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暇之餘刷小視頻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視頻,說一名9歲的女童居然能&34;。視頻中的女孩帶著一個黑色眼罩,煞有介事的指著書本上的文章在念,每一個字都是正確的!
記者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女孩說:&34;在驚訝之餘,記者讓女孩摘掉眼罩,自主閉上眼睛繼續識字,孩子卻無法做到。把一張彩色的紙放到背後,用手觸摸後也無法說出正確的顏色,大家疑問:&34;
原來玄機就出在那個眼罩裡,戴上眼罩之後,在鼻子的位置有一個小孔,通過小孔能清晰的看到眼前的一切。要知道,這個&34;助娃開天眼的眼罩,可是父母花了將近兩萬塊錢買的!
看到這裡,我不由得想:到底是騙子的騙術高明,還是因為父母的無知所致?又或者是源於對孩子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過於迫切?
對於孩子的學習而言,沒有一個父母是不操心的。但希望孩子有個好成績,需要有正確的方式方法,也要遵循正常的生長發育規律才行。
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也空前高漲。隨之出現的就是各種早教輔導班,大腦開發班等五花八門的課程。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焦慮的父母們就開始籌劃孩子的學習安排。
&34;看著剛出生還在襁褓中的嬰兒就這麼說。
&34;剛出滿月的寶寶就被安排上了學習任務。
&34;
&34;
除了這些,還有樂高、機器人編程、磁力片思維課、戲劇課、行為禮儀指導課等等讓人應接不暇的輔導班課程。在這眾多的課程中,父母的焦慮展現的更加明顯。孩子幼兒園還沒上,就已經開始進行奔波於各大早教機構。
有人說讓孩子學這些是因為人的發展有&34;,在敏感期內學東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同意這種說法,早教之於孩子而言很重要。但是我們卻經常打著&34;的旗號,做些讓人費解的事情。
比如上文中的&34;,比如&34;,比如&34;。正是因為父母的育兒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才會被這些無釐頭的學習方法所誤導。所以我們當父母的,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擁有最起碼的育兒常識。
具備一定的育兒常識,是對孩子的負責任態度。這種常識在孩子小的時候體現在餵養上,等上學後,就體現在對於提高孩子成績的方式方法上。
A. 餵養
掌握孩子的作息規律,飲食偏好,懂得輔食的添加原則。一歲能和大人一起吃飯後,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不同的蔬菜肉類應該以什麼樣的烹飪方式呈現,這些都屬於育兒常識。
去趟兒童醫院,就知道因為脾胃不適,會引起孩子的各種健康問題。飲食不注意不節制,對於孩子來說是莫大的傷害,可以說是影響一生的不可逆傷害。
B. 學習成績
孩子的學習想要取得好成績,除了踏實認真的預習、上課、複習之外,父母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報各種輔導班、提高班。還有的就是想&34;,給娃通過&34;來取得成績上的飛躍。
人的生長發育有規律,天才也不是因為&34;,每個人的成功都和努力分不開。所以說採取正確的方式方法幫娃提高學習成績屬於育兒常識的範疇,抄小道不可取。
再來聊聊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記得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了孩子的學習問題。因為我的孩子剛上幼兒園,我就說:&34;沒想到卻遭到了一堆人的回擊。
&34;
&34;
我仔細的考慮了他們的說法,也許確實是因為沒有到了那個階段,所以才會顯得對學習成績無所謂。但是我依然認為,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要腳踏實地,對孩子的培養也要尊重他們的個人意願,而非強迫。
育兒有個好心態,儘自己的能力給孩子創造學習條件和氛圍,可以參照別人的育兒模式和經驗,但適不適合自己娃,只有自己知道。
Kiki育兒書籍推薦:
今天推薦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書中從愛和自由為出發點,講到愛孩子要科學,在充分了解孩子成長規律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出充分的選擇、愛。不要讓父母的焦慮,恐懼和想法影響孩子的判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