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地拆遷中空掛戶可以獲得補償嗎?
在實踐中有一群人屬於戶口地和居住地不在同一個地方,也就是空掛戶群體。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空掛戶,由於徵地拆遷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勢必會涉及到空掛戶。
一、什麼是空掛戶
所謂空掛戶是指:本來是農村戶口的,後因工作、入學、入伍等情況,需要落戶在其他地方。但由於自己在那個城市裡沒有住房、沒有可以落戶的地方,於是派出所就給編一個虛無的地址,將戶口落在那個地址上,辦理身份證。
二、空掛戶的類型
空掛戶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分別如下:
(1)長期在外形成空掛戶。外出務工、經商辦企業使大量人員長期漂流在外面,幾年或數十年不回家,或者在外置業定居,但戶口未隨居住地遷入形成空掛戶。
(2)城鎮「農轉非」形成空掛戶。80年代末,90年代初,農村戶口在繳納一定的費用後就成為城鎮戶口,農民通過買戶口實現「農轉非」成為潮流。大量湧入的農轉非人員城鎮沒有相應的配套政策,對這種農轉非人員的戶口大量掛在了假設的第八、第九居委上,成為名副其實的「空掛戶」。
(3)掛靠單位形成的空掛戶。按其初始工作地登記入戶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最常見的登記入戶方式。但隨著工作單位、工作地點的變遷,其戶籍所在地與實際居住地相分離形成空掛戶。同時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親朋好友以其名義將戶口掛靠在該單位形成空掛戶。
(4)婚姻嫁娶形成的空掛戶。由於婚姻嫁娶,戶口沒有隨之遷移形成空掛戶。這種空掛戶的難點在於遠嫁他方,或者長期杳無音訊的情形。
(5)「黑人口」形成的空掛戶。農村計劃外生育相當普遍。現行的生育政策要求計劃外生育必須繳納一筆很大的社會撫養費。先繳費後入戶的對策使農戶為逃避社會撫養費而不入戶,造成大量的少年兒童游離於戶籍管理之外形成所謂的「黑人口」。
(6)「口袋人口」形成的空掛戶。這一群體涉及到的是大中專畢業生,他們在畢業後未就業之前,有的將戶口仍留在學校,有的遷移到當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有的懷揣著戶口,居無定所成為所謂的「口袋戶口」。
(7)其它類型的空掛戶。在徵地拆遷補償中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在不具備獨立生活,不具有獨立產權的情況下的未成年人分戶;為獲取農村養老保證金,農村老年人從現有戶籍中分離出來形成空掛戶。
三、空掛戶能獲得補償嗎?
如果徵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徵收補償按照戶口來補償的話,很顯然「空掛戶」依其戶口屬性,是可以獲得部分補償的。但是「空掛戶」依據其戶口性質獲得徵收補償,其補償數額也是不會有很多的。原因在於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土地的徵收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助費,而「空掛戶既沒有房屋,也沒有耕地上的經濟作物,所以沒有獲取補償的餘地。而涉及安置補助費,是根據至少1:1的置換原則進行房屋的安置。因「空掛戶」沒有房屋,所以也就沒有置換的空間。
以上是關於空掛戶的相關知識,希望對空掛戶朋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