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遷指揮部強拆房屋 法院:拆遷要遵循先補償再搬遷的規定
拆遷過程中,徵收方為了達到拆遷目的,在補償協議與被徵收人達不成一致意見時,通常就會採取各種手段讓被徵收人自行搬遷後拆除房屋。那麼,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要怎麼辦? 鄭先生認為,相關部門的行為違反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的第二十七條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的規定,並且所籤訂的補償協議也僅是對還房面積的確認,對於補償方式、還房的方式等事項並沒有明確在協議裡,相關部門的這種野蠻行為直接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請求法院確認相關部門強拆其房屋的行為違法。 相關部門辯稱,在徵地拆遷過程中,其充分保障了老百姓的知情權。
-
高法案例:房屋拆遷應遵循先補償後搬遷原則
2015年,李三德和徵收方籤訂《拆遷過渡協議》,協議約定如下條款:1.李三德房屋按照陳家村全村統一的拆遷安置補償標準補償;2.甲乙雙方住房面積進行了確認,並對過渡費和搬遷費、獎勵費等進行了約定,3.李三德要按合同的約定在規定的在籤訂協議起一個月內將房屋騰空、將鑰匙交付給徵收方,由徵收方實施拆遷。
-
先補償,後搬遷,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先補償,後拆遷」,具體相應的法律規定,涉及到先補償後搬遷的有關的法律規定,首先是《土地管理法》的第48條,規定了徵收土地所涉及的補償的問題,開始說到要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原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
北京拆遷律師解釋:為什麼說「先搬遷後補償」不合法?
北京京坤律師事務所徵地拆遷團隊《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房屋徵收過程中應當先補償,後搬遷。所以拆遷部門先逼迫被拆遷人搬遷,後支付補償款,這種行為是明顯違反法律規定的。但是一旦房屋被拆掉了,談判補償事宜的主動權就掌握在拆遷方手中,被拆戶很難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對被拆遷戶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
在徵地拆遷中,拆遷補償有什麼標準嗎?律師:有啊
徵地拆遷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拆遷補償標準因地而異。那麼,當為了公共利益需要拆遷的時候,拆遷房屋的國家補償是多少?這裡的市場價格,當地市政府部門將根據每年的住宅市場價格法,相應的住宅市場價格表,供當地居民搬遷時參考。2、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搬遷費和臨時安置成本費用,具體數額各市一般都已確定一個具體數額及計算方式,詳見各地出具相關標準,在這裡作者所列算的補償標準,是以一種大眾化被拆遷人自主搬遷和過渡工作方式方法進行的計算。
-
必須要「先補償後搬遷」,先保障百姓再推動徵收,違反即涉嫌違法
縱觀各地徵收實踐,不難發現部分徵收方總是想方設法的逃避補償,通過「拆違促徵收」、「偷拆誤拆」、「軟暴力逼拆」等違法方式,能不給就不給,能少給就少給,嚴重損害被徵收人的權益。因為 徵收涉及的利益過大,這很容易使得雙方在補償上產生重大矛盾。然事實上,國家法律明確規定了要給予被徵收人「公平補償」,其中有一條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先補償,後搬遷」。
-
徵地拆遷時,達不成補償協議,應該怎麼辦?
在徵地拆遷過程中,拆遷方和被拆遷方之間往往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而這些矛盾的焦點在於房屋徵收補償,拆遷方總是本著「能少給就少給,能不給就不給」的原則進行房屋徵收補償的分配,被拆遷方對此卻是非常不滿意,但是面對強大的公權力,他們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是不籤字,或是多次找拆遷方協商。
-
修路徵地,補償有哪些?
當遇到徵地拆遷時,人們最關心的莫過於自己能夠獲得多少補償,也就是徵地拆遷的補償標準為何。那麼在因修建鐵路而徵地時,其補償標準又有哪些法律規定呢?一、耕地被徵收時,你能獲得的補償有哪些?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徵收農村房屋時,其補償方式有三種:首先,村裡有條件重新批准宅基地的,優先採取宅基地遷建安置,另補償房屋重建成本價;其次,選擇純貨幣補償,補償包括房屋重建成本價加上宅基地的地價;最後,選擇房屋置換,補償面積按原拆遷面積最低拆一還一的原則補償。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
-
在收到徵收補償決定後,拆遷補償還能提高嗎
拆遷的時候一般都會收到一份拆遷公告,這個拆遷公告裡面有拆遷的具體施工時間等內容。具體的賠償條款是需和政府部門籤訂的。那麼在收到徵收補償決定後,拆遷補償還能提高嗎?下面由劉勇進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在收到徵收補償決定後,拆遷補償還能提高嗎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房屋徵收部門作出征收補償決定後,房屋補償款還有可能提高的,當事人可以申請複議或者行政訴訟,請求更高的徵地補償款。
-
拆遷中學會這幾個談判技巧,拿到合理的補償,那都不叫事兒(上)
在徵地拆遷中,咱們被徵收人要想拿到合理合法的拆遷補償款就要學會與徵收方進行協商、談判。說到這裡您可能就有疑問了,在實踐中,被徵收人往往是處於弱勢的一方,又或者是出於信賴行政機關,在拿到拆遷補償協議後,往往就會選擇籤字,即使對拆遷補償款不滿意,也會畏懼其權力更別說協商、談判了。
-
「案例分析」先補償後搬遷,不遵守則拆除行為違法
2015年9月16日,李三德作為乙方與甲方陳家村城改辦籤訂《拆遷過渡協議》。該協議約定全村實行統一的城中村改造拆遷安置補償標準,並對於乙方住房面積做了確認,約定了過渡費和搬遷費、獎勵的金額,同時約定乙方應在2015年10月15日前籤訂協議並騰空房屋、交付房屋鑰匙,交由甲方實施拆遷。2015年10月2日,李三德將房屋騰空並向陳家村城改辦交付住房鑰匙。
-
為了「公共利益」能降低拆遷補償嗎?
徵地拆遷過程中,徵收前被徵收人會收到很多拆遷相關的文件,而這些拆遷文件可能有的會提及「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那麼,涉及「公共利益」就沒有補償嗎?公共利益到底是什麼?《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
-
先拿錢後拆遷受法律保護
有網友諮詢,自己的房屋被劃入拆遷範圍內,本來是一件好事,經過和拆遷方的談判,基本談妥了,但是還沒有籤署協議就要求騰退房屋,並且沒有任何安置費用。中師很明確的答覆了這位網友的諮詢,首先不要盲目搬離房屋,其次是即使籤了協議也要補償款到帳後才能搬離房屋。並且中師也為大家總結了相關問題的具體資料。
-
房屋拆遷,怎麼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讓百姓的補償最大化?
徵地拆遷過程中,被拆遷人應該了解法律法規,其重要意義就在於,遇到拆遷方不公平的、違法的對待時,能夠有方向、有效率的進行反擊,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所以,建議廣大被拆遷人,在得知自己房屋在拆遷的規劃範圍,就要積極地去學習與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
-
拆遷補償不合理,應及時拒絕籤署補償協議
房屋拆遷,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人生中的重大事項,拆遷不僅意味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還會得到一筆補償金,即使談不上榮華富貴,也能算是小康家庭了。但並非所有的拆遷都能達成公平合理讓人滿意的補償協議,有「強取豪奪」之嫌的拆遷補償協議也並不少見,此時我們應當拒絕籤署補償協議,並及時做好後續維權時的準備工作。
-
國家590號令拆遷補償6大硬規,充分保障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
其實很多人對於徵地拆遷方面的法律法規都不是很了解,所以一旦涉及到拆遷補償這塊都比較頭大。尤其是對於正在面臨徵地拆遷或者及即將面臨拆遷的朋友來說,拆遷補償對個人利益關係比較大。國務院第590號令《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就對拆遷的流程、補償以及違規拆遷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這幾點需要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對您接下來的拆遷補償會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
因公共利益要拆遷,徵收方能否「先拆後補」?能否直接強制拆除?
1、那麼,徵收方能否先搬遷後補償呢?徵地拆遷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在現實生活中,就相關的法律法規無法落實到真正的拆遷過程當中。在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了在徵地拆遷時要實施先補償後搬遷的法律制定。同時,在做出房屋徵收之前要保證足額到位、專款專用、專戶存儲,所以說在徵地拆遷方面,首先要保證的拆遷原則就是必須先補償後搬遷,保證拆遷之後的生活水平不低於拆遷之前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
房屋拆遷時的補償都有哪些呢?房屋拆遷補償糾紛如何解決?
一般有:(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定,按平方米單價計算。(2)周轉補償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
農村拆遷補償宅基地和房屋補償是分開的
今天,徵地拆遷律師將向您解釋有關情況。房屋和宅基地是分開補償的可以肯定地告訴你,農村拆遷宅基地和房屋是分開賠償的,為什麼一定要肯定說明呢?有太多人諮詢過這個問題,所以鄭重地說明一下,防止還有被拆遷人被拆遷方欺騙的話,因為我們的土地性質是集體土地,所以宅基地補償屬於集體所有,住房補償屬於個人。
-
在徵地拆遷中怎麼與徵收方協商拆遷補償?律師:只協商別動手就行
在徵地拆遷中,那些覺得拆遷補償款過低或者不滿意的被徵收人在拒絕籤署補償協議後,可能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即使徵收方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協商補償協議,他們可能也會以為是逼自己籤署補償協議,從而拒絕協商,趕走徵收方的工作人員,這麼做的下場無非就是被徵收方迫使籤署補償協議或者由徵收方下達《房屋徵收補償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