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圳唯一!龍崗中心醫院口腔醫學項目再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

2020-12-17 晶報

近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公布了第68批面上資助項目評選結果,龍崗中心醫院口腔科團隊再創佳績,姜雨汐博士申報的項目-《數位化生物活性支架誘導人牙槽骨再生的應用基礎研究》獲得二等資助,是龍崗區唯一獲批的醫院項目,也是今年深圳市唯一獲批的口腔醫學專業項目。標誌著龍崗中心醫院的科研實力、博後培養水平的穩步提高。

據悉,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1985年設立,是國家專門為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設立的科研基金,旨在促進具有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站期間開展創新研究,培養造就一支高層次創新型博士後人才隊伍。

《數位化生物活性支架誘導人牙槽骨再生的應用基礎研究》是在口腔科高永波教授、科教科王海瀾主任的認真指導下,由北京大學應屆博士畢業生薑雨汐獨立設計、書寫並申報的項目,此項目是深圳市唯一獲批的口腔醫學方向博後基金面上項目(第68批)。此前,高永波教授指導的陳偉雄博後也順利獲得了博後基金面上項目(第67批)資助。

本次獲批基金項目基於高永波課題組紮實的個性化口腔數位化技術及3D列印研究基礎,為牙槽骨再生的臨床解決方案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持。

姜博士表示,我國牙槽骨吸收相關疾病的患病率較高,是由於中國人唇側牙槽骨板菲薄並缺乏血運,常因牙周炎、牙合創傷等疾患導致發生難逆性骨吸收,比如出現牙槽骨高度顯著降低、牙根暴露、牙齒敏感甚至鬆動脫落,長期影響患者的飲食、發音和自信程度。

姜博士希望自己和團隊一起以獲得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為契機,在課題的實施階段及未來的深入研究直至與臨床接軌的過程中,可起到為廣大民眾普及牙周健康知識的積極作用,傳播健康護齦理念;為健康或「自認為健康」的市民提供更好的口腔健康篩查與知識普及,真正實現「守護天然牙」,成為牙齒健康的守護者。

據了解,龍崗中心醫院口腔科團隊一直以「臨床科研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為宗旨,堅持從廣大人民的切實臨床需求為根本出發點,提取關鍵科學問題,用最先進的數位化及人工智慧技術建立可行的解決方案,力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舒適度,降低臨床工作複雜度和就醫成本。高永波教授團隊繼2019年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後,2020年獲得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中國博士後基金和兩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立項。

「我們的團隊是一支有活力、有朝氣、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隊伍!」高永波教授如是說。

來源 | 晶報APP

記者:李海若

通訊員:許露 李思如

相關焦點

  • 龍崗中心醫院再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致力提高舌鱗癌患者生存率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0月20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通訊員 許露 李思如)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項目立項結果,龍崗中心醫院申報的項目《線粒體環狀RNA mitocircβ通過代謝重編程促進舌鱗癌轉移的機制研究》成功入選,是龍崗中心醫院自2014年以來獲得的第8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在粵博士後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人數再創新高
    11月19日,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近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8批面上資助名單正式發布,廣東632人獲資助,迎來「大豐收」。對比2019年公布的第67批資助名單,廣東如何超越自己?
  • 嘉實基金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連續三年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
    近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正式公布《關於公布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5批面上資助獲資助人員名單的通知》(中博基字【2019】2號)。嘉實基金在站博士後劉若宙、王夫樂在導師嘉實基金董事長趙學軍博士,嘉實基金人工智慧投研中心負責人、董事總經理張自力博士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李教授的聯合指導下獲得二等資助。
  • 哪些高校獲得的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最多?
    軟科整理匯總了近5年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的高校分布情況,供讀者參考。需要說明的是,該統計包含西部博士後資助計劃,不統計軍隊系統獲資助人員;且2020年的項目數據僅包括第一期已公布的項目。從2019年起,中山大學已一躍成為單年度獲資助項目最多的高校。
  • 在粵博士後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人數再創新高
    央廣網廣州11月20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粵仁宣)記者從廣東省人社廳獲悉,本次獲第68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的3614名博士後中,632人來自廣東,佔比達17.5%,僅次於北京(含在京部屬高校共706人),位列全國第二。
  • 632名在粵博士後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資助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粵仁宣)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近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8批面上資助名單正式發布,廣東迎來了大豐收。不僅獲資助總人數佔比再創新高,3614名博士後中,632人來自廣東,佔比達17.5%。
  • 獲資助26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出爐,中國礦業大學居前列
    近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網站正式公布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8批面上資助獲資助人員名單的通知,此次共有3764人獲得資助(軍隊系統資助人員未公開名單),"西部地區博士後人才資助計劃"資助100人。其中,中國礦業大學獲得資助26項,包括一等資助1項,二等資助25項,獲資助項目數量位居全國高校34位。設立於1985年的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是專門用於資助在站博士後科學研究的基金,旨在鼓勵和支持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年輕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開展科研工作,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跨學科、複合型、戰略型高層次人才。
  • 【博匯江門】我市3名博士後獲得最新一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
    7月5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公示完成了第67批面上擬資助人員名單,其中江門市中心醫院盧娟博士、張穎博士和江門市人民醫院的柯典閃博士3名在站博士後喜獲面上二等資助!繼2019年我市張鑫博士、陳萬程博士、劉捷威博士、汪金博士4名在站博士後獲第66批面上資助後,我市在博士後創新工作中再下一城。截止目前,我市在站博士後共85人,其中已有22名博士後在站期間分別獲得中國博士後科研基金一、二等面上資助。
  • 深圳大學獲批63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排名位居全國第9
    6月28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公示了第67批面上項目擬資助名單。深圳大學共有63位博士後擬獲資助,位居全國第9,相較於第66批次進步一位,連續第8次進入全國前十。據了解,該批次公示的面上項目擬資助名單共有3707位擬資助人員入選(軍隊系統擬資助人員未公開名單)。由於該批次面上資助一等資助僅用於「向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的博士後研究人員開展專項資助」中直接參與新冠肺炎一線救治工作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名單另行公示),此次公示人員均獲得二等資助。
  • 華僑大學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和特別資助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近日公布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0批面上資助和第九批特別資助獲資助人員名單,華僑大學博士後研究人員李可愛(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合作導師許培源教授)、胡紅松(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郭子雄教授)、軒晴晴(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宋秋玲教授)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0批面上二等資助,廖曉斌(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 常州6名博士後喜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
    近日,中國博士後官網發布《關於對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項資助擬資助人員名單進行公示的通知》,其中,常州6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入選。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是國家給予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科研經費她成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成為常州地區風溼免疫學科首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醫生。得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發熱門診應急小分隊。1月24日除夕,作為發熱留觀病房負責人,她迅速開展常州一院留觀病房籌建和診療工作。
  • 深圳區級中醫院唯一!龍崗獲批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聯合基金項目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23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通訊員 劉婷婷 何逸瑤)12月23日,記者從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龍崗)(以下簡稱北中醫深圳醫院(龍崗))獲悉,日前,該院獲得青年基金項目立項1項,為深圳市區級中醫院唯一中標項目。
  •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獲資助人員名單公布
    各有關博士後設站單位:根據《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規定》,馮偉等394名博士(後)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2批特別資助(站前),王敬宇等792名博士後研究人員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13批特別資助(站中),現對獲資助人員名單予以公布。
  •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開始新一輪申報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是專門用於資助在站博士後科學研究的基金,旨在促使具有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博士後進行創新研究,培養造就一支跨學科、具有複合型和戰略性特點的博士後人才隊伍。2020年7月,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公布了第67批面上資助項目名單,其中江門市共有4名博士後成功入選,這是繼2019年我市4名在站博士後獲第66批面上資助後,我市在博士後創新工作中再下一城。
  • 在廣東博士後獲資助總人數佔比再創新高
    原標題:廣東仍是博士後青年人才首選之地   近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8批面上資助名單正式發布。廣東迎來「大豐收」——獲資助總人數佔比再創新高,3614名博士後中,632人來自廣東,佔比達17.5%;在全國設站單位獲資助人數單項排名方面,前20名裡有6家單位來自廣東。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3人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8批面上項目資助
    68批面上項目獲資助人員名單,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尹新堅獲得一等博士後基金資助,盧小兵、曾燊正獲得二等博士後基金資助。  據悉,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的設立,旨在促使具有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在站博士後人員開展創新研究,培養和造就一支跨學科,具有複合型和戰略性特點的博士後人才隊伍。博士後基金每年可申請三次,其中,一次為特別資助,兩次為面上基金。本次面上項目共資助3764人,其中一等資助63人,「西部地區博士後人才資助計劃」資助100人。中山大學共獲得164項,位居全國第一。
  • 2016-2020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高校分布情況
    2016-2020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高校分布情況清華穩佔鰲魁,兩校力壓北大>2016年以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累計資助項目高達26000多項,涉及309所本科院校。獲批項目數量最多的三所高校依次為: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此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名列前10。清華大學5年來獲得的資助項目多達1158項,總數遙遙領先,穩居榜首。
  • 關於印發《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規定》的通知—新聞—科學網
    :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規定》已經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 2020年6月28日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範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以下簡稱「基金資助」)工作,充分發揮基金資助在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章程》和國家有關規定
  • 材料學院F1崗輔導員朱展雲助理教授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
    西工大新聞網7月13日電(陳仲昌)日前,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正式公布「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11批特別資助獲資助人員名單」,西工大材料學院F1崗輔導員教師朱展雲助理教授榜上有名。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由李政道先生倡議、鄧小平同志決策,於1985年設立,是國家專門為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設立的科研基金,旨在促進具有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站期間開展創新研究。
  •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7批面上資助獲資助人員名單的通知(教育學)
    關於公布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7批面上資助獲資助人員名單的通知各有關博士後設站單位:  根據《2020年度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指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對第67批面上資助專家評審結果進行了公示。公示期間,有4位博士後研究人員退站,不予資助。本批次共資助3703人,其中「西部地區博士後人才資助計劃」資助100人。現對北京大學鄭潔等獲資助人員名單予以公布(見附件)。軍隊系統獲資助人員名單另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