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求面積的 Pick 公式

2021-02-13 鍾吳在線晚輔

談求面積的 Pick 公式

Pick 公式、Heron 公式與測量師公式,是數學裡求面積的三個重要公式。本文我們著重在討論其中的Pick公式 ,從問題出發到猜測、發現、檢驗與證明等的發展過程,內容淺白,高中生亦可研讀。

問題起源

好奇與實用是數學發展的動力,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古埃及人鋪地板時,用同一種大小的正多邊形,結果只能是正三角形、正方形與正六邊形所鋪成的三種樣式(見圖一、二及三)。

這媲美於正多面體恰好有五種,都是很令人驚奇的結果。為了追究背後的原因,他們發現了「三角形三內角和為一平角(180°)定理」,由此證明出鋪地板恰有三種樣式,從而對經驗事實求得解釋(explanation)。

進一步,在正方形樣式的地板上 [即平面正方形格子網或幾何板 (geoboard)],古埃及人又從中玩索出畢氏定理(見圖四),以及其他許多幾何定理。在驗證畢氏定理時,涉及了需計算以格子點為頂點的正方形之面積。

另一方面,基於實際應用,如農夫在田地上插秧或種植果樹(假設種在正方形的格子點上)。顯然,田地越廣,所種的棵數就越多,反之亦然。因此,土地的面積與棵數具有密切的關係,但這個關係是什麼呢?

不論是起於好奇或實用,都引出了下面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

問題:平面上以格子點為頂點的多邊形,其面積公式是什麼呢?如何探尋它?(見圖五)

本文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它從發現到證明的過程,都富有思考方法的啟發性,值得追尋。

一維的特例:植樹問題

要追尋一個公式或規律,通常是由特例著手。一個問題的特例,正如其推廣或類推,往往有各種式樣。換言之,一個問題並非是孤立的,而是坐落在由許多問題所連結起來的四通八達的網路上。例如,在上述問題中,將多邊形改為三角形或長方形,就是一個特例的思考方向。也可以將二維平面的問題,改為一維的直線問題,這又是另一個特例的思考方向。找到一個適當的特例,由此切入,逐步尋幽探徑,發現其一般規律後,從而解決整類的問題,這是最令人欣喜的事情。

我們選擇一維的特例來思考,此時不過是簡單的植樹問題。例如:在圖六的線段上每隔單位距離種一棵樹(即在格子點上種樹),兩端皆種,問線段有多長?

我們觀察到格子點可分成內點 (interior points) 與邊界點 (boundary points) 兩類。假設內點與邊界點的個數分別為 i 與 b(事實上 b=2)。顯然線段之長 L 為:

L=間隔數

 =i+1

 =b+i-1

我們也可以這樣想:如果在相鄰兩格子之中點加以分割,得到許多小段,那麼每一個內點所在的小段皆具有單位長度,而每一個邊界所在的小段只有 單位長度,見圖七。換言之,一個內點貢獻一個單位長度,而一個邊界點只貢獻 個單位長度。因此,線段的長度為:

推廣到二維平面 :

對於平面上以格子點為頂點之多邊形,其面積公式是什麼呢?在上述(1)~(4)的公式中,只有(3)與(4)兩式比較有可能。因此,我們初步猜測多邊形的面積 A 為:

接著是用一些例子對猜測作試驗。因為多邊形有無窮多種,所以即使試驗再多的例子都成立,這都不能代表已證明出我們的猜測,但是只要有一個例子違背(稱之為反例),就否定掉猜測。舉例而言,「凡是天鵝都是白色的」,我們觀察過再多的白色天鵝都無法得到證明,但是只要出現一隻黑天鵝就否定掉這句話了。這種證明和否證的不對稱性值得注意。

現在,我們試驗圖八、九與十等三個例子,列表如下:

(I)b

(II)i

(III)b+i-1

(IV)

(V) 正確面積

10

2

11

7

6

17

5

21

13

12

9

7

16

11

10

比較(III)與(V)行,(IV)與(V)行,我們發現公式(5)與(6)都不對。該如何修正呢?

我們進一步觀察到(IV)與(V)兩行有規律,即相差1,所以我們將(6)式修正為

(式7)

這個面積公式就「適配」(fit) 上述圖八至圖十的三個例子。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7)式。仿照一維植樹問題的情形,考慮圖十一長方形。我們發現,一個內點貢獻面積1,而邊界點分成兩種情形:

(i)在側邊上的點,每一點貢獻面積

(ii)四個頂點,每一點貢獻面積

因此,如果每一個邊界點都看成是貢獻面積 ,則整個合起來就多算了一個單位面積,必須扣掉。換言之,(7)式是一個合理的猜測。

再對(7)式作試驗,例如考慮圖十二、十三與十四,容易求得它們的正確面積分別為4、13與12。另一方面,按公式(7)來計算,分別得到4、13與13。因此,對於圖十二與十三而言,(7)式成立;但是對於圖十四,(7)式就不成立了。我們發現圖十四比較特別,有兩個邊交叉了,這並不是通常所謂的多邊形。如果將這種情形排除掉,只允許邊沒有交又的情形,我們稱之為單純多邊形 (simple polygon),那麼我們猜測(7)式對於單純多邊形都會成立。

豈其然乎?我們用了更多不同形狀的單純多邊形作試驗,結果發現(7)式都成立(讀者應該自己嘗試)。至此,我們更有理由相信,(7)式很可能就是我們所要追尋的公式。下一步,也許該嘗試去證明它了。

(7)式有各種證明方法,本文我們只介紹兩種證法。

Pick 定理的證明

一般而言,數學是先有觀察與猜測(這個階段允許犯錯),然後才有試驗、修正與證明。數學絕不是突然 (out of the blue) 從天上掉下一個公式或定理,然後就要我們去證明。通常數學教科書所犯的毛病就是按「定義、定理、證明,等抽象方式來舖陳,這樣無法看到數學的發展過程。

為了證明(7)式,首先讓我們分析單純多邊形:

(i)最簡單的單純多邊形就是原子三角形 (atomic or primitive triangles),亦即除了三個頂點之外,三邊及內部皆不含格子點之三角形,見圖十五,其面積皆為,並且可用(7)式來計算:+0-1=。因此,對於原子三角形,上述(7)式成立。

(ii)其次,我們觀察到,對於任意的單純多邊形都可以先分割成三角形(即三角形化),再進一步分割成原子三角形之組合(這叫做原子化),見圖十六。

(iii)最後考慮任何單純多邊形 Γ 將它分割成兩個單純多邊形 Γ1與 Γ2,見圖十七。設 Γ 有 b 個邊界點、i 個內點,並且 Γ1與 Γ2 分別有 b1 個與 b2 個邊界點、有 i1 個與 i2 個內點。再設 Γ1 與 Γ2 有 b3 個共同的邊界點,則

所以

因此,公式(7)在分割下,具有加性 (additivity)

上述三個步驟綜合起來,我們就證明了(7)式,一旦猜測有了證明,就成為定理。

文章轉載於:  談求面積的 Pick 公式    蔡聰明   《科學月刊》

相關焦點

  • python利用海倫公式求三角形的面積
    前言從小學我們都知道,三角形的面積是底乘以高除以2。那麼已知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如何能夠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呢?這裡我們用到了海倫公式。海倫公式又譯作希倫公式、海龍公式、希羅公式等,它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邊長直接求三角形面積的公式,表達式為:其中p是三條邊的和的一半兒。
  • 常用圖形求面積計算公式
    常用圖形求面積計算公式有正方形計算公式、長方形算公式、三角形算公式、平行四邊形算公式、任意四邊形算公式、正多邊形算公式、菱形算公式、梯形算公式、圓形算公式、橢圓形算公式、扇形算公式、弓形算公式、圓環算公式、部分圓環算公式、新月形算公式、拋物線形算公式、等多邊形算公式等。
  • 海倫公式:已知三邊長求三角形面積通解公式證明
    為了增強粉絲的粘性,我將把所講過的公式、定理、題型編輯成word可列印的文檔,方便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只要掃一掃就可以看視頻講解。任何人,只要關注我,都可以向我索取。索取方式:目前只能通過加我個人微信。但凡是我講過的課題、或發布過的資料,都將無償分享。我的個人微信號:jishishuxue.
  • 求連續數的和,梯形面積公式
    求連續數的和所謂連續數就是有一定順序和規律的序列數字。比如1,2,3,4,5…方法 :(1)把首尾兩個數相加。>解 :97+103=200200÷2=100100×7=700所以 97+98+99+100+101+102+103=7003、不光是連續自然數,公差相同的數列也可以用這個公式
  • 三角形求高為什麼面積先要乘以2——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的一些感悟
    最近在上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今天剛上好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昨晚備課時有備到對此公式的變式題——「已知梯形面積、上底、下底,怎麼求這個梯形的高
  • 環形求面積的幾種解題模型,掌握之後環形求面積無憂!
    =0.215r^2環形求面積公式及其變形。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環形求面積的公式及它的變形。我們設大圓的半徑為R,小圓半徑為r,環形求面積公式如下:S環=πR^2-πr^2=π(R^2-r^2)=π(R-r)(R+r)從第二步到第三步是根據平方差公式得出的結論。
  • 三角形面積公式一網打盡
    一提起求三角形面積,大家都可以脫口而出「二分之一底乘高」,沒錯,這很簡單也是其它衍生出來的面積公式的鼻祖
  •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1.已知三角形底a,高h,則 S=ah/2   2.已知三角形三邊a,b,c,則   (海倫公式)(p=(a+b+c)/2)   S=√[p(p-a)(p-b)(p-c)]   =(1/4)√[(a+b+c)(a+b-c)(a+c-b)
  • 初中數學公式:三角形面積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數學公式:三角形面積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平面上三條直線或球面上三條弧線所圍成的圖形。三條直線所圍成的圖形叫平面三角形;三條弧線所圍成的圖形叫球面三角形,也叫三邊形。
  •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 如何講清楚長方形面積公式
    講清楚就是將概念、公式、法則、圖形、關係講清楚,將題目如何想的、怎樣表達解題過程講清楚。怎樣算講清楚了?舉個例吧,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教學。這是學生開始接觸面積公式的第一課。下面幾個問題有必要講清楚。這個問題,老師不講,學生是不知道的。很多課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要學生擺,然後觀察,得到面積公式。這樣步驟是需要的,但還需要進一步思考。
  • 全網總結最全:17種求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從平面到立體,收藏!
    現在網絡上和老師可能都給孩子們總結了很多有關三角形面積公式,但都是缺篇少量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這份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絕對可以顛覆你對三角形面積計算的認識,以後遇到類似的題目只要直接套用公式即可。我敢肯定至少到目前為止全網絡總結最全的一次。
  •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正確運用
    小學我們學過三角形面積公式:                   (a為三角形底邊長,h為底邊上的高)這個公式伴隨我們使用多年
  • 這道題求三角形的面積,難度不大但很經典,面積公式運用是關鍵
    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講解一道求陰影部分面積的數學題,此題並沒有什麼難度,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應該做出來的。若不能正確解答,則肯定需要繼續努力。 雖然此題屬於比較簡單的數學題,用小學階段所學知識就能輕鬆地解答出來。數學世界在此分享這些有趣的數學題,目的是希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且能夠給大家的學習提供一些幫助!
  • 微積分原理,即求面積和求斜率是互逆運算
    就是一個函數求定積分,等於積分函數之差。再看一個微分公式,即dF( x)/ dx= f(x) (2)它的意思是積分函數的微分等於原函數。比較這兩個公式,就可以看出,是有聯繫的。微積分基本公式,即牛頓萊布尼茨公式讓我們離開公式,積分就是求面積,這個積字就這麼來吧。
  • 求三角形面積不要套公式
    △ABC的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3√2、4和√10,求它的面積是多少?題目中,三角形是一般形狀的三角形,因此面積公式不能直接用。我們知道,已知三邊長度有海倫公式可以作為萬能公式,但本題中邊長的帶根號的無理數,計算起來很繁瑣,且海倫公式在課本中並沒涉及,我們是否有更簡單的方法呢?觀察一下三條邊長,有兩個根號,一個整數。帶根號的3√2,對我們來說是不是有點熟悉?為什麼這樣說?
  • 五年級數學:多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全過程,靈活記公式,輕鬆解難題
    歡迎大家學習李老師《五年級數學培優》課程,本章節內容是多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全過程,靈活記公式,輕鬆解難題。每天學一點,中等變優秀,優秀變拔尖01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如上圖,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將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塊,再通過平移將這兩塊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寬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 任意四邊形面積公式,面積最大值問題
    為了增強粉絲的粘性,我將把所講過的公式、定理、題型編輯成word可列印的文檔,方便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只要掃一掃就可以看視頻講解。任何人,只要關注我,都可以向我索取。索取方式:目前只能通過加我個人微信。但凡是我講過的課題、或發布過的資料,都將無償分享。我的個人微信號:jishishuxue.
  • 高中數學平面向量-三角形面積公式拓展
    三角形面積公式相必大家都已經很熟知(一個是底乘高除二,一個是三角函數公式),覺得這塊內容很簡單;但是如果把三角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還是一個不規則三角形的話,求其面積的難度就被大大增加了。很多考題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難倒了不少考生。
  • 每天一道數學題:求面積
    如圖,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疊在一起,求陰影部分③的面積。單位:釐米。