害感受神經元到脊髓次級神經元的有效傳遞,然後傳遞至脊髓上中樞。初級傳入神經將傷害性信號從周圍傳遞到CNS,然後通過釋放包括穀氨酸和神經肽的神經遞質形成突觸傳遞。
  • 宋建人課題組揭示編碼運動速度的脊髓神經環路基礎
    同側投射的興奮性穀氨酸能中間神經元肩負著設定整個神經網絡的興奮性和節律性的作用1, 2。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受Shh和 BMPs兩種不同形態生長因子的濃度梯度在脊髓背側和腹側對神經祖母細胞分化的調控,脊髓運動網絡的神經元被分化為V0, V1, V2, V3 中間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2。
  • 肌醇多磷酸激酶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活性
    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而調控自噬活性細胞自噬(autophagy)是指細胞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還知之甚少。
  • 研究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整合這些數據,研究者獲得了準確全面的基因注釋信息,其中包括17000個新轉錄本、1600個轉錄因子、1100個長鏈非編碼RNA和150000個候選順式調控元件。此外,利用時間序列數據提供的基因表達動態圖譜,研究人員發現了一批在胚胎發育中出現轉錄本異構體轉換的基因;利用基因調控動態圖譜,研究人員發現了順式調控元件之間有同步、抑制、增強子轉換、提前開放四種調控邏輯,而在反式調控元件方面,發現了一批早期胚胎發育中的先鋒轉錄因子。該研究首次獲得了全面的青鱂胚胎發育多組學數據集。
  • 研究揭示葉綠體基因轉錄調控的新機制
    轉錄調控是基因表達過程中的基礎機制。在轉錄過程中,RNA聚合酶會在一些因子的調控下暫時停止轉錄,而在條件具備情況下繼續進行轉錄延伸。這一類精細調控現象被稱為「轉錄暫停」。轉錄暫停已經發現40多年,但是最近才發現植物中也具有轉錄暫停現象。然而,植物中尚未發現轉錄暫停因子,葉綠體中是否存在轉錄暫停現象也不清楚。
  • 研究發現轉錄因子RUNX1可調控腎小管上皮間充質轉化和腎纖維化
    該研究發現關鍵分子RUNX1通過促進PI3K亞基p110δ的表達尋找能夠調控腎小管上皮細胞EMT的關鍵分子,對於阻斷腎纖維化至關重要。轉錄因子RUNX1是血系分化發育的關鍵轉錄因子,2016年王紅豔研究組發現RUNX1能調控巨噬細胞Toll樣受體-4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玉米籽粒發育與灌漿協同調控中心因子
    研究發現,調控玉米胚乳和胚儲藏物質合成的多個重要轉錄因子同時受到上遊轉錄因子ZmABI19的調控;此外,ZmABI19還通過調控多個植物激素相關因子來調控玉米籽粒早期發育。目前,學界已報導了多個轉錄因子直接調控儲藏物質合成,如O2、PBF1、ZmbZIP22、MADS47、NAC128/130、OHP1/2、O11等,其中,O2、PBF1、ZmbZIP22、NAC128/130和O11為胚乳特異表達的轉錄因子,暗示這些轉錄因子本身可能受到某些上遊因子的共同調控。
  • 「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在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中的應用」獲發明專利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劉勳成等科研人員完成的「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在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中的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的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編碼的轉錄因子BP是Ⅰ類KNOX 亞家族的成員,其作為正調控因子參與了PHYB介導的光起始種子萌發過程。
  • 轉錄調控研究簡史 | 值得收藏
    一年之後,Robert Roeder在PNAS上發表另一篇文章,指出RNA聚合酶I(Pol I)定位在核仁上,核仁正是rRNA轉錄的地方,而RNA聚合酶II(Pol II)、RNA聚合酶III(Pol III)則是聚合在核質內【4】。這個發現說明了不同的RNA聚合酶可能負責轉錄不同類別的基因。
  • J.Immunology:轉錄調控因子Dec2在Th2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10月30日,免疫學專業期刊《免疫學雜誌》(Journal of Immunology)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孫兵研究組最新研究成果:轉錄調控因子Dec2在Th2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 生命科學學院宋豔研究組揭示轉錄因子通過相分離驅使神經元終末...
    該文揭示了果蠅發育過程中,一個轉錄因子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神經前體細胞有絲分裂期染色體,通過促進H3K9me3+異染色質凝聚確保神經元終末分化的新現象和新機制。圖1.轉錄因子Pros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神經前體細胞染色體當細胞進入有絲分裂期,由於染色質凝縮形成高度緻密的染色體,絕大多數基因轉錄的關鍵調控元件(包括轉錄因子)會從染色體上脫離。
  • 【易文獻】PNAS:玉米胚乳特異轉錄因子O2與PBF對蛋白質和澱粉合成的網絡調控
    植生生態所助理研究員張志勇、楊俊和博士研究生鄭喜喜在巫永睿研究員和Joachim Messing教授指導下完成該項研究工作。文章中轉錄組測序及分析工作由歐易生物完成。下面我們就這篇文章的內容進行簡單介紹。
  • Nature Plants | 轉錄因子bZIP19和bZIP23是植物的鋅感受器,調控植物鋅穩態
    其可在多種酶,轉錄因子以及蛋白相互作用域中作為輔助因子起到結構或催化功能。據估計,真核生物蛋白組有近10%的蛋白是鋅結合蛋白【1】。土壤缺鋅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影響到世界大約1/3的人口,尤其是以缺鋅土壤上生產出來作物為主要飲食來源的人群【2】。植物通過嚴謹的調控網絡調節鋅依賴的基因表達,進而調節鋅的吸收,轉運和儲藏來維持細胞鋅穩態以防止鋅缺乏同時避免鋅毒害【3】。但是細胞是如何感受內源鋅含量的?
  • 中日聯合團隊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然而,目前的青鱂基因組注釋主要是基於生物信息學預測和短讀長的轉錄組測序數據,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低質量的基因組注釋是利用青鱂作為模式動物進行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研究的重要障礙。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